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关于基金经理的散户的一段经典论述

发布于: Android转发:4回复:9喜欢:44

巴菲特:

1987年的股市是一场跌宕起伏的大戏,但最终全年的大盘指数却变化不大,道琼斯指数全年小涨2.3%。

这就像坐上游乐园的过山车,在10月以前市场先生狂躁亢奋,市场飙升;

10月后又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癫痫发作,暴跌了下来。

我们要感谢那些“专业”投资者。正是那些管理着几十亿资金的人,为这次动荡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现在,知名的基金经理们不关注企业在未来几年会做什么,他们关注的是其他基金经理在未来几天会做什么。

对他们来说,股票只不过是赌博的筹码,游戏的代币。

这种做法的极端代表,便是1986-1987年间,基金经理们普遍接受的所谓“回撤控制”策略。

揭开名词的画皮,这种策略的实质与市场熟知的投机者止损策略差不多当投资组合或股票指数期货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或跌破某个阈值,便触发固定数量或固定比例的减仓指令。

这种策略下,其他因素都不重要,单纯的价格下跌就会触发卖出指令,而卖出指令会导致新的下跌,新的下跌可能再触发新的卖出指令,循环往复。

根据布雷迪研究报告测算,在1987年10月那几天,有高达600亿至900亿美元的股票基金面临被迫卖出的窘境。

如果你认为你雇佣的这些基金经理是帮你做投资的,那你一定是有什么误解。买下一套房子后,理性的主人会不会指示他的经纪人,只要附近的房子以较低价格出售,我们就马上以更低的价格卖出自己的房子?

再或者,你会仅仅因为9点30分时,类似的房子成交价比昨天低,就在9点31分把自己的房子卖掉吗?

而这正是养老基金或大学基金当下的做法:不管是福特公司还是通用电气公司,越便宜就应该越坚决地卖掉它们。

按照这一策略的逻辑,一旦这些公司的股价大幅反弹,那就应该马上买回来。天量资金掌握在这样的基金经理手中,市场的大起大落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很多市场观察人士,却从这件事里得出一个不正确的结论:

主力机构的风格飘忽不定,在由他们主导的市场中,散户没有任何赚钱机会。

这种结论实在是大错特错。这样的市场绝对有利于任何理性投资者,这和资金量大小毫无关系。

事实上,手握重金的基金经理们所造成的大幅市场波动,正好给理性投资者创造了更好的买入机会。

只要投资者不会因为财务因素或心理因素被迫在错误的时机卖掉持股,那就不可能被股市的暴跌伤害。

摘自1987年致股东信,唐朝翻译。

经典可以穿越时间,三十多年前老巴的思想现在看来还是那么睿智,因为人性是几万年进化的结果,没法在几十年内就发生彻底的改变。

人还是会跟风,还是会在恐惧和诱惑下作出不理性的行为,甚至会做出事后看都想给自己两巴掌的蠢事。

市场越疯狂,投资者才越容易买到离谱便宜的公司,我们要利用机构主导的市场,而不是被机构牵着鼻子走。

#巴菲特# $苹果(AAPL)$ $贵州茅台(SH600519)$

全部讨论

06-17 07:03

只要投资者不会因为财务因素或心理因素被迫在错误的时机卖掉持股,那就不可能被股市的暴跌伤害。
一般情况下,波动不是风险,但是你忍受不了波动时就是风险。

06-17 12:27

买下一套房子后,理性的主人会不会指示他的经纪人,只要附近的房子以较低价格出售,我们就马上以更低的价格卖出自己的房子?
在股市里司空见惯,理所当然的种种行为,放到现实里就极其可笑。
还有一个例子,每次长假,就会有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的争论,但是现实中,你会为了避免损失,在长假前把企业卖掉,放假后再买回来吗?

