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未来3-5年的中国TMT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75回复:71喜欢:120
过去几年其实是中国TMT行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几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资本的力量,中国TMT行业在过去几年不仅在用户数量级、营收规模、利润额、盈利模式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而且也某种程度上普遍缩短和美帝的差距(当然核心层还是差距明显,但应用层差距很小甚至局部反超)

但好日子不会一直过下去,我个人认为未来3-5年中国的TMT行业发展增速会放缓,理由如下

1.互联网用户增长接近顶部

虽然从理论数字上我国网民数量还有一定增长空间,但从实际情况分析空间有限,因为剩下的非网民不是老幼就是极其落后地区或极其贫苦群众了。这点大家可以从日常生活里观察一下,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能上网了,即便农村也是如此。简单说就是现在还没上网的未来估计也很多还是不上网或者偶尔上网或者很难贡献价值

2.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也将放缓

这些年国内智能机还是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里尤其感谢大谷歌,安卓系统让国内的手机用户几乎大部分都用上了智能机,在农村你也一样发现非智能机很少见到。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新增用户基本上就得靠一年年成长的孩子们了(其实孩子们很多已经是移动互联网用户了)

3.资本开始理性退烧

最近几年资本一直处于非理性状态,大家都是快速烧钱快速战略卡位,加上很多忽悠高手把投资人忽悠的迷迷糊糊,大家烧钱那叫一个爽快。动则都是A轮就千万美金了,但聪明人会知道钱不会一直这么烧下去,退烧是一定的。资本退烧过后也就意味着发展速度会显得不会看起来那么美了,最直观的一个表现会是未来刷榜生意会差很多。

4.新鲜感过后的热情消退

这些年无论是互联网产品还是各色APP火的极其快有个很重要原因是很多用户都被其新鲜感所吸引,尤其是最近2-3年很多移动互联网用户包括我自己都是第一次踏进这个奇妙的世界,新鲜感让人们不断追逐着各种看上去有趣的东西。但新鲜感过后,慢慢人们会回归正常状态,这也意味着一夜成名风靡大街小巷是越来越难也越来越短。我举几个例子

*当年我刚玩iphone时天天关注一些限时特免,天天找几个有趣的APP,过了半年我再也不玩了,估计和我一样的人不少

*微信刚开始推出游戏时几乎人人都打飞机,后来斗地主,但慢慢我发现我的微信里后面几款游戏我都没玩了,而且发现好友里和我一样慢慢不玩其他新游戏的很多(因为每款后面显示有几个好友在玩,数据很真实)

*这些年你画我猜、找你妹、受虐小鸟、1024等游戏火热持续时间越来越短

5.信息爆炸和隐私暴露带来的忧虑

随着网络无时不在,碎片化的信息越来越大,让很多人无所适从,有些人开始选择逃避。而网络安全形势的严峻和一些无良公司产品存在让个人的隐私数据越来越容易暴露,这些也将制约人们持续的热情。


说了这么多负面的,其实并非说的是前途暗淡,恰恰相反,我认为未来3-5年依然是TMT发展的大好时机,只是方式会有所变化。之所以说很多负面看法是希望有些人不要被一些漂亮的增长数字冲昏头脑,认为这种高增长会持续好几年

未来的TMT发展应该也和我们现实社会中一样,简单粗放和资本主导虽然可能还是会有,但我相信真正着力人们本质需求和提升体验的才会是未来的主流。从这个角度看,一个值得高兴的事情是,可能很多类似这样的公司和产品都已经上市或即将上市了。那么未来到底哪些方向可能会更好呢,我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先谈大环境趋势,网络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考虑这个大背景,首先必须考虑现实生活中哪些方向会是将来几年人们主要的需求增长领域?我个人的看法是旅游+健康(含医疗)+生活服务+智能硬件(第一次写漏了)---后来认为应该补充一个:安全

2.谈谈哪一类的公司可能会有较快发展?我的考虑是这个公司一定是那个过去几年血海里拼杀出来自成一派的,而不是哪些简单抱大腿靠资本靠靠山活着的公司。

3.最后要问我有哪些标的可以参考,我真的不好说,著名短期反指,你懂的

概括一些就是这样的公司:持续创新、重视研发、执行力强、历史彪悍

憋完这么一大段,你知道我冲什么来的,哈哈

全部讨论

2014-08-19 00:00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02亿,较上年增加5987万,增长率为24.7%,使用率从42.9%提升至48.9%。

2014-08-18 13:57

【开发者注意!手机用户对新应用的需求正在衰减】金融服务公司德洛伊特(Deloitte)日前公布报告称,智能手机用户对新应用的需求正日益减退。“在全球范围内,每个新增智能手机用户都有减少应用下载的迹象,他们要么对应用的感觉更加冷漠,要么因承受能力有限而无法下载更多。” 网页链接

