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章中有些观点也存在一些争议,基本上屁股决定脑袋的比较多。
1、对于Biotech的投资,应该有长期的逻辑,普通投资者在研发阶段投资它本身就就缺乏理性,由于没有估值的锚,所以受市场情绪影响很大,涨也如此,跌也如此,无非是涨的时候放大了美好的前景,跌的时候放大了风险。
2、Biotech的研发风险,是一个黑箱,就连Biotech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也未必知道每个潜在药物的未来前景和成功率,只是他对自己的研究更有信心。
3、Biotech公司在实现盈利之前都在烧钱,这是必须经过的步骤,比的是烧钱的效率和效能,这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它们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4、研发成功率的统计方式差别很大,结论也不相同,不是所引用的10%那么简单。如果是刚发现的靶点或者没有成功先例的技术,那成功率可能连5%都不到,时间估计也非常长,10年-20年都未必能出来产品。若是已经是有成药的靶点和技术平台,则成功率就高多了。目前国内Biotech公司的研发管线大多属于后者,也没有哪家敢在烧钱阶段就搞最前沿的东西,创始人团队也不敢冒那么大的风险。尤其是借助于外部合作或与CRO合作,提升效率的同时降低风险。另外,进入临床二期后,研发风险就降低了很多。三期临床的成功率就更高了,
5、所有上市公司都不应该回购股份,尤其是在中国。我在春节前做了一个研究,分析了A股2000年以来所有回购股份后股价走势的情况,回购后一年、二年、三年的股价表现不但与没有回购方案的同类公司相比没有优势,反而更低迷。回购带来的信心很难持续三个月以上,真正影响股价的还是业绩和研发进度,上市公司应该继续用宝贵的现金提升业绩和推进研发进度。股票回购本质上是用公司的账面现金来影响股价(市值),很显然是杯水车薪。如果有公司推出回购方案,投资者最明智的方法是在回购方案实施前后减持股票。所以,短线投资者更希望回购,长期投资者更希望公司管理层努力做业绩。
6、像此类的文章最近比较多,主要原因还是跟市场低迷有关。市场亢奋的时候,根本看不到此类文章,那时候多是些吹捧上市公司的文章。若是反向思考,也可能会成立,即看到吹捧上市公司的文章时,市场也快要涨到头了;当看到悲观或者高冷的文章时,市场也可能跌到尾声了。就像人人都自比巴菲特的时候,市场已经严重高估了,当大家都在谈论巴菲特的名言时,市场已经跌过头了。
7、中国Biotech公司的命运有可能会与美国或其他国家的有所不同。地方政府对于生物科技公司的扶植力度非一般老外研究员能够想象的,这不是市场化的行为,但很中国特色。从新能源到芯片都是如此,所以对于中国Biotech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极端悲观预期,很可能是对中国国情和产业政策缺乏了解。
引用:
2022-05-30 19:22
RA Capital创始合伙人Peter Kolchinsky发表了一篇长文《Biotech's Dulcius Ex Asperis: The Way Through This Downturn》,忽略掉这么个带着拉丁语炫技色彩的标题,内容还是颇值得品味。周末前后翻了两遍,有一些很值得借鉴的观察,亦有一些需要深思的差异,先给出整体感受:眼下这次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