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要点整理

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14喜欢:20

 $中国建筑(SH601668)$  

说明:以下内容根据Wind数据库和雪球讨论整理。

1、财务数据

(1)全景图及历史估值:

(2)近期业绩: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370亿元,同比增长24.25%;实现归母净利润378亿元,同比增长21.50%;实现扣非净利润365亿元,同比增长22.99%。Q3单季度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5.06%、7.88%、7.86%至4003亿、122亿、120亿。

(3)业绩预测:2021-2023年,营收预测分别为18407亿、20435亿、22452亿,利润预测分别为506亿、560亿、614亿,EPS预测分别为1.21元、1.33元、1.46元。(业绩预测为多家券商预测的平均值)

2、主要业务

(1)房建业务:市占率不断提升,施工面积占比11.8%,17-20年新签CAGR约12%。2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8099亿元、同增19.7%。

(2)公共建筑市占率31%。2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909亿元,同增22.0%。

(3)基建业务20年新签恢复同比30%高增长,21Q1-3营业收入2178亿元,同增37.9%,新签同比增速达30%。

3、主要看点

(1)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建筑业将承担更多稳增长重任,公司基建新签订单维持两位数同比增长,同时地产悲观情绪逐步触底,政策提出维护健康发展,高资产质量央企发展无虞,公司有望迎来双重估值修复。

(2)21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33.58亿元,同比减少净流出451亿元,为近五年同期最好水平。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改善,主要因公司持续强化现金流管控力度,同时建立现金流与薪酬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筑主业及房地产业务现金流出均同比减少。

(3)21q3末公司资产负债率74.0%,yoy-1.1pct;带息负债比率33.5%,yoy+0.7pct。

4、雪球讨论:兼听则明

(1)( @小七滚雪球)这几年的研发费用增速确实有点夸张哦,今年前三季度又增长了51%。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必须从财务上做上去。这样所得税率是15%。 

(1a)( @坚忍投资)股价不涨,评论很是看不起中建的研发,但只要想想这是正宗的央企,标杆企业,有国资委盯着,就可以了。 

(1b)( @山野荒草)当不少人认为建筑业是鲜有设计感、科技含量低的传统行业时,中国建筑用数据告诉世人,大手笔的研发投入已经让“基建狂魔”的科技感和含金量越来越高。中国建筑2018年的研发支出达到159.11亿元,是沪深两市研发投入前十名的企业,连续四年同比增加,且2018年的研发投入已是2014年时的近三倍。 

(1c)研发是个“苦”差事,想要短期见效几无可能,甚至多年深耕一个领域也未必出成绩。同时,创新是建筑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不仅会带动传统建筑领域的生产率提高和产品性能提升,还会提升我国建筑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竞争力。中国建筑看准这一点,坚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全力支持,坚决把增强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步,也是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

(2)( @半世人间中国建筑我当时买入的逻辑是两会有法案提出强制国企提高分红率,这个预期落空了。 

(2a)低估值的股票大部分都有低估的原因,就稳定成长而言,我们不看预期,只看历史,其实中建类股票,银保券,一些大国企,甚至一些好像傻大笨粗的民企领头羊增长都不错。但市场一直在忧患,觉得随时会进入衰退期。

(2b)但这种股票如果处于低位之时,安全性还不错,分红也能超过理财,这也是去年我买入中国建筑的原因之一。如果预期达成,那就是2倍股,如果没达成,跌幅也不会太大,股息收益也还不错。进可攻,退可守。预期落空后,正好我有了点收益就撤退了。最大的风险无非就是要忍一段不赚钱的时间。

(2c)今年我还在4.5以下抄了一下中建的底。原因无非是股息率超过5%,基本面没变,然后4%的时候卖掉。而这种机会对我而言,比买入一只纯炒作的股票获益更多。因为,可以重仓。

(3)( @止疼片)大基建类大蓝筹处于大牛市起步期的底部形态中,看看几只股票的走势,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交建,无论从估值还是从技术形态,未来三年来看,应该是难得的历史大底了。 

(3a)很多人觉得大蓝筹的回报率很低,回归历史来看,每隔几年总会价值回归一波,然后在另外一个高位继续横盘等待价值,长期看,这些大蓝筹是稳稳的向上增长。

(4)( @强格思幕)都说行业不行,所以才不涨,或者说又是什么现金流啊,又是什么分红不高,好吧,我们和同行业的比一比。 

(4a)如果说跟着地产吧,理应和保利比一比,毕竟旗下的中海不比保利差,也是未来地产行业风暴过后的受益者。(行业集中度提升,央企,资金充足,信誉高利率低),但事实上,地产的几波反弹行情,中建都是观望的小弟弟,顶多人家涨停时来个两三个点跟跟风,好了,最后保利底部起来了60%,中建6%,十倍差距,天理昭彰!