不好意思,我也不能免俗,喜欢拉点资料来作证自己的判断

2014-08-01 00:03

2014-07-23 09:09

科技成长股股价拐点滞后营收拐点  整体而言,美国成长股的利润拐点和营业收入拐点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如果出现其中一个拐点,则另一个拐点一般会在两年内出现,而两者具体的先后关系依行业,公司的不同有不同的体现,其中科技类行业利润拐点和营业收入拐点的先后次序并不明显,不过利润拐点先到的情形较为常见。

  相对于利润拐点,股价拐点与营业收入拐点较为相关,并且大多数成长股的股价拐点滞后于营业收入拐点,股价拐点同时也受大盘周期影响,其中科技类股尤为明显。科技类行业的第一批成长股均在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前后达到股价拐点,第二批成长股中的谷歌和Equinix公司则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达到峰值。

  科技类成长股的买入时机

  从技术上看,在市场整体市盈率处于历史低位时,购买成长性股票往往能够取得不俗的收益。在美国历史上,成长型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占市场整体的比值为125%,如果低于这个数值时,此时购买相关股票,便会有不错的收益。这是因为,成长型股票的市盈率水平,较市场整体市盈率水平要高出许多,因为投资者看好这些成长型公司的美好前景,他们愿意为高市盈率买账,以享受其可能会带来的激动人心的超预期增长的收益。在纽交所市场上,1962-1964年、1970年、1977-1978年以及1987-1988年出现了上世纪后50年内购买成长型股票的最佳时机。

  尽管成长股的指数是不断涨跌起伏,但留意一下,每次领涨的股票却不尽相同。总的来看,科技类股票的走势分为两种,一种是上涨后高位徘徊,另一种是头肩顶。尽管封顶后的趋势不同,但每个股票达到封顶都有一个极为特殊的特征:公司总市值达到最高,及该类产品的市场普及率达到30%-40%,乃至50%。这个意义上看,50%渗透率往往成为成长股的魔咒。

  中国科技股走势与指标的关系

  科技类股票的诞生源自于以计算机为首的技术创新。中国的科技股也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悄然萌芽并发展。目前,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预计到2020年,传媒产业总产值占GDP5%以上,成为战略支柱性产业。

  自2000年至今将近15个年头,我国的科技类股票收益率如何呢?我们将信息技术类公司全部提取出来,一共145只股票,将其分为三个时间段,研究每个时间段涨幅最高的十只股票的特点,我们会发现中国科技股走势的三个特点:

  第一,科技股的涨幅由最初的计算机应用逐步向互联网、传媒变迁;

  第二,这三个时期涨幅前十名的科技类公司的重复率很低,30只股票中只有2对重合,意味着中国科技股的涨幅往往只能维持在一段时间段内,而无法持续上涨;

  第三,科技股一段时间内的涨幅就奠定了其较长时间内的涨幅程度,表明在过了成长期后公司股价没有继续出现大幅上升。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科技股走势与指标之间的关系,我们选取四个时间段的涨幅第一个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

  1、财务数据增长是股价上升的催化剂。财务数据的变化大致与股价走势一致,因此财务数据只是支持股价上升的催化剂。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财务数据影响股价走势的四大特征:

  第一,中国科技类公司业绩变动趋势过于剧烈;

  第二,中国科技类公司往往会出现股价先于业绩增长的特点;

  第三,中国科技类公司财务增速也出现高位回落的趋势;

  第四,部分股价涨幅较高的公司业绩并不可观。

  2、中国科技类公司爆发前市值也不超过100亿

  我们发现美国科技股在股价爆发之前的科技股市值一般不超过100亿元美元。无独有偶,中国科技类公司在爆发前也符合此规律。我们抽取的四家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类公司,其股价爆发前市值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小市值公司对于成长股投资者更具青睐。

  3、中国科技股的基本遵循美股的市销率原则

  我们发现美国科技股的买卖时机可以用市销率的规律进行判断,但中国的则不然。首先主要表现在三个特征上:

  第一,中国科技股的市销率普遍较高。根据板块比较,我们发现信息技术和传媒类公司的平均市销率高于大盘整体,维持在1-5区间;

  第二,涨幅高的公司其市销率更大,往往在4以上;

  第三,市销率只有在4以下才具有较安全的投资价值。

  理论上,市销率是用以判断高科技企业最好的指标之一,既可以剔除那些市盈率很低但主营又没有核心竞争力,主要是依靠非经常性损益而增加利润的股票,又有助于考察公司收益基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把握其收益的质量水平。因此市销率越低,说明该公司目前的投资价值越大。

