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17回复:178喜欢:226
为何看空华大基因:并无竞争优势 转型前景堪忧

2017年07月21日10:01 新浪综合

282微博微信QQ空间添加喜爱

  来源微信公众号:阿尔法工场

  前几天发表了关于华大基因(31.630, 2.88, 10.02%)的一些看法,引来无数质疑,只好承诺写一点具体的分析。

  看空这东西,没有半毛钱好处,今年初,发表了好几个股票看空的言论:

  乐视:十个坛子八个盖的游戏玩不下去了;复星医药(28.610, 0.08, 0.28%):政商关系复杂,资本运作复杂,谨防黑天鹅;华兰生物(28.350, -0.06, -0.21%):血制品发展遇到天花板;华夏幸福(31.710, -0.08, -0.25%):瞎炒作会套牢一大波;贝达医药:产品单一,后续乏力。

  目前这些预言都基本应验,然而并没有什么用,没有股票做空机制,带不来半毛钱收入。

  但我为什么要研究看空呢,其实我的本意是关注这些企业,打算作为候选,但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巨大的问题。对华大基因的看空,也是这个原因。所以说,是爱之深,才痛之切啊。

  由于看空并不会带来好处,一旦不看好某个票,就不会花时间深入去研究了。所以下面的分析是定性分析,没有定量。对于反对意见也不会去争论,一切等时间来证明。

  和基因分析这个行当发生关系,大概要追溯到20年前,这么一说感觉自己好老了,先汗一下。

  20年前,我出版过一本关于perl语言编程的书,当时主要是用来处理web应用的CGI编程,但是很快perl就被asp、php、jsp等更高层封装的语言代替。

  但很有意思的是perl语言没落后我这本书的销量居然还不错,甚至还销售到海外。

  不少读者给我写信,我才知道,这本书销得好,主要读者不是web编程人员,而是学bioinfomatics(生物信息学)的人,perl的正则表达式特别适合用于处理长字符串,这给基因分析带来方便。

  由于这个原因,我和基因分析人员有一些接触,从此了解了这个行业。

  华大基因,无可置疑的是中国基因行业的先驱,但是,目前基因测序硬件能力的快速发展,产业形势的快速变迁,很可能使这个先驱变成先烈。主要理由如下:

  1、 华大基因的先发优势并没有转化成竞争优势。

  华大基因通过率先花重金买入昂贵的测序仪,建造测序工厂,确立了行业地位。

  在设备、数据、人才上产生了先发优势,遗憾的是,这种先发优势并没有转化成竞争优势。

  设备上,目前测序仪发展一日千里,远超摩尔定律的速度,十几年前需要花费数十亿美金,多个大国科研人员合作花费十年时间才能完成的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用今天的设备不到一天时间可以完成。

  所以华大前期在设备上的重金投入会贬值很快,前期的巨大投入没有转化成优势。

  数据上,同理,此前积累的基因数据,今后其它公司可能很快就可以生产出来。

  在人才上,华大基因目前属于测序代工的血汗工厂,利润基本靠压榨人力成本产生,人才待遇太低,流失严重。

  所以变成基因测序的培训学校,人才在里面积累经验后一般会跳槽或者自立门户,目前和它竞争的十多家公司,很多都是华大出来的人创办的。

  2、 基因测序代工的行业壁垒不高,竞争过于激烈。

  基因行业上游是测序仪的生产,中游是测序代工,下游是科研单位和医疗单位。

  华大的业务集中在中游,但很可惜测序代工的技术壁垒太低,一个大专生经过2-3个月的培训就可以掌握测序业务,基本上只要投入资金买设备,再加上几个业务熟练的带头人,就可以很快建立测序公司。

  所以一旦产业培养起来,马上有无数竞争者加入,公司同质化严重,难以建立行业壁垒。

  3、 基因测序代工业务未来一定会逐步萎缩乃至消亡。

  这一条是最致命的,目前华大的科研服务和医疗服务两个主要板块中,科研服务的收入实际上是在逐年萎缩,因为测序仪目前价格下降很快,测序能力提升很快。

  科研院所目前有能力自己购买设备测序,不需要华大代工了。医疗服务目前还在上升,但是预计很快就会步科研服务的后尘,因为测序仪的发展实在太快了。

  测序主要有制库、测序、分析三个环节,目前制库和分析还对人员有一点技术要求,医院自行做成本较高。

  但目前桌面化的测序仪已经生产,未来完成制库、测序、分析一体化的测序仪估计也会很快研制出来。

  到时专用的医疗测序仪可能只要滴几滴血或者唾液进入仪器,就会直接显示测序分析成果,医院的检验科就可以自己完成了,不会把这块蛋糕分给测序代工公司。

  4、 向上游转型的问题。

  从前面分析来看,今后基因行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上游测序仪的生产和下游测序结果的应用,目前的测序代工企业必须向这两个方向转型。

  目前华大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在向这两个方向发展,但我认为,它的发展重点不突出,措施不得力,前景堪忧。

  华大向上游的转型,是收购了CG公司,进入测序仪的生产,但CG的技术和行业老大Illumina相比,属于小灵通和iphone的区别,其最大的短板就是测序仪读长太短。

