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思考随手录2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字数限制,继续接“投资思考随手录1”)

#:要经历过多少惨痛的教训,才能真正明白几个常说的词: 

1:守住能力圈:别贪多求全,幻想抓住每个机会,幻想期权股票等等市场一起上,尤其是被许多不断上涨的机会诱惑的时候。可参考:想尽办法抗回撤才是根本,而非尽力追求获利。故抵制多板块轮动机会诱惑,用非此即彼简单二分法,不频繁操作

2: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徒弟有了一定能力选好的标的和时机,却没有克制贪婪的心,总想自己不错了,可以快速暴富,所以越涨越买,越加仓,尤其是各种融资买。但一波急跌大跌下来,就没有了。只有懂得抗回撤,懂得长期主义,懂得仓位控制(比如尽量控制50%仓位,在200月线附近,也不能超过75%仓位,剩下的50%放在固收或房产),懂得三有财富世界观,懂得止盈和知足常乐,才最终行稳致远。。。。。。(或许这些个人体会,会被那些武林高手笑话,但至少能保住自己还是小散,在这个其实非常血腥的地方而存活吧),相关体会:

A:对于杠杆融资:绝对不要在单一个股进行满融,绝对不要!!!

B:最接近巴菲特的华人李录:人人渴望一年五倍 却忽视了复利万级回报。(建立三有财富管理世界观)

C:长期保守主义: 有点令人吃惊的大底区域指数线。经过长周期的高低震荡后,我们可以观察到200月均线,是在不断抬升,但抬升的增幅,也就年化5%左右,跟近几年的gdp增速差不多。所以,没有想过长期保守主义的,尤其比200月均线高50%以上,还高位还不断加仓的。最好问问自己,是否准备大回撤的心理准备。

3:怎么挣来的钱,容易怎么还回去,甚至加倍还回去:凭运气和莫名其妙挣的钱,没形成知识和投资体系之前,最好赶紧感谢上帝,落袋完事,否则,如果是误以为是自己的本事,而长期这么做,那么,无论挣多少,只要您长期在这个市场,就必然加倍亏回去。这也及其深刻的隐含着:不要下意识去挣那些不属于自己投资知识体系和能力圈范围外的钱。如果要准备拓展能力圈和投资知识体系,那么最好仅仅拿个1%的资金去交学费玩玩,且必须经历过一次大的牛熊,这又意味着,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时间检验。这个时间成本,其实高的令人恐怖和可怕。所以,没有做好训练和准备 ,就全职来这个市场的人,是多么的危险。这意味着,教别人炒股,是及其愚蠢的事情。您可以教他一点投资知识,但无法教他敬畏市场,克制贪婪等等人性的弱点,这些是他必须被市场长期(不是短期)的毒打之后,他才或许会领会的东西。

4:盈亏同源:和“守住能力圈","怎么挣来的钱,容易怎么还回去,甚至加倍还回去",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意思。

#:目前为止,投资的学习经历阶段是: 

1:不得要领的士兵时期,无章法的投资个股。俗称菜鸟阶段。

2:领悟应该像基金运作一样去做组合指数体系。指数可以借鉴中证公司的两大风格并适当轮动:成长和价值,如300成长300价值大盘成长大盘价值。在两种风格下,还可以借鉴中证公司的各种指数编制和成分股。然后在这个巨人的肩膀上,精选出自己的组合来。经过这种组合体系,模型明显看到不输80%左右基金经理。但必须特别注意,这种组合,特别适合熊市末期或牛市初期,如果大涨之后,还参照大涨的模型去精选组合,极可能精选出来的,都是即将大跌的。毕竟大涨进去就是再做冤大头接盘侠(比如前年大涨的酒和医药,去年也大涨近一倍,以及两年来大涨一倍的深证成指,都是需要警惕。今年再投资酒和医药明显是冒险行为去接盘)。

