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调研大会直播回顾】价值事务所:黄金赛道,ICL(三方实验室)其实远比你想象的更好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1回复:16喜欢:36

#2022首届雪球调研大会#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为什么会存在?ICL发展前景如何?本次雪球调研大会邀请到雪球2021年度主播@价值事务所 直播聊ICL行业!$金域医学(SH603882)$ $迪安诊断(SZ300244)$ $艾迪康(临时)(AIDIKANG)$ 

以下为直播全程实录:

 价值事务所:各位球友,大家好。在说今天的主题之前我们先说一下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为什么会存在

    我们知道医院不论多大,也不可能所有检验都能做。比如国内厉害的三级医院平均能做的检验项目大概是300-500个,多一些的,大概能达到600、700个;但第三方医学实验室能做得更多,龙头的金域和迪安能做2000多项,美国的能做三四千项,这就是ICL存在的原因。医院做不了的很多东西可以外包出来,因为第三方实验室能做,它们的存在就相当于给医院补缺,这是一方面的原因。

    第二方面的原因,ICL本质是一个通过集约化经营进行降本增效的行业。先说我自己的经历,我之前在一家二级医院上班,它能做的检验项目没有三甲医院多,检验科人数规模也不大,而更小的医院比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据在药监局上班的朋友讲,这种小医院去做检验的人比较少,但检验试剂打开一瓶因为检验人数不够用不完,就过期了,这对于医院来说是很心疼的。这些都会被算作耗材,有些小医院就即便过期也照常用,药监局知道这些事情就经常突击检查,专门查这些医院是不是过期了还用。大医院稍微好一点,小医院样本量没有这么多,但花出去买耗材的钱是实打实的,买过来的耗材用不完就很浪费。这是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存在的基础。

    比如金域、迪安,每个地区基本都有一个大的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可以承担很多小医院觉得自己做不划算的项目,量变得很大之后成本也可以降下来,因为它的量大,它向上游采购时议价权又会比单家医院强,这是为什么第三方检验实验室存在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它能做到比医院更多的检验项目,另一方面它能够通过集约化把大样本累计起来降低检验价格,也可以向上游议价,把检验成本,把试剂价格压得更低,整体就价格更低、效率更高。

    举个例子,比如新冠,我们可以看到这次新冠检测基本是大规模外包,很少有医院自己做。包括我们医院都是外包,因为我们医院自己做并不划算,尤其是价格单管十几块钱,混管的几块钱,医院来做基本赚不了钱,甚至有些效率差的还要赔钱,但包出去是可以有钱赚的,企业有钱赚,医院也有部分钱赚,很多项目医院自己做可能是赔本的,但包出去说不定还能赚到钱,或者有时医院自己做赚不了多少钱,但包出去能赚更多。

    举个例子,之前我在医院的时候当时跟迪安合作,迪安当时做了之后跟医院有一个分成比例,具体多少我不知道,反正有这个比例在,这是ICL为什么存在的底层逻辑。

    两点,我再强调一下:

    1、医院有很多做不了的项目ICL可以做。

    2、很多医院自己做不划算,但通过ICL扩大样本量及压低试剂价格,他们做更便宜,效率也更高。

    来看第二点,也是这次的重点,新冠为ICL带来了什么。

    疫情之前,即便是到现在,整个国内的ICL渗透率都是很低的,这跟国内三级医院或公立医院的话语权太强不无关系,我们放眼国外,看看日本,日本的ICL渗透率大概是60%以下,美国那边大概是30%多,国内只有4、5个点。

    迪安比金域上市早,迪安刚上市时资本市场很看好它,把它的市值拉得很高,后来为什么一直往下?因为它的渗透率不及资本市场的预期,推进速度太慢了,渗透率一直上不去。

    为什么上不去?就是因为我们国家特殊的国情,公立医院的话语权太强了,他们根本没有想过和ICL合作,比如我们医院之前从来不跟ICL合作,甚至领导想都没往那边想过,合作是不是能赚得更多,合作是不是成本更低,合作是不是能做更多事,他们的心态本来就很保守,这就是一个很保守的行业,所以导致ICL的渗透率一直上不去。

