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8 医药反腐又上热搜。为什么说是“又”?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0

最近【医药反腐】又走上热搜,涉及人员数量众多被媒体称为【反腐风暴】。

近几个交易日整个医药板块被重创,20230807单日医药生物跌-3.06%。

为什么说是【又上热搜】?

类似的景象,七年前,在2016年同样发生过。

2016年末,在冬天即将来临之际,不少省份出台了新的医药反商业贿赂文件,并将聘请大量“福尔摩斯”,到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明察暗访。

单当年度12月,就有30位医院院长被立案逮捕、判刑,数百医院院长和医生的腐败案进入司法阶段。

多数腐败案都与药品、器械和耗材的回扣有关,当然也有不少案件中的回扣发生在医院的基建环节。

(是不是和今年的情况非常相似?)

今年的【医药反腐风暴】并不独一份。

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发布。当年称为“两高”反腐新规。此次提及【医生“开单提成”定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立法)

2010年,著名的百年湘雅医院陷入腐败风波,当年度的“药江湖”致使湘雅医院发生重要人事更替。

(打击医院端口腐败)

2013年,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事件,因涉嫌严重商业贿赂等经济犯罪,其部分高管被依法立案侦查,公司被行政部门处罚款30亿元。

(打击药企端口腐败)

2017年,上海掀医药反腐,上海卫计委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和整治药品回扣的实施意见》,自费药品占比纳入监管。

(立法)

其实,反腐仅是手段,本意其实在降价,最终目的还是想在面对膨胀的老龄化人口时,让医保、我国国民减轻一些医疗负担

这个出发点是非常好的。我自己也是坚决支持。

但冷静观察。

每一次行政手段干预,行业都变好了一些,2010年湘雅事件、2013年葛兰素史克30亿罚款事件、2016年医药反商业贿赂事件,在事件发生当年及后续一些时间确实情况有所好转。

可是再往后好像又死灰复燃,以至于此种程度规模的【风暴】以3年一次的频率发生。

到底啥原因?

让我帮你代入药企或者器械企业他们的视角。

在【药江湖】或者【器械江湖】,有一种诡异的“游戏规则”与“生存法则”: 你想进这个三甲医院吗?那么,凭什么这笔生意就要给你做?

药价虚高、存在回扣,其实,大多数药企并没有从虚高的药价中得利。药企不是不想降药价,而是不敢降药价,因为药品从出厂到患者使用有一系列的中间环节,而给医端的灰色收入几乎是逃不脱的部分。

灰色收入的方式方法也算“八仙过海”,有的拿学术会议等发票来充抵报销,有的让无孔不人的“医药代表”打通关节,有的通过旅行社倒出现金...

ps这次学术会议延期潮很难不让人和医药反腐联系起来。

当年部分葛兰素史克高管涉案被抓后也在官媒大吐其槽,称自已及公司其实并未从虚高的药价谋取比其国外同行更多的“暴利”,因为药价(或销售额)的“三成”都被用来打点“神仙”了。

“一边黑箱作业,抬升药价;一边大肆行贿,扩张销量”。仅用线性思维去评价药企困境我认为是不合理的。

以上是药企或者器械企的视角。

我再帮你代入医院及医生视角。

为什么一直存在医院或者医生有倾向选择【“有效药物”和“可有可无+似乎没什么副作用+可创收”的不同药品】搭配开给患者的现象?

根源问题在药品(器械)对医院来讲,是收入中心而非成本中心

另外,医学行业由于技术上的高标准,具有受教育程度高、受教育时间长的群体特征。就从大学学习时间上讲,普通专业本科大多4年学制,医学是5年。医务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全社会平均受教育年限的2.3倍左右。后续还要投入大量时间进行临床实习操作。同样的条件,医生的合法收入相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付出、努力,性价比偏低。

当然社会可以用【道德】去要求医生群体奉献自我(我坚决支持),但事实在趋利驱动下,必然会有部分医生会倾向使用灰色路径进行创收。这背后是对工作性价比不平衡的自我补偿,它确实不合法,但一直在现实发生。

以上是医院和医生的视角。

此处我仅对我理解的【医药反腐】相关进行阐述,并无意提出任何行政改进意见,我相信行业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在投资方面,近期板块大跌,很多投资人担心【医药反腐】打散行业格局,担心【原有业务秩序被破坏】。

其实吧,有些担心大可不必,这事细想,还是一个压缩中间费用的过程。

我觉得【医】和【药】分离也是大势所趋,以药补医未来会慢慢消失。

你换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某药(器械)独一家或者仅有几家能做,为什么要恐慌原有业务秩序被破坏呢?即使行业格局被打散,我可以讲重塑格局之后有利润空间的关键依然是【人无我有】。

害怕国内压制利润的话,出海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股角度。

或者,有条件直接在美股里选?(请注意估值,注意估值,注意估值)

以上来自派大星(杭州大菠萝),20230808,记于杭州。

$医药生物(SH000808)$ $沪深300(SH000300)$ $恒瑞医药(SH600276)$

全部讨论

2023-08-09 11:01

2010年湘雅事件、2013年葛兰素史克30亿罚款事件、2016年医药反商业贿赂事件、(疫情三年)、2023年医药反腐事件。统计下来,除去疫情期,行政手段“惊雷”,在过去十几年以【3年一次】的频次发生。这次你会因为抓多少人或怎样觉得行业格局会发生【重大变动】或者【业务秩序打乱】的话,我觉得可以稍微往前翻翻历史,相似的记录相似的媒体文字描述【周期性出现】。
ps我自己坚决支持任何发布的行政手段,初衷良好,无任何异议。
$上证指数(SH000001)$ $生物医药ETF(SH512290)$ $沪深300(SH0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