  华大利用CG的技术,从其它国家采购电学、光学、生化组件来生产测序仪,2016年已经上市BGIseq500测序仪,但基本只有自己在用,并未打开局面。

  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发展太快,华大的技术底蕴太浅,在技术储备和发展能力上,估计会大幅被Illumina甩开,无法竞争。在这一点上,和Illumina合资生产测序仪的贝瑞和康竞争优势更大一些。

  5、 向下游转型的问题。

  在下游,华大开发了云平台BGI Online,打算做基因分析和数据服务。平台刚一推出就爆出抄袭七桥基因的丑闻,它的安全白皮书和生产流程照搬七桥基因的平台。

  这也反应出了两点,一是华大基因对这个平台重视度不够,上线时没有充分审查。二是确实待遇太低,招不到好的软件人员。

  从未来发展来看,基因测序最大的瓶颈已经从测序工作转向数据分析,大规模的数据存储能力和数据分析计算能力才是根本的竞争优势。

  但这两个都不是华大的强项,而且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在硬件上的投入,也是砸钱的行当,硬件更新快,价格下降快,投资大,风险大。

  另一方面,下游的数据分析其实更需要的是医疗、农业等的行业知识,也不是华大的强项。

  所以未来基因测序下游的生态很可能是专业的IT公司建立分析平台,行业用户使用的格局,目前七桥基因走的就是这个路子。

  总之,华大目前处在基因产业链中一个注定要消失的环节上,而向上游和下游的转型又看不到什么前景。

  老实说,我甚至怀疑它是否在认真转型,它一系列动作都感觉不在点子上:

  1、收购一个技术落后负债5000万的测序仪公司,而不是选择和行业老大合作;

  2、上线一个重要平台,却是照抄它人;目前募资的投入,用于研发测序仪和测序软件的很少,大部分是在搞建设买设备。

  2016年它与数十家关联企业的关联交易增长一倍。这些事实都难免令人产生疑惑,它是真的在努力转型,还是只是为了迎合投资人,以利于尽早上市变现?

全部讨论

2017-07-23 09:15

华大只有持续融资,才有机会等到行业突破和实际回报,而风险转嫁给金融投资者,技术贬值和折旧巨大。 如果等不来行业风口,或者等来后来者更大的规模和更多融资支持的新设备新技术呢?那投资者的资本还剩什么呢?过时的286机器和5寸软盘上的数据?

2017-07-23 00:51

对华大挺了解么,老华大人路过,不评论

2017-07-23 09:12

这篇文章的结论值得所有关注基因产业的同学们深思。因为简单易懂,适合投资者,而结论符合若干行业资深判断。

2017-08-06 13:14

1.市场没培育起来,消费人群没有固定?请问你们有了解过什么叫nipt吗?你们知道去年检测的孕妈妈有多少吗?知道未来三年国家的规划是渗透率50%吗?
为什么nipt给华大和贝瑞垄断了,不见外国公司身影?
2.外国的基因公司再牛,他也不能直接进入中国市场,涉及国家基因安全问题,中国人口那么大的市场就是中国基因公司最大护城河,你说帮美国测序仪公司打工没错,说测序仪公司给中国打工也没错,钱是一起赚的。目前上游被美国垄断没错,但是如果华大基因连最先进的测序仪都能造了,是你们区区几百亿市值买得到的?起码几千亿市值了!
感觉你们就是没什么分析想当然瞎喷

我觉得雪球的投资人最牛逼的地方在于没有几天时间,多数投资人都发现华大没有技术含量,是个骗子公司,不靠融资已经没法活了。。。
有人去了解过nanopore的第三代便携式测序仪吗?与illumina的目前的第二代市场主流产品优缺点有哪些?未来有无可能、需要多长时间超过第二代产品?illumina放弃与其股权合作的原因是什么?华大收购cg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现在华大在收购cg后研发的桌面测序仪有什么优缺点?如果未来升级改造,有没有可能像家用的血压计一样,每人都可以在家里简单方便的使用?国家未来几年是否会把基因测序仪市场向外资开放,未来机构或者个人可以向买手机一样购买国外便携式测序仪?如果是,医院也好个人也好使用基因测序服务的目的是什么?未来有什么可能的应用方向?国内有无可能把目前应用最好的产检基因筛查部分列入医保报销内?国家是否可能未来会把基因数据的存储和分析设置门槛为将来的基因编辑与合成做准备甚至将来完全开放给外资?。。。
在我看来多数人就是看着大v的文章瞎起哄而已,大v呢多半是自己拍脑袋瞎扯而已……

$*ST天仪(SZ000710)$ $华大基因(SZ300676)$

早说了,这公司跟某公司一样,是靠PPT撑起来的,汪建的口才可是一点不输贾布斯的

2017-08-04 22:46

不要拿离职说事,华为离职率不也很高?

2017-08-04 09:43

$华大基因(SZ300676)$ 一个不具备重视人才的基因的公司不是好基因公司

2017-08-02 10:28

我好几个本科同学曾经都在华大。公司在深圳盐田,没啥娱乐,实验室旁边就是宿舍,除了吃喝拉撒,基本都在实验室,确实就是个测序工厂不做PCR仪,不做试剂,引物外购,就做做测试是很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好在还是蓝海市场,而且产前筛查、肿瘤指导用药市场够大。华大给实验室做外包测序起家,现在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产前筛查服务了。现在手上有海量数据,但是数据分析估计还是不行,国内生物信息学真还挺落后的,人才储备也不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