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2喜欢:0
$比亚迪(SZ002594)$ 杨总已经把如何做到如此低的油耗的技术秘密和盘托出,发动机热效率经过了中汽研的认证,坐等看黑子们如何黑?$吉利汽车(00175)$ $长城汽车(SH601633)$
引用:
2024-05-28 21:55
$比亚迪(SZ002594)$ 这指标、这价格、这全球之最,第一次看到比亚迪如此霸气和自信。

全部讨论

比亚迪是如何做到 2.9 升每百公里和 2100 公里综合续航?答案就在这里。$比亚迪(SZ002594)$
在第四代 DM 系统中,DM-i 扮演的角色并不是单纯的从以往 DM-p 中拿走一台电机,而是通过对系统功率和系统能耗的优化,达到 3 字出头的能耗。
在第五代 DM 系统,从 3.8L/100km 下探到 2.9L/100km 的亏电油耗,就是 PPT (图1)中的三大架构。
- 动力架构的创新
首先热效率要达到 46.06% ,其次超高压缩比从原本的 15.5 提升到 16。几乎整个发动机的内部都重新优化,例如改善混合气体、加速燃烧的高滚流气道;点火系统从原来的快速点火,变成现在的智能化高效点火,减少延迟。通过电子系统控制的智能电喷系统,按照驾驶工况实时按需喷油,按需控制进入气管中物化,实现最佳的 EGR 效率和燃烧效率。催化前取气 EGR 可以提高压力差,提升可燃性,提升燃烧能力。整体采用分体式冷却技术,除了提升换热效率,还大幅度的压缩了整个发动机的体积。并且整体的喷油润滑系统也通过了智能控制。
- EHS 电混系统
首先电驱效率从原来的 87.6% 提升到 92%,功率密度从原本的 65kW/L 提升到 75kW/L,这个难度是非常高的,因为这些都要通过采用定制化的原材料才能实现。例如接近 0 滚阻的“球+柱”轴承,这个在 e 平台 3.0 EVO 的时候演示过,一次转动可以实现长时间接近零滚阻的惯性滚动。离合器也通过改造,实现更低的拖拽损失。双泵耦合,这点是比亚迪一直坚持的。定制化的润滑油,提升内部效率。电机分段磁纲工艺,这点是比亚迪独创的。超薄硅钢片,这点目前行业里面很少能做到,需要较强的定制化和生产工艺。
- 功率型刀片电池
严格意义上算是对功率电池再一次升级,功率型动力电池对放电倍率有更高的要求,新的功率型刀片电池支持 15C 的放电倍率以及 5C 的回馈功率。并且整体的能量密度提升 15.9%。对了,这套新的电池重量降低了。并且用了新的温控系统,采用了直冷技术,并且也配备了脉冲自加热技术,以及采用新的前机舱热管理和座舱热管理技术。
- 融合电子电气化架构
采用 7 合 1 (VCU/双电控/升压DC/OBC/DCDC/PDU)结构,而且采用了芯片集成(VCU+驱动+发电+升压DC+旋变解码x2).
————
如果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整体的体积更加紧凑,通过对发动机和驱动系统的升级,进一步优化了综合效率,对工况能耗的控制更加精准。并且新的热管理系统带来的能耗下降是非常显著的。此外,对于车身的风阻,整车的整备质量下降,整车的电能无效损耗等都进行了优化。
一句话总结,继承+创新+效率 = 第五代插电式混合动力,实现 2.9L/100km,和 2100 公里综合续航。#秦L引领油耗进入2时代##比亚迪海豹06油耗都2字头了##第五代DM技术亏电油耗2.9升#

预感和预言太准确了,$吉利汽车(00175)$ 放出只高出0.04%的高效发动机试图搅局$比亚迪(SZ002594)$ 的DM5.0技术发布会&秦L/海豹06 DM-i新车发布盛事之后,一贯黑比亚迪的自媒体高潮了不到半天,事情还有反转的机会吗?比亚迪的研发投入、工程师思维的诚实、深不可测的技术鱼池就是我对比亚迪信心十足的底气。

表弟表示不服

这次严选应该轮不到CC,那么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