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在渊:22家有望上市的CRO公司

发布于: 雪球转发:23回复:6喜欢:73

2019年CRO公司的上市之路可谓热闹非凡:康龙化成继龙头老大药明康德之后,成为第2家完成A+H上市的CRO公司,无愧于当前行业老二的地位;泰格医药也追随脚步,运作在港股上市;美迪西否极泰来,在创业板折戟后很快抓住了科创板的机会;维亚和方达成功登陆港股。

在众多优质公司纷纷上市之后,CRO行业似乎出现了后继乏力的现象。从现有情形来看,除了成都先导同样抓住科创板机会之外,2020年的CRO公司上市之路可能出现断档,或者说是一个低谷。不过仍有一批颇具口碑的CRO公司,无论是老资格还是新势力,正在接受行业洗礼,厚积薄发,等待未来上市的日子。

未来有望冲刺上市的CRO公司


下面对具有有上市潜力的CRO公司做一简单介绍和分析。需要特别声明的是,以下文字基于公开资料和行业观察,并无任何财务状况和股权架构等关键信息。

桑迪亚

笔者连续4年(2016-2019)对CRO上市公司做了业绩回顾,桑迪亚能够得到业内朋友的关心足可感到欣慰。作为全村的期待,桑迪亚在上市的道路上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以回报业界厚爱。

回顾桑迪亚的历史,就必须要说一说创始人王晓川。在我国全面恢复高考之后,王晓川考入吉林大学,师从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1983年,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王晓川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做访问学者,并于1984年开始攻读计算化学博士学位。1990年毕业后,一直在美国医药行业工作。

2003年受药明康德创始人李革邀请,王晓川回国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负责研发工作。不过,王晓川在仅仅半年之后选择辞职,开始自己的创业历程。这时候她58岁,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家庭幸福,生活富足,创业与物质利益无关。2004年,怀揣新药梦想的王晓川在上海张江园区先后创立了桑迪亚和卡南吉,最初的想法是两条腿走路,以研发服务支持新药研发。

借着研发服务行业的风潮,以及自身的努力与实力,桑迪亚成长十分顺利。短短几年获得四轮融资:最初来自创业团队和朋友的1000万元的天使基金,来自安徽国投的1000万元资金(现已退出),2005年7月来自IDG的250万美元投资,以及2007年底包括永威投资、日本亚洲投资公司、保银股权投资基金和 IDG等数千万美元投资。2007年,桑迪亚还与同一栋楼里的联友合并。合并前,桑迪亚偏重于小分子合成、药物化学等方面的研发外包业务,联友药业则专注于合成放大和医药中间体的生产等业务领域,双方业务互不重合。此外,公司连续多年荣膺德勤亚太地区高科技、高成长企业的称号。

从大环境来说,国内CRO行业迎来第一波热潮,药明康德和尚华医药作为老大和老二先后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市场;从公司自身来说,业绩连续大幅增长,而且在2009年完成桑迪亚和卡南吉各自独立运营,准备瞅准时机选择合适交易所提交IPO。

然而,事与愿违。不仅迟迟未见桑迪亚IPO的实际动作,反而迎来了王晓川逐渐退居二线的消息。2012年2月,桑迪亚宣布王晓川因为健康和年龄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并推荐高级副总裁陈晨博士担任CEO。此前,她已经不担任CEO。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王晓川博士因病于2015年11月19日逝世,终年69岁。对于创始人离世,未见桑迪亚发布讣告或任何声明,个中缘由不甚了解。同年,桑迪亚CEO陈晨博士辞职并创立璧辰医药。

保诺科技

回顾保诺的历史,必须要说一说创始人欧雷强(John V.Oyler)。他是一个地道美国人,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生物机械工程专业和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毕业后,在麦肯锡做了5年商业咨询顾问。还曾担任生物科技公司Galenea的首席执行官、抗肿瘤药物研发公司Genta联席首席执行官,以及移动通信公司Telephia的创始人和总裁。