买下一套房子后,理性的主人会不会指示他的经纪人,只要附近的房子以较低价格出售,我们就马上以更低的价格卖出自己的房子?
再或者,你会仅仅因为9点30分时,类似的房子成交价比昨天低,就在9点31分把自己的房子卖掉吗?
而这正是养老基金或大学基金当下的做法:不管是福特公司还是通用电气公司,越便宜就应该越坚决地卖掉它们。
按照这一策略的逻辑,一旦这些公司的股价大幅反弹,那就应该马上买回来。天量资金掌握在这样的基金经理手中,市场的大起大落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作者:大唐炼金师

06-17 15:47

大部分人在人性面前都是脆弱的。

06-17 09:30

国内的基金经理还是在如法炮制,知名的基金经理们不关注企业在未来几年会做什么,他们关注的是其他基金经理在未来几天会做什么。

06-17 08:51

巴菲特精彩论述:
知名的基金经理们不关注企业在未来几年会做什么,他们关注的是其他基金经理在未来几天会做什么。
对他们来说,股票只不过是赌博的筹码,游戏的代币。
这种做法的极端代表,便是1986-1987年间,基金经理们普遍接受的所谓“回撤控制”策略。
揭开名词的画皮,这种策略的实质与市场熟知的投机者止损策略差不多。当投资组合或股票指数期货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或跌破某个阈值,便触发固定数量或固定比例的减仓指令。
这种策略下,其他因素都不重要,单纯的价格下跌就会触发卖出指令,而卖出指令会导致新的下跌,新的下跌可能再触发新的卖出指令,循环往复。
根据布雷迪研究报告测算,在1987年10月那几天,有高达600亿至900亿美元的股票基金面临被迫卖出的窘境。
如果你认为你雇佣的这些基金经理是帮你做投资的,那你一定是有什么误解。买下一套房子后,理性的主人会不会指示他的经纪人,只要附近的房子以较低价格出售,我们就马上以更低的价格卖出自己的房子?
再或者,你会仅仅因为9点30分时,类似的房子成交价比昨天低,就在9点31分把自己的房子卖掉吗?
而这正是养老基金或大学基金当下的做法:不管是福特公司还是通用电气公司,越便宜就应该越坚决地卖掉它们。
事实上,手握重金的基金经理们所造成的大幅市场波动,正好给理性投资者创造了更好的买入机会。
只要投资者不会因为财务因素或心理因素被迫在错误的时机卖掉持股,那就不可能被股市的暴跌伤害。

06-17 08:36

巴菲特:“现在,知名的基金经理们不关注企业在未来几年会做什么,他们关注的是其他基金经理在未来几天会做什么。
对他们来说,股票只不过是赌博的筹码,游戏的代币。
这种做法的极端代表,便是1986-1987年间,基金经理们普遍接受的所谓“回撤控制”策略。
揭开名词的画皮,这种策略的实质与市场熟知的投机者止损策略差不多当投资组合或股票指数期货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或跌破某个阈值,便触发固定数量或固定比例的减仓指令。
这种策略下,其他因素都不重要,单纯的价格下跌就会触发卖出指令,而卖出指令会导致新的下跌,新的下跌可能再触发新的卖出指令,循环往复。”

揭开名词的画皮,这种策略的实质与市场熟知的投机者止损策略差不多当投资组合或股票指数期货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或跌破某个阈值,便触发固定数量或固定比例的减仓指令。
这种策略下,其他因素都不重要,单纯的价格下跌就会触发卖出指令,而卖出指令会导致新的下跌,新的下跌可能再触发新的卖出指令,循环往复。
根据布雷迪研究报告测算,在1987年10月那几天,有高达600亿至900亿美元的股票基金面临被迫卖出的窘境。
如果你认为你雇佣的这些基金经理是帮你做投资的,那你一定是有什么误解。买下一套房子后,理性的主人会不会指示他的经纪人,只要附近的房子以较低价格出售,我们就马上以更低的价格卖出自己的房子?
再或者,你会仅仅因为9点30分时,类似的房子成交价比昨天低,就在9点31分把自己的房子卖掉吗?
而这正是养老基金或大学基金当下的做法:不管是福特公司还是通用电气公司,越便宜就应该越坚决地卖掉它们。
按照这一策略的逻辑,一旦这些公司的股价大幅反弹,那就应该马上买回来。天量资金掌握在这样的基金经理手中,市场的大起大落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很多市场观察人士,却从这件事里得出一个不正确的结论:
主力机构的风格飘忽不定,在由他们主导的市场中,散户没有任何赚钱机会。
这种结论实在是大错特错。这样的市场绝对有利于任何理性投资者,这和资金量大小毫无关系。
事实上,手握重金的基金经理们所造成的大幅市场波动,正好给理性投资者创造了更好的买入机会。
只要投资者不会因为财务因素或心理因素被迫在错误的时机卖掉持股,那就不可能被股市的暴跌伤害。

06-17 07:44

沃伦还是那颗最耀眼的星星,250助涨助跌的本领还真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