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9回复:59喜欢:37

$信立泰(SZ002294)$说说创新药企的10,30和100原则。


药企和很多传统行业不同,传统消费品行业出来一个产品,你大概能判断这个产品在行业占比多少,比如一瓶酱油,行业多大,行业新增多少,自己能占多少,短期中期和长期没有意外的话,大概空间就出来了。


创新药企不同,药企的空间需要自己创造,意思是这个药企没有这个药之前是没有这个空间的,当新增了一个药就多出来一块空间。而一个药企到底能涨到什么程度,基本也是这个空间所决定,这个空间由不同的专利药峰值销售额构成,叠加在一起就把这个药企现阶段最大的市值给画出来了。


这个大概就是10,30,100原则。意思是说一个专利早期的药峰值看到10亿上市过程中就能看到100亿市值,一个专利早期的大药峰值做到30亿的过程中就能看到300亿市值,一个专利早期的超级大药峰值100亿的过程中就能看到1000亿市值。也可以在30-100之间加一个50,都没关系。把10,30和100分别叫做小大和超大,这些药组成了一个药企现阶段的市值空间。

恒瑞现在手上8个药,1小,7大,1超大。

瀚森现在手上5个药,1小,4大。

百济现在手上3个药,1大,2超大。

信达现在手上1个药,1超大。

贝达现在手上2个药,1小,1大。

信立泰现在手上1个药,1大。


还有:

康方1个报产的大药。

微芯2个小药。

艾力斯1个小药可能在往大药上跑。


还有很多了,在企业市值的变化中有些被认为是小药在往大药上跑,比如信立泰的阿利沙坦上市被认识是小药,估值100亿,现在被认为是大药开始往300亿上跑,也有上市就认为是大药0销售额也给到大药估值的,比如恒瑞的PD-1,上市就有1000亿,现在它100亿营收之前估值基本就保持在1000亿。当然也有上市前被认为是大药,但是逐渐的走成小药,比如泽璟的多纳非尼,上市前认为30亿的大药,但是现在很可能是个小药。等等了。


单纯看这些变化可以判断一些市值的变化,这种预期差主要来自本来认为是小药结果是大药或者超大药。更多的市值变化还是要不断的上新药带来的空间加大,比如:2022年信立泰从1个大药变成2个大药,2024年会变成2小,4大。


这些药品的市值空间有时候会提前反映,也就是尽管你一分钱营收都没有,但是上市了这些空间就对应出来了,最典型的是百济,百济现在手上的1大(parp),2超大(pd1和btk)大概市值2300亿,它是做30亿还是130亿的营收似乎关系都不大,它提前反映了这个预期。


只要管线不断的上新药,扩大市值空间,大概率这个企业都能涨。

全部讨论

2021-06-29 16:56

如果说创新药企比消费企业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上市产品几乎确定能到这个销售峰值,而估值会提前反映,绝大多数药企都在专利药上市那一刻就反映个七七八八

2028年上个超超大的。

2021-06-29 17:23

多谢万总无私分享

2021-06-29 17:20

这样有了每个药的销售峰值比单纯创新药数量就更有说服力了

小信一个大药,那四百亿不到市值正常?反应当下

2021-06-29 16:58

就是PD-1扎堆上市,创新药进医保要谈判,艾瑞卡直接降价70%,市场空间有多大,不好猜啊

2021-08-20 23:35

2022年信立泰从1个大药变成2个大药,2024年会变成2小,4大。

2021-06-30 09:01

t大,那想做到万亿市值是不是就必须全是超大药,因为是有专利期的,感觉新老药最多也就10年的重合期,做十个超大药一年一个才有机会破万亿

2021-06-29 19:41

感谢老师无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