3:在第2的基础上,发现自己做组合管理也挺累的,市场上已经有了很多场内基金ETF和LOF,场外的各种基金。直接在精选这些产品,然后进行管理即可。即所谓:自己做组合是战将,应该自己做国王,挑选出适合当前形势的将领去战斗即可。自己是国王,自己的钱就是士兵,没有主动性的ETF就是骏马或劣马,而有主动性的lof就是良将(所以原则上,跟踪同一个指数的LOF要比ETF更好一点,毕竟虽然都要遵从规定的指数模型,但LOF会更主动去做一些调整,比纯被动的ETF要好一点,基金经理根据大涨大跌也对ETF会多少去做一些调整,但依然没有LOF主动)。作为国王,其实天天带兵打仗是不对的。国王应该识别骏马(如中概互联)和良将(如中国互联),然后把您的兵交给良将即可。但良将有个缺点,无论熊市牛市,用您的兵,就是不管啥时候,他都在战场厮杀。所以当战场不利的时候(即熊市的时候),国王要判断出这是熊市,把您的兵收回来,不给ETF/LOF或场外基金继续厮杀去折损您的金钱士兵。所以,国王和良将要各司其职。国王判别战场形势的大格局,然后征兵(去多挣钱,比如工作、开公司等等),找骏马(国王知道什么行业是好,比如ROE天然就比较高的食品行业、互联网平台行业等等),招募良将(根据好行业找到对应的优秀ETF/LOF或基金),这是我们作为国王该干的事。我们可以偶尔留10%资金玩玩,就当做国王去狩猎去提高自己的武艺和对战场的敏感性。这是国王应该去提升自己的事情,所以国王不是每天去带兵打仗去股市里追涨杀跌。

4:在国王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开始建立“三有财富能力世界观”,不再挖空心思去追求短期的暴增(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是得不到的,更多的是相反,是折损),而应该挖空心思去追求“稳定”,因为稳定才能复利,复利才是财富增长的终极武器。时而盈利、时而亏损的大波动,就没有办法复利,也没有办法建立自信和可靠的投资系统来。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意味着自己都完全不再去比较是不是跑赢了大盘等等,跑赢跑输各类指数、挣得没有其他人多,不去参与和主动放弃看似不错的机会,对我都不再重要。舍弃难以得到的不合理的过高期望,追求合理的属于自己的“稳定”增长。“三有财富世界观”改变自己思想的根本在于投资锚定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前的锚定是大盘涨了多少或者自己某次投资要达到多少收益目标等等(但往往达不到甚至亏损),变成了以后的锚定是:复利、稳定性。一切投资都问问自己:本次投资收益不是第一要素,而是能否安全、是否促进复利。如果不能,纯粹是一次冒险的投机,即使看似机会不错,都宁愿不要。这种锚定和参考体系的变化,是根本性的。

5:在第4的基础上,如何才能“稳定”?股市必是波动非常大,比如接盘已经大涨的个股,风向一变(如疫情导致航空和旅游、贸易战、或央行从放水突然变收水等难以意料的情况)或者业绩增长跟不上,常常可以快速腰斩50%以上。那么,要能稳定,必须不是追求不合理的高增长,而是:抗回撤。只要能抗回撤,就能尽可能保住本金、尽可能保住已经获利的利润(这方面,江恩一再强调要有自动止损单跟随每一次的操作,现在很多证券炒股软件已经提供了自动网格的止损单功能,这是解决个股投资极好的软件功能)。所以,首先国王要有抗回撤的思想认识和能力,才能去寻找具备抗回撤的良将。所以才总结这个文章“想尽办法抗回撤才是根本,而非尽力追求获利。故抵制多板块轮动机会诱惑,用非此即彼简单二分法,不频繁操作”出来。即如何实现“抗回撤”,做一次投资行为的约束。

#:“三有财富能力世界观”的建立,是我整个财富和投资认识的巨大转折点。也弥补了一直困惑:以前看到很多人说的股市投资要有格局,总困惑他们没有说清楚的,那这个格局都有些什么?至此,我基本有了自己的格局观:去主动舍弃那些复杂的、不必要的机会,去抗回撤,去获取稳定的复利就可以了(这种反而往往使得投资系统更简单了,因为追求稳定后,就不会去追求不符合稳定的过高期望,从而使得更简单了)。

#:这个文章" (收藏好文):最接近巴菲特的华人李录:人人渴望一年五倍 却忽视了复利万级回报",让我建立了“三有”财富管理世界观。是我对整个投资和财富认识的巨大跃升(通常来说,很少人能有“三有”财富能力,具备二有的,这辈子肯定可以财富自由。但绝大多数人,只有第一种能力):


1:“有规划的”省钱储蓄的能力:省钱储蓄似乎人人都会,但加了“有规划”,可能就不见得人人都会。“有规划”的省钱,体现两个方面:

