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现在投Biotech能赚大钱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8

《华尔街日报》近日一篇文章指出,生物科技领域赚钱的最佳时机,通常出现在谨慎乐观情绪占上风的时候。有明显迹象表明,现在可能就是这样一个时刻。

近年来,生物科技行业刚刚经历了一次过山车式的起起落落——2021年,新冠疫情引发泡沫,带来了生物科技股价格飙升,接下来两年里,它又大幅下跌。当行业进入寒冬,不少企业不得已进行大规模裁员,同时搁置了许多临床试验。

相关研究报告下载:2023易凯资本中国健康产业白皮书-医药与生物科技网页链接

2023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年度盘点网页链接

生物医药投融资跟踪:海外呈现复苏态势,国内仍需等待网页链接

《华尔街日报》表示行业现在已经度过了低迷时期,但尚未能恢复到原先泡沫时代那样的繁荣。

去年下半年,当美联储暗示不再加息且计划在2024年降息的消息传出,生物科技股开始反弹。在2023年最后两个月里,一家领先的生物科技交易所的交易基金就上涨了近40%。风险偏好的不断增长,为今年新一轮生物技术融资打开了窗口。

知名国际投行杰富瑞表示,今年前两个月,生物科技公司总计筹集了155亿美元,今年一季度还未过完,但这个表现已经是过去六个季度以来表现最好的季度。不过,杰富瑞的数据显示,首次公开募股 (IPO) 仍远未达到以前的水平,本季迄今IPO融资额超过12亿美元,仍远低于寒冬前的水平。

但这可能表明,现在的条件非常适合投资新的生物技术产品。佛罗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Jay Ritter对可追溯至1983年的资料作分析后指出,从历史上看,当行业正在复苏但尚未热火朝天时,新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的股票长期表现往往可圈可点。

2000年,在互联网泡沫的鼎盛时期,有50家生命科学公司上市,首日交易平均股价上涨32%。根据Jay Ritter的分析,从首次收盘算起,这些股票的三年报酬率为负。

与2004年相比,当时有30家生技公司上市,他们的首日涨幅较低,平均上涨7.8%。但三年内,投资者从首次收盘后获得了48%的回报。2008年股市崩盘后也发生了类似的事。2010年,融资开始回归,共有11家生技公司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仅0.9%。不过,从首次收盘算起,他们的三年报酬率为51%。

“似乎真的存在这种模式。”Jay Ritter说,“当二级市场投资者热情高涨时,就像那些生技公司首日大幅上涨所反映的那样,长期结果却是非常糟糕的。”

那么投资人该如何判断现在的情况?《华尔街日报》称,2024年迄今为止共有8家生技公司IPO。其中不乏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

例如Kyverna Therapeutics,它是一家由贝恩资本支持的专注于开发自免疾病的CAR-T疗法企业。(详情可见:2024,美股生物科技公司IPO先回暖了!

Kyverna于美国时间2月8日在纳斯达克上市,早盘交易涨幅高达59%,当天收盘价则为30美元/股,较IPO发行价22美元高出36%。Kyverna的首日平均回报率为9.8%。

Jay Ritter指出,这一数字低于2021年的24%,当时有89家公司上市。随着市场崩溃,到2023年,这些公司的表现继续下滑60%。总体而言,2022年和2023年两年里,IPO节奏也放缓了,只有29家公司上市。

我们的交易量肯定会超过过去两年,但没有迹象表明投资者热情过高。”Jay Ritter坦言道。

那么,为什么在市场解冻期间,且投资者热情不那么高时,新上市的股票可能会跑赢大盘呢?一个明显的原因是,股市崩盘后,市场尚未乐观时,估值往往会较低;另一个原因则可能是在这些时期,首次公开募股的门槛往往较高。所以平均而言,向公众出售股票的公司比在泡沫最严重时上市的公司拥有更好的前景。

生物科技股具有二元性,因为临床试验结果往往会决定药物开发商的成败。此前,3月8日,Amylyx Pharmaceuticals的渐冻症新药III期临床研究失败,就导致其股价暴跌了83.5%。(详情可见:渐冻症新药III期研究失败,Amylyx自愿暂停产品销售

但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时机也很重要。历史表明,随着市场开始解冻,此时进行投资往往是最好的。

参考资料:【1】Why That Hot Biotech IPO Could Be a Winner

网页链接

#市场分析# #二级市场# #生物科技股#

更多相关报告和医药资讯持续更新,请持续关注医药魔方ByDrug 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03-19 12:21

这是一份有远见的日报

但这可能表明,现在的条件非常适合投资新的生物技术产品。佛罗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Jay Ritter对可追溯至1983年的资料作分析后指出,从历史上看,当行业正在复苏但尚未热火朝天时,新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的股票长期表现往往可圈可点
作者:医药魔方
链接:网页链接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