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12回复:230喜欢:22
$AMD(AMD)$ @娴熟 @翻番 求大佬们点评下Q4和24Q1

全部讨论

楼上是大佬,我是韭菜
这几天跟朋友聊天,他也关注到最近AMD的股价飙涨。之前18年我跟他也聊过AMD的投资逻辑,目前看来这些逻辑都是逐渐验证的(还差一条VR相关的)。当时聊的逻辑,按照价值,分别是:
1 在PC市场(台式机和笔记本)完成对英特尔的替代
2 在服务器市场完成对英特尔的替代
3 在AI市场成为英伟达之外的第二选择
目前完成的最好的其实是2,在服务器市场英特尔过于拉胯了。目标1我觉得也就达成一个及格分。总体上,1和2的目标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没有看到一个季度或者一年就获得一个大幅度的提升。总结起来,有几个原因。苏妈似乎是这么个性格,做事情偏长期目标一步一个坑,不急于迅速打败对手;英特尔虽然技术上进展不大,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当前体量下把手上的资金拿来玩别的,投入了大量的营销宣传。同时用之前跟合作伙伴的关系来进行威慑和利诱。每次英特尔的新品上市,你都能看到大量的宣发,自媒体统一口径在吹。不少厂商也被强迫将销售产品中英特尔的占比跟返利绑定起来。不过,这个技术产品的市场终究是技术说话,制程架构双落后的英特尔在那个除了玩盘外招和嘴炮啥都不会的CEO领导下只能一步步往死路走,等下一个大牛力挽狂澜。
说到3,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这一波涨幅都是由AI大模型引起的。本次财报,苏妈也把今年MI300系列的销售额预测从20亿提高到了35亿。如果AI这波热潮不退,那AMD在目标3上市具备确定性的。最近跟前同事聊天也确认了这一点(我以前在国内某大厂做AI工程相关工作,后来转行了,只保持关注)。
行业的发展需要第二供应商。如果这个行业只有英伟达一个供应商,那么所有AI应用厂商赚的钱都会被英伟达以硬件税的方式收走。实际上当前的状态也是所有AI厂商亏钱,微软赚个吆喝,只有英伟达赚大钱。目前能承担第二供应商角色的只有AMD(CPU第一,GPU第二,FPGA第一)
我之前担心对AMD硬件的底层软件支持不够,现在看来没必要。LLM相比于CV,对各种layer算子的要求要低的多,transformer基本都是简单的暴力浮点运算。而且,目前投身AI的大公司都有无数的资深码农,软件根本不是瓶颈,只要你硬件牛逼。
AMD在chiplet技术上沉淀的足够久,更易于堆硬件。LLM对存储容量和带宽的需求甚至高于算力,MI300X于是堆了最高规模的HBM显存。看了知乎上一个帖子,甚至当前MI300X还有继续堆HBM的空间。单卡高存储甚至弥补了AMD卡间互连技术的弱势,当我把一个大模型要的存储容量堆在一张卡上,就不需要考虑卡间互连带宽。当然,training还是需要多卡的,不过inference不需要。能在inference场合代替英伟达,这个市场已经足够大了。
按照朋友的话,MI300X是当前inference最强卡,可惜买不到。
风险反而来自AI行业本身,大模型热潮炒的高,但是实际产生的业务价值也就那样。当务之急是当前做AI的公司能赚到钱,有现金流持续投入AI的研发,购买AI硬件,这个行业才能健康发展。否则,像当前这样,靠大公司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赔本赚吆喝,哪天经济危机一来股市不再认公司画的远期大饼,紧接着来的就是各家砍AI投入,英伟达和AMD现在吃的有多爽到时候就有多惨(可怜AMD肉还没吃到嘴)。

并非大佬,简单谈一谈这季的新信息。先抛观点,基本面的确定性在增加,但因预期短期打得较满而需要消化。
具体来说,季报和指引没啥可说的,大差不差,反正大家也不关心DC收入史高这种,大家主要来听苏妈hype ai。苏妈没有上次激动人心的4000亿TAM这种新炸点,但对4000亿的数字做了一些补充,单指加速器的市场,主要就是GPU和ASIC这种AI加速器。对于MI300的收入情况,苏妈将此前的20亿提高到35亿,电话会也解答了这35亿刀的口径,属于比较确定性的收入,试点测试那种都不计入此;而且AMD今年也有能力提供超过35亿的产品产能,这也为后续逐季提高收入数据按下伏笔。即便我们都知道苏妈保守,但急切的市场期待得更多。
谈谈市场怎么期待的,市场预期分为表面的预期和真实的预期,前者是嘴说的谎,后者是钱画的线。一个季度上涨如斯,背后的心劲儿可想而知。上季苏妈说20亿时,市场就说一准儿会40亿,这次苏妈提高到35亿,一个季度有这个涨幅已属难得,但要知道市场真实预期早就不满足40亿了,而是已经预期到50亿60亿,甚至80亿100亿。除了收入预期,也有收入确认的预期,一看Q1没咋确认,margin还一成不变,爬坡节奏到底啥样心里没底,必然方寸大乱。
下面是私货时间。短期股价是纸手热钱的游戏场,长期价值则需要考虑AI大逻辑能否被未来的现实逐渐证明。即便MI300也是四五年前就开始立项,gen-AI横空出世后才有落地的主要场景,大的需求前提和趋势,要比当下的订单重要得多。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跟踪的是,gen-AI的需求变化趋势是否如预期般持续下去,这要求LLM应用的变化趋势大体上沿着苏妈一向的预测走,也就是AMD底层投资逻辑:【最上层的是AGI按照当前路径走能实现的逻辑,即LLM算法收敛,产业豪赌因此开始,GPU厂是大赢家,单卷ASIC各种乱碰利基专业计算的暂时出局,亦即维持这种局面个几年,GPU厂就有集体规模化把其他形式竞争者卷死的条件。第二层是巨头持续卷算力的逻辑,或者说是各CSP互联网大厂/创业公司/各文化实体装备竞赛,蓝海市场高增长的前提下护城河(比如cuda)就会削弱,AMD才会有可乘之机(前gen-AI时代市场规模小,应用繁而小,cuda更难破)。第三层目前不甚重要,属于当下次级逻辑,就是随着算力迭代,算力从云端下放到边缘,到端,同时推理侧需求增长快过训练侧,AMD也能钻钻空子,玩玩差异化。上述的逻辑简单说就是,GPU最终会赢,加速即便卷专业化也是GPU厂自己做了,GPU俩厂内部格局AMD也会有肉吃,因为海够大。】
而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从epyc的市场扩张之路类比,instinct也必然是路线图的竞争,一方面meet市场上述可能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AMD手中的客户定然有因买不到h100而来,但路线图就会建立起长期绑定客户的基础,这也为过往事实所证明。当然,这个大逻辑的跟踪非常不易,跟踪CSP/OpenAI/英伟达等固然是一方面,但要知道gen-AI的发展很可能不是线性的,而有可能在某一点时不时指数爆发。所以在这个赛道,实际上赌的是最上层逻辑,即对AGI的最终目标和过程有多大信心,那么当下的赌注才会有等值的耐心。 $AMD(AMD)$

02-06 10:07

F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