    后来迪安为了把ICL的渗透率提高,打入这些医院的市场,它干了一件什么事?从2015年开始,我们可以去看,2015年之前它的资产负债表其实是很好看的,2015年后它的资产负债表迅速恶化。为什么?2015年以后它并购了大量渠道,我们知道医院检验科的试剂、设备是跟上游买的,这些试剂有一个名字(IVD),IVD厂商不是直接把货卖给医院,中间有渠道商,渠道商就是对上游厂家和下游医院的桥梁,迪安在那段时间大量并购了渠道,其实它并购渠道很大的原因是想要打通医院,因为渠道和医院它天天都可以交流,天天跟你聊天,说不定说得久了,相处得久了你就跟我合作了,就跟我做生意了,所以那时候迪安并购了很多渠道。

    并购很多渠道的另一方面它也开始跑马圈地,在全国兴建实验室,所以它的资产负债表就很难看。那年迪安花了这么大的代价想要打入医院,现在新冠来了,发生了什么事?很多人,包括资本市场那些短视的“三个月价投”分析师,看到的都是ICL赚了一笔钱。其实不是这样。

    我之前在医院工作,作为医疗行业内部的人来讲,其实新冠带来的是为ICL打开了一扇医院的门,让他们可以敲开医院的大门。

    我们可以看我之前的前东家,从来都不跟ICL合作,医院领导想都没想过要跟它合作,但新冠2020年后就开始跟ICL合作了,当时我第一次做核酸就是迪安拖着小车车跑到我们医院来给我们全院职工做核酸检验,之后基本就都是跟它合作,正是因为这次新冠医院分到了钱,尝到了甜头,医院想是不是可以开放一点开始合作其它的,至此之后经常可以看到三方实验室开个小车跑到医院来检验科拿试剂然后拖走。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

    所以我说新冠带给ICL的绝对是一次很深远的影响,而不是之前很多二级市场人说的,就炒一波,挣一笔钱之后就把它丢进垃圾桶,不是这样,这一定是错的。这是第一个好处。

    第二个好处,真的是赚了很多钱,比如金域、比如迪安,第三是艾迪康,马上要上市了,也发了招股说明书,我们看到这几年确实因为疫情赚了很多钱,去年金域大概有45亿的收入来自于新冠检验,迪安是26亿,艾迪康是12.3亿(没记错的话),他们平时的常规营收也就是新冠的一倍。更重要的是新冠的利润率比普通的高。

    我们看金域,2019年它的净利率好像只有7个多点,当时新冠的净利率更高,现在即便降价了它们其实还是赚钱的,因为像这种东西必须要保证医院能赚钱,如果医院都赚不到钱那就没人干了,所以如果医院能赚钱,三方检验实验室就肯定能赚钱。小的实验室赚不了钱,但大实验室,比如金域、迪安、艾迪康这些肯定能赚到钱,非常大的一笔钱。

    我们可以去看,金域也好、迪安也好,2020年以后利润、营收跟之前完全是两家公司,利润表现完全不一样,包括今年一季度他们也出了报表,可以看到他们的业绩依旧很漂亮,后面疫情常态化后,尤其是上海、北京这些经常会进行核酸,它们还是可以赚到不少钱的,这个钱不是只赚去年、前年这两年,后面可能还会一直赚,只是后面可能赚的没有之前多,但这也是钱。

    这个钱对他们来说也不是简简单单赚了一笔钱,因为ICL是重资产重投入的行业,这些企业每建一个实验室就要投入一笔不菲的成本,而一个实验室大概要运营3-5年才能实现盈亏平衡,后年才能陆续为它赚钱,它现在赚了一大笔钱之后后面是不是可以开更多了?尤其是可以更加下沉,其次它是不是可以进行一些兼并收购了?