2005年,欧雷强在北京成立保诺科技,并于2009年底以7700万美元出售给PPD。2010年初,欧雷强离开保诺,踏上新的创业征程,百济神州就此诞生。2010年10月,PPD任命Andreas Tschirky为新的CEO。Andreas Tschirky在罗氏公司工作11年,以罗氏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的身份离开罗氏。2011年,崔霁松加盟保诺担任首席技术官,不久之后接替Andreas出任总经理。2015年,保诺被PPD剥离。崔霁松选择离开,带领部分保诺团队转而与施一公共同运营诺诚健华

短短十年光景,保诺几经易手,从创始人手里转入知名CRO旗下,又被剥离受控于投资机构。管理团队更是大幅调整,这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是大伤元气,更何况是一家初创公司。在动荡之中,保诺错过了国内CRO行业的一波浪潮。

乐威医药

乐威医药成立于2005年10月,总部位于江苏姜堰市,专业从事创新医药产业化外包服务,服务范围涵盖创新医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工艺转化,包括临床前至批准上市后的工艺研发、工艺优化、中试与规模化生产等。目前已在北京、天津、泰州、沧州、美国建立分支机构,包括管理中心、中试研发平台、非GMP中试研发服务和生产车间、多功能cGMP生产车间以及海外分公司。

公司联合创始人陈文霆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回国创业前,具有十多年在美国制药公司的创新药研发部门的工作经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杨光,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曾在美国Scripps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创业前在多个美国生物制药公司从事创新药研究工作。

乐威医药曾于2016年8月在新三板挂牌,并于2019年1月终止挂牌。最后一次年报显示,2017年营业收入7076万元,净利润-120万元。

2018年和2019年迅速完成完成B轮和B+轮融资,合计近2亿元。其中,晶云药物参与投资。

皓元医药

皓元医药由三位香港大学毕业的博士于2006年创立。公司主要从事复杂小分子骨架,医药中间体的定制合成,以及具有自主创新性的新药研究开发工作,同时也为医药生产企业提供生产技术改进、新药委托开发服务以及CDMO/CMO 服务。公司致力于合成技术壁垒高、难度大、附加值高的医药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的研究开发。

皓元医药于2016年5月19日挂牌新三板,并于2018年3月21日起终止挂牌。皓元医药最后一次年报显示,2016年营业收入1.17亿元,净利润1800万元。

2020年1月,皓元医药拟A股科创板上市开始接受上市辅导,辅导机构为民生证券,辅导备案日期为2019年12月31日。

晶云药物

晶云药物,从公司名称就能让人一眼看出来公司特色业务,那便是药物晶型研究。公司成立于2010年,总部设立在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园,分部设立在美国新泽西州,是中国首家专注于药物晶型研发和产业化的公司。

公司联合创始人陈敏华,本科是北京大学化学系,之后在美国罗格斯大学获得物理分析化学博士学位。在创办晶云之前,陈敏华在美国默克工作了8年,主要负责药品的固态表征,原料药晶型的选择开发和药物结晶工艺的优化和放大。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张炎锋,本科是清华大学高分子材料和化工专业,之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化工博士。在美国默克工作期间,负责临床前处方研究和工艺开发。

顺应国内药监部门对于药物晶型的审评要求,凭借专业化的服务,填补市场空缺可谓恰逢其时。公司不仅与全球知名跨国药企建立合作关系,还为众多国内创新药提供服务。在短短10年时间已经为2000多个新药化合物提供晶型研究服务,公司迅速成为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公司也不满足于晶型研究的小众领域,通过成立子公司以及参与投资等方式,不断扩展业务范围,包括全资子公司科睿思的仿制药开发平台,参股公司乐威医药和方生和的CDMO业务平台,以及衍生出泰生和布局人工智能等等。

2015年9月,公司完成由人人公司领投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2018年12月,公司完成超1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由拾玉领投,同创伟业和元禾原点跟投。

2019年7月,晶云药物公告拟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并上市,接受华泰联合证券的辅导。