A:省钱:是对延迟满足的一种考验,还是会有部分人过不了这一关,毕竟花钱消费引起的快感还是很爽的,这是人性。所以才导致各种超前消费或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现象还是不少见。如果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自我要求,比如财富每年要求增长10%,每年无论是挣的,还是省出来的,只有超过10%的多余部分,才有可能去额外改善一些生活,否则宁愿先省省钱不乱花,具备这样的财富消费观的人,必定人生不会太穷。或许有人会笑话这是一种葛朗台行为,但去做一个“合理的葛朗台”,或许是应该的。

B:合理的有规划:根据自己的收入和开支情况,每月或每年规定自己必须储蓄多少,比如年末是年初储蓄增长10%、20%等等,具体是多少,要根据自己的收入而合理科学,避免太高不切实际完成不了,又避免太低导致形式主义。通常来说,如果有这种能力的人,应该不会太穷。因为这是有合理规划的思想,所以拥有这种能力和思想的人,也一定会促进一个人去发展挣钱能力。

有规划的储蓄能力,虽然储蓄通常只能是线性的,比如每年储蓄率等于总收入的20%,那么该储蓄率本身是非复利而是线性的,但它却是实现复利前提的第一个能力。

2:“拥有长久”挣钱的能力(如开公司,上班打工):挣钱,是一个成年人生存下去的天然首要责任,但如何能“长久”的拥有挣钱能力,却不是一个人一到18岁的成年就想得明白的。因为刚成年人或刚踏入社会,还很难理解,对“长久挣钱”能力的威胁是什么:年纪的增长和岁月的流逝,会带来的技能和生理的双衰退(其实这也跟股市里面的戴维斯双打有异曲同工之处)威胁,当然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对这个双威胁基本是无感的。往往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才有切肤之痛。因为人到中年,即使办企业成功了挣大钱了,也面临年纪增长力不从心的问题,更不用说中年人常常面临打工被辞退的威胁。那么应该如何避免这种力不从心?也就会指导您去做人生和职业规划(这种认识和规划,结合自己的个人知识、技能、性格等等特点,显然越早越好,如果父母有这种认知,对懵懂的孩子进行指导,也是极好的),从事什么行业(当然,对于中年人来说,已经为时太晚,但至少可以不再让您的孩子走弯路,您可以指导他奋发图强,大学和择业的时候,别走那种很快就过时的技工路,而应该走越老越吃香的路,如律师、医生、教师、心理医生、理财等等,反之,球星、IT、建筑工、销售等等,都是技工路,很快受到年纪的威胁)。所以父母辈对孩子们建议去做稳定的工作,如公务员、教师等等,也是这种“拥有长久”挣钱能力的自然而然的体现,只有被残酷生活捶打得遍体鳞伤的中年人,才能明白这个意义,但往往会被刚成年的、自比天高的孩子们嗤之以鼻。

除职业之外,“拥有长久”挣钱的能力的第二要素:身体健康,就更是一切革命的前提条件和本钱了,理解这,自然会对促进一个人加强合理的身体锻炼。

“拥有长久”挣钱的能力(打工或自己办企业),虽然其本身往往也是非复利能力的(如上班,薪水不可能年年涨30%),但“拥有长久”挣钱的能力,却对“有规划”的储蓄和实现金钱本身复利能力的两者之间的承前启后作用。

3:合理的稳定的财富复利能力建立(通俗一点就是 钱生钱 的能力):

首先开门见山要求切记:财富增长的最强大的核武力量是:复利、“合理的”复利、合理的且“稳定的”复利。

A:复利。来股市投资的人基本应该都能明白,长期复利,才是使得财富增长的核武器。

B:“合理的”复利。合理,指可以达到的,如每年 10%~15%是合理的,5%偏低,往往不够通胀。偶尔几年的20~30%增长,靠“50%的本事+50%的运气”,偶尔可以。偶尔一两次的50%~5倍~10倍以上,那则基本是靠“10%的本事+90%的运气”,甚至完全是1%的本事+99%的运气,可遇不可求。在财富基数比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去“合理省钱+努力工作”每年争取30%的财富增长。财富基数中等的情况下,可以规划年化20%的财富增长。财富基数较大(即财富自我复利增长,按每年10%的增长,都足够自己两倍以上的家庭生活开支情况下),可以合理规划为年化10%财富增长。

C:合理的且“稳定的”复利。不稳定是复利的杀伤器。所以切记:宁愿低一点的稳定复利,也不要高的不稳定复利。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你才会主动去舍弃一些看来还不错的机会。而做到主动舍弃一些还不错的机会,也就意味着理解了“合理”,也就才真正标记一个人真正理解了复利的知识——即稳定才是复利的前提基础。

