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医疗“跌了那么久的估值如何?加息压力下的“纳斯达克100”如何取舍?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证医疗PE估值逻辑再次做了复盘,小结如下供后续查证:

中证医疗
1、2018年4月-2019年1月,PE从70倍一路下跌30倍PE左右。结合当时2018年大盘熊市,以及2018年12月集采出现大幅降价的情况,这轮估值下跌逻辑是结合了大盘熊市,以及集采药品大降价的效应。
属于杀估值、杀业绩,甚至对部分药企杀逻辑的因素。
2、2019年1月-2020年1月,PE从30恢复到50倍PE,这轮恢复与大盘同步。
3、2020年1月-2020年7月,PE从50倍,飙升到108倍,这轮估值迅速提升,明显与疫情相关,更多的预期因素造成。
4、2020年7月-2021年2月,PE从108倍回到了70倍左右,同期指数仍然大幅上涨,可以看作疫情提升了药企的营收,每股收益增加,压低了PE估值。
5、2021年2月-至今,PE从70倍,一路回落到了29倍。同期指数从19636回撤到11221,PE回撤幅度超过指数,也代表了疫情增收的业绩回归。

图片上传中......

29倍的PE和未来的增长预期可以匹配,处于中国市场的估值情况,应该是一个较低的区间。

抛开短期因素,横向对比全球优秀指数纳斯达克100,如何评估当前估值?

由于美国加息造成的纳斯达克100回撤30%,估值一度降到了23.37.

静态对比两个指数,主要指标如下:
纳斯达克100:PE:23.37;历史百分位:25.48% ROE 22.4%
中证医疗:     PE: 29.2; 历史百分位:0.29% ROE 13.65%
长远看,显然纳斯达克100也许更有投资价值。
但是,股市永远离不开心理预期,及心理因素造成的周期波动。

中证医疗已经从疫情初期的疯狂高估回落到了历史低点,而纳斯达克100还面临着,美国高通胀和美联储未来的大幅加息的压力。
取静态比对还是看动态变化,各自取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