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股东之间的二级市场博弈——复星国际的定价权在谁的手中?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87回复:147喜欢:291

本文结论$复星国际(00656)$ 的定价权是港股中最特殊的一个,既不在内资手中,也不在外资手中,而是在郭广昌手中。

如何让复星国际的股价回归,乃至享有溢价,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为了让读者能够理解本文的核心观点,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作为铺垫

第一部分 是复星国际基本面概述,尽量简短,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在金沙江控股的原创专栏中找到一些信息。

第二部分 是复星国际股价低迷的原因,是对之前两个月发言的汇总和补充

第三部分 分析二级市场博弈策略,以及大股东如何调整策略,用最小的成本让股价回归。这一部分我们以前没有探讨过。

第一部分,复星国际的基本面

1,2017年中报保守估计的每股净资产30.23港元以上。

计算方式见《复星国际被低估是会计谬误造成的》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年我们计算了复星国际的NAV,其中低估了BFC的估值,是一个估值错误,按照2017中期业绩会公布的调整后净资产每股30.23港元,下半年复星医药涨幅50%,带来的调整后净资产上升3.74港元,下半年利润预计为每股1港元以上,加上复星葡萄牙银行BCP的调整后净资产,年报公布的调整后净资产应该在36港元以上)

2,复星国际上市十年来,净资产从2007年的每股3港元,上升到当前的调整后净资产每股30.23港元,预计2018年年报调整后净资产将不低于36港元(后文有分析),净资产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5%。

3,过去五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约为30%,五年净利润表现如下:

2017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净利润超人民币58亿元,超2013年全年,意味着四年净利润翻倍,年化增长30%,我们预估2017年全年复星国际净利润在135-145亿元之间,按照135亿元估算,四年复合正增长率为25%。该计算虽未排除融资,但融资后的2015-2016和2016-2017两个年度,增长率均在25%以上。

4,保险+投资+产业运营模式,聚焦在健康、快乐、富足三大持续增长领域。

5,从投资转向产业运营,转型非常成功,产业运营在利润贡献中占比逐年提高。

6,2017年中报显示负债率水平为47%,负债率持续下降,潜在新增投资规模约为300亿港元。

7,旗下公司IPO不断,2018年可以期待的有豫园重组的通过、地中海俱乐部的上市,微医集团、宝宝树的上市等。

复星国际的基本面可以还参考以下文章:

复星往事(简版)

又见复星

豫园重组对复星国际来说意味着什么?

第二部分 复星国际股价低迷的原因

复星的股价与调整后净资产之间,总是存在很大的差距,而调整后净资产每年都在提高,经营业绩如此良好的公司,应该给予溢价,但复星国际得到的确是折价,原因是什么呢?

结论:复星国际的股票现在本质上是永不结算的低息衍生品,如果发行商不参与博弈,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不过是在博傻。

一个企业你除了分析他的基本面,结合股价走势去看三个指标也很重要,千万不能只看两个,这叫控制变量法,你首先把所有的指标都找出来,然后控制其他变量不变,才能研究某一变量的作用。三个指标是分红、回购、股权结构,有的企业股息不高,也没有进行很多回购,但是只要业绩好股价就涨,你去看他的股权结构,大股东肯定不是绝对控股的。大股东绝对控股的企业,如果没有很多的回购,业绩好股价就涨,你去看派息承诺,一定也不错。那么复星国际的问题就是股息率低,回购少,大股东绝对控股,这种情况下你再去举例子,你找一个三个指标一样的,业绩好的公司,你看他的股价,肯定也是疲软的,但这时候你会发现,这样的公司你几乎找不到。当你没有意识到这种情况与以往是表面上的相似,本质上的不同的时候,经验主义会让你吃亏

关于这个问题,最近有一篇很好的文章,《2017年总结——绝对价值》,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说:

股票是什么?股票是分割的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股票大致可以拆分为收益权+投票权。作为小股东,投票权实际上是几乎不存在的,最多只有少量否决权,在格力增发那样的少数案例里能用上。大多数情况下用不上,也很难对控股股东构成实质性约束。