(4b)如果说属于基建吧,那更不能看了,且不说三小建(中国电建中国化学中国中冶)你追我赶,年内都有翻倍的,底部起来两三倍的都有,就连四大建里,中建也是垫底的。号称基建狂魔,行业龙头,但整整4年多了,一次涨停都没有,一次独立行情都没有。论各项数据,大建比其他建少? 还是题材概念少了?

(4c)子公司中海近期走的也不赖,和历史高位也差不了多少价格,中建国际也是屡创新高,底部起来翻倍有余。唯独A股的大建,有一双无形的魔手在掐着。

(4d)也别说业绩增长之类的了,三季报数据比谁差?

(5)( @融冰之旅戎红兵中国建筑追捧者的估值盲区:见雪球上有相当数量的投资者对中国建筑的股价抱不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认为基本面R15,为什么长期估值低于1PB?我个人认为市场对中国建筑并没有不友好。 

(5a)投资者之所以抱不平,本质上是并没有弄清楚估值的基本原理。股利折现法是较客观较实用的估值方式。中国建筑处在艰难赛道上,当属非常苦逼行业之一,长期现金流呈负状态,勉强分红的能力,分红率忽高忽低,几乎很难超过25%。我个人经验,25%的分红率是一条警戒线。

(5b)2020年度0.21元分红,企业生命周期大概率不符合现金流估值所要求的底线,比如50年以后依然活得滋润。我都怀疑20年以后有没有能力做到R10?直观的给予4—5%股息率,股价大致对应4.2到5.2元。当下股价很难保证存在任何安全边际。

(6)( @晕娜中国建筑最大的缺陷:分红率太低,只有20%。招商银行:分红率33%。贵州茅台:分红率50%。上海建工:中国建筑的国内同行,分红率42.64%。法国万喜:中国建筑的国际同行,分红率50%。 

(6a)中国建筑:离伟大公司还差一小步,分红率提升到50%,就是伟大公司。这一小步,可能要走十年。分两步走吧,力争在几年内,把分红率先提升到30%,之后再逐年把分红率提升到50%。中国建筑超级优秀,除了分红率较低这个瑕疵外,公司找不到其他大的问题。

(7)( @一秦汉唐宋明一)营收基本就是五年前的合同签订额,2016年签了1.8几万亿的合同,今年2021年全年营收基本就在1.8至1.9亿之间,考虑到中建干的苦活累活挣的这一点钱,基本净利率不会有太大波动,全年净利润估计500亿左右,不会出490到520这个区间,分红100亿吧,2020年合同签了3.2万亿,基本2025年营收也能到3.2万亿,净利润就是将近900亿,这种估值,后面还可以持续两位数增长,还有啥说的,都是明牌啊,一眼看到五年后,当然万事都有意外,不过中建爆雷的概率最近几年可以忽略不计了,希望中建后面可以每年逐步提高分红率。 

(8)( @X的投资录)2015年中海和中建地产合并时,中海原孔姓老总以提前退位为条件,换取自己一手提拔的郝JM接任董事长。郝接任后一段时间,大量原中建地产系的管理人员离职,原因不言而喻。 

(8a)合并后,来自中建并获任新中海地产总经理的陈谊也在2016年1月19日公告离开了中海,彼时距合并发生尚不足一年,走时的他也只留下一句悲壮的“忠义二责已了”。(郝之后颜建国从龙湖回来接任董事长,此后中建和中海的关系密切了很多,颜曾在中海地产任副总,后至中建集团任办公厅主任,颜的中建履历应当也是他上位的重大加分项)

(8b)从历史利润情况来看,中建和中海的地产业务内部“养蛊”不仅没有削弱各自的竞争力,反而使各自在地产业务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过往的内部竞争起到了促发展的作用。但公司发展永远需要展望未来,当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不断深入,1-10月地产公司的售价、销售量普遍下滑,尤其是下半年,即使是中海宏洋这样的优质地产企业,10月单月销售额仍同比下滑49%!2021年或许只是地产“双降”元年,在行业长期下行的背景下,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提高行业竞争力或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8c)虽然这种“内部竞争”的情况在中铁、中交等同类型公司中也存在,但中建中海与中交绿城等又有着明显的差异。譬如中建对中海的持股比例(61%)远大于中交对绿城的持股比例(25%),中交对绿城是联营,中建对中海是妥妥地控股;中建中海有40多年的历史渊源,中交绿城不过几年时间;中海长期蝉联利润王(2021半年归母190亿),利润规模几乎是绿城(24亿)的10倍…如果都要对地产业务进行整合,中建应是当仁不让的先锋。2021年11月17日,中建集团发布公吿,原总经理郑学选获委任为中国建筑新一任董事长、党组书记。