针对股市投资的钱生钱能力,何谓合理稳定?比如年化10%~15%~20%左右的复利能力,这是合理的。不合理的过高的期望贪婪,如年化30%,50%甚至100%,最大的伤害,是会陷入在“为什么我没有买这个涨得最凶的、为什么我没有及时撤退等等”的困惑和纠缠中。要明白,年化30%、50%等等,它仅仅是某一个时刻的机会,不是常态。真正的财富长久增长能力,是如何能在系统性的大衰退中,依然保持不亏损(即抗回撤)。而要想在系统大衰退中保全金身,首要的是衰退之前就具备的不贪婪和不过高期望的心态。这样您才不会在狂热的阶段还去追高、或者总想入场抄底(导致过早入场而被套,从而导致对复利的损伤)。因此拥有健康合理的10~20%左右期望,您才就会主动去舍弃垂手可得的机会,哪怕这个机会可能短期带来50%的收益。您甚至会去反问自己:“干嘛要去挣那个钱,而乱了自己 稳定复利 能力的心态和系统?不要去挣这笔快钱!”正是不断的舍去“不想挣那笔快钱”,才能最终使得您能避免猴急的贪婪心态,才有可能避开系统性衰退的大亏损,才能形成 行稳致远的合理的复利能力和投资系统。这也是这篇文章为什么跟我内心震撼的原因,是让我从内心和世界观里,去树立真正 行稳致远的、合理期望的、稳定的复利能力、而不是短期阶段性的暴利能力。也只有合理,才能使得效果最终稳定能达成。

行稳致远(即宁愿舍去不安全的可能利润,也要严格具备抗回撤能力) 的、“合理稳定”的、长期复利能力(而非暴利的、不合理的、短期机会),是财富管理的最高指导世界观。

“三有财富能力”世界观的建立,是对我投资世界观和格局极大的转折点,我不再为了挖空心思去寻求一时半刻的暴挣机会,这种挖空心思,最后往往就像那种“狗咬自己的尾巴,累得团团转去咬,却怎么也咬不着的”,而是想办法去建立可以达到的合理的复利投资系统。

三有财富观,最终是不断靠近最核心的第三点:合理的稳定的复利。但第一和第二点是第三点的基础。

必须建立这样的世界观,这样您才能深刻理解芒格说的、大概意思是“我讨厌那种无底洞投入型的企业,喜欢的是每年挣钱后,90%都可以直接分给投资人,而不用没完没了的再投入”。理解了芒格这句话,必然就会对巴菲特和芒格钟爱消费行业的天然认同(它能无投入保持高于通货膨胀的复利下去),以及对很快会过期的产品型高科技行业、军工行业等等有一种天然的敬而远之的本能(新产品推出时短期能挣大钱快钱,但很快就被淘汰和不得不需再投入和被人工和技术通胀等等消耗掉利润甚至消亡)。案例:最典型的,就是计算机存储行业,十年期间,业界投入了近20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把存储密度提升了成百上千倍,但价格下降得更快,十年期间,行业整体利润下降了约100亿美元。被业界代表自嘲为工业界最大的技术慈善。投入越高、质量越好、利润越低。过去20年来,手机硬件行业不是也一样的命运吗?所以,近两年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如果我从这个世界观出发,我不会看好新能源汽车硬件制造的未来,因此也决定舍弃这个机会。但看好智能汽车的智能驾驶等软件平台的未来。毕竟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是不一样的(软件平台属于一次性投入,长期获利,用得人越多,单位成本越低,但利润却越高,软件平台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成长型消费属性,如谷歌微软、淘宝、腾讯美团等等,实际具备了强烈的消费属性:To C免费,但对To B 而言,是强烈的、必须的、强制性消费)。

#:撇开基本面,纯粹从波动性看,回撤是比上涨更影响股票之间最终回报决定性因素(如果不做个股,只做指数基金ETF或LOF,尤其如此)。牛市中,有些股票,如顺周期的有色或者短期风口疯狂炒作的科技股,往往可以三五倍甚至数十倍的涨幅,远远比普通一两倍的消费股涨得猛,为什么接下来熊市后,最终受益还是不如消费股。根本原因在于回撤。这些顺风口的波动巨大的个股,回撤起来可以百分之七八十。基本回到原点甚至倒亏。而消费股的高位回撤往往较小,可以保持住较大的上涨利润。等下一波牛熊再如此重复一遍,回报差距就越拉越大了。以上这些话的结论是:学会控制回撤,比学会单次挣更高利润重要得多。控制这方面的知识,建议可以去看 江恩 的止损单 原则,止损单看起来和说起来都简单的要命,但真正做起来很难很难,这是战胜自己人性的艰难。(自动止损单,往往需要一些网格软件支持,一些券商软件对大资金客户一般都会提供这个软件支持)

