减肥药带来的新机遇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46喜欢:61

10月份,@雪球参考 约了篇稿,有关 减肥药是不是智商税,就此我写了一篇文章。看目前终于也出刊了,因此把该文章发到专栏吧。

—————————————————————————————————————

2023年6月,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肥适应症在国内提交上市申请,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一针瘦十斤”、“不需节食锻炼,不用运动也能减肥”成为现实,在埃隆马斯克亲身试药的光环下,舆论一片沸腾。减肥药物引发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部分个股出现较大幅度炒作。

本文将从市场、产品、机遇与风险等方面,论述减肥药的情况。

一、中国减肥药物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

历史上肥胖作为一种富贵病,一直没有引发足够的重视,直至198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才达成一致意见,认为肥胖对健康和长寿具有不良作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肥胖明确宣布为一种疾病。改革开放以后,伴随国人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从吃不饱、面黄肌瘦到吃的饱、吃得好,超重、肥胖日益突出。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0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17.6%,肥胖率5.6%;2015年提升至超重率30.1%,肥胖率为11.9%,2020年进一步提升至超重率34.3%、肥胖率16.4%。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对1580万名成年人受试者的调查,其中34.8%的人超重,14.1%的人肥胖。

肥胖易引发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已经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而肥胖对颜值的影响,更是胖子们减肥的巨大动力。然而,传统减肥过程漫长,太考验人的毅力,绝大多数减肥者会半途而废、陷入越减越胖的困境。以往出现各类迎合市场需求的减肥药、减肥方法,但基本均被验证为智商税,不仅没有达到减肥效果,反而严重伤害了身体。躺平也能减肥是无数胖子们的心愿。

中国从不缺肥胖患者,此前一直缺的是安全有效的减肥药物。不考虑18岁以下青年和儿童,我国目前超重人群3.5亿人、肥胖人群1.6亿,假设超重人群5%使用药物治疗、肥胖人群10%使用药物治疗,则治疗人群将达到3000万人以上。即便按照最保守的人均治疗费用1000元(司美格鲁肽目前价格约 800多元/针,按照集采后降价至250元/针、平均每人4针计算),市场规模也将达到300亿以上。而根据减肥药的使用经验,在停药后一段时间,体重会出现反弹,患者需要循环用药,减肥将是一个长期巨大的市场。实际上,减肥药物的需求可能远高于上述假设,中国超重率、肥胖率在持续攀升,超重、肥胖严重影响颜值,减肥药物不仅是药物,更受益于颜值经济所带动的巨大需求。

二、降糖、糖尿病和减肥

人体摄入食物就会被分解成基础的营养物质,比如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分解成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同时促进脂肪酸合成和脂肪贮存,减少脂肪分解。当人体摄入碳水化合物过量,将导致人体血糖升高,胰岛素大量分泌,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导致了脂肪合成,肥胖由此诞生。 因此,降低身体血糖值对减肥存在重要意义。

长期高血糖将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当患者出现三多一少” 症状,且空腹血糖≥7.0mmol/L、或葡萄糖负荷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即确认为糖尿病。此时人体无法利用摄入的葡萄糖,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为了维持正常的身体机能,患者只能将体内原有的脂肪、肌肉中的蛋白质等转化为能量,产生严重后果。

近年来,对于2型糖尿病领域的争夺极为激烈,除了经典药物二甲双胍长久不衰外,主要产品为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DPP4抑制剂。降糖是本位,但GLP-1受体激动剂显示出了尤为特别的减重效果。根据司美格鲁肽的临床试验第30周的结果显示,相对基线,1mg司美格鲁肽体重下降4.2KG,而西格列汀下降仅0.4kg。在GLP-1受体激动剂领域,司美格鲁肽目前是已上市产品中的佼佼者,根据司美格鲁肽临床第56周结果显示,其减重效果远优于艾塞那肽缓释制剂(-5.6KG VS -1.9KG),且每周注射,比度拉糖肽、利拉鲁肽更加便利。

三、司美格鲁肽介绍

司美格鲁肽是利用酿酒酵母细胞生产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即GLP-1)。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司美格鲁肽1mg治疗可降低血糖,与安慰剂相比,空腹血糖降低22%、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37%、平均24小时血糖降低22%;司美格鲁肽可改善β细胞功能,与安慰剂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第1时相和第2时相的胰岛素分泌分别增加3倍和2倍,并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的最大分泌能力;司美格鲁肽诱导产生的空腹状态和餐后的食欲抑制、饮食控制改善,对食物渴望减少以及对高脂食物的偏好相对减低,与安慰剂相比,司美格鲁肽可使连续3餐随意进餐的能量摄入降低18-35%。

