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确定性、进入壁垒等五大角度讨论如何投资动力电池产业链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05回复:222喜欢:1245

 @今日话题  

新能源汽车今年很火热,很多公司股价都在透支未来几年的业绩,要注意甄别风险,对具体公司的深度研究是化解风险的最佳方法。总体看,这是未来十年的大方向,产业链格局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不少公司都极具潜力,投资机会肯定是数不胜数的。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最核心配件,占据新能源汽车成本近三分之一,我们通过之前的近十篇文章,顺藤摸瓜,自上而下,从电池厂商到生产设备,再到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材料,再到前驱体,最后到最上游锂钴镍原材料,已经基本分析了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各行业格局和龙头公司的优劣势对比。但因为篇幅都比较长,能仔细看完的寥寥无几,不少人甚至直接私信我问代码,所以在这篇我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梳理概述一下产业链各行业核心情况,并挑选每个行业最强的几家龙头公司阐述其核心优势。

包括确定性与弹性角度、行业进入壁垒角度、公司话语权角度、国产替代潜力角度、新能源乘用车角度。

先要强调,提升认知是做好投资的关键,每个人要在哪只股票上挣到满意的利润,一定是对这家公司十分了解的,若是你对哪只股或哪个行业十分感兴趣,建议翻看我以前的文章详细阅读,仅靠粗浅的了解和别人的鼓吹来买卖,认知不到位的话,在公司股价波动时只会慌不择路。

一、从确定性与弹性角度看

1、确定性:锂钴镍等金属原材料>生产设备>动力电池厂商>隔膜>电解液>负极材料>正极前驱体>正极材料

我们主要按行业公司受益的可能性大小、技术变化快慢、行业集中度高低等来讨论确定性。在这一点上同时也列出各行业龙头公司的情况。

(1)锂钴镍等金属原材料

锂钴镍金属材料主要用于制备前驱体,然后制造正极材料,金属矿产在全球储量就那么多,核心壁垒就是资源禀赋,家里有矿的说话就是硬气,因此在动力电池发展中必然会受益,确定性极高。

其中,锂在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中都需要,消费电子里的锂电池也是一个极大的方向,可以判断,21世纪上半叶,锂对于任何国家,都将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

高镍低钴三元正极电池发展的方向,不过低钴不是因为它没用,而是因为它太稀缺、太昂贵,反而,钴对三元电池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目前的技术也不足以很快的实现低钴或者无钴,理解了这个逻辑,就知道钴在短期几年内,也是确定性很强的,钴矿也集中在几个少数龙头企业,更显珍贵。

镍是未来动力电池加强能量密度、提升新能源汽车续航的核心材料。而且国内对镍矿的投资还处于初步阶段,几乎没有主营镍的上市公司。

龙头公司:赣锋锂业天齐锂业洛阳钼业华友钴业盛屯矿业

赣锋锂业:最大锂化合物生产商、最大金属锂供应商,唯一同时具备“卤水提锂”、“矿石提锂”和“回收提锂”产业化技术的厂商。实现了锂资源开发、金属冶炼、锂产品加工、锂电池制造、退休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等全产业链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成本控制优秀。

天齐锂业:手握优质锂矿资源Talison、SQM,分别是全球储量最大、成本最低的锂精矿和盐湖,棘手的财务问题也得到大幅缓解,青山依旧在。

洛阳钼业:超大型多元化矿产开采、贸易公司。是全球第二大钴生产商、最大白钨生产商、第二大金属铌生产商、前五大钼生产商。

华友钴业:钴盐市占率世界第一,最纯正的钴业龙头。打通上游金属资源、中游冶炼加工、下游新能源三元前驱体和循环回收利用的纵向完整一体化产业链,受益整体动力电池发展。

盛屯矿业:核心战略方向聚焦钴、镍,钴的产能急速释放,镍业务在国内公司中先拔头筹。

(2)生产设备

锂电池设备生产制造行业基本上已经垄断,格局甚至好过电池厂商,龙头在确定性方面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下游电池厂的研发人员几乎都是研究电芯工艺,不做机械和设备方面的研发,如果动力电池厂商想要往设备上做业务延申,则必须招揽大量新的研发团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管理上也会有很多困难,所以他们很依赖设备厂商,这点从今年宁德时代的190亿产业链投资首单便落子设备龙头先导智能身上可以看出。