#:成熟可靠的投资体系建立的长期性和艰难性:市场是跟人不讲道理的,现在的操作,短期都可能给你的带来预期相反的结果,而导致极度的干扰投资体系的正确建立(虽然在未来N年后回过头来复盘看,当时的操作可能是正确/错误的,但这个N年就是需要您漫长的学习时间成本)。如此反反复复,最终导致多少人无法建立正确有效的投资体系,而最终被市场击败。其次是,投资体系需要的更多学习和思考,而不是勤奋操作。避免沉迷于股瘾而每日频繁操作导致离真理原来越远。

#:这两年是结构性牛市。目前股市大约有4000个股票,看看牛市中的表现情况,简单拉了一下数据: 

1:5年的周期计算,从最高位跌50%以上的,有1330只。从最低位涨50%以上的,约750只股票。至少说明两个问题:A:跌比涨更容易。B:追高的确不如抄底(追高被套个数是抄底的近2倍)。当然,也很难买卖在最高或最低处。或许说,不用怕此时是高点,接下来还会创更高(或者,此时是低点,但别着急,还会更低的)。即如何判断未来会更高或更低,这是其他的话题和知识(如认真分析内在逻辑、行业和财务基本面分析后再去判断将会更高或更低)。

2:被当做永不涨的三傻(地产、银行、保险),相关龙头如工行、甚至中国建筑,即使没怎么涨和挣钱,却也不怎么会亏,且目前都基本在高点附近(虽然高低点幅度很小,微幅波动)。这说明:对低估的、能挣钱有充沛现金流的的洼地烟蒂型价值投资,即使比不上一年涨一年的成长型投资总收益高,至少可以挣点小钱,大体能挣个年化的10%(如果配合高抛低吸的波段操作)。这让我想起看过的一篇文章:“成长型投资固然很美,但如果新手瞎搞追高买入高点的成长股,一旦成长证伪,业绩和估值双杀后,至少50%的跌幅(因为业绩一旦不增长,估值就会很快从四五十倍下降到一二三十倍,这已经是30%~50%的跌幅,如果业绩再衰退,那么还得继续杀业绩,再杀个百分之二三十非常普遍,所以估值和业绩双杀跌个50%~70%非常非常普遍)。所以,死在成长和赛道所谓伪成长投资的,比比皆是。死在长期低估价值的白马蓝筹投资,却很少(因为像工商银行、中国建筑等长期三五年都不涨的白马蓝筹,市场早把水分挤干了,安全性有了基本保障)”,这句话我充分认同,但不是让人一定要抛弃追高成长投资而只投资低估价值蓝筹。只是如果是一个新手,或许从这些波动很小的,低估价值蓝筹开始,先稳定的挣个年化10%~20%,然后有信心去深入学习内在逻辑分析、基本面分析等等,这样有利于一步一步的自我成长,而不至于一上来,就追高杀跌,最后搞得长期下来难以立足股市直至绝望。这里也不是鼓励大家去投资工商银行和中国建筑,只是说明一个道理而已,毕竟想幻想它们暴涨发财实在很难。(毕竟他们从来不涨,更多时候是特别适合老股民在踏空之后做做安全的波段,指数大涨而踏空后,拿它们去补做安全性的年化10%的收益,往往是相对OK的,而不是去追高已经高涨的个股。这也适合新手去拿这些安全品种先去练练手。要明白,巴菲特也是这样经历过来的,巴菲特也是多年的师从格雷姆特老师的烟蒂型低估价值投资专家,然后才碰到芒格搭档后逐步结合了成长投资风格)。

以上这段话,同时可以推演出是有个结论:对于业绩每年都还稳定或者甚至小幅增长,但因为市场氛围(如熊市或者因为疯狂大涨后导致回调等等各种因素),连跌三五年后,到达三五年的底部区的股票,都应该给予重视,基本泡沫水分挤干了。如果是超级大盘股,那么会更安全(前提必须是基本面和业绩稳定不怎么下滑,也不至于被社会发展淘汰或新事物替代,如银行。最好是业绩这几年还略有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