2021年2月,NEJM期刊发表的一项全球性大规模临床试验中,司美格鲁肽每周皮下注射2.4mg司美格鲁肽平均减重15kg。四分之三的人体重减轻10%以上,超过三分之一的人体重减轻20%以上。

2022年全球医药销售额,除去新冠的两个疫苗(辉瑞Moderna)、辉瑞新冠药物Paxlovid外,诺和诺德Ozmmpic(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降糖适应的商品名)84.65亿美金进入第10。根据诺和诺德的财报,2023年上半年,Ozmmpic(司美格鲁胎注射液降糖适应症的商品名)实现营收417.41亿丹麦克朗,Wegovy(司美格鲁胎注射液减肥适应症)实现120.81亿丹麦克朗,二者合计538.22亿丹麦克朗,折合76亿美金,预期全年达到200亿美金。2022年全球医药销售额中除去新冠疫苗和药物,销售额超过200亿美金的只有艾伯维阿达木单抗(212.37亿美金),默沙东PD-1(K药,209.37亿美金),司美格鲁肽将位列全球销售榜前三。

四、双靶点、多靶点制剂

GLP-1是一种主要由肠道L细胞所产生的激素。司美格鲁肽为GLP-1的类似物,能够激活GLP-1受体(GLP-1R),因此称为GLP-1受体激动剂(GLP-1R 激动剂),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并能够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从而达到降低血糖。

GLP-1R激动剂领域,已获批的产品中,为双雄争霸格局,诺和诺德已上市产品从利拉鲁肽到现在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司美格鲁胎片剂。礼来则主要为为度拉糖肽,2022年获批的GLP-1R/GIPR双靶点激动剂替尔泊肽(减肥适应症尚在临床)。

全球GLP-1靶点在研管线有上百项,研发焦点也从单靶点变为双靶点、三靶点,目前主要靶点为GIP、GCG,联合GLP-1靶点,对应开发GLP-1R/GIPR/GCGR激动剂。GIP(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是人体内除了GLP-1外的另一种肠促胰素,GIP受体(GIPR)激动剂也成为研发热点;GCG指胰高血糖素,亦称抗胰岛素或胰岛素B,是伴随胰岛素由胰脏的胰岛α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与胰岛素的作用相反,胰高血糖素是一种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使血糖明显升高,胰高血糖素还可激活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同时又能加强脂肪酸氧化,使酮体生成增多,GCG受体(GCGR)激动剂研发也逐渐得到重视。

目前多靶点制剂是全球研发的重点,关注度较高的包括安进公司的AMG133,德国企业勃林格殷格翰与丹麦Zealand公司合作开发的survodutid,礼来公司的Tirzepatide、玛仕度肽、Retatrutide。

安进公司的AMG133,双特异性抗体多肽偶联物,属于GLP-1/GIP双重受体激动剂,针对肥胖适应症,只需每4周皮下注射1次(司美格鲁肽每周注射一次);1期试验结果显示,280mg组中,第85天实现减重约10%。德国企业勃林格殷格翰与丹麦Zealand公司合作开发的GLP-1/GCG双重受体激动剂二期临床数据显示,接受46周、不伴有2型糖尿病的超重或肥胖受试者中,高达40%的受试者体重下降至少20%。礼来公司的替尔泊肽(Tirzepatide)2022年已经获批2型糖尿病,是目前唯一上市的GLP-1/GIP双靶点受体激动剂;此外,与信达生物共同开发了GLP-1/GCG双靶点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正在进行三期临床;礼来公司最新研发的瑞他鲁肽Retatrutide是一款靶向GLP-1/GCG/GIP三重靶点受体激动剂;根据2期临床结果显示,每周注射Retatrutide(12 mg),48周后患者平均体重减轻24.2%,这是迄今为止药物减肥能达到的最好效果。

五、国内减重药物的类型

国内减肥药物的发展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司美格鲁肽仿制药即将上市,二是双/多靶点创新药的lisence-in,三是双/多靶点创新药的自主研发。

1、司美格鲁肽

司美格鲁肽国内专利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国内核心专利为CN200680006674.6——长效GLP-1化合物及其治疗用途,正常于2026年到期。2021年,华东医药挑战司美格鲁肽原研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司美格鲁肽的专利无效申请,2022年9月5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判定司美格鲁肽核心专利CN200680006674.6全部无效。随后诺和诺德上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后续将进入知识产权诉讼阶段。目前多家药企开始仿制司美格鲁肽,研发进度上,九源基因、$丽珠集团(SZ000513)$ 最快,预计2024年将报产、2025年有望上市,后续包括珠海联邦制药、重庆宸安生物、石药集团中奇制药、北京质肽生物、齐鲁制药、华东医药、万邦生化医药、正大天晴等超过10家企业在研。

