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车险过半承保亏损!从成绩单看控费与高质量的必要性!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为财险业基本盘的车险市场,经营变量正逐渐增多,今年以来,先是车险市场整顿旋风再起,监管针对新转保家用车及驾乘险执行严格自律,要求家用车0贴费、家用车及驾乘0返现,进一步遏制车险返佣乱象。

围绕热议颇多的新能源车险,最近监管又下发了《关于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由原来的[0.65—1.35]调整为[0.5—1.5],提升了费率浮动的空间。

一系列信号都释放出,监管正在引导车险市场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车险市场转轨之际,近期『A智慧保』获悉,64家经营车险业务的财险公司中,一季度有多达37家险企的车险业务承保亏损,占比近58%。

在专业人士看来,这一方面与新能源车险赔付率居高不下,以及一季度暴雪冰冻极端天气造成赔付支出增长等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费用端,车险经营成本提升,费用竞争乱象有所抬头,同时反映出监管强化车险市场“报行合一”的必要性,以及险企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的迫切性。

强者恒强格局延续

中小险企保费逆势高增

一季度是各大财险公司车险业务发力的关键期,从64家财险公司车险业务的保费数据来看,强者恒强的格局进一步延续和巩固。

在保费规模上,今年一季度仅有4家险企的车险保费收入超百亿,分别为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财险和国寿财险,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692.4亿元、517.98亿元、264.76亿元和167.5亿元。

按照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截至3月末,财产险公司一季度共收取车险保费2142亿元。也就是说,一季度,上述4家险企合计车险保费占比超七成。其中,“双寡头”人保财险和平安产险占据了车险市场的“半壁江山”。

从车险保费增速来看,随着新车销量增长放缓,车险综改下车均保费相对稳定,车险保费增速也呈现放缓态势,一季度车险原保费同比仅增长2.64%,而上一年同期增速则高达6.21%。

今年一季度车险保费TOP5险企中,保费增速超3%的仅有平安产险和中华财险,分别为3.54%和3.87%。而财险“老大哥”人保财险的车险保费增速仅为1.92%。

尽管车险保费增速整体放缓,但『A智慧保』也注意到,一些中小型险企的车险业务逆势保持高增长,一季度共有20家财险公司的车险保费增速超过10%,且几乎都是中小险企。这当中,互联网财险公司以及一些有着互联网股东背景的财险公司,车险业务增速可观。

譬如,车险保费增速居首的现代财险,一季度车险保费同比大增167.63%。据悉,目前现代财险股东有互联网基因的滴滴、科技十足的联想,都为现代财险在创新发展方面提供了较大的支持。尤其近半年多,现代财险大力转型拓展网约车业务,在整个车险市场异军突起。

包括现代财险在内,一季度车险保费增速超50%的共有4家险企,另外3家分别是中意财险、富德财险和众安在线,保费增速分别为55.65%、52.37%、51.09%。其中,众安在线作为互联网财险公司,近年积极布局新能源车险业务。据众安在线2023年财报显示,该年度众安在线新能源车险保费同比增长约196.1%。

此外,同样作为互联网财险公司的泰康在线,今年一季度其车险保费增速也达到22.12%;还有此前获得腾讯入股的三星财险,一季度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5.39%。

对于部分中小险企车险保费逆势高增的原因,有保险公司经营车险业务的内部人士认为,这或源于这些险企正加速发力新能源车险业务,新能源车险正成为新的增长极;同时,高增长背后的费用成本也需要关注 ,谨防以高费用换取高保费。

37家车险业务承保亏损

费用、赔付两端承压

如上所述,在保费规模上,一季度明显呈现大公司保守、中小公司猛进的格局。那么,一季度各家险企车险业务的经营质量几何?这还需从承保利润上深入剖析。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64家财险公司的车险业务承保利润合计为48.81亿元。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双寡头”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的车险业务承保利润分别为32.1亿元和16.17亿元,两者合计几乎贡献了99%的市场利润。