龙头公司:先导智能赢合科技

先导智能:全球最大锂电设备商,且营收规模达到了第二名赢合科技的2.8倍,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真正能提供全整线的锂电池设备公司,在成本、规模、交付期、整线交付等等都存在优势。

赢合科技:在技术难度更高的前中道处于领先,其中模切叠片一体机叠片速度0.25-0.3s/片,遥遥领先行业平均1-1.2s/片的水平。公司涉及前景广阔的电子烟业务。

(3)电池厂商

动力电池产业链的终端,行业格局逐渐集中,技术、资金壁垒高,与下游车企绑定加深。随着新能源车价格的降低,动力电池价格必定也会逐步下降,所以产业链整合、成本控制是实现盈利的重点。

龙头公司:宁德时代比亚迪

宁德时代:管理层自ATL研发部出身,三元技术可与LG、松下抗衡,深耕了国内一线车企,尤其在产业链整合上极度优秀,布局广泛,使得2019年宁德时代净利率为9.56%,远高于LG化学-5.4%的营业利润率、松下AM-2.29%的业务营业利润率、三星-0.72%的营业利润率。

比亚迪:比亚迪我还没认真研究,他的动力电池业务大概知道其产业链的自产自销能力强,在高镍三元技术上明显不足,偏向安全性较高的磷酸铁锂电池,不过比亚迪今年的刀片电池能量密度超过了一般三元电池,竞争力很强。

(4)隔膜

隔膜是分隔正负极防止短路,同时允许电解液离子通过的薄膜,在锂电池中是必不可少的,占锂电池成本约10%。隔膜的技术壁垒、设备壁垒都非常高,根据微孔制备技术可分为湿法隔膜和干法隔膜,湿法的发展前景更好。

龙头公司: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璞泰来

恩捷股份:湿法隔膜世界第一,国内市占率从2014年的0.61%到2019年的43%,进取心强。技术领先、管理层研发出身、成本控制优秀、在海外竞争力也趋强。最能一眼体现强大的在于他的客户都是宁德时代、LG、松下这样的产业链大佬,然而还能保持毛利率60%,净利率40%左右,无敌是多么寂寞。

星源材质:干法隔膜龙头,发展早,自2013年来一直是LG干法隔膜独家供应商,还覆盖了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几乎所有国内一流动力电池企业。

璞泰来:璞泰来主要做负极材料,在隔膜领域的优势体现在湿法隔膜涂覆,涂覆工艺可以明显改善湿法隔膜电池的热稳定性不足这一缺点,是未来隔膜的重点竞争方向之一。璞泰来通过子公司东莞卓高和东莞卓越技术的领先以及与宁德时代老大哥ATL紧密的关系,深度绑定了宁德时代,成为国内最大独立涂覆隔膜代工商,国内市占率超过40%。

(5)电解液

锂电池的“血液”,只占电池成本约5%,但是对电池综合性能影响却是四个材料里最大。技术壁垒较低,技术路线变化也就比较稳定,竞争格局也很稳定,成本控制显得异常重要。电解液就像一个默默奉献的螺丝钉,重要却没有正极、隔膜那样的风头,容易被忽视。

龙头公司:天赐材料新宙邦石大胜华

天赐材料:布局氢氟酸、碳酸锂等原材料——六氟磷酸锂等电解质——电解液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自给率高、成本控制优秀、规模优势明显,市占率逐渐增加,深度绑定宁德时代。另一主要业务日用材料,占天赐约42%营收,下游主要是护肤、彩妆市场,也是个好赛道。

新宙邦:拥有四大主业,包括电容器化学品占比20.6%、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占比49.3%、有机氟化工占比25.9%、半导体化学品占比3.9%,看起来杂乱无章,其实依然坚持在化学品这一能力圈奋斗。电解液方面,具有电解液-有机溶剂-添加剂-电解质的横向协同优势,尤其配方能力出众,可以提供产品综合解决方案,这是电解液最佳的盈利模式。管理层对于团队的奖励也毫不吝啬,奖励机制完善。客户上不同于天赐材料,覆盖极广,国内国外一流动力电池公司基本全拿下,自然也包括宁德、LG和松下

