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iPhone转发:6回复:15喜欢:2
由央行降息想到的…
今天央行超预期降息10个BP,大概率20号的LPR也要跟随调整了,市场关注的焦点一定会落在5年期LPR下调幅度上。我认为会下调5个BP,既向市场发出明确的信号,又不过度激励市场各方投机心理。
要是顺利的话,房地产需求会被降息和因城施策等政策组合拳激活,而高信用和低信用企业的销售收入大概率将开始分化。对普通人来说买房是件顶大的事情,不会去冒烂尾收不了楼的风险,在价位相差不太多的情况下,高信用企业的商品房将明显占优,而高信用企业的成本优势又会反过来强化他的价格优势,只要政策不过度激励市场,弱复苏环境下还会加剧销售的分化。
现在海外融资渠道、信托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在收缩低信用企业信贷,他们过去囤积的土地很难再通过快周转快速变现(快周转变慢周转,且预售监管趋严,信贷成本极高,大量债务到期,上下游产业链应付款挤兑反噬),最终也只能沦为被并购的砧板鱼肉。行业弱复苏下并购将开始大规模出现,大鱼吃大鱼的行业出清最后阶段就此展开。
要投房地产行业就买那几个赢家,地产还是个不错的生意,对高信用企业更是如此,更低的融资成本,出清后更稳定的行业预期,上下游产业链更配合,先款后货没有太多应收坏账,住房消费仍然是第一大消费需求。
核心就在行业能够顺利出清。
这是我认为决策层在布的很重要的一局棋,只有出清以后的行业才具有稳健抗风险波动的内在条件,才能顺利的推出房产税而不用担心被行业绑架和反噬,才能为将来解决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问题打好伏笔(也能事实上缓解土地成本不断上涨带来的房价压力),因为还有最后一颗雷待拆解,就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卖地不是稳定的现金流入,而债务是刚性的支出,必然需要更为稳健的财税收入来修复它的资产负债表。
回到眼下,基于前面的分析,地产有可能仅仅是弱复苏,叠加去年的高基数,那么当前稳增长的重担可能只有靠基建扛大旗,地方政府受制于财政约束,最后只能是依靠大政府主动加杠杆推动基建在关键时刻顶上。
新基建虽然呼声很高,也是政策大力扶持的方向,但解决不了稳增长的燃眉之急,稳定宏观大盘已经刻不容缓,从今天超预期降息10BP大致可以窥见一斑。
虽然今天创业板底部企稳放量大涨,我还是更看好传统价值股在稳增长环境下的均值回归,安全边际足,边际变化明显向好。
辩证的看,任何事物都不可能长期处于一种极端的状态,不可能一直坏到极致,也不可能一直好到极致。坏和好的两种预期都处于动态演化中,不会是单向线性演绎。否极泰来,过犹不及,这些思想都可以灵活运用到投资上面。
纯手机码字,想到哪写到哪,有点跳跃哈[笑][笑]@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2-01-18 11:07

每个中国发一万块钱消费币,三胎也生了,内需也扩大了,房子也不用造了

2022-01-18 07:15

不搞地产,不仅饭没的吃,上下游包括吃饭消费娱乐都与地产有关,大量失业会诱发问题。估计短期内会拧一把,软着陆

2022-01-18 01:27

拉地产怕泡沫,拉基建又没钱又怕加大隐形债务,拉新能源烂泥扶不上墙,带不动几个就业,不知道该搞什么

2022-02-12 23:17

地产行业有且只有缩表出清一条大道,因为基建跨周期发力的缘故,不认为地产能绑架得了经济,如果不借着这最后一个窗口期清理前几年拿的高价地的大包袱,靠囤积土地赌刺激地产的开发商一定再也没有机会,涉及到人口结构的问题是有点无解,韭菜不够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甩掉包袱以后,迎接地产税落地,进入地产行业的新时代,行业回归制造业,杠杆率下降,资产负债表改善,规模收缩,但是竞争格局改善,不再内卷,不再有土地财政转嫁的巨大压力。万科每一次亮出观点,都是前瞻性的,管理团队靠谱的。

2022-01-20 09:16

5年期下调5BP,不过度激励。这样出清的逻辑会继续演绎,同时,基建一定会举起来,

2022-01-18 16:48

认可!

2022-01-18 08:23

今年稳增长,举基建、托地产、稳出口、促制造、扩消费。举基建的目的是把被地产带下来的旧经济循环再转起来,因此是稳增长的先手棋。旧经济循环再转起来的意义,是拉动总需求,是让居民和企业部门有持续的现金流入,才能与新供给互动产生新的需求,进而促进新经济循环做大做强。新旧动能的结合点在于居民和企业部门,在新动能还在成长的过程中,旧动能会继续发光发热。

2022-01-18 00:09

我直接拿国企红利指数,国资的银行地产基建煤炭钢铁水泥全包,不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