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马哈之雾》第一部分 七层塔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07回复:25喜欢:112

在读者朋友们开始进行本书的阅读之前,我们想先将巴菲特投资体系做一个整体的总结。为使表述能更加清晰,我们在这里用“七层塔”这一比喻来对其恢宏投资殿堂的主体框架、承重点和奠基石等做出解析。随后,我们将指出在我们眼里,支撑这座塔的最重要的那块基石是什么,——这可能也是广大读者朋友们最为关注的。

塔层1、将股票视为生意的一部分。——思想出处:本杰明.格兰厄姆。

这是巴菲特从其老师本杰明.格兰厄姆那里学到的三个基本投资理念中的第一项内容,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从格兰厄姆当时表达这一观点时的整体思想来看,他之所以认为把股票看作生意的一部分是一个“最佳视角”(may best be viewed),是因为他相信当人们试图通过股票的短期买卖去赚取超过企业经营性收益的投资回报时,由于股票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复杂关系,会让自己处在一个相对来说并不有利的冒险之中。于是格兰厄姆向投资者发出呼吁:“把有价证券当作一项生意去投资是最聪明的投资。”(Investment is most intelligent when it is most businesslike)

在将格兰厄姆的这一重要投资思想成功实践了数十年后,巴菲特在2004年致股东信中这样写到:“看过伯克希尔股票组合的人或许以为这些股票是根据线型图、经纪人的建议或是公司近期的获利预估来进行买和卖的,其实查理跟我本人从来都就不曾理会这些,而是以企业所有权人的角度看事情。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区别。事实上,这正是我几十年来投资行为的精髓所在。打从我十九岁读到格兰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之后,我便茅塞顿开。”

塔层2、正确对待股票价格波动。——思想出处:本杰明.格兰厄姆。

这是巴菲特从其老师本杰明.格兰厄姆那里学到的三个基本投资理念中的第二项内容,也是最不容易做到的内容。尽管不容易做到,但巴菲特认为它或许是“对于投资获利最有帮助的”。

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格兰厄姆把市场价格的波动形象地比喻成有一位情绪不定但又很执着的“市场先生”,每天都走到投资者的身边,不管公司经营情况是否稳定,都会按照他自己的情绪好坏报出一个高低不定且起伏颇大的价格。格兰厄姆认为:“这些信号给投资者误导的次数不比有用的次数少。从根本上讲,价格波动对投资者只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当价格大幅下跌后,提供给投资者买入的机会;当价格大幅上涨后,提供给投资者出售的机会。”

在1987年致股东信中,巴菲特曾经意味深长地指出:“市场先生是来给你服务的,千万不要受他的诱惑反而被他所引导。你要利用的是他饱饱的口袋,而不是草包般的脑袋。如果他有一天突然傻傻地出现在你面前,你可以选择视而不见或好好地加以利用。但是要是你占不到他的便宜反而被他愚蠢的想法所吸引,则你的下场可能会很凄惨。事实上若是你没有把握能够比市场先生更清楚地衡量企业的价值,你最好不要跟他玩这样的游戏。”

塔层3、安全边际。——思想出处:本杰明.格兰厄姆。

这是巴菲特从其老师那里学到的三个基本投资理念中的最后一项内容,也是被我国不少巴菲特迷最为津津乐道的内容。在《聪明的投资者》最后一章的开头,格兰厄姆写道:“根据古老的传说,一个聪明人将世间的事情压缩成一句话:这很快将会过去。面临着相同的挑战,我大胆地将成功投资的秘密精炼成四个字的座右铭:安全边际。”

说到安全边际在自己投资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巴菲特曾分别在1992和1997年致股东信中明确指出:“这是投资成功的关键所在”(1992年致股东信),“这是智能型投资的基石所在”(1997年致股东信)。

格兰厄姆与巴菲特师徒二人之所以把安全边际看得如此重要,是因为安全边际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为一个企业价值投资人提供重要帮助:1、为企业估值时可能出现的高估提供缓冲地带;2、较低价格的买入将提供更高的投资回报;3、当企业的实际增长高于预期(安全边际提供了保守的预期数据)时,投资者会同时在经营性回报(指市场价格会随每股收益的增长而等比例提升)和市场性回报(公司超出预期的业绩会提升市场估值)两个方面获得收益。