    国内的ICL其实很多,但成规模的也就是我刚刚说的那几家,后面的都是很小的独立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其实根本赚不到什么钱,但它们的实验室、牌照和人员都是现成的,是不是像金域、迪安这些赚了很多钱的就可以把它们并购过来?这是一个行业整合的好机会。

    第三,金域、迪安这种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能做的项目比医院多,医院,尤其是三级大医院愿意外包的不是常规的血常规、尿常规这种客单价低的,而是特检,医院做不了的,比如基因检测,高精尖科技的,这种东西做检测需要很高的投入,ICL头部企业赚了这么多钱,这些钱完全可以继续为它的特检投入,投入更多更高级的技术做研发,让我可以做更高级的检验,再去跟医院合作。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ICL的普检(血常规、尿常规)其实不怎么赚钱,医院自己做,包出来这种普通的其实它们不赚钱,走的是量,真正赚钱的是特检,特检的毛利能达到50%以上,甚至有的能达到七八十,但普检只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毛利,只要是个公司它肯定都会想做特检,特检需要花很多钱投入。

    我们可以看去年金域的特检占比就已经达到了50%,迪安也达到了40%,它们都是从常规起家,再去切特检的。有了钱以后又可以进一步投入特检,相当于他们的地位更巩固了。

    讲到这里讲一下ICL的特性。我刚刚说了,ICL这个行业最开始存在的根本逻辑一个是补充医院做不了的,一个是通过集约化的降本增效让医院和它自己双方都得到更大获益,这个行业的特性就是大者恒大,因为它有集约化,量又大,它必须要自己很大才可以,它天然就是头部集中。

    去年金域的常规大概是70多亿,迪安的常规是40个亿(去掉核酸的常规),艾迪康大概是20亿,头部一二三,每家都是后一家的一倍,他们做的新冠量也差不多是一倍。金域去年做了40多亿的新冠,迪安是20多亿,艾迪康是10个亿,有多大的体量才能承接多大的订单,订单承接得越多你的毛利率越高。艾迪康明显就掉队了,艾迪康的整体综合毛利率去年只有41%左右,而金域是47%点几,高大概6个点,迪安是48%点几,因为迪安是一体化企业(待会儿我再讲迪安,它是例外)。

    我们可以看,越是头部,不论是毛利也好,还是回款周期也好,全部都比后面的强,它天然就是一个头部集中的寡头式竞争格局。

    我刚刚也说了实验室,要建一个新的实验室,要先有一笔大资金的投入,投入之后要3-5年才能回本,以后才能慢慢赚钱,所以这个行业天然就不是小玩家能玩的,它天然是大玩家的游戏。

    我们看看金域2019年的净利率是多少,7个多点,你可以想象,头部、第一的企业都只有7个多点的净利率,后面的企业能赚钱吗?这里肯定有很多企业是赔钱的,包括这次核酸,单管的只有十几块钱,混管的几块钱,头部都是微利的情况下后面的企业还可能赚钱吗?不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北京会出现那么多家企业的处罚,就是因为他们不赚钱了,但他们又想要做这个项目,所以就只能做一些骚操作盈利,企业都不能盈利那还搞什么?那就只能关。

    ICL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因为它天然很适合养成寡头型企业的行业,很多行业虽然市场空间很大,增速也很快,但它天然是去中心化的,是分散的,典型的比如创新药。

    我们来看创新药是什么行业,比如恒瑞,出了一款爆款药PD-1,下一款药不能保证它像PD-1一样畅销,成功了一款药之后我不能保证后面的药还很成功,我要不停地投入研发,去赌我下一个药也很成功。这种以创新为驱动的天然是分散的,我们可以看,欧美的药企不管怎么兼并收购,整个集中度就是提不高。有的行业又是天然寡头集中的,这种行业才是我们需要看的。

    创新药我也经常给大家说,我们少关注,这不是我们可以关注的,因为它的变化非常快,今天是龙头不代表明天还是龙头,今天是很牛的企业不代表明天依然牛,因为这个行业天然是分散的,有些行业天然是集中的,这种行业就非常值得我们去看,ICL本来就是一个市场空间大、增长很快的行业,好又好在它的头部很集中,所以这种行业非常非常值得我们看。

