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福农业 | 专题报告】对比中美生猪养殖业,寻找同与异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文来自华福证券研究所2024年5月3日发布的报告《对比中美生猪养殖业,寻找同与异》

分析师:

娄 倩(S0210523090001)

投资要点

• 复盘美国生猪养殖发展,我国目前可对应美国规模扩张阶段。21世纪以来,美国生猪养殖产业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规模经济不断显现。复盘美国生猪养殖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散户退出(20世纪80年代之前);(2)规模场加速扩张(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3)规模化形成,合同制下的专业分工成为主流(21世纪初至今)。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从2017年46.9%提升至2022年65.1%,可对标美国的第二阶段。

窥同:规模化与一体化是中国生猪养殖的发展方向。通过美国生猪养殖业的启示,展望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我们认为规模化与一体化将是未来主旋律。规模化养殖能够通过规模效益降本增效,2022年我国CR10生猪出栏量市占率为20.1%,美国2017年CR10生猪出栏市占率就已达41.0%,我国仅为美国的一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养殖端纵向一体化延伸,有利于实现利润最大化。我们认为中端生猪养殖场可能会向后端屠宰加工和渠道销售环节拓展,打通这部分环节产业链的利润,提高自身盈利能力。

存异:成本与市场将会是中美之间长期存在的差异。由于两国国情的差异,我国生猪养殖产业依然会保留一些固有特点。首先,受到人口结构与饲料价格的制约,我国生猪养殖成本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高于美国;其次,内外销结构存在差异,中美猪价周期不可随意类比;最后,美国低碳消费及动物福利文化或减少猪肉消费,而我国将依然保持传统猪肉消费。

风险提示:非瘟疫病不确定性;极端天气不确定性;饲料价格不确定性

目录

正文

1 复盘美国生猪养殖发展,我国目前可对应美国规模扩张阶段
1.1 规模化+专业化是当前美国生猪养殖的显著特点

21世纪以来,美国生猪养殖产业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规模经济不断显现。复盘美国生猪养殖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散户退出(20世纪80年代之前):1964年存栏500头以下的散户是美国生猪养殖的绝对力量,占比99%。由于散户不具备成本优势,外加当时美国农业补贴按照面积确定,散户能享受到的补贴力度有限,难以与规模场竞争,这一阶段散户陆续退出。美国生猪养殖场数量从1965年1,057,570户下降至1980年666,550户,但场均存栏从47.8头上升至96.7头,逐步朝规模化方向发展。

(2)规模场加速扩张(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散户的大量退出给规模场的发展腾出充足空间,1980年后生猪养殖场数量急剧下降,同时规模场快速扩张。1997年场均存栏5000头及以上的大型规模场占比高达40.2%,2000年全美生猪养殖场仅85,760户,场均存栏689.6头,约为1995年的2倍。

(3)规模化形成,合同制下的专业分工成为主流(21世纪初至今):2017年场均存栏5000头及以上的大型规模场占比已高达72.8%,同时2012年后的生猪养殖场数量也基本稳定在6万左右,2012-2017年间增加约3200户,2021年为66,439户。生猪养殖场数量的稳定表明美国生猪养殖产业的整合基本完成,大规模场已从中小场中攫取了一定市场份额,规模化进程放缓,高度规模化形成。

合同制生产下,美国生猪养殖专业化程度逐步提升。在美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化进程中,下游屠宰端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受益于流水线机器设备的更新,屠宰端机械化程度提高,开始规模化发展。为获取稳定生猪供给,规模屠宰场倾向与场均存栏大的养殖场签订合同,同时纵向一体化发展,自建或收购上游养殖场,倒推养殖端规模化。而在合同制生产的推广下,“公司+农场”的养殖模式逐渐形成,养殖户无需担心销路、只用按照合同要求完成生产,专业化分工日益流行。不同于传统自繁自育模式,专业化分工按照生猪生长周期,细化为分娩、断奶、保育、育肥等环节,专业养殖场只需负责其中的1-2个环节,提高了养殖效率。USDA数据显示,1992年以来美国生猪养殖的专业化生产比例、合同制生产比例不断提高,2015年自繁自育养殖场占比仅为19%。

1.2 我国处于美国第二阶段,规模化进程加速

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可对标美国第二阶段。我国于2007年起步入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快车道,出栏数1-49头的小散户数量持续减少。2018年非洲猪瘟爆发,叠加三年新冠疫情以及政策引导产业规模化发展,2018-2022年我国年出栏数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占比快速提升,农业农村部预计2023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为68%。参照美国的规模化进程,我国正处于规模化进程加快的第二阶段。

2 窥同:规模化与一体化是中国生猪养殖的发展方向

通过美国生猪养殖业的启示,展望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我们认为规模化与一体化将是未来主旋律。