塔层4、对“超级明星”的集中投资。——思想出处:凯恩斯、费雪、芒格。

关于凯恩斯和芒格对巴菲特的影响,我们已谈论较多了。但费雪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下面我们摘录费雪在其所著畅销书《怎样选择成长股》中的一段话:“投资人被过分灌输了分散投资的重要性。然而,害怕一个篮子里如有太多的鸡蛋,会使得他们买进太少自己比较了解的公司,买进太多自己根本不了解的公司。他们似乎从没想过,买进一家公司的股票时,如果对那家公司没有充分了解,可能比分散投资做得不够充分还要危险。”

说到巴菲特的“超级明星”策略,那还是最近30多年的事情,在此之前,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主要表现为对“烟蒂”型股票的投资。但 “集中投资”策略则至少有50多年的历史了。也就是说,巴菲特在投资的早期阶段就已经“背叛”了格兰厄姆关于分散持有的投资哲学。其当时对盖可保险的买入、对伯恩地图买入、对丹普斯特的买入以及对美国运通的买入等,实施的都是集中持有策略。

塔层5、选择性逆向操作。——思想出处:格兰厄姆和费雪。

所谓“选择性”是指在进行逆向投资操作时,只买入自己心仪已久的股票。不同于那种只根据对企业的简单估值(如PE、PB、PC、PS等)而采取批量买入的价值型投资策略,巴菲特的逆向投资全部都是选择性逆向操作。

格兰厄姆和费雪分别在《证券分析》和《怎样选择成长股》中提到了逆向操作策略。这些基于长期市场观察所得出的思想,为巴菲特日后的投资操作奠定了坚实的理念基础。下面列举的这些曾经对伯克希尔内在价值产生深远影响的股票,都是通过逆向操作策略买入的。它们包括:美国运通、盖可保险、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富国银行以及在金融海啸期间买入的众多著名美国公司等。可以说,没有巴菲特对这些股票的成功操作,就没有今天的伯克希尔公司。

塔层6、有所不为。——思想出处:格兰厄姆与芒格。

我们将在本书“边界”一节中提出:投资者的成功不止在于他做了什么,还在于他不去做什么。有时,后者的重要性甚至大过前者。在一次面向某商学院学生的演讲中,巴菲特说到:“我经常认为从失败的个案中学到的东西要比从成功的案例中学到的更多。商学院习惯于教授学生成功的商业案例,但是我的搭档查理说,他最想知道的就是可能在哪里会遭遇失败,这样他就避免到那儿去。”

许多年来,当人们谈论起巴菲特时,关注较多的都是他曾经做过什么。其实,如果我们能把目光多一些地聚焦在他不去做什么上时,我们所得到的东西可能不会少于只看他都做过什么。“不要到你会遭遇失败的地方去”,就股票投资来说,这一思想背后有很深的哲学含义。

我们下面就简要列举一些巴菲特在其投资一生都“避免到那儿去”的领域:1、基于投机目的买入与卖出(不含经过认真计算其风险收益的套利操作);2、基于任何短期预测的所谓“时机选择”性操作;3、买入自己不易了解的公司或股票;4、频繁操作;5、对市场趋之若鹜事情的旅鼠性跟随;6、以股票价格的升跌而不是公司经营的好坏评估投资的成败;7、摇摆不定的投资理念与操作策略;8、拔掉鲜花而灌溉杂草;9、以投资的主要部位进行冒险;10、在高速行驶的推土机面前去捡5分钱的硬币等

塔层7、较低摩擦成本下的复利追求。——思想出处:综合影响。

在2005年致股东信中,巴菲特算过这样一笔账:道琼斯指数从1899年的65.73点涨到1999年的11497.12点,其年复合增长率不过是5.3%而已。如果在下一个百年继续能保持这个增长率,道琼斯指数就将在2099年达到201.10万点。可见,复利真的很神奇。

指数增长是没有任何摩擦成本的。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个指数投资者想通过聪明的买和卖而加入了大约1.5%的摩擦成本,再来看指数的最终增长结果:(见表)