    我们可以看它现在的市场热度,基金持仓的比例,可以说是无人问津,因为很多人说毛利低,不赚钱,然后就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生意,这个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我们看高毛利的行业,比如新能源、创新药,它是毛利高,是赚钱,这会出现什么?大家都知道赚钱,一窝蜂涌进来,行业竞争就会非常激烈,会非常卷,最后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大家都没钱赚,但低毛利的行业很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头部还在赚钱,后面已经死一片了,后面的还没办法弯道超车,于是只能头部越来越大,小的慢慢出清。

    其实新冠之前这个趋势就已经很明显了,三个头部:金域、迪安、艾迪康,市场市占率很高,虽然整个ICL市场渗透率很低,但这三家的市场集中度却很高。新冠第一波给的价很高,当时的检测好像可以上百,于是突然一夜之间冒出来很多实验室,集中度开始下降了,但去年开始集中度又开始提升了,因为新冠检测费用往下掉,后面的越来越不赚钱了。

    我们可以看到金域、迪安的报表还是很好看,还是很赚钱,那是它们,小的其实都不赚钱,都在逐渐出清了,更不用说现在。

    这里我给大家科普一下单管、混管是怎么回事,单管现在是十几块钱,比如我做新冠,一个管子只装我的核酸,再用试剂检验;混管可能是十个人、五个人混在一个管里,还是只用一个试剂检验,如果这十个人或五个人都呈现阳性,那这里面必定至少有一个是阳性,如果全是阴,这里面一定一个阳性都没有,所以混管的利润率比单管高,因为试剂成本是一份,但乘下来混管的总价格比单管高一点,为什么企业喜欢做混管,也侧面说明了它是规模化、集约化效应的行业。

    讲到这里我们再看看ICL行业的未来,疫情之后它的渗透率一定会加速提高,之前渗透率是很慢的,疫情之后很多医院发现我跟ICL合作真的有钱赚,他们可能就会更积极地跟ICL合作,所以疫情后一定会带来渗透率的大幅提高,其实去年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我们可以看,去年疫情反复的情况下很多医院的门诊量是下滑的,但我们看金域、迪安,它们排除新冠以外的常规业务增长是在提速的,就是说,医院的门诊量在下滑,而且他们还要拨一批人出来做核酸,但他们的常规检验依然在加速,迪安好像比2020年增长了30%多,金域差不多也是三四十的样子,这就是疫情带来的好处,医院加速外包了。现在才几个点?随着DRGS,医保政策、医保工具箱陆续祭出以后,医院的利润压力、成本压力、赚钱压力越来越大,那它就会越来越想外包。

    日本、美国也都是医保开始积极控费之后ICL的渗透率增高的,我们现在就处于这个阶段,一方面是医保积极控费,另一方面是疫情让医院看到我跟你合作真的可以赚钱,所以疫情后ICL的渗透率一定会加速提高,这个市场的行业空间,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市场空间一定会加速提高。

    第二,ICL其实是To B的生意,比如金域、迪安都是跟医院合作,医院把样本量给他们,他们的钱也是跟医院收,未来有一个向C端开放的过程,可以在淘宝、京东健康上面搜一下,金域、迪安都可以搜得到,作为个人,我们是可以直接去这些实验室做检验服务的,他们提供的基本都是癌变方面的检验,这是C端,随着居民健康意识提高以及消费升级,C端一定是趋势,后面肯定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检测,我自己就对金域的一个C端项目很感兴趣,把它加购物车好久了,但一直没有去,那个项目很火,就是检测你体内的过敏源,很多人喝牛奶或吃什么东西过敏,到底对什么过敏我不知道,而这种实验室已经对C端推出了这样的服务,采集你的一些体液,然后我就可以测你到底对什么过敏,你的身体里缺什么,作为未来消费升级我觉得这一定是大趋势,很多人肯定会对它很感兴趣,尤其是宝妈宝爸一定是愿意为孩子进行检测的。

    第三个是一体化,ICL现在是实验室,但未来可以往上游迁,去做IVD,这其实是大趋势。我们可以跳出医疗行业看看消费,永辉是一个大渠道、大超市,现在它在做自己的品牌,比如馋大师这些,都是永辉的自营品牌,因为利润率更高。还有盒马,20%多都是自营品牌,罗森、711都是以自营品牌为主,因为这样可以赚更多,反正渠道都在那里了,我自己做自己卖,也卖得出去,反正我自己都要用,这个毛利率更高,赚得也更多。