  换言之,中国科技股市销率如此大的原因是其市盈率过大而收入过小所造成的。所以严格来说,中国科技股的风险较美国大,但这并不影响有好的投资机会和投资标的,例如涨幅较高的4家公司,每当市销率跌至4以下,都会出现股价大幅上升的机会,当然,前提条件是利润足以放量和支持。

  中国科技股震荡频繁事出有因

  我们认为,中国科技类成长股票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企业在萌芽阶段营收和现金流情况不甚理想;

  2、进入产品的发展期,公司业绩会出现爆发式增长,但业绩也会出现较大的变动;

  3、由于是技术追随型公司,因此产品的壁垒不高,受系统性风险影响较大。

  我们以苹果产业链为例来进行说明,现在大街小巷上,随处都可以看到苹果iPhone手机的身影。从它沦为街机的过程中,我们不难想象,苹果这两年从我们手里赚了多少银子,因此其股价哗哗地上涨。当然,理论上,作为苹果的供应商,其业绩也会随着其供给量的增长而上升,这里我们以两个苹果的供应商安洁科技和莱宝高科举例。

  2007年1月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莱宝高科,是我国最早进入触摸屏产业的公司,人称A股触摸屏的龙头。其最主要的产品就是触摸屏的显示材料,换句话说,莱宝高科就是显示屏和触摸屏生产厂商的上游企业。相较莱宝高科,安洁科技在2011年底才正式登陆资本市场,其是国内专注于笔记本、平板电脑即手机功能性器件的龙头公司,并因此进入了苹果、惠普等国际一线产商的供应链。那么,这种与苹果的供应关系给莱宝和安洁到底带来了什么呢?

  第一,股价跟随苹果股价及销量的上升而上涨,但涨幅及稳定度较苹果低;

  第二,净利润规模与增速均低于苹果,另由于是供应商的关系,因此增速先于苹果下滑;

  第三,莱宝和安洁的市盈率和市销率都较高,也符合中国科技股的一般特点。

  在研究中,我们会留意到一个现象,即面临大致相同的环境和背景,莱宝的股价波动较安洁剧烈,大幅上涨过后立即快速下跌,反而安洁的股价仍在2012年与苹果保持上涨趋势,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分析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2009年是苹果iphone4造势的年份,并于2010年4月上市。作为苹果最成功的一款机型,无论是苹果还是其供应商都受到市场的追捧,因此股价快速上涨。而结合中国科技股高PE的特点,莱宝涨幅高于苹果也能够理解;而当时安洁尚未上市,因此错过了爆炒苹果主题的机会。

  第二,2012年苹果iphone5面世,而在发布会上莱宝被淘汰出苹果供应商之列,意味着莱宝不能再享受苹果主题带来的高景气度,其股价将重回依赖其自身业绩增长带来的驱动力,因此前期过度上涨的空间要受到回调的压力,就表现为大幅回调的趋势。

  第三,核心技术是关键。相较于其他电子元件制造商,安洁科技最大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其创新能力,更多是其研发团队还能切入到大客户的新产品前期设计中,提高公司在下游客户中的依赖度,因此安洁的下游大客户数量和质量都非常好,包括苹果、惠普、摩托罗拉、华硕等,并且有助于公司维持较高的毛利率水平。正是因为核心技术的保障,使得安洁科技不仅成功拿下iphone5的订单,还继续参与其iphone6、iwatch等产品的供应,并能享受产品利润、价值和份额三重因素提高带来的高增长。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科技股呈现出“头肩顶”形态是有其自身的原因的:

  第一,科技股没有传承性,除非行业龙头公司,追随者股价在经历了快速上升后必然快速下降。作为科技类的追随者,中国科技股大涨大落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第二,中国科技类公司的市销率过高,风险过大,一旦系统性风险上升则会出现恐慌性下跌;

  第三,中国科技类公司核心技术把控程度不高,容易受海外订单影响,继而对股价造成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不确定的时代寻找确定性机会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成长股反弹9个月进入分化的时间窗口。历次底部反弹的规律大致是:第一个月并无风格上的规律;看六个月成长股跑赢大盘50%以上;到第九个月的时候,成长股的超额收益不再扩大,成长股内部也出现明显分化,事实也证明我们的研究成果是非常正确的。在2013年9月开启的行情,经过6个月的上涨后,于第7个月出现分化,并在第9个月后(即2014年5月)出现明显分化的行情,至此成长股已经进入整体低迷时期。

  当前,不同风格的股票分化已经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市场最为担心的是这种低迷状况会持续多久?在系统性风险较大的背景下,成长股是否还有反弹的机会?