百诚医药

百诚医药成立于2011年6月,是一家专门从事药物靶点跟踪、化合物设计、药学研究、临床研究,以及产品国内国际注册上市与产业化的技术服务企业。

公司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创新药、仿制药、药用辅料、一致性评价、保健食品、医药中间体、医疗器械的技术开发以及国内、国际注册申报方面的服务,还能提供包括元素杂质的测定、包材相容性研究、技术咨询、成果转让、BE试验服务等在内的业务,并通过MAH制度与CMO合作实现自主研发项目的产业化。其中,公司建立的吸入制剂和透皮给药制剂平台在业内属于稀缺资源。

百诚医药曾于2016年5月在新三板挂牌,并于2017年12月终止挂牌。公司唯一一次年报显示2016年收入2380万元,净利润300多万元。

2019年7月,百诚医药拟A股科创板上市开始接受上市辅导,辅导机构为申万宏源。2020年3月公告显示,百诚医药已经完成第三期上市辅导。

阳光诺和

阳光诺和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专注于仿制和创新药物研究,提供「临床前+临床」全过程药物研发服务,拥有多肽药物、儿童剂型及罕见病药物等特色技术平台。

在老三类抢仿时代,阳光诺和在业界颇具影响力。随着药品审评审批改革以及资本推动下,国内创新热情高涨,公司也在致力于开展创新药研究,加上建设特色技术平台,力求寻找差异化竞争支点。

这样的优质资产其实先前就被上市公司盯上了。2018年4月,以造影剂为核心业务的北陆药业宣布拟收购阳光诺和。不过很快在5月份就宣布因“标的公司最新经营情况对应的估值未能达成一致”而终止收购。显然,阳光诺和认为自身价值没有得到充分认可。

其实错过了这次成为上市公司的机会也未尝就是一件坏事。被收购和业绩对赌是一柄利剑,可能会伤害两方,毕竟华威和新高峰就是摆在眼前最为活生生的例子。打铁还需自身硬,同时科创板提供了不错的平台。2020年4月,公司与民生证券签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协议。阳光诺和拟申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义翘神州

义翘神州成立于2007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化工博士谢良志博士创办。谢博士师从美国国家工程院王义翘院士,并曾在默克公司从事多年生物药工艺开发。当时,国内的生物试剂公司还不能满足生命科学研究对高品质生物试剂以及CRO技术服务的需求。

凭借多元化的技术平台和一流的人才团队,义翘神州填补了这一空白,所有试剂产品均是自主研发,旨在打造国际知名的生物试剂品牌,提供高质量的科研试剂以及一站式技术服务。 公司拥有领先的第二代兔单抗和鼠单抗研发生产平台,以及全套的抗体药物产业化技术平台,为抗体研发制备和抗体药物的临床前生产奠定基础。尤其是在抗体药物研发火热的当下,生物安全检测需求爆发式增长,而传统机构服务产能受限,由此成为一个重大瓶颈;义翘神州适时建立病毒灭活清除验证和细胞库检测服务,缓解了业界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其关联公司神州细胞专注于生物药研发,4月29日获准在科创板上市,只待最后敲锣一刻。就在关联公司上市即将尘埃落地之际,义翘神州也正式开启IPO之路。2020年5月6日,义翘神州与中信证券签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协议,冲刺创业板


迈百瑞

2013年,迈百瑞由荣昌生物与同济大学、烟台开发区管委共同出资成立。公司专注于生物大分子药物 CDMO 服务公司,拥有烟台、上海、圣地亚哥三个研发及生产服务中心,可为全球客户提供单克隆抗体、抗体偶联药物、重组蛋白质药物等大分子生产药物的研发、生产、IND申报、临床样品制备、乃至商业化 GMP生产等一站式外包服务。

公司的最大特色是ADC项目的研发和生产,是全球少数几家可提供ADC药物研发至商业化生产全程服务的CDMO公司。公司在ADC药物技术研发、CHO细胞高效表达等方面优势明显,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多品牌、不同规模的抗体生产线,最大可达万升级,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制剂灌装能力,ADC偶联反应釜为亚洲最大规模。在国内而言,承担了将近半数ADC项目。

