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投资思考模式:我希望将XX私有化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回复:16喜欢:18

投资股票是拥有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早年记得看到过巴菲特的一句话,大意是如果你想买入一家公司,最好的思考方式就是走到黑板前,写下你愿意将其私有化的若干理由。

那个时候对这句话理解不多,仅当是重复股票是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这一投资理念的另一种表达。最近在考虑投资过程中突然想起这句话,猛然发现,这句话综合了投资的全部精髓,我认为是高度概括了巴菲特所有价值投资观点的精髓,不仅是股票是公司所有权一部分,还包括安全边际、市场先生、能力圈等等,而且这种思考过程更具实战性和系统性,比单纯讲商业模式、或者安全边际、现金流等单一维度对投资更有效。

中国海洋石油为例,如果有可能,我个人非常希望将其私有化,理由如下:

1、这是一项非常好的生意。垄断庞大海域油气开发,现金流极其充沛,海洋油气开发技术进步带来成本不断下降,国内业务投入资本回报20%~30%(22年超过30%,23年80美元油价下为26%,60美元油价应该在20%左右),海外圭亚那、巴西项目盈利能力强。

2、相当高安全边际。去年四季度股价跌到12的时候,我说这是一个3~4年回本的生意,意思是市值5000亿人民币,扣除账上净现金1000亿后4000亿,如果油价跌到60美元出头,那么一年净利润也有1000~1100亿,假设25年后产量维持不变不再增长油价还是60多美元,那么每年自由现金流1150~1250亿可以全分掉,4年不到收回投资。换一个思路,我之前分析过Guyana项目25%股权保守估计至少值2000亿,如果能私有化把这部分股权变现,2000亿的价格海外油气公司排队来买。扣除账上净现金1000亿和Guyana股权2000亿,那么市值只有2000亿人民币,国内业务在60多美元油价下每年也有近1000亿,那就是2年回本。再对比国际同行,桶油盈利10美元的西方石油、17美元的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增长主要都是靠并购,估值也在12倍的水平,那么桶油盈利平均28美元、国内业务33美元的中海油只有4倍估值。

3、每年分红足以覆盖用于私有化的融资成本。现在5年期LPR都在4%不到了,假设私有化举债成本6%,中海油每年经营现金流用于扩张后的资本开支后还能剩余600亿用于分红,分红收益率10%,覆盖利息成本绰绰有余。

4、未来油价上涨的期权。前面第二点所有这些推演,都是基于60多美元油价,今天布油价格仍在80美元以上,所以尽管最近股价上涨了一些,可能到年底还是4~5倍估值水平。前面分析过,布油价格低于60美元后,类似西方石油这些二叠纪为主的油公司,就要进入亏损边缘了。而页岩油是过去十几年全球石油供给的绝大部分增量来源,而最快到今年,美国页岩油最后一块宝地二叠纪的产量将达峰,这对未来全球供需影响巨大。石油开采是一个不进则退的行业,存量产能存在产量自然衰减,一旦没有新的资源来源,将始终存在下降的压力。结合这点,不难理解为什么23年美国出现如此多的大型油气并购,为什么西方石油CEO对25年之后的供应担忧。

上面只是我个人一点粗浅认知,但确实受益于这样的思考过程,用这样的方式考虑投资,不会在意短期的波动,反而股价下跌了能从容加仓,市场先生为己所用。当然,不存在能私有化中海油的操作可能,这只是一个财务和经济性方面的考量,本来小股东就是财务投资者。

最后,个人研究范围和能力有限,如果认同的话非常希望有人能在其他公司上分享类似的思考过程,促进学习!

$中国海洋石油(00883)$ $中国海油(SH600938)$

全部讨论

02-21 10:16

有钱是可以私有化中海油的,但实际上可能做不到。
我以前说如果没上市,中海油的管理层们绝对不会放出股权给别人的。
现在也就是港股这个鸟市场给我们很好的买入一起富裕的机会罢了。
人有时要知足,能买到一些中海油的股权,享受分红股息,很满意了。

02-21 09:50

十分遗憾,中海油的私有化成本在这几个月快速上升。

02-21 10:14

转。“页岩油是过去十几年全球石油供给的绝大部分来源,而最快到今年,美国页岩油最后一块宝地二叠纪的产量将达峰,这对未来全球供需影响巨大。石油开采是一个不进则退的行业,存量产能存在产量自然衰减,一旦没有新的资源来源,将始终存在下降的压力”

02-27 00:15

02-27 00:15

02-26 13:40

学习

学习了

02-21 10:03

价值投资案例教学,我也受益于此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