    我们看ICL,它的毛利率其实是很低的,总体来讲也就是40左右,但上游IVD,我们去看迈瑞这些IVD企业,它们的毛利率动不动就超过70%、80%,也就是上游IVD企业的净利率才是下游ICL的毛利率,ICL以它强大的体量往上游迁,其实是可能的。现在迪安就在做这种事。

    去年迪安通过了它的自营产品,比如分子诊断,质谱自己的自营IVD产品,放量真的是非常快的,放量太超预期了,所以迪安说了一个目标,要三年实现自营IVD产品20亿。我觉得这个趋势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迪安可以这么做,金域当然也可以这么做了,这也是为什么前面我说的,迪安整体的ICL规模虽然比金域小一点,但毛利率反而比金域高一点的原因,因为迪安是一体化,自己也做了IVD上游,自己又是渠道代理商,也是下游的ICL检验实验室,金域也可以,现在它没做不代表未来它不做。

    爱尔等这种民营眼科医院也在推出自己的眼药水和眼科耗材,因为掌握了渠道以后它自己做的事就多了。

    它还可以向公共服务发展,金域有自己的冷链物流系统,冷链可以自己用,也可以开放。比如卖鸭脖子的绝味食品,它就是自营冷链系统,它的鸭脖子在自己的工厂加工以后运到门店,需要冷链物流,物流车是自己的,现在它也把车队开放给了别人,可以实现一部分收入。包括金域也可以,它们自己用不完,完全也可以开放出去,还可以赚一笔钱,。金域现在也在往食品安全、法律尸检方面延伸,也是完全OK的,因为归根到底,本质是一样的。

    最大最重要的一点,完全是市场忽略的,就是海量的数据价值,金域、迪安、艾迪康,它们做了这么多检测,艾迪康还差一点,金域、迪安已经实现了全国重点省份实验室的布局,经过多年经营,其实他们手里是有很多数据的,海量数据可以干什么?现在不知道,但不代表以后没有价值,以后肯定有很多价值,甚至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药企都在找ICL合作,比如有药企找金域合作,也有药企找迪安合作,其实就是因为它们通过这些数据挖掘可以做到一些医疗行业内人士看来很有价值的事情,当然,现在是什么我们不很清楚,未来它一定具备巨大的价值,我认为这个数据的价值真的是大大被低估了,以后一定能派上用场,只是现在不知道。

    说到这儿说得差不多了,我们现在进行留言回复吧,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发出来我来回答。

(Q&A)

 提问:应收帐款的问题。

 价值事务所:这确实是一个好问题。我们知道ICL面临的下游是医院和政府,他们的话语权很强势,所以都会有大量的应收,金域也好、迪安也好、艾迪康也好,但不要怕应收账款,因为政府也好、医院也好,他们肯定不会不还钱,只是会往后拖,很多小企业就此拖死了,但对大企业来说这个问题不存在。我们可以看迪安、金域的现金流,前年、去年都是非常高的现金流,就是说,它们的周转完全没有问题,后面的小企业可能会出现问题,我知道行业内也有一些企业因为政府和医院拖款给压死了,这是存在的,但这恰恰又说明了这是一个头部集中的行业。

    下游企业还收不回款,又没有跟上游的IVD厂商要账期,因为ICL处于中间,下游是医院,上游是IVD厂商,如果它的体量很大完全可以拖上游的款,我们可以看,金域也好、迪安也好,他们都拖上游,还拖了不少,其实它们相当于把一部分下游压力转嫁给了上游,所以他们的现金流很健康,看应收账款的问题不要单独看应收账款,我们就看它的现金流是不是正的,如果它的现金流是正的,甚至还在增长,那它的整个资金就是很健康的状况,如果它的现金流为负,它赚再多钱都是假钱。

 提问:集采会对ICL有什么影响?