2、lisence-in

近年来,减重药物引进工作也较为频繁。

信达生物礼来引进的玛仕度肽(GLP-1R/GCGR双靶点激动剂),获得中国区权益,目前已经完成2期临床。华东医药于2021年6月从日本SCOHIA PHARMA公司引进GLP-1R/GIPR双激动剂SCO-094,并在2023年2月签署补充协议获得全球开发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 信立泰于2021年9月从韩国D&D Pharmatech公司引进GLP-1R/GCGR双重激动剂DD01于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许可权。

3、自主研发

目前,国内多家医药企业布局双/多靶点减肥药物。

恒瑞医药自主在研 GLP-1R/GIPR双靶点激动剂、GLP-1R/GCGR双靶点激动剂。豪森药业GLP-1R/GIPR双激动剂HS-20094是首个进入II期临床的国产GLP-1R/GIPR双激动剂。众生药业研发了GLP-1R/GIPR双激动剂用于减重、二型糖尿病,处于1期临床阶段。博瑞生物GLP-1R/GIPR双激动剂处于Ⅱ期临床研究。民为生物自研了GLP-1R/GCGR/GIP-FcR三重靶点激动剂。等等。

六、国内减肥药物的竞争格局的预测

国内目前并无减肥药物分类,参考国内降糖类产品,目前降糖医院端主要为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STGL-2抑制剂,以及传统用药,产品包括司美格鲁肽、西格列汀、达格列净、利格利汀、利拉鲁肽、度拉糖肽、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

预计未来GLP-1受体激动剂凭借良好的疗效、兼具减肥的效果,将逐渐扩大市场份额;此外,GLP-1受体激动剂领域,由于司美格鲁肽为长效制剂,也将逐渐占据利拉鲁肽、度拉糖肽的市场份额。

1、司美格鲁肽存在明确机会

尽管生物药仿制需要进行1、3期临床,但主要验证安全性、等效性,临床进展较快,目前九源基因、丽珠集团华东医药等公司的产品均处于3期临床,预计2024年将报产、2025年获批。

预计在2027年以前,司美格鲁肽将全面开花,达到集采条件并进入国家集采。由于集采时约定了使用量,会对司美格鲁肽形成保护,按照规则,医院需要先消耗司美格鲁肽约定使用量后,才可以使用其他产品。司美格鲁肽也将因此奠定长期市场地位。

司美格鲁肽仿制的相关药企均能够分一杯羹,由于集采削弱了企业的渠道优势,届时的竞争主要变为成本竞争,原料药自产的企业会更加受益。

2、创新药

对于双靶点、多靶点的创新药而言,则机遇与风险共存,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1)疗效和副作用。创新药的研发高投入、高回报,过程中存在种种不可测因素。比如多靶点也未必能够达到1+1>1的效果,阿斯利康GLP-1/GCG双靶点受体激动剂Cotadutide,2b/3期临床,但临床结果显示降糖和减重没有比利拉鲁肽显示出优势,临床二期宣布终止、研发失败。比如,辉瑞口服GLP-1候选药物Lotiglipon,临床二期发现导致转氨酶升高,研发失败。

(2)研发进度。创新药的研发周期较长,3期临床研究完成并申报后,药审、发补也需要一年以上的周期。先有司美格鲁肽带量采购,后有多家双/多靶点药物上市,取得创新药先发优势至关重要。此外,临床适应症选择也是个难题:一方面,产品放量依赖于医保,减肥适应症是否会被纳入医保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目前司美格鲁肽医保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治疗,由于减重人群普遍存在血糖偏高的情况,多以治疗高血糖的来开具药物、患者在降血糖的同时达到减肥的效果)。另一方面,减肥和其他治疗药品不同,影响临床试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存在较大变数。

(3)医保谈判。上市后医保谈判,国谈会以什么样的价格将产品纳入医保,届时的医保政策如何变更,这都将对产品后续推广起到关键作用。

(4)推广能力。作为创新药,对核心的为产品推广能力、专家和渠道优势。对于降糖领域传统企业、国内大型制药企业,均有一定优势;但对于推广能力较弱的研发型企业而言,其实际销售很可能不如预期。

七、资本市场分析

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的出现,使得躺平式减肥成为可能,带来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相关领域的医药企业均将受益,将带动相关公司长期的业绩增长。

短期部分减肥药的大幅炒作,未来预计将出现一定分化。估值较低、明确受益的公司将面临长期机会,投资者可逢低关注;部分个股出现脱离基本面的投机行为,预计未来也存在价值回归的风险。

————————————————————————————————————

最后,我内心其实有个困惑:多靶点是不是一定优于单靶点?肿瘤领域,多靶点显然是优于单靶点的,因为肿瘤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导致的。但在减肥领域,是出现了肥胖现象,通过某几个靶点可以改善这种现象。最优秀的显然是GLP-1,而GIP、GCG两个靶点效果显然是不如GLP-1靶点的(GIP和GLP-1一样是肠促激素,如果效果好的话,早就开发GIP单靶点的药物了),GIP、GCG本身是辅助性的,而且这种辅助性,其实加大了药物分子量来实现的。可以看到,目前司美格鲁肽两个规格分别1mg、3mg(这对控糖、减肥就足够了),而双靶点、多靶点的药物普遍在6mg。司美格鲁肽的3mg是不是天花板(再往上会不会出现更大副作用)?把司美格鲁肽的量改为6mg,同等分子重量下,双靶点、多靶点还会不会效果更优?我不知道。

全部讨论

2023-11-17 11:47

目前正在价值回归的道路上,减肥药炒作太过于超前了!