石大胜华:电解液溶剂方面的全球龙头,占全球溶剂市场40%,DMC是公司业务的唯一核心,很专注。名字前面有“石大”因为他是中国石油大学一手创办,后来经过体制改革。

(6)负极材料

占锂电池成本约15%,仅次于正极材料。技术上发展比较平稳,分为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人造石墨性能更好,是技术发展的方向。总格局上是中日竞争,分格局差异很大,天然石墨中贝特瑞一家独大,人造石墨群雄逐鹿,另外石墨负极材料已经接近其理论比容量(372mAh/g),发展空间已经受限,因而确定性我把他排的比较低。

要注意,江西紫宸是璞泰来子公司,东莞凯金是宁德时代扶持的。

龙头公司:贝特瑞、璞泰来、杉杉股份、中科电气

贝特瑞:天然石墨全球绝对龙头,人造石墨也在发展中,19年市占率11%,负极材料总体出货量连续七年全球第一。产业链完整,成本优势显著,客户结构也很优质,囊括宁德、松下、LG、三星等等。控股股东是A股上市公司中国宝安,想买贝特瑞又买不了新三板的可以关注。

璞泰来:高端人造石墨冠军,核心团队是ATL元老,技术实力极强,在负极的单吨利润相比其他竞争者高1-2倍。另外,璞泰来依靠ATL,在消费电池负极占比很高,也才得以在前文提到的隔膜涂覆上深度绑定宁德时代。(不熟悉ATL是什么,或者不知道ATL与宁德时代关系的可以看我以前写的宁德时代那一篇)

杉杉股份:在负极行业资历最深,璞泰来的技术带头人冯苏宁就是从杉杉股份出去的。相比璞泰来只做高端,杉杉高中低端均有涉及,规模效应明显,理论产能最大,潜力是在这里的,利用率还有待提高。杉杉在正极也做的风生水起,后文会聊。

中科电气:子公司星城石墨在天然、人造石墨市占均为5%左右,空间很大。2018年中科电气收购贵州格瑞特,弥补了产业链加工的劣势,产能扩张、拉拢客户势头都很凶猛。

(7)正极前驱体

正极材料的直接原材料包括三元前驱体和磷酸铁。确定性在正极材料的不确定性影响下受到牵连,电池公司也有很多直接涉及前驱体生产,像宁德时代子公司广州邦普,但是前驱体竞争格局比正极材料要好。

龙头公司:合纵科技、格林美

合纵科技:合纵科技在三元材料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种主要正极的原材料都有布局,包括硫酸钴和磷酸铁,将会受益整体的正极材料进展。重点产能规划在钴化合物上,通过三家子公司恩卡纳、湖南雅城、天津茂联打造了从钴矿控制——粗钴冶炼加工——钴前驱体的产业链,成本控制强,受益钴价上涨。而且另一产物四氧化三钴为电脑、手机等提供正极材料,也受益3C产品的稳定需求。

格林美:三元前驱体龙头,市场中占有率18%,世界第一,三元材料相比磷酸铁锂有更大发展空间,三元前驱体也是前景更大的正极原材料。格林美几乎涉及所有NCM、NCA三元和NCMA四元前驱体技术,准备很充分,产能也在逐年扩张。并且格林美还是动力电池回收的龙头之一,力图打造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