所以股票≈收益权。如果股票不给股东收益,那跟废纸有何区别?市场很喜欢把股票当作赌场筹码,我只愿意投资于赌场,最差也当个叠码仔,自己绝不下场子玩。

推荐一篇水库欧神的雄文 比交易更底层的东西 里面讲述了产权分割带来的折价。如果不考虑公司上市带来的名声和业务便利等优势,仅考虑存量利益,分割后的股票总价值是低于一个完整公司的。所谓的流动性溢价更多是买方吃的亏,愿意给比老板更高的价格,接受更低的收益率。实际上控股权才应该有溢价,对应的就是小股权折价。小股东能从每股股票里实现的价值不可能与大股东一样。

我们曾经从股价的起源开始,探讨股票的本质,来论述复星国际股价不涨的原因:

以复星国际为例,论分红和回购的重要性

由于一些投资者对这篇文章的诸多不理解,后来我又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尤其是分析了称重机起效的有限的几个充分非必要条件,又解释了伯克希尔不分红股价也涨的原因。

市场长期是一台称重机,不会失效吗?

为什么伯克希尔哈撒韦不分红也照样一直涨?

现在我们对以上列举的三篇文章的观点进行总结和补充。

首先,从股票的本质出发,股票自四百年前被人类发明出来以后,之所以能够交易,是因为可以分到股息,而股息的变化,引起了股票作为一项资产的变化,而由于有股票未来分红可能性的变化,股价的涨跌会脱离当前股息的水平,但最终,衡量股票价值的根本指标就是分红或未来分红,而经验指标,是业绩与未来业绩。

现在,大多数人往往采用经验指标来评价一只股票的价值。

在四百年的时间里,买卖股票的人既有投机者也有投资者,股票的交易越来越频繁,经验可以帮助人们降低决策成本,也会让我们犯经验主义错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我们大多数人参照公司的业绩去做投资都会赚钱,一般也是长期持有赚钱,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掌握了投资的本质。股票到底为什么涨跌?其实这是一个省略的逻辑链条,原本是一个三段式的演绎逻辑,因为公司的经营业绩越来越好→公司未来可以分红或者清算的价值越来越多→股票作为资产的价值越来越高。但是在股票投资者看来,就好像是数学中的连续相等,或者是物理学中的等效,我们会简单认为,公司经营业绩越来越好→股票作为资产的价格越来越高,这个逻辑链条的中间一部分被省略掉,不代表不重要,这恰恰是最关键的一环。

那么根本指标和经验指标之间的传递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公司的业绩和分红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因为股票之所以能够作为一项资产,是因为它可以分红,上市公司的少数股东不能要求上市公司按照某一指标兑付股票的价值,除非具有控制权的股东启动回购或者私有化,股票的持有者只能按照市场价转让股票。(上文论述过控制权溢价)

格雷厄姆曾经说过,大股东控股的企业,你的买入价格一定要比大股东低很多才可以,流通股的市场价值,是大大低于有控制权的股份的。这种企业的股东和管理层的关系以及内部和外部股东的关系,一般都显得更加重要和更具有争议性。当大股东说他的利益和小股东是一致的时候,你需要警惕:

第一,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股东的利益是投资回报率,而管理层的利益是所管理的领地的大小。关于这一点,参考《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多处有提及,这里提示阅读机械工业出版社版本的133-140页。在135页,巴菲特说:“此时,经理们要将他们自己置于持股所有者的立场上常常困难重重”。在137页,巴菲特说:“当一家公司的市场价值(市值)大大低于其企业价值时,管理人员通过回购可以清楚地证明这是增加股东财富的行动,而不是只会扩大管理人员的领地但对股东毫无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行为。

第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我们知道,当人的财富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对财富增加的欲望就会降低,如果这样的人即是大股东又是管理层,那么你应该把这种人的股东身份淡化,简单的把他当做管理层。另外作为大股东,他也有可能会使用公司的资源来达到他个人的目的,尤其是当他的追求不是金钱而是其他的时候。

为了理解以上的分析,现在我们探讨一个例子:

我们假设我和我的朋友老谭合伙成立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历经十年发展,蒸蒸日上,老谭占67%的股份,我占33%的股份,目前,公司净资产为100亿元。老谭不缺钱,给自己发的工资除了投资也不知道该花在哪里,工资发多了还要扣税,所以公司成立至今,从不分红,老谭也从来没有想过什么时候分红。而我,作为公司的合伙人,从公司成立到现在,居然一分钱都拿不到。我想退出公司,希望公司赎回我的股权。那么目前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下,我与老谭商量,公司给我30亿元,公司不再有我的股份,老谭占100%。但老谭认为,虽然以30亿元的价格让我退出,从资产归属上他占了便宜,但归他实际控制的资产变少了,他不同意,老谭提出,如果我愿意以五折的价格退出的话,可以考虑,而我认为16.5亿元的价格太低,我希望市场上其他人能够接收这部分股权,但这些股权无论分红还是清算都没有希望,老谭也不愿意以高于16.5亿元的价格回收股权,如果未来想要让公司回收这些股权,还要再次与老谭议价,价格不确定,经过几家投资机构评估,他们给出了12亿元的评估价。最终,我以16.5亿元的价格退出了。

第二种情况下,老谭知道我有退出公司的想法,考虑到公司的成长性,他和我商量,能不能公司给我分40亿元,我退出公司,公司归他一人所有,虽然碰到这样的大好事,但我保持冷静,知道老潭想要我这部分股权,表示现在退出我只能拿到40亿元,而公司正在高速发展,五年后我应该能拿到80亿元,我不同意,老潭权衡之下,提出60亿元的价格请我考虑,表示如果高于这个价格就算了。老谭表示以60亿元的价格回收我的股权,我没有同意,而是去找了几家投资公司,表示现在老谭愿意以60亿元的价格回收我手上的股权,这个价格大约是净资产的两倍,而公司正保持高速增长,相信五年以后公司的净资产是现在的两倍,到时候如果老谭还想回购这些股权,他可能会愿意给出120亿元的价格,请几家投资公司评估一下,愿意以什么价格买下我手中的股权,投资公司按照10%的折现率计算,愿意报价80亿元。最终,我拿到了80亿元。

以上例子表明,我的股权到底能够以16.5亿元出手,还是80亿元出手,取决于老谭愿意以什么价格回收,如果老谭只愿意以低于公司净值的价格回收,那么我唯一的办法就是卖给老谭,而如果老谭愿意以高于公司净值的价格回收,那么我可以加价卖给其他人。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发现,对于我和老谭合伙的这家非上市公司,如果老谭只愿意以极低的价格让我退出,那么我的股权流动性很差,老谭如果连个回收价格都不愿报,就算是傻子也不会来买我的股权,可如果这家公司上市了,在二级市场上就会有人来买这个股权,因此,我说这叫博傻。

股票最初的价格波动就是因为股息会波动,因为我们很少遇到复星国际这种情况,遇到郭广昌这样精明的大股东,我们会犯经验主义错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

上面的例子是非上市公司的例子,接下来我们讨论上市公司的例子:

现在我们假设你拥有一家公司单星,十年前IPO了,出让25%的股份,获得融资额200亿港元,利用融资来的200亿港元,和长达十年的发展,公司壮大了很多,利润每年都高速增长,净资产增加了十倍,这十年里,单星累计向股东分红100亿元,而由于你是大股东,实际扣除所得税(假设税率20%)),你累计得到了60亿,二级市场投资者得到了20亿,60亿这样一笔巨款你根本就花不完(你进行了再投资,已经增值到100多亿元),趁着公司股价不高,你决定供股,通过供股,公司又筹集了80亿资金,即这些年你分给股东的红利又通过供股回到了你的公司。面对低迷的股价,你向股东解释,公司正处在快速的发展之中,分红耽误公司发展,回购已经没有空间了,现在股价虽然低迷,但股东应该买入更多,买入就是赚到。

看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十年来单星公司只向二级市场融资,却不给二级市场分红的结果是,你可以白白使用这200亿的资金。如果你永远都不上调分红比例,也不回购,那么二级市场的股东到底是参照什么在交易呢?