这也从侧面说明,多数险企的车险业务都没有赚到钱,处于承保亏损状态。数据也显示,一季度共有多达37家财险公司的车险业务承保亏损,且多数为中小险企。其中,有8家财险公司一季度车险业务承保亏损超0.5亿元。

『A智慧保』注意到,上述37家财险公司车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均超100%。其中10家险企的车险综合成本率超过110%,排在首位的新疆前海联合财险,其一季度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达151.57%。

缘何一季度车险业务过半亏损?综合成本率又是怎样被推高的?这就不得不从费用端和赔付端两方面来看。费用端方面,有券商研报分析称,年初以来,中小险企费用竞争逐渐加剧,导致整体承保盈利水平不佳。

事实上,车险费用竞争抬头早自去年就已开启,2023年6月,有相关媒体报道,为了抢地盘、争份额,部分财产险公司通过不正当竞争一度给出超30%的手续费率,大幅偏离车险手续费率的合理区间。不断高企的手续费叠加赔付支出的增长,也侵蚀了险企的承保利润。

数据显示,2023年车险行业总承保利润比上一年减少了128.28亿元,降幅达到 58.67%。而结合一季度车险承保利润的表现,市场费用竞争乱象也是一个因素。赔付端方面,除了行业众所周知的新能源车险赔付率较高这一影响因素外,今年2月份发生的暴雪冰冻灾害也给险企赔付端带来压力。

东吴证券相关研报就指出,2024年车险综合赔付率开年即在高位,大灾拖累赔付率表现。根据应急管理部数据,2024年一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低温雨雪冰冻、地震和地质灾害为主,干旱、风雹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直接经济损失237.6亿元,同比明显增加。

显然,车险费用端和赔付端的双重承压,推高了财险公司车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还有业内人士直言,在费用高企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控制业务品质,一些大公司主动放缓了车险原保费的增速。

监管打出“报行合一”组合拳

严控费用成本势在必行

事实上,围绕卷土重来的车险费用竞争乱象,监管正打出“组合拳”加以遏制,并进一步强化车险“报行合一”。

这一波车险严监管最早可以追溯到2023年6月,彼时原银保监会财险部下发了《关于规范车险市场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从五大方面着手规范车险市场秩序,包括严禁险企盲目拼规模、抢份额,不得偏离精算定价基础,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车险产品等。

紧接着,2023年9月“450号文”落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加强车险费用管理的通知》,对车险费用进行全方位管控。随后,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财险、国寿财险等8家财险公司共同签署了《车险合规经营自律公约》。

不过,从今年一季度车险市场的经营情况看,相关政策尚未完全执行到位。

“去年以来,车险综合赔付率出现明显上升,今年前两个月有加速上升的趋势。整体看,车险的综合成本率已到了盈亏平衡点附近,如果对高费用和非理性竞争不加以遏制,将严重影响车险高质量发展。”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4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召开的一场车险相关工作会议作出如是分析。

为了进一步推动落实“报行合一”,会议还指出,监管部门准备在车险领域实施“查处、通报、挂钩”三项机制。其中检查机制是指,组织各地对“报行合一”执行情况开展飞行检查,强化检查结果运用,对查实违反“报行合一”要求的保险主体,实施停止使用车险产品处罚,并开展现场检查调查。

与此同时,为了贯彻落实“450号文”要求,部分险企还从2024年4月15日起针对新转保家用车及驾乘险执行严格自律。详见:

2024年4月16日

车险再整顿:监管倒逼,险企施压!“返现”面临顶格处罚!

一系列严监管政策和配套措施的接连落地,不难看出监管巩固夯实车险市场“报行合一”的决心,这也是不让车险综改阶段性成果前功尽弃、付诸东流的必然之举。

而对于财险公司,特别是中小险企来说,在财险业加速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下,亟需转变“唯规模论”的经营模式和考核机制,提升车险业务的品质管理以及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另有行业人士建议,若中小公司能够围绕车险细分赛道,探寻差异化路径,或能在车险业务同质化、强者恒强的格局下,更好地占据一席生存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