(8)正极材料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的最核心部分,占电池成本超过30%,市场空间预计可以从2020年的200亿提升到2025年的800亿。那为什么说他确定性低呢?我觉得有四个原因,第一个是公司竞争格局太差,作为电池最核心的部分,动力电池厂商都会尽量分散供货商,导致行业份额混乱、势力割据,像三元正极前五名容百科技、长远锂科、振华新材、厦门钨业、天津巴莫均在10%左右,集中度极其分散;第二个原因是受到上游锂钴镍金属材料和下游动力电池厂商夹击,话语权太弱,原材料成本就占了正极材料的90%,利润低;第三个是宁德时代为了降低成本,掌握最核心的电池材,自己也在研发建设正极工厂,已经规划建设10万吨正极产能;第四个是正极材料技术路线迭代太快,从磷酸铁锂、锰酸锂到三元材料,从低镍三元到高镍三元,又有NCMA高镍四元和富锂锰基跑出来,说不定过几年固态电池都成熟了,稍不留神行业公司就会被甩下车。

龙头公司:杉杉股份、当升科技、容百科技、德方纳米

杉杉股份:除了负极材料产能大,杉杉在正极产能也达到6万吨,国内规模最大,其中三元材料3-4万吨。成本控制也不错,与洛阳钼业、紫金矿业、Altura都有合作,不过在高镍三元上起步晚,技术不足。

当升科技:技术领先,三元材料占九成。国际竞争力强,海外客户占比接近一半,因而利润也更高,毛利率达到18.06%,遥遥领先于杉杉的12.84%、容百科技的11.62%、厦门钨业的8.12%。

容百科技:三元材料占比100%,是国内首家NCM811大规模量产企业,宁德时代最重要的NCM811供货商。

德方纳米:磷酸铁锂龙头,管理层优秀,宁德时代最大的磷酸铁锂供应商。

2、弹性:锂钴镍等金属材料>隔膜>正极前驱体>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动力电池厂商>生产设备

弹性是指爆发力,涨跌幅度会比较大。我们主要通过供应格局、市值大小、行业占比、业绩稳定性来比较。

因为产业链的传导机制,长产业链中公司的业绩波动主要取决于库存,而非下游最终产品的业绩和需求。因为当下游需求有增加趋势时,上游公司会增加高于下游需求量的备货,以应对长期需求的预期,这样的上游公司再对上上游公司提出需求,上上游公司又会再次提高备货量。所以通过车企——动力电池厂商——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材料厂商——金属材料供应商这一长产业链,越是上游的企业弹性越大,景气周期来时会提前反映。

所以最上游的锂钴镍等金属材料弹性最大,历史趋势也是如此,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普涨的行情中,虽然当时大多公司都实现了翻倍,但一年以前的2015年底到2016年上半年,最上游的金属材料如华友钴业、天齐锂业、赣锋锂业早在2015年底到2016年上半年就已经实现了2-4倍的涨幅,2017年又因业绩再次高潮,可看出其弹性之高,爆发力之强。

动力电池厂商、生产设备厂商和电解液企业格局都比较稳定,弹性相对低一些。

其他几个行业也要看具体公司,像隔膜中的星源材质,作为行业老二,与老大恩捷的市值相差八九倍,弹性空间极大,一旦技术上去,就一飞冲天了。还有正极材料的容百科技、负极材料的中科电气等,弹性都不错

二、从行业进入壁垒角度看:隔膜、负极材料、动力电池厂商>生产设备>锂钴镍等金属材料>电解液>正极材料

隔膜和负极属于高技术、重资产的行业,进入壁垒极强,对于新公司很不友好。

动力电池厂商的话几大龙头现在都几千亿级别,产业链功力都很深厚了,与下游车企的认证绑定也在加深,新公司基本改变不了总体格局。

生产设备的壁垒主要是先发优势和工艺领先,锂电设备的制造在开展研发工作之前,需要对客户的设备需求、生产环境、技术参数等进行深入考察,再进行个性化设计,所以下游动力电池厂商一旦做出选择,为了电池的稳定性和产线的运行效率不会轻易更改,客户粘性很强,尤其是龙头企业。

锂钴镍等金属材料主要就是资金优势了,简单来说就是买矿,管理、销售什么的的都是容易改善的。

正极、电解液则技术壁垒低,其中正极属于轻资产,新公司比较容易进入,电解液的话技术门槛也一般,好在动力电池厂商通常与电解液厂商合作开发电解液配方,新进入者想打破这一合作关系也不太容易。