规模化养殖能够通过规模效益降本增效,我国规模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规模化生猪养殖能够产生规模效应,提升养殖场的成本控制能力,降本增效,有利于资源集约和技术创新,同时增强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但与美国相比,我国的规模化程度仍较低。2022年我国CR10生猪出栏量市占率为20.1%,美国2017年CR10生猪出栏市占率就已达41.0%,我国仅为美国的一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养殖端纵向一体化延伸,有利于实现利润最大化。美国生猪产业纵向一体化最早由屠宰端推动,此后产业内各环节企业不断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了高度纵向一体化,加深纵向一体化程度也是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根据经济学的微笑曲线模型,产业链的上游与下游是经济附加值最高的环节,上游涵盖动物疫苗、育种科学、动物营养等生物技术,下游包括屠宰加工、渠道销售。而前端生物技术的进入门槛高、难度大,中短期内难以直接改善经济收益。我们认为更普遍和现实的情况是,中端生猪养殖场可能会向后端屠宰加工和渠道销售环节拓展,打通这部分环节产业链的利润,提高自身盈利能力。

3 存异:成本与市场将会是中美之间长期存在的差异

由于两国国情的差异,我国生猪养殖产业依然会保留一些固有特点。

(1)成本:我国生猪养殖成本将长期高于美国

受到人口结构与饲料价格的制约,我国生猪养殖成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高于美国。中国生猪养殖成本要远高于美国,2021年美国生猪养殖总成本为10.25元/kg,中国为19.59元/kg,相差9.34元/kg。中国生猪养殖业将不断追求降本增效,却难以降低至和美国相同水平,主要是因为人口结构和饲料价格的差异。

人口结构: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城市化率便达70%,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提升至82%, 而中国2023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为66.16%且已经进入瓶颈期。美国仅仅3%的人口从事农业,而2022年我国农业劳动力就业人数达1.7亿。庞大又分散的农业人口给中国当下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管理问题,包括就业、脱贫致富等方面。如果中国一味学习美国经验,脱离国情随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只会产生大量的农村失业问题。因此,把握中国生猪养殖业的未来一定要牢牢围绕“乡村振兴”、“脱贫且坚决防止返贫”等政治性文件,以此为本摸索中国特色的生猪养殖业。

饲料价格:美国拥有得天独厚的五大湖区及中部玉米种植带,外加发达的生物技术、农业管理方法及较好的教育水平,使得美国玉米、大豆等关键饲料原料的价格相较中国更低。超高的产量使得美国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供应者,这又与中国当下耕地不足的窘境形成鲜明对比。众所周知,饲料成本直接占据生猪养殖成本的60-70%,谁拥有玉米大豆的话语权谁就拥有猪肉的话语权。中国猪饲料不仅投喂技术落后美国,价格也更加昂贵,这是中国生猪养殖业当下无法与美国对比的根本原因。

(2)价格:不可随意使用美国猪价周期推演我国猪价周期

内外销结构存在差异,中美猪价周期不可随意类比。据USMEF估计2023年美国猪肉出口占比29.8%,而我国仅占比0.05%。由此可见美国猪肉市场国际化程度高,猪价能够根据国内需求和海外消费水平调整,具有一定灵活性。而我国猪肉几乎全部内销,仅由国内的供需决定。在中国的猪肉生产成本达到美国的水平、农村庞大的就业问题解决之前,随意使用美国的猪价周期来推演中国的猪价周期是不可取的。

(3)消费习惯:猪肉是我国传统饮食,消费需求具有刚性

美国人造肉或减少猪肉消费,而我国将依然保持传统猪肉消费。经济水平带动下,美国在解决温饱问题后,饮食习惯逐渐朝追求健康、环保的素食主义转变,甚至开始尝试无肉饮食。人造肉用植物蛋白肉或细胞培养肉替代传统肉类,在饮食习惯前卫的美国受到关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经批准Good Meat、Upside Foods等多家人造肉上市销售。2019年美国人造肉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0%,接近10亿美元,传统肉类销售额仅增长2%。据Research and Markets数据,2020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市场规模136亿美元,预计2027年将增长至350亿美元。美国是全球人造肉重要消费市场,2023年美国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4.6%,这一趋势下或减少对于传统猪肉的消费需求。而猪肉是我国传统饮食,我国正处于从“吃饱饭”到“吃好饭”的转变期,社会饮食文化与美国存在着差异,猪肉消费的传统饮食习惯不会改变。

风险提示

非瘟疫病不确定性。非瘟疫病的感染源及感染途径众多,病毒易变异,若发生大规模严重疫病,将给养殖存栏带来极大损失。

极端天气不确定性。受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等因素影响,今年南方暴雨洪涝增多,可能出现极端降雨天气,不利于生猪养殖。

饲料价格不确定性。上游饲料价格存在波动,若饲料价格大幅上涨,将增加养殖成本,影响生猪养殖的盈利能力。

感谢冷先生、章静嘉同学对本篇报告的贡献

欢迎关注华福农业团队,我们持续提供有价值的深度研究!

娄倩

农业组组长、农业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210523090001

覆盖领域:猪、鸡、动保、种子、宠物、水产

微信号|农业倩解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华福证券研究所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资料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福证券不因任何订阅而将订阅人视为本公司客户。所载资料为华福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研究报告的,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福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

华福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福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福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福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如因侵权行为给华福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福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福证券的机构销售,或者发送邮件至hfyjs@hfzq.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