 价值事务所:这个同学肯定是没有好好听我讲的课。我刚刚说了ICL是什么,它是一个服务商,集采是什么?IVD确实存在集采,比如迈瑞之前就是因为安徽集采而大跌一波,迈瑞就是IVD厂商里国内最大的厂商,IVD产品是可以集采的,一个省或几个医院联合起来,因为量很大,可以跟厂商谈,可以压价,但IVD厂商和下游医院之间还隔着一个渠道,这个渠道还有好几层,所以集采砍价砍不到厂商头上,跟仿制药不一样,因为仿制药早早实现了“两票制”。

    这里我再科普一下什么是“两票制”,厂商到渠道开一次票,渠道到下游医院开一次票,共有两张票,中间只有一个渠道商,但器械,尤其是耗材,中间有无数个渠道商,仿制药集采,砍价一砍,基本就能砍到厂家的出厂价上。但IVD,今年发的年报里就说了,IVD的集采没有影响到迈瑞的出厂价,连厂家出厂价都没影响,其实就没什么大事,中间挤压的其实是渠道商的利润,而ICL做的是服务,它不是卖产品,当然可能产品会进行一点加价,但也影响不到它,而且反而集采会助推ICL外包的趋势,对ICL是大好事。

 提问:迪安扣除新冠后的利润是多少?

 价值事务所:不知道,企业自己都拆不出来,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是营收,迪安去年的新冠营收是26亿,排除新冠的常规大概是40亿,去年的毛利差不多,可能净利率也差不多吧,新冠业务可能占了它整个检验业务大概1/3多一点。

  提问:市场没给迪安估值逻辑的原因是什么?

 价值事务所:你说迪安为什么不说金域?金域不也是很拉垮,半死不活的吗?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资本市场的炒作都是这样的,这个东西还没出来,包括疫苗、包括核酸检验还没出来,停留在概念阶段时,市场直接爆炒一波,估值给你拉满,前景非常看好。当业绩逐渐兑现时资本市场就会想,因为这些机构基本都是“三个月价投”,很多分析师发奖金是根据你这个季度有没有推到什么很好的票来发的,如果下个季度的收入赶不上上个季度,为负,基本市场就会直接把你仍进垃圾桶。很多是这样爆炒一波之后哗啦跌下来,甚至给你跌回炒作之前,也不管这家企业是不是变好了。

    ICL如此、疫苗如此,做防护服、口罩和医疗敷料的稳健医疗如此,很多都是如此。排除炒作之后,如果这个企业未来业绩慢慢兑现,其实它还是会起来的,只是中间会出现很多过山车,而现在正好它处于过山车的底部。

 提问:新冠检验的毛利有多少?

 价值事务所:不知道,因为降价很多次了,而且它其实是动态的,比如诺唯赞,它有IVD业务,要做核酸检验试剂的业务,其实它去年业绩利润是下滑的,就是因为IVD集采,它的出厂价格砍了不少,所以利润降低了,但它通过扩产能,扩了产能之后,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产能一扩大,平均成本会摊得更薄,我们看它今年一季度利润又飙上去了,甚至比之前还高,企业的成本是动态变化的,你让我现在给你讲毛利,不好意思,我不知道。甚至企业自己都不知道,去年迪安和金域的会议纪要有说,新冠的毛利已经跟常规差不多了,今年又降了,可能会低一点,他们的常规毛利大概四五十,我拍下来大概二三十?因为他们做血常规、尿常规这些很普通的谁都可以做的,大概也就二三十的毛利率,但他们通过混检,五混一、十混一,总的价格会更高,加上它跟上游IVD厂商议价,说不定还能把成本进一步摊薄,具体多少毛利不知道,但我可以确定的是它们肯定是赚钱的。

    再说一个信息,之前我有一个学妹,八年制学医,她学的是临床医学,居然去了金域,做实验室,就是因为金域在疯狂招人,给的待遇也还可以,她又不想做手术、不想熬夜班,不想进医院,医院收入又低又累,所以她就去实验室,其实我觉得有点白瞎,但这也侧面说明ICL这几家头部企业这两年确实很不错,很景气。