在这个例子当中,单星的资产就好比是一束花,越开越好看,而投资者拿的是一面镜子(财务报表),投资者在交易镜子里面的花。

当你发现投资者真的会把交易镜子里面的花当做交易真花的时候,你会感叹,上市真是一个好东西,可以白白使用投资人的钱,投资人还会很开心,韭菜真好割呀。那么当股价高的时候你会干什么呢,你会做定向增发,当股价低而单星又缺钱的时候你会干什么呢?你会供股(主要是你参与,一些小股东放弃)。那么什么时候你会回购呢?当股价相当于净资产打五折的时候,你考虑回购。

在回购这个问题上,你考虑的不是用多少钱去买回多少实际的资产,而是考虑因为回购你的领地会缩小多少,如果你在股价相当于市场价八折的时候就回购,那么从会计上说归属你的价值增加了,但从领地上说你的领地减小的更多。那些钱原本就归你掌管,会计上归属谁并不重要,归谁掌管才重要。所以除非回购价格极低,你是不会回购的。

那么这些股票到底能干什么呢?唯一有用的是,如果有一天你想清算公司,也就是说,你想把公司的资产转化为现金转入你个人的账户,会计上这就是想清算公司,那么在清算公司的时候,所有的股东按比例清算,这时候按照法律,你拿的这束花就必须按比例分给股东,你才能拿到你的那一份,可你的钱已经多到花不完,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那么投资者手中的镜中花,永远都是镜中花。

对于投资公司来说,分红意味着原本可以用来投资的资金减少了,因此巴菲特为伯克希尔设计了独特的回购机制,这个制度其实并没有执行几次,因为有这样的制度托底,伯克希尔的股价总是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我们会在第三部分深入探讨巴菲特设计的这种巧妙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公司在大多数的时间里是没有机会回购的,因为他的回购标准永远都低于市场中的博弈者给出的价格。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多元化控股公司,股价都是长期打折的,母公司与子公司市值倒挂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这是因为子公司的市值并不等于母公司可以套现的得到的钱,那么评价资产价格的标准就是利润,对于子公司来说,会按照所属行业给出估值,例如医药、互联网公司的PE就很高,而对于母公司来说,则是按照一般的评估标准。而伯克希尔是唯一的异类,他巧妙的回购制度让投资者有一个套利空间,他不需要经常回购,如果有人卖掉,自然有新的人来接,跌多了母公司就会回购,而母公司的最低回购价格每年都随着净资产提高,那么这个确定性的长期套利空间,会让很多人锁仓。

我们重新来打一个比方:你的邻居老王投资业绩很好,十年前他发行了一种衍生品,告诉投资者可以参照他的投资业绩来交易这种衍生品,他每年公布一次由四大审计的财务报表,并为这种衍生品支付一点点红利,大约是最初售价的1.8%,但这种衍生品没有结算日期,这种衍生品你会买吗?可笑的是他最近几年又成功发行了四次这种衍生品。

在这篇帖子中,我将复星国际的股票看做是永不结算的低息衍生品,本质上回购相当于结算,只是结算的日期不确定,额度也很少,上市以来一共结算了不到六千万股,但最近几年发行了二十多亿股。

回购价格其实就是未来的结算价格,如果未来的结算价格很高,随时可以结算,那么现在的价格也会相应的高起来。但如果未来的结算价格比现在高,而结算额度很紧张,并不是总能得到结算,那么现在的价格相应的要打很大的折扣。

第三部分 二级市场的博弈策略,如何让复星国际价值回归

现在我们讨论另一个问题,假设当前市场利率为年化3%,现在有一种无风险的刚性兑付的三十年期债券,票面价值100元,票息率19%,如果不领取票息,本息以复利滚动,请问,这种债券在市场上的合理价值是多少?

注意,在市场利率为年化3%的,情况下,意味着以年化3%的复利滚动,需要24年本金才能翻倍。

假设A托关系以X元的价格买下了若干张这种债券,那么到了第十年,每张本息合计兑付569元。而在第十年,A又以每张Y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了债券给B,在第二十年,B又以每张Z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了债券给C,第三十年,C兑付了这些债券,兑付价格18467元/张。

那么请问,X、Y、Z的合理价格分别应该为多少?我们假设ABC都是追求固定收益的人,当固定收益率高于8%,他们就愿意投资,那么Z应该不高于8553元,Y应该不高于3961元,X应该不高于1835元。(计算方式见文末)

我们把话题回到复星国际,假设复星国际当前每股调整后净资产为30港元,此后十年,每股净资产增长19%(例子来源见上图),每当股价低于实际净资产的时候,复星国际就会启动回购,无论有多少人出售,公司都愿意接收(即刚性兑付),但不分红。那么此时投资者将会如何博弈呢?假设市场现在的交易价格是29港元,那么复星国际就会回购到价格高于30港元为止,由于每股净资产的年增长率为19%,那么此后十年中,每年的回购价格(即调整后每股净资产,结算价格)如下:

第一年,35.7元。

第二年,42.48元。

第三年,50.55元。

第四年,60.16元。

第五年,71.6元。

第六年,85.2元。

第七年,101.3元。

第八年,120元。

第九年,143.5元。

第十年,170.84元。

现在市场上有三种博弈者,

第一种是追求安全的固定收益的投资者,他们期待的年化收益是10%。假设这种投资者里面有一些人,他们计划五年后卖出这些股票,当他们买入时,他们不会寄希望于以高于回购价格来卖出,那么根据折现率,他们现在对股价的评价是44.75,但44.75相当于1.49倍PB(伯克希尔的PE)。但是呢,这些投资者又是追求安全的固定收益投资者,他们选择在1.2PB以下买进这些股票,即36。(计算方式见文末)

第二种是追求高收益的风险投资者,他们期待的年化收益是15%,他们随时可能买入也随时可能卖出,他们知道,对于计划第三年买入,而七年后卖出的固定收益投资者,如果期待的年化收益是10%,他们在那时(第三年)的评估价值是62.73元,而第三年的回购价格是50.55元,1.2PB是60.66元。第二种投资者按照15%折现,今年他们的买入价格是,39.88

第三种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发现除了极为特殊的情况,无法执行回购。因此回购并不会消耗母公司的成本,回购是一种态度(刚性兑付的信用,与之相比的是挤兑),不仅仅是增加每股净资产,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投资者的信任。

那么在这个假设中,在这三股力量的博弈之下,当前的合理价格应该是多少呢?合理的价格应该是第二类投资者愿意给出的最低价格39.88元。(注意是假设,后文有修正

下面这段话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把二级市场的博弈者分为三种,并且分析了他们的博弈策略,得到的结论是二级市场对筹码的争夺会非常激烈,上市公司没有机会参与博弈,而事实上自伯克希尔自采用这种策略以来,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换手率不到10%,其中有10年换手率不足1%,2016年全年,伯克希尔A的换手率为2.8%。自从伯克希尔B被创造出来,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每年的换手率(相对于现在B股的股份数而言)不足千分之一,很重要的原因是长久以来并没有很多股东把他们手中的A股转换为B股,一直到金融危机之后的2009年,B股的换手率才开始变高了。

接下来我们讨论几个问题:

1,假设复星国际每股净资产增长率19%是否过高,经查询我们知道,复星国际2007年时的每股净资产为3港元,而2017年中报公布的调整后净资产为30.23港元,10年复合增长率为25%。2018年报公布的每股净资产应不少于33港元,如果未来十年复合增长率为25%,那么当前的合理价格应该是多少呢?

2,复星国际还有多少回购空间,即便是制定了这样的回购策略, 能否实施呢?复星国际目前只有3.6亿股的回购空间。过去十年,复星国际总计回购了不到6000万股,当前的回购空间是过去回购总额的六倍。但能否按照该策略实施仍很难说,这要看博弈各方如何看待,如果上市公司以外的其他博弈选手都在等待上市公司先下手,那么其他博弈方可能要在高位争夺筹码,这对留在公司的股东是有好处的。另一种可能是博弈各方完全不理会复星国际的回购动作,复星国际把回购空间用尽,市场也不认可。第三种可能的可能性更大,就是回购进行到一定程度,获得了其他博弈方的认可,他们在适当的位置开始争夺筹码,此后博弈在高位循环,上市公司没有机会继续执行回购,回购空间得以保留。

但是,有一种办法可以解决回购空间的问题,向联交所申请豁免,回购的股票不注销,作为库存股(汇丰控股回购的股份就一直不注销),只要不注销,那么大股东的持股数额就不会超过75%。复星国际可以向联交所提交详细的报告,说明库存股的使用计划,例如发放期权,或未来出售给战略投资者,以获得豁免。

3,回购的好处。见《复星国际是不是应该回购——股票是永续的债券》一文

另外需要补充的是,在低于净资产的情况下进行回购,是用离开的股东来补贴留下来的股东,这一点巴菲特进行过多次论证,因此对于回购,他说:对此,我们加上一条告诫:应当向股东提供所有他们需要来估计这种价值的信息。