2019年1月,迈百瑞完成4亿元A轮融资,由国投创业、深圳创投等投资机构领投。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技术平台提升、抗体药物III期临床样品及商业化生产能力扩建,以及国际化战略布局。此外,2019年11月和2020年3月,迈百瑞还分别获得财金投资、深创投和吉富创投,以及红土医疗基金的追加投资。

创始人房健民还有创新药业务,即荣昌生物。首个融合蛋白药物已经申请上市,另一个ADC药物也有多个临床试验在稳步推进中。

创胜集团

2019年1月,位于杭州的奕安济世和位于苏州的迈博斯合并成立创胜集团,形成了一个既拥有涵盖肿瘤、骨病、肾病等领域10余个新药分子的研发管线,还有具备连续灌注生产技术的工艺和生产中心的大型生物技术公司。

2020年1月,创胜集团宣布完成1亿美元的B+轮融资,使得公司的融资总额超过2.3亿美元。据外媒报道,创胜集团考虑在A股及H股市场进行双重IPO,以香港为首选目的地。

虽然,创胜能够拿到如此之多的融资更多的是因为丰富的研发管线,不过作为国内少数几家具备连续灌注细胞培养能力的CDMO公司,其技术服务能力也为公司估值加分不少。创胜具备生物药物研究、开发、法规和生产的全流程整合能力,使其有别于其他众多研发驱动的初创型生物医药公司,相信这也是背后资本方推动两家公司合并的重要原因之一。


南模生物

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9月,始终以编辑基因、解码生命为己任,专注于模式生物领域,专业从事遗传修饰动物模型的研发、饲养繁育和分析检测。公司已经获得Broad研究所授权的CRISPR专利全球许可,这对于模式动物开发来说至关重要,避免知识产权纠纷。

南模在模式动物领域深耕20年,早已成为业内的一块老牌子了,累计建立逾6000 例基因修饰小鼠模型,建立了6大技术平台,包括基因修饰大小鼠模型研发技术平台、大小鼠模型表型分析平台、大小鼠饲养繁育平台、斑马鱼研究技术平台、秀丽隐杆线虫研究技术平台以及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技术平台。 2015年,公司获得IDG相关资本4000万元风险投资。2020年5月,证监会公示南模生物的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海通证券

百奥赛图

百奥赛图创立于2008年,是一家以基因编辑技术为基础,以模式动物定制开发服务、特殊疾病动物模型规模化繁殖与供应、体内药理药效评价服务、抗体药物研发外包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性生物医药CRO公司。未来还将延伸到抗体生产工艺研发和CMC服务领域,实现抗体药物研发服务流程的全覆盖。

百奥赛图已经完成至少4轮融资,其中2018年C轮4.1亿元和2019年5.43亿元,加上未披露金额的A轮和B轮,累计融资远超10亿元。

然而,百奥赛图创始人沈月雷不满足于为别人做嫁衣,正在努力寻求从CRO向biotech转型,也在孵化新药项目。为此,一项关键行动就是“千鼠万抗”计划。目标是利用3-5年时间,在全人抗体小鼠RenMab上,逐一对上千个潜在抗体药物靶点进行基因敲除,并利用这些基因敲除小鼠制备抗体并在宠物上进行评价,再推进IND申报。

赛业生物

赛业生物成立于2006年,主营业务包括基因工程模式动物服务、干细胞科研产品及技术服务,致力于把基因编辑、生物大数据与实验用大小鼠相结合,利用工程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为生命科学研究、临床治疗研究以及药物研发筛选提供最经济、最便捷、最准确的体内模型。

2020年2月,赛业生物完成2.85亿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资金将用于拓展全球业务布局,大力投入研发,引进高端人才,开发基因编辑新方法,同时建立人源化抗体鼠、微生物无菌鼠和手术模型鼠的CRO服务平台,建立人工智能基因大数据平台。