 提问:华大基因

 价值事务所:我简单说一下,华大基因是一家做特检的企业,其实严格来说不属于ICL,因为ICL是检验科外包,迪安、金域都是以常规业务起家,先做医院集约化的降本增效的普通业务,甚至是“农村包围城市”,先做小医院,做那些业务量不够的医院的业务,它是从常规起家,做大了、做出规模效应、有钱了,再去投入特检。而华大基因一开始就做特检。

    华大基因在行业内的地位还是蛮高的,但它跟ICL其实没什么可比性,目前来说它们还不属于一个赛道,没有直接竞争关系。华大基因在基因检测行业里还是龙头,地位很高。

 提问:凯普生物

 价值事务所:凯普生物就是个小实验室,比前三家小,为什么凯普生物最近业绩爆发?主要是它很鸡贼,跑到了香港做核酸,内地核酸十几块一管,香港200块/管,你们自己想吧。

 提问:医院检验外包何时进入外发期?

 价值事务所:疫情之后整体外包就已经加速了,你们可以看一下,金域也好、迪安也好,它们的常规业务在医院门诊量近两年因为疫情干扰的情况下,门诊量整体下滑的情况下,他们的常规增长率比疫情前还要快。

    比如迪安2019年常规检验增速大概是19或20,反正是这个增长速度,但去年它增长了30多个点,我们要知道一是它的基数更大了,二是它要拨一部分人出去做新冠,三是整个医院门诊量都在下滑,这三个背景下它的常规业务提升增长率还比2019年高,这其实就已经证明了一件事,渗透率在加速,医院外包渗透率加速,而疫情之后,肯定会越来越加速,等疫情彻底结束,可能直接飙到爆发期,等医院的门诊量正常了,等医保控费工具祭出来后,肯定会带来更大的爆发。

 提问:DRGs。

 价值事务所:DRGs其实就是医保控费工具箱,它的名字叫“按病种付费”,它会做很多试点,把很多得同一个病的,各年龄、各种基数差不多的,打一个包,看他们平均花多少钱,最后一个病人一进医院,医院就可以给他贴标签,这个病人是什么疾病,多少类,他大概应该花多少钱,政府会定这样一个价格,假设医院花的钱超出了这个价格,不好意思,医保只给你这个价格,剩下的多的你自己承担;如果低于这个价格,多出来的是你的,医保还是给你这么多钱。

    倒逼医院不得不降本增效。我们知道公立医院的运营成本比私立医院高很多,公立医院内部的运营效率是很低的,而且医院的院领导对医院盈亏也不是很care,他最关心的是自己任期内有没有出事,所以他也没有很大的动力改变医院,让医院赚更多钱。

    如果DRGs这种政策出来,其实就是在逼你降本增效,就是在逼你提高效率,以前他不会考虑的事情,比如外包、跟其它企业合作,去提高效率,以前可能考都不会考虑,但DRGs这种政策出来后他一定会去考虑的。

    药品也不赚钱,现在药品实行的是零差价,医院进价多少,卖给病人就是多少,药品也不赚钱了,而过去药品其实是医院很大的利润来源,药品不赚钱了,现在耗材也开始挤压灰色利润,也不是很挣钱了,医院赚钱的大头其实就在检测。所以你一去医院,医院恨不得给你把所有检验走个遍。但DRGs出来以后它就要考虑,检验科就不再是它的利润端,它会考虑是否更多外包出去,能赚更多,它也会考虑成本控制,各种都会考虑到。

    我们可以参考美国,ICL的渗透率提高就是DRGs大力推广以后,渗透率一下子就起来了。其实这对ICL是好事

 提问:除了降低成本的考虑还有什么必要性检测外包?