表:不同增长率下的道琼斯指数

 1899

1999

2099

年复合增长:5.3%

65.73

11 497.12

2 011 011.23

年复合增长:3.8%

65.73

2 738.41

114 086.39

 数据显示:仅仅是1.5%的摩擦成本,就使得100年后的指数点位分别少了8758.71点和近190万点。指数投资如此,主动投资就更是如此了。因此,巴菲特在长期的投资操作中,尽量减少自己的摩擦成本(交易费用、管理费用、红利税、联邦所得税等等),这是他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础。

林林总总说了不少,那么在上述的“七层塔”中,究竟哪一层塔才是其中的精髓、核心、基石与主线呢?我们认为是第一层塔:把股票当作一项生意去投资。我们的观点除了来自于我们长期的观察与研究外,更来自于巴菲特两次清晰地自我解读:“人们买股票,根据第二天早上股票价格的涨跌来决定他们的投资是否正确,这是非常错误的。正如格兰厄姆所说,你要买的是企业的一部分生意。这也是他教给我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策略。”(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的演讲)“在价值投资中间,你买的不再是一个股份,而是生意的一部分,你买入公司的意义,不是为了在下个星期,下一个月或者下一年卖掉它们,而是你要成为它们的拥有者,利用这个好的商业模式来帮你挣钱。”(巴菲特2008年股东会答中央电视台记者问:什么是价值投资的精髓?)

 

精彩讨论

大道无形我有型2012-05-11 10:28

要学会什么是好生意,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个生意,别的办法都要比这个慢而且不扎实。

全部讨论

2012-05-12 11:28

什么是做实业?开工厂,开公司是做实业,卖水果,摆地摊就不是做实业?
做实业的说法有点书面化,说做生意比较好一些。
巴菲特赚钱的头脑从小就已经有了,卖汽水,送报纸,组织人员捡高尔夫球卖钱,与别人合伙经营弹子机生意,这些都是直接经营。
再往后巴老就是以伯克希尔为平台,通过投资公司的方式间接参与经营。
这也是是巴老所说“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我成为优秀的投资人;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投资人,所以我成为优秀的企业经营者。”原因所在。

说些题外话,经常听别人说要把小孩培养成优秀的投资人,我认为这个说法有问题,重要的是先培养小孩的生意头脑,犹太人人的财商教育值得学习。

投资,最终投的是生意。

2012-05-12 10:41

3、当企业的实际增长高于预期(安全边际提供了保守的预期数据)时,投资者会同时在经营性回报(指市场价格会随每股收益的增长而等比例提升)和市场性回报(公司超出预期的业绩会提升市场估值)两个方面获得收益。

这里的经营性回报是不是有问题?我的理解是企业实际盈利增长高于大众的预期,而不是市值的增长。

也就是说当企业的实际增长高于预期(安全边际提供了保守的预期数据)时,投资者会同时在经营性回报(E的增长)和市场性回报(PE的增长)两个方面获得收益。 戴维斯双击

2015-01-02 20:58

巴菲特说自己是由85%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组成“I’m 15 percent Fisher and 85 percent Benjamin Graham.”,这句话后来有证据吗?沃伦·巴菲特之路The.Warren.Buffett.Way里面说出处在:“The Money Men—How Omaha Beats Wall Street,” Forbes (November 1,1969), 82.

2012-05-23 02:16

留存

2012-05-13 17:09

mark

2012-05-13 00:01

投资跟游泳医院,是一门实践学科。谁是原创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把这些理论用得最好。

2012-05-12 10:53

逆向的说法有点问题,我觉得独立比较贴切些。
独立思考是思维方式,是根本,是因
逆向是行为方式,是果

或者更简单说,不盲从

2012-05-12 10:43

同时,对于七层塔的说法是不是不太贴切?

七连环的说法会不会更好一些?这七个不是承重关系,而是互相关联的血肉关系

2012-01-12 06:07

价值投资就是投资有价值的东西嘛,难在什么东西有价值,以什么价格购买合适(利用市场先生的愚蠢),那些逆向投资啊,安全边际啊,对待市场波动啊,都含在里面。如上海外滩的房子绝大部分人认为有价值,现价每平米四万,有人三万五会出手,有人等三万结果真到了三万等两万,谢国忠可能要等到一万五,那么这套房子到底多少钱买入合算呢?估计现阶段分歧很大。价值投资其实就一句话: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但涉及的东西真的很多,优秀低估的标的很少,人云亦云的优秀标的很多,平安,茅台,格力,白药。。。老巴的话都是对的,如果一两年还看不懂就要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参与这个游戏啦。