缔脉生物

缔脉生物成立于2016年8月,主营业务包括专家咨询、药政事务与策略、早期开发及临床药理、临床科学与医学事务、临床试验运营、生物统计、临床编程、数据管理、药物安全与警戒、质量保证与临床稽查和系统支持等。

缔脉从一开始就惊艳全场,可谓“系出名门,大家闺秀”。

首先是团队。创始人谭凌实在宇宙大药厂工作了二十年,最后的职位是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创立缔脉后迅速网罗了一批具有创新药开发经验的专业人才,包括临床科学家,临床药理学家,生物统计学家,药物安全和风险管理专家,以及境内外注册专家。

其次是投资方。2016年11月和2019年10月,分别完成5500万元人民币和近5000万美元融资。两轮投资方包括启明创投、泰睿投资和再鼎医药,以及维梧资本、君联资本和礼来亚洲基金,都是生物医药行业内的明星资本。有一点令人惊讶的是泰睿投资其实来自于泰格,这是缔脉的直接竞争对手。

方恩医药

方恩医药2007年成立,服务包括临床运营、生物统计分析、注册事务、药物警戒、医学事务、第三方稽查等。

2019年10月,方恩医药完成约6200万美元D轮融资。之前经历数轮融资,但金额未披露。

方恩医药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张丹曾经在意大利Sigma-Tau公司全面负责其北美市场的临床开发及药物安全性评价工作。在此之前,还为昆泰开创了大中国区市场。现在也是业内的明星人物,在各种场合介绍临床试验经验,尤其是在国内普及FDA相关法规和ICH相关指导原则做出了重要贡献。

普蕊斯

普蕊斯成立于2013年2月,主要为医药研发企业提供临床试验现场管理(SMO)的综合解决方案。

SMO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提供优秀的临床研究协调员CRC,从执行层面推进试验的进度,确保临床试验过程符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研究方案的规定,并与申办方、医院机构、合同研究组织进行有效的沟通,推动临床试验的规范化。

普蕊斯于2017年3月29日在新三板挂牌,自2019年8月26日起终止挂牌。最后一次年报显示2018年收入近2亿元,净利润超过3千万元。

2020年1月,普蕊斯与华泰联合证券签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协议。

太美医疗

太美医疗成立于2013年6月,业务覆盖医药研发、药物警戒、医学事务、市场准入和市场营销等领域。太美医疗科技自主研发完整的专业软件产品线,并创新性打造以协作为核心理念的TrialOS医药研发协作平台,链接医院、制药企业、服务商、监管机构、患者等行业参与者,实现数据的顺畅流转,流程的密切合作,并统一行业标准,实现多方价值升级与共赢,从而加快新药研发和上市步伐,促进药品可及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太美医疗科技同时提供基于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临床研究数据管理、生物统计、独立影像评估、药物警戒、药物经济学评价等专业服务。凭借专业软件套件、协作平台和专业服务能力,借助全程数据驱动,太美医疗科技联合合作伙伴,提供临床研究、药物警戒等领域的整体外包解决方案。 目前,太美医疗的客户包括国内外超500家领先制药企业和CRO企业,并已与1600余家医院开展合作,其平台支撑我国1/3的注册临床研究和不良反应申报工作。

太美自成立以来,保持着一年一轮融资的节奏,金额累计约20亿元,受到资本青睐的程度可见一斑。

零氪科技

零氪科技成立于2014年12月,致力于打造优质的医疗数据解决方案及肿瘤大数据平台,为中国的肿瘤专科医院及综合三甲医院,提供精准的临床结构化数据,协助医院解决科研及临床问题。帮助中国医疗机构及临床专家,更好的驾驭科技发展,享受数据福利。

零氪科技的产品和服务路线是沿着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方向在发展,除了面向医疗机构和患者的服务之外,零氪科技对药企、保险公司也提供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服务。目前零氪科技产品线包括:


2018年7月完成10亿元D轮融资,引起广泛热议,但此前数轮融资信息披露较少。

医渡云/开心生活科技

医渡云成立于2013年,以自主开发的医学数据智能平台为基础,对大规模多源异构医疗数据进行集成和融合,形成患者全生命周期医学数据,并通过数据的深度处理和分析,建立真实世界疾病领域模型,助力医学研究、医疗管理、政府公共决策、帮助患者实现智能化疾病管理,实现数据智能绿色医疗的新生态。

医渡云与中国领先的医疗机构共同建立“医疗大数据”平台,对医疗数据进行集成、挖掘、利用,辅助开展新型临床、科研、药品研发、医院管理等服务。

公司经历了数轮融资,具体金额未披露。

医渡云创始团队投资创立HLT(开心生活科技)是一家医疗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大数据技术及AI赋能创新医药研究解决方案。HLT拥有数字化临床试验管理平台,并建立了优秀的临床研究专业团队,能够为药企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包括临床试验、药品上市策略和为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应症拓展的真实世界研究,加快新药研发过程,提升药品可及性。

药研社

药研社成立于2015年12月,是一家专注为制药企业提供创新型药物研发服务的科技平台。旨在围绕平台已有人才流和数据流的核心优势,通过科技的手段,同步建立药物研发服务的标准化和流程化,为制药企业提供创新、高效的药物研发供应链服务。

公司成立以来保持着良好的融资节奏,也被众多资本看好,累计获得超5亿元人民币融资。

药研社聚焦在药物研发业务场景下的技术参与,为其提供各个环节重要的科技化产品或工具,如:药研社APP定位于临床研究行业人的工具百宝箱、询药APP为加快受试者参与临床研究提供帮助、临床研究入口平台Trial.Link连接申办方、医院/机构、研究者、患者及从业者等五大端口等。


晶泰科技

晶泰科技于2014年创立于美国麻省理工校园,是一家以AI技术驱动创新的药物研发科技公司,基于最前沿的计算物理、量子化学、分子动力学、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等技术,为全球创新药企提供快速、精确的智能化药物研发科技,从而显著提高药物发现与发展关键环节的效率与成功率,降低研发成本。公司在药物设计和药物固相筛选等领域拥有多项行业领先的技术。

晶泰科技已完成累积超过6600万美金的融资,成为全球人工智能药物研发领域融资最高的企业之一。

公开报道显示,晶泰科技在初创时得到了晶云药物创始人的帮助,目前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合作。另外,晶泰还孵化另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剂泰。还与化学CDMO上市企业博腾建立合作关系。当然,最为晶泰津津乐道的是获得宇宙大药厂辉瑞的长期订单。晶泰科技业务四面开花,无疑占据国内细分领域的老大地位。

深度智耀

深度智耀成立于2017年10月,是一家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药研发全流程的国际化高速成长企业。公司致力于打造一个端对端的AI驱动新药研发平台,赋能和加速全球药企高质量、高效率的将药物从实验室阶段带到上市阶段。

短短一年时间完成四轮融资,可谓风头正劲,资本市场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度还是相当高的。当然这也和公司业务快速市场化有关。

目前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智能化药物安全警戒系统、注册申报翻译服务。此外,公司还在努力扩展的业务是早期药物发现及辅助有机合成平台。

展望

生物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也为相关产业带来众多商机。CRO就是在这波浪潮中迅速崛起,也已经成为行业生态圈的关键组成部门。目前,国内CRO公司已经前后超过50家上市,还有众多优质企业也在蠢蠢欲动。本文所列举的一些企业已经在业界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如果经过市场打磨,技术能力扎实且业绩回报合适的话,CRO行业的下一个上市公司完全有望从中诞生,说不定就在不远的2021年。

$药明康德(SH603259)$ $泰格医药(SZ300347)$ $康龙化成(SZ300759)$

全部讨论

2020-05-14 21:14

热到烫手

2020-05-13 19:29

2020-05-13 15:46

CRO/CMO后备军

未来有望冲刺上市的医药CRO公司

2020-05-13 12:57

现在变得火热了

2020-05-13 10:40

这个行业是否容纳这么多优秀的企业
有没有这么医院资源支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