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平买入阶段复盘

发布于: 雪球转发:9回复:26喜欢:22

$中国太平(00966)$ 以下是中国太平买入阶段复盘实录,买入时间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共分七个阶段买入,共计45次交易,总投资89万,均价10港币/股。

买入前的观察及思考:2020年我便开始观察中国太平,因工作的原因同太平资产、太平资本、太平投控多有交集,2018年初保险行业多数公司突然都不给房地产企业贷款(贷款只的是买入房地产信托、保债、公开债,方便理解统称贷款),即便是中海地产大国企龙头都不贷,那时意识到房地产必将出问题,因为险资是房地产企业尤其是商业地产的重要融资渠道。2019年底我经手的房地产项目破产重组,债权人开会时恰好碰到了太平资产,发现作为龙头保险公司,他们的投资的标准竟然同我所在的中小保险一样,进而判断出太平投资的风险标准,推断他们的资产质量,但损失的规模是不知道的,观察了一年之久,且太平从王滨开始换了两任一把手,直到到王思东上台,我认为罗会将风险都暴露出来,王上台后不会有存量风险,现在看完全是没有逻辑的一厢情愿。2021年初,我知道国有保险公司已经率先从房地产的损失中走出来,至少不在新增暴雷资产,与此同时,国有保险股在香港大多数以破产价在交易,彼时估值是历史以来最低点,认为风险已经解除且估值极度不合理是我买入中国太平的重要逻辑。

第一阶段买入:2021年1月,共买入132,000元。

实事证明,彼时我对保险公司风险的认识还是太肤浅,只认识到当时房地产对于国有保险公司来说已经不会存在坏账,但没认识到风险不止这一个,现在回头复盘,当时的风险至少有以下几处:

在负债端:

1、疫情防控影响代理人展业的场景,新增保费受影响

2、疫情短期加大了人们对保险的消费,但是没想到防控了三年,居民收入降低长期影响保险销售

3、代理人清虚(好在太平人寿没有这个问题),这是2015年大卖重疾险埋下的祸源,没有深度的追溯

4、重疾险产品市场饱和国家重疾险替代,短期没有新产品跟上

(以上四条都是影响负债端新业务价值的)

5、因疫情影响,经济下行,降息影响剩余边际的释放,进而影响利润(存量影响)。

在资产端:

1、国企房地产虽然暴雷已经结束,但是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不见放松,最明显,三条红线还没有被拿掉,这条风险实际上是没有解除,那么房地产公司的现金流依然有断裂的风险

2、没有想到地方财政城投债的风险(即便穿越回去,依然想不到),彼时没有任何征兆

3、资本市场持续的下跌对保险资产的反身性

4、持续下行的利率影响资产端的盈利能力

现在复盘,主要风险至少有九条处之多,可能还有更多,但是我只看到了一处被解决就急于下结论。经过两年持有太平,期间不断的学习,我明白了投资是一件非常复杂、且综合因素特别多的工作,它非常像复杂的自然界,不是简单的一两个变量就能推导出来因果关系。恰好人天生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有限,这是人性使然,人总喜欢找简单、机械的归因,因为便于理解。在中学数学中,人在处理x²+y²+z²这种难题时非常痛苦,投资中远远不止三个变量平方的相加,也许有更多变量存在。所以,在股票市场中只用一个变量解释某个逻辑时,大概率是错的。

第二阶段:2021年2月-5月,共买入247,500元。

这一阶段的买入现在看完全是韭菜行为——追高!以为股价的上涨肯定了我的判断,其实股价短期涨跌跟我个人的判断的对错毫无关系,从这个阶段得到的教训:不要以股价短期的涨跌作为验证自己判断对错的标准,投资人判断对错的标准应该由实事依据来判断,而非股价,体会到这一点是我这两年重大的进步,这个阶段的买入也无形中推高了持仓成本。

第三阶段:2021年7月-2022年2月15日,共买入138,000元

这个阶段的买入是有闲钱就收集股份,没有任何逻辑。

所以,前三个阶段的买入完全是失败的。第一阶段没有认清风险,视野局限,属于广度不够;买入的理由仅仅是长期不会破产,战略方向虽然没错,但战术上没有分析公司具体经营、业务、资产情况,属于深度不够。第二阶段用股价验证基本面判断,而非用实事验证,情绪上没有克服人性的弱点。第三阶段无脑收集,没有反思。

第四阶段:2022年2月16日:共买入125,000元。

这一天是在财新报道王滨后,股价大幅下跌,在10元左右买入,现在看我依然觉得是个好机会,太平集团这种财政部控股制度健全的大央企是不可能因为一两个人被搞破产,有人用华融比较,华融的业务就是做不良资产,且后期脱离不良资产去给很多小民企地产借了高息贷款,如果像信达那样专做不良资产,未必到今天这步田地,在资本市场上发债,然后向小民营房企借高利贷,吃高额息差,这才是华融被接管的根本原因,其赚钱模式、承担风险同保险公司不可比拟,就不是同一类行业。但错误是买的过早了,股价大幅度下跌的时候不能拦路,不能想当然的认为没问题,如果有耐心多等几周,会买到更便宜的价格,至于为什么这么早抄底?其实是自以为股价能快速反弹,赌博心理。其实股价是否会反弹不应该是买入的理由,彼时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端的风险已经完全揭示,只不过谁都不知道何时风险会反转。