三、从公司话语权角度看:锂钴镍等金属材料>隔膜>生产设备>动力电池厂商>负极材料>电解液>正极材料

其实原因前面几乎都概括了,主要在说几点。

锂钴镍因为矿就那么多,所以该卖多少就是多少,价格主要取决于自身库存而不是下游的能力如何。

隔膜的话行业毛利率50%-60%,是四大材料中最高的,恩捷股份更是强。

生产设备和动力电池厂商是因为竞争格局好,你上下游要打开市场就得靠我,龙头话语权重。

四、从国产替代潜力角度看:隔膜>正极材料>锂钴镍等金属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动力电池厂商>生产设备

在锂电池四大材料中,国内厂商目前在隔膜领域市占率最低,约40%,国内的厂商有更大的替代增长空间,核心还是在于技术的成长。正极材料扩张到近50%,而电解液和负极材料已经占据全球70%,处在主导地位。

锂钴镍因为地区分布无法改变,只能靠国内公司买矿。锂矿上天齐和赣锋已经坐稳前五名,钴矿基本集中在刚果,镍矿集中在印尼、菲律宾、澳大利亚,中国公司目前发展的还可以,但总体空间还很大。

电池厂商上,在前几年政策扶持的情况下,宁德时代基本覆盖了国内主要车企,在加上比亚迪,占有率很高。而还需要努力的在于对特斯拉的供货能否继续提升,还有在海外能不能赶超LG。

锂电设备生产在成本优势、政策扶持和近几年国产公司的高研发投入下,国产替代已经基本完成,并且日韩设备企业往往专注单一设备研制,难以形成具备规模优势的巨头企业,较低的毛利率也难以支持他们再次快速发展。

五、从新能源乘用车角度看:三元正极材料、人造石墨、湿法隔膜、电解液添加剂

新能源乘用车是未来替代燃油车的主流,对于续航里程要求高,因而能量密度提升是发展的重点方向,再结合产品性能、安全性等综合考量,这也使得技术路线清晰起来。

正极方面三元材料是趋势,虽然安全性还有隐忧,但大势难违。磷酸铁锂电池更适合用在商用车上。

负极上,随着人造石墨技术的优化,高端人造石墨比容量能够与天然石墨抗衡,并且工艺进步和产业链整合也逐渐降低了人造石墨的成本,其他方面综合性能更好的人造石墨对于天然石墨的替代仍将继续。

湿法隔膜工艺整体难度大、精密程度高,虽然安全性不然干法隔膜,但是可以获得更高的孔隙率和更好的透气性,能够生产轻薄、高强度和高能量密度的隔膜,更适合乘用车主的需求。

电解液和电解质技术方面的配方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而为了满足不同电池性能的要求,如能量密度、高低温稳定性、循环寿命等,需添加不同添加剂,因此添加剂配方各不相同,这一差异化成为目前电解液技术的核心竞争所在。

 $宁德时代(SZ300750)$   $恩捷股份(SZ002812)$   $华友钴业(SH603799)$   

全部讨论

2020-12-23 17:12

楼主基本面太牛了,从个股分析来看,盛屯感觉是最低估的!

2021-07-21 22:36

全球范围内除了石大胜华,没有任何企业有能力生产99.999%的超纯锂电池溶剂,只有石大胜华独家生产,独家供应!

2021-05-13 20:52

纠正一下,锂电池隔膜国产化率已经在90%以上了

2020-12-28 11:49

楼主可以说说德方纳米吗?今天的放量下跌我还补仓了

$天齐锂业(SZ002466)$ $洛阳钼业(SH603993)$ $盛屯矿业(SH600711)$ 虽然最近暴涨,但依然是新能源产业链中最低估的几只。抓住核心就可以,那就是资源禀赋,家里有好矿的就有确定性。天齐还在初步阶段,困境反转,估值提升带来的涨幅将远远高于业绩。

后悔自己早些天没有真正读懂

2021-01-15 20:13

请教一下 格林美如何呀

2021-01-09 18:29

Mark

2020-12-24 12:20

补充一下石大胜华的主要业务,DMC并不是唯一,其它另几种电池级溶剂利润也很重要,今年四季单单DEC的利润已超D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