 价值事务所:这是不是我一开始就讲的,三级医院,即便是最大的三级医院,它能做的检验项目也就三百到五百项,但金域可以做2800项以上,迪安可以做2700项以上,很多东西是医院做不了的,但检验企业可以做。

    包括一些特检,基因测序,这些前期投入很大,医院没有动力做,其实医院是很保守的地方,它能不动就不动,能躺平就躺平,它是没有动力像其它民营医院或民营企业一样大力革新的,这种额外的、特殊的、新增的一般都是外包的大头。

    为什么华大基因可以做得起来,它可是以特检起家的,为什么它可以做起来?就是这些医院不能做,就包出去了。金域也好、迪安也好,艾迪康也好,医院做不了的,它们可以提供,甚至以后越来越多可以提供的,这是医院为什么要跟他们合作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们可以看,金域、迪安,这两年在干一件什么事?跟医院合作共建特检实验室,其实这就是为他们的特检引流,医院也想赚钱,那就跟企业合作,设备企业出,仪器、试剂企业出,设备就放在医院,中间有一个利益分成模式,具体怎么分我不知道,但企业每年的财报、季报,你看一个整体,只要是赚钱,或者一直在增长,那就OK了,你不用更多纠结于里面的细节。

 提问:未来是否重点看特检放量?

 价值事务所:是的,ICL普检其实不是很赚钱,它就是集约增效,降低成本,它普通的业务大概就二三十个点的毛利率,但特检动不动就是50%以上,甚至可以达到70%、80%。

    现在我们看,各大企业都在积极披露自己的特检占比,金域披露我的特检去年超过50%了,迪安也披露去年我的特检40%了。企业为什么要披露?肯定是这个东西好才披露,不好的东西它才不披露呢。

 提问:这个行业有明显区域性垄断吗?

 价值事务所:有一些小实验室可能因为自己关系很硬,可以承接一个区域的业务量,也可以活,你要说这是垄断也不存在,但这个行业很明显是寡头集中式的,头部几个企业基本都实现了全国实验室的布局,头部几个企业所有实验室,除了最偏远的那几个,比如迪安在西藏那边的实验室,除了几个特别偏远的以外其它全部都盈利了。

    要说垄断,确实,因为它是寡头集中式的格局,但它不是区域式龙头,而是整个行业就是往头部集中的特性,不是中心化的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头部集中,当头部企业有钱赚时后面的企业可能裤衩都赔掉了,它就是这么一个行业。

这种行业真的非常适合长期投资者,首先它整个市场规模本来就很大,它还在增长,头部企业地位稳固。我们看迪安,因为晚金域几年,所以它整体的不论营收还是利润都差金域一大截,后面的艾迪康更是差迪安一大截。艾迪康追迪安追不上,迪安追金域也很难追上,更别说后面的小虾米了,它们的行业格局其实是很稳定的。

 

*嘉宾发言仅代表其个人观点或特定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以“应变·坚守”为主题,雪球在5-6月举办首届线上调研盛会 ——  #2022首届雪球调研大会#,并联合各大交易所、券商投教基地、热门上市公司、百位影响力雪球调研达人,和千万投资者一起通过直播、访谈等形式畅聊震荡行情下的应变与坚守。

如果你有想与大家探讨、分享的上市公司,欢迎球友们自行组队报名,单人直播或双人组队直播均可。同时调研君也在积极邀请明星上市公司参与,与企业高管的对话机会将在报名直播的用户中优先产生哦!【雪球用户报名通道】

【企业报名通道】同步开启:如果您的公司想参与雪球调研大会,与投资者们在线云调研,畅聊企业在震荡市场下的攻守道,欢迎点击链接报名,调研君将会在筛选后联系企业沟通直播活动事宜。

 

精彩讨论

钱来shay2022-06-10 17:42

一图读懂ICL

全部讨论

2022-06-10 17:42

一图读懂ICL

2022-06-17 09:17

什么垃圾啊,还在这发帖子,要不要脸

2022-07-11 14:34

专家交流纪要内容:现在医保出手,干预ICL和医院的合作,ICL都没有医保的资质

网页链接

2022-09-21 22:32

2022-06-30 09:30

这文章写的非常全面,非常好。感谢分享!

2022-06-26 01:36

专业协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022-06-20 21:02

好的。感谢分享。比较有价值的文章 。

2022-06-20 21:01

ICL 好赛道。

2022-06-17 21:53

。这个女的还有脸出来

2022-06-17 20:03

人无我有,人有我强!
请问去掉新冠,金域和迪安的营收、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