(9)( @潜伏的七零后中国建筑的业务由基建,房建,房地产三大块组成,常规的做法是分析每块业务的市场合理估值然后相加即可。但中建的自由现金流不佳,负债也不低,资本支出也不低(黑洞一样的PPP项目),谁也不知道中建的报表有多少是真的多少是假的,按此计算的估值有多少可信度。有人说国企的报表不会假的,可当年我买中国华融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 

(9a)因此对这种企业只有用真金白银的分红来估值相对而言靠谱些,去年中建每股分红0.2147,按平均4%的无风险利率给25PE,就是5.36元,今年分红如果增长15%到0.25元,则21年末合理估值为6.16元,当前价格距离目标价有30%左右的上升空间。

(10)( @杭州西斗门中国建筑持续多年在PPP项目巨额投入,收益预期不明,信息披露欠透明,是中国建筑股价走势长期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 

(10a)中国建筑自2015年以来持续重金投入PPP项目,2020年末,中国建筑在实施项目与进入运营期PPP项目权益投资额合计7849.5亿元,相当于其2020年末账面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资产的2.94倍。这种高速扩张模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巨额PPP项目投资使中国建筑现金流承压,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例持续下降,2015年中国建筑股利支付率为23.02%,2018年股利支付率下降至18.44%。近年来,中国建筑PPP项目投资进入清理整顿期,2020年中国建筑新增PPP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大幅下降,中国建筑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例有所回升,2020年股利支付率上升至20.05%,但仍显著低于2015年的水平。

(10b)中国建筑2015-2017年PPP项目投资高速增长后,近年来新增项目投资大幅下降,这是阶段性的波动,还是长期趋势?如果未来PPP项目投资维持低位,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例能否进一步提高?中国建筑有必要制定PPP项目投资发展规划,给投资者明确的预期。

(11)( @坚忍投资中国建筑已经不再适合做T,这次是7年一遇的大机会。过去几年中建被打到不足4倍市盈率,这样的估值,对于一个业绩确定增长,现金流即将改善的央企而言,完全不能解释,这完全反映了资金的偏好。 

(11a)而今,美国货币政策终于转向,资金的偏好将发生彻底转向,未来几年都将是低估值蓝筹的行情。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2000年的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远比目前大,那时蓝筹股的投资者被人嘲笑,包括伟大的投资者巴菲特。但美国货币紧缩后,大部分互联网科技股票跌去了百分之90。目前是真正的大机会,拿好低估值蓝筹!

(12)( @住骑楼养番狗)谢谢市场对小贱贱的抛弃,我卖了一套房子来加我的小贱贱了。我对小贱贱期待也不是很高,每年拿点分红就好,不知道小贱贱会不会涨,不涨也行,股息再投,日后拿到的股份更多,分红也更多。涨也行,股价涨了,赚钱也是开心的。谢谢大家都小贱贱股价的打压,让我也捡便宜的机会。 

各方评论,如不同意引用,通知即删除。非投资建议,各位海涵。

全部讨论

2021-12-05 18:18

这几年持有中建的投资者无疑的遇到了投资大师约翰.聂夫1972-1974年一样的困境,但是中建完全符合聂夫投资标的的七大标准。接下来几年,聂夫收获了巨大的成功。历史不会简直重复,也会酝酿惊人的相似!

2021-12-07 12:21

阅。(本人无异议)

2021-12-06 13:33

荣幸,谢谢!

2021-12-06 11:36

中国建筑现在买入赚多少不敢说,可以确定的是不会亏损,难道要去高位接盘新能源吗

2021-12-06 11:35

归纳的不错,费心了

2021-12-05 22:23

中国建筑满仓加满融随着股价的上涨又增加融资英雄所见略同,五元以下只要涨价,我就又可以融资了始终买满

2021-12-05 22:02

2021-12-05 22:01

中建枪手

2021-12-05 19:48

没上杠杆还怕跌?

2021-12-05 18:16

老羊牛X!!!
非常同意@潜伏的七零后的观点
不要忘记股票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到手的钱才是真的钱,账面的钱只是个数字。一个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