2023-11-17 12:45

最后的结论也是我之前一直在琢磨的:小分子应该是打不过多肽的,而为了提高效力还要用更多的 GLP-1 原料,而且原料药本身就缺。可能所谓的多靶点就是小分子厂自己的理由吧?不懂医药,纯粹猜想。$翰宇药业(SZ300199)$ $诺泰生物(SH688076)$

2023-11-17 22:17

虽然本人手上也有一些标的收益于GLP-1,但我还是有一些逻辑没想明白。GLP-1的原理是制造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入。但问题是水煮白菜也可以制造饱腹感啊。西方GLP-1很流行,是因为他们的饮食结构里面素菜很少,但我们东方却完全不一样。
或者简单点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自己下决心要减肥,我会选择"是药三分毒"的GLP-1,还是坚持白菜黄瓜等素菜替代米饭呢?我感觉我会选择后者

2023-11-17 21:36

早已经证明减肥药对人体健康有不可逆转的巨大毒害,一群要钱不要命的还在助纣为虐❗❗❗❗❗❗❗❗❗❗❗❗❗❗❗❗❗❗❗❗❗❗❗❗❗❗❗❗❗❗❗❗❗❗❗❗❗❗❗❗❗❗❗❗❗❗❗❗❗❗❗❗❗❗❗❗❗❗❗❗❗❗❗❗❗❗❗❗❗❗❗❗❗❗❗❗❗❗❗❗❗❗❗❗❗❗❗❗❗❗❗❗❗❗❗❗❗❗❗❗❗

2023-11-17 22:27

好多小白,对减肥的误区,对减肥药的误区太多了。简单说几句,第一,减肥药针对的正常人群不是整天健身饮食合理的人。这些人身材管理都很好,不会用这个,也就是说大部分肥胖的人不会参与运动合理饮食减肥,如果这么自律,胖不了。第二,为什么减肥药要有这个产品?病理方面,比如。低密度脂蛋白高,血脂高,糖尿病等,都有肥胖原因,所谓肥胖不是你非200斤才算,而是你的脂肪含量,如果你的肌肉含量很高。你就是200斤也不算是个肥胖。所以很多人得了这方面慢性病。又很难减下去,例如,四直很瘦,肚子大,这就派上用场了明白了吧?大神们

2023-11-17 13:59

安徽老乡,你看乐普医疗有机会吗

2023-11-23 17:46

$丽珠集团(SZ000513)$ $翰宇药业(SZ300199)$ $常山药业(SZ300255)$ 我有个疑问,司美格鲁肽丽珠集团的仿制药是国内进度最快的,但为什么这波减肥药行情,基本没丽珠集团什么事?

2023-11-17 14:48

相关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的减肥效果是经过多年临床验证的,这一点不需要有太多担心,减肥药前景广阔,而目前来看,多靶点的效果基本上是优于单靶点的,但是潜在副作用可能稍大一点~$国证2000ETF(SZ159628)$ $华东医药(SZ000963)$

2023-11-17 13:08

虽然文章很好。但是减肥药大概率带来的是更多的。。。亏损

2023-11-29 20:41

《中国居民肥胖专家共识》:至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合并患病率将达到65.3%。与人群种族有关。在相同或者更低标准下,中国人群更容易出现代谢紊乱,比如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Alyssa Dominguez提到,与外周脂肪相比,亚裔更容易出现中心性脂肪过多。中心性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生有更大的关联。此外,与多数欧美裔相比,亚裔在一定的体重指数水平下身体脂肪的比例更高。据《指南》,医学营养对超重、肥胖患者的干预包括限能量膳食、高蛋白膳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轻断食、低GI(血糖生成指数)饮食、多种膳食模式、代餐食品减重七类。服用减重药会出现恶心和腹泻等副作用,用药过程中,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其他方面没有改善,停药后体重会反弹。
摩根大通9月研报:2032年全球GLP-1肥胖适应证市场达710亿美元,此前预测340亿美元。全球GLP-1规模达1000亿美元。
国金:2031年国内GLP-1药物在肥胖症患者中应用市场空间达24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