朱老师:1、你说的每条都很有道理,但感觉这几条之间没有连贯性和逻辑性,正如你所言,我们对Buffett存在误读,问题是,你是否存在误读?每条都似乎很正确,既要对“超级明星”的集中投资,又要逆向操作,还要有所不为,存不存在自相矛盾?你列举了他成功的案例,我们将他近十年的投资组合粗略看了下,应该说他偏好那种低估值的、TobinQ值高的安全企业。如何看待他以12.2买入BAC,目前股价已跌至$6.63。难道他没有遵循你的7个原则?也许能完美地解释他的投资结果,但我们更在乎的是,他在投资选择时的逻辑。


2、你的7个塔层似乎没法解释其投资组合,其对风险的控制我觉得还没阐释到位。
巴菲特近年来的行业组合特征,看下图。
Sectors Sector Weightings (%)
Consumer Goods 36.2%
Financials 30.7%
Technology 17.3%
Consumer Services 5.9%
Health Care 4.4%
Oil & Gas 3.2%
Industrials 2.3%

Warren Buffett Top Holdings
Ticker Shares Value ($1000)
KO 200,000,000 13,512,000
IBM 57,348,984 10,028,600
WFC 361,369,808 8,716,240
AXP 151,610,700 6,807,320
PG 76,766,036 4,850,080
KFT 89,746,708 3,013,700
JNJ 37,446,788 2,384,980
WMT 39,037,142 2,026,030
COP 29,100,937 1,842,670
USB 69,039,426 1,625,190

可以看出,巴菲特偏重消费品、金融,其次是技术,近两年是IBM和Intel。他对IBM持股去年以来还增加了许多,市值近100亿元,占总组合的比重达9.6%以上。IBM其实就是个大盘蓝筹了。你看到的逻辑是你的七个准则,我看到的则是消费品的看跌能力和高现金流,金融危机后银行股的低值反弹预期(可惜没反弹,老巴也是头一次碰到银行股的高风险,死在BAC上的还有John Paulson,Soros等一大批对冲基金风云人物,你看看BAC目前的股东就可以看出一拨牛人),以及千禧年错失技术流后的技术回归(IBM和Intel)。

3、资产配置是关键。在一个大牛市中,风险强的高科技股票往往有更大的涨幅,而老巴往往错过这段,但不会大赔。2000年前后的经历相信老巴应该也在思考:技术板块也有金牛,包括让其后悔不已的Microsoft。近年来,老巴明显在增强技术类公司的配置。
再牛的价值投资理念或投机理念,我觉得都要在投资组合上反应—毕竟他们不是三五万的散户。许多人过分的强调老巴像企业家那样投资,像投资家那样思考,买大家都未意识到的低值蓝筹等等,其实,已经错过了对巴菲特投资组合的深度思考。失败往往是从投资组合开始的。当我们还在营营苟苟于个股的价值溢出时,包括老巴在内的投资大师已经将其重心放在投资组合,所谓的鸡蛋里放几个鸡蛋已经是个笑话,关键是你得有几个篮子:否则就是John Paulson2011年的亏损50%以上的翻版。
老巴投身太阳能领域也是很难用你的理论解释的:包括其旗下公司“MidAmerican Energy Holdings agreed to buy a 49 percent stake in NRG Energy Inc. (NRG)’s $1.8 billion Agua Caliente solar project”老巴二次进入太阳能领域完全是实业投资的理念,打通上下游,通过产业链来提高经营的协调性和市场价值。其实,老巴完全可以不投资太阳能领域—过几年再投没问题吧,也完全可以从BYD高位撤出,但他没有,通过短暂的亏损来得到长期的巨额回报才是关键。当然,也不排除86岁高龄的老巴在追求政治正确或信仰,身先士卒,鼓励大家投身新能源领域,这种信仰可以不计当前得失。
可能我的第一、二点说的不对,但我说的第三点,我希望大家深入分析。
当我们在误解老巴时,也许你也误读了老巴,更可能的是,我也误读了朱老师。我将尽快去看朱老师的力作。
@老巴门下走狗 @刘志超 @王星Vinc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