第五阶段:2022年9月-10月:共买入52,000元

这个阶段股价到了7元左右,想抄底已经没钱了,这个阶段是疫情管控的拐点,北京的管控政策已经有所调整,这个时候是明显的可以感受到管控在不久会放开,那么影响负债端的保单销售场景的风险将会消失,且彼时房地产调控政策改为一城一策,松绑三条红线,可见影响资产端的风险在逐一解除,这些事实是肉眼可见且能被感受到的,已经发生的。同时,增额终身寿替代了重疾险成为保险公司的保单新增长来源,各大保险公司的人力清虚也进入尾声。彼时中国太平的股价虽然是下跌的,但是基本面在发生变化。此时风险的广度已经完全揭示,研究的深度经过两年的积累胜率大幅提高,此时买入的逻辑是依靠观察的角度,但可惜没钱了。

第六阶段:2022年10月31日:买入94,000元

这一天股价跌到了5.5-5.6元,彼时全仓被套,除了中国太平外还持有20万国泰君安H,只是国泰君安H跌的没有中国太平这么惨,我记得国泰跌了20%多,当时的逻辑是1倍换2倍,3倍换5倍,国泰君安H的修正空间肯定没有中国太平大,所以卖出了一半国泰君安H买入中国太平。问题依然出在观察的角度,错误的行为是,既然逻辑、角度都正确,为什么不全换成中国太平?当时自己怎么想的我也不知道。

第七阶段:2023年1月31日:买入105,000元

彼时中国太平股价短短两个域翻倍后回调至10块,9条风险中除了利率风险其余均已消除,太平基本面会经历新增长周期,当时对基本面的判断现在看依然没错,随即卖出最后10万块国泰君安H加仓中国太平,但是为什么不在2022年11月买?还是犯了用股价上涨来验证自己逻辑正确的错误。

这就是我买入中国太平的实盘记录,记录了我的逻辑、分析、判断、错误,我相信人进步的路径是不断的犯错并学习改进。两年中我犯的错误有:

1、自认为是保险行业的从业者就懂这个行业,其实我只是明白资产端中的部分业务,但影响公司基本面、股价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即便是“内部人士”也无法看到全貌,此时更应该小心,自以为自己懂就放松警惕,满仓梭哈之后高位被套通常都是内部人士。

2、没有看清风险的全貌,其实还是不懂,保险业是个很复杂的行业,要比消费行业复杂的多。我是在买入后两年持续不断的学习,才搞懂了负债端,所以懂是个过程,不是个结果,在不懂之前千万不要重仓。

3、股价上涨以为市场在认可自己,其实市场根本不知道我是谁,这种主观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是人性的弱点,克服起来相当难。股价刚下跌急于抄底,一厢情愿的认为超跌会修正,均值回归是长期的结果,短期是否回归是不知道的。低估和高估都可能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不能只看高低买股票。

4、买了45次,我自己都惊呆了,这个次数一看就是买入前没有任何规划,太随意。打仗前要做几套作战计划,以后要改正啊。

后记:公司风险全部揭示且正在逐渐的被解决,现在还未解决的就是低利率的问题,低利率又引起了远期利差损的担心。美国经济下滑银行出风险、碧桂园是否可能破产,都会影响到市场的情绪,这些都是没法解决且必须要承担的风险,只能依靠适度的分散和无杠杆,以时间换确定性。我个人目前持有10万股中国太平,不会再有交易动作。下阶段就是找卖出的逻辑,当基本面开启新周期时,找的是新的增长逻辑会在未来埋下哪些风险,当这些风险运动到了模糊地带,可能就到了逐步卖出的时候,好在是中国太平的空间足够高,对的起时间成本。

全部讨论

2023-08-10 12:43

我也一直观察中国太平,但我没看到亮点
1、港股受美国加息影响更加大,不清楚加息周期什么时候结束
2、太平的股票相对于平安,亮点在什么地方? pe差不多,股息率更低
3、太平的公司相对于平安,亮点又在那儿
我觉得买股票,需要看公司,但更要做同行业的公司对比,看股价,但也要看是什么股市,反正我无法理解

2023-08-09 23:47

我觉得你反思的有点过于多了,其实你说的都对,但都不那么重要。这是整个行业的问题,不是个股问题。把保险股看成普通股,一个超高负债率的企业,经济下行周期下,负债不打折,资产哪有不打折的?$中国太平(00966)$

2023-11-17 11:53

伯克希尔是最保险的保险公司,资产规模大,现金流强,承保规模600亿美金。以后资产规模越来越大,找不到对应的投资标的。碰到金融危机 ,中国太平,中国平安要不要政府救助,还要别人救助一点也不平安。在危机的时候倒过来抄底才保险。$中国平安(02318)$ $中国太平(00966)$ $伯克希尔-哈撒韦B(BRK.B)$

2023-08-10 12:38

很好的买入复盘中国太平的文章

2023-08-10 11:39

疫情和地产政策,以及集团问题,都是极小概率事件

2023-08-09 23:05

才亏这么点?

04-25 11:16

@黄桃锅包肉 聂老师牛(看你帐户姓聂,没称呼错吧)!敢于将买入过程分享给大家,敞亮!今天中国太平的价值被认同了,涨幅第一吧,祝贺!
聂老师还对各阶段的买入逻辑、经验教训均拿出来分享,对大家是一笔富贵的财富。
希望能经常看到聂老师分享投资心得,也祝聂老师投资顺利!

2023-10-05 11:14

估计回去跌到一块钱

2023-08-10 12:47

我太平也有,其他的保险证券不少,收割了一部分,这波本来都赚钱了,认为大B反弹会波澜壮阔,现还有不算少仓位,总之中长线没有问题吧

2023-08-10 11:19

还好有他可以重仓,出来了还可以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