以上构想,是对股票本质的思考,也是对伯克希尔股价走势的研究。巴菲特曾经表示,当股价低于账面资产的1.2PB,他就会启动回购。

一个合理的制度化回购方法,并不会让回购花很多钱,还能总是把股价维持在合理的水平。

在回购所花费的钱与公司因为市值增长带来的美誉度之间,显然后者目前更为重要,经过统计,目前内地投资者持有复星国际流通股约为45%,如果加上未统计部分,很可能超过了50%。这些股东本身就会因为股价的上涨而成为公司的忠实粉丝。



 附:在复星国际的三方博弈案例中,每一种博弈者的评估价格是怎么来的?

我们首先说第一类投资者将会以什么样的价格买入,我们知道,第一类投资者追求安全,第一,他们在意买入价格,因此高于1.2PB他们就不会买,在股价为30港元的情况下,他们的最高买入价为36港元,而另一方面,如果他们计划五年后卖出,并且确信五年后的回购价格为71.6元,以71.6元为他们的卖出下限,那么根据每年8%的折现率,会得到44.75元这样一个数字,注意,44.75元对应1.5PB,而1.4PB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长期市净率表现(当前为1.59倍)。在36元和44.75元两个价格之间,第一类投资者的评估价格是36元。

再探讨第二类投资者,第二类投资者可以接受较高的价格,他的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我们设定为15%,而他采取的策略是现在买入,三年后卖给第一类投资者,那么用三年后第一类投资者能够接受的价格,通过15%的折现率倒推三年,就得到了现在的第二类投资者能够接受的价格。

假设第一类投资者的计划是在第七年卖出第三年买入的股票,那么他们会根据第七年的刚性兑付价格,根据8%的折现率倒推四年得到他们的最高买入价格,并且与1.2PB的价格参考,而三年后1.2PB的价格为60.66元。

结合以上两段,我们得目前第二类投资者的评估价格是39.88元。(用60.66,以8%的折现率倒推三年)。

在这个计算中,我们假定当前的调整后净资产为30港元,而实际在36港元左右,而过去十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25%,在假定今后十年增长率仅为19%的情况下,当前合理价格为48港元以上。而如果今后十年的年增长率仍保持为25%,则当前合理价格应为82.9元。(不相信自己推算一下吧,高盛给出的价格上限为87元。)

请继续阅读:复星国际大小股东的二级市场博弈(续)

关于续贴的说明:

在续贴的第一部分,我们对上文提到的三段式的演绎逻辑进行了补充解释,目的是想提示:经验主义不但会让你犯错,还可以被用来操控,当操控者知道你犯了经验主义错误的时候,你就危险了。

在续贴的第二部分,我们对如何破解回购空间进行了阐述。

欢迎讨论,持续修改完善中。

@FosunIR 

@今日话题 

欢迎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投资的逻辑

全部讨论

米尔1000Miller2022-09-13 15:42

今日重读此文,mark一下

复利的玫瑰2022-09-07 07:33

时间证明你是对的,早卖早脱生。人品不行,也是投资的重要因素。复星系一系列神操作,反复割韭菜。买复星的股票不要有奢望。

复星国际,还好我跑的早点,9块多卖的,亏了30%,现在5块多了,但是浪费了6年的青春。$复星国际(00656)$ $复星医药(SH600196)$

李富贵20882022-02-03 21:22

转,深度好文,难得一见,比绝大多数所谓大V对价值投资的理解都更加深刻。

谋自在2020-03-08 12:25

非常重要的角度今后要对大股东绝对控股的公司更多地关注其对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百川东海2020-03-08 10:49

Serenity想看世界2020-01-19 13:19

我去瞅瞅

w奔波儿霸2020-01-19 11:15

我公众号刚写了一篇,忘发雪球了

文明的本质是交易2019-12-19 08:23

老金 说一下南钢资产重组的事呗

每天进步alittle2019-12-16 17:11

第一,巴菲特好像从来没有控股医药制造业股票,第二,巴菲特公司的资产大都在国内,第三,公司的股票在国内交易

每天进步alittle2019-12-16 16:49

所以必须坚定回到国内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