  我们认为,当前成长股虽然没有类似2013年的波澜壮阔的行情,但在一段时间修正之后仍将反弹,才能构成成长股的完整行情。看反弹,是一种乐观的观点,但反弹之后,成长股将迎来较长时间的低迷期,为此我们必须研究低迷期如何选择成长股。

  以沪深300指数来看,最近三个无抵抗下跌阶段分别发生在2010年11月-2012年11月、2007年10月-2008年11月、2004年4月-2005年5月,指数下跌幅度分别达到-39.72%、-72.05%和-41.98%。对这三次的无抵抗下跌阶段中,沪深300成分股的走势梳理发现:

  1、大盘低迷期间,跌幅最大的大盘蓝筹股多集中在传统工业、上游资源行业;而涨幅前列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成长股中,其中前二十名中消费股13只、医药股12只、科技股5只,占比高达50%。

  2、无抵抗下跌结束后,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区间内反弹幅度最大,当系统性风险释放完毕后,大盘进入上升通道。历次底部反弹的大致规律是:前三个月小幅回升,沪深300涨幅不超过20%;到第六个月,指数回升力度小幅扩张,趋势不甚明显;到第九个月的时候,涨幅大幅度提升;到第十二个月,涨幅开始出现小幅回调,成长股再次出现分化。

  通过对成长股在无抵抗下跌区间内的趋势研究,我们认为改革无牛市,改革对传统产业的整顿必然抑制周期股股价的上涨,反而是受到驱动因素行业景气度不断提高的成长股,将会在系统性风险缓释后首先突围而出。既然成长股仍有投资机会,我们就应该探讨可以投资哪一类的成长股。基于以上对成长股走势的逻辑研究,我们认为有三个选股思路:

  一,新产品的市场成长空间必须足以广大,而不至于在开发期就夭折;同时,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必须低于35%,只有在这期间的利润才能保持高增长态势,之后产品利润增速将放缓,除非是龙头,否则会出现利润与估值双杀的风险。

  二、科技类公司股价爆发前其市值不能过大,100亿是个安全界限,300亿市值之后要谨慎研究市场空间。与此同时,市销率也要低于4的安全边界线为佳。

  三,科技股没有传承性,股价已经爆发过的公司千万要谨慎。

2014-07-23 09:08

市盈率并非是判断成长股空间的指标,市场应该关注的是其未来的空间,即产品的市场渗透及其趋势。 利润增速拐点出现,公司股票估值倍数也开始下滑;一个成长性公司一般只有一个高成长期,除非出现成功的颠覆性产品创新  中国科技类成长股基本符合美国科技类成长股的发展规律,但也表现出自己的特点。比如,业绩变动趋势过于剧烈、市销率整体水平较高等

  中国科技股震荡剧烈的原因有三:1、作为科技追随者,大涨大落符合普遍规律;2、市销率过高,风险更大,盈利趋势转折时容易出现恐慌性下跌;3、不掌握核心技术,当行业高峰过后,利润持续性更差

  引领未来20年经济趋势的有三大科技方向:1、电动智能汽车;2、以3D打印和机器人为代表的生产智能化;3、以移动互联和可穿戴设备为基础条件的生活智能化革命

  作为科技成长股的代表,创业板经历了去年一年的轰轰烈烈行情 ,今年上半年进入了高位盘整。不过,从投资角度看,创业板仍是当前A股市场中最具投资潜力的成长股群体之一。为此在我们重新审视中国成长股的投资理念之时,希望给予投资者一个全面的观察去发现和挖掘成长股。

  对成长股的研究中,我们将成长股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信息技术进步作为驱动因素的科技类成长股;另一类是以消费升级作为驱动因素的消费类成长股。我们认为,两类成长股的驱动因素、成长特性乃至股价波动节奏都是不尽相同的,需要用不同的投资理念来判断两类成长股。

  成长股自今年2月起呈现了典型的高位调整,这一风格反差一直持续至今。我们认为前期回调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缺乏增量资金,当注意力短期转移到传统逆袭和区域类主题的时候,资金的挪腾是不利于成长股的。

  然而,我们认为,目前成长股反弹的条件逐步具备:第一,前期政策放松带来的托底效应陆续发酵,短期内经济下滑趋势受到抑制,市场情绪将重回上升通道,稳定的市场环境为成长股的表现创造了条件;第二,5月份以来,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和政策性银行债收益率降幅明显,符合我们对托底政策带来的无风险收益率下降的预期;与此同时,托底政策以及市场资金成本的下降有利于社融的回升,经济动能逐步增加,风险溢价会提升,有利于权益性风险资产;第三,在宏观数据企稳、股票市场情绪高涨的背景下,成长股的涨幅往往比周期股高出许多,这是交易的逻辑。

  科技成长股都只有一个快速增长期

  根据成长股的特征,我们整理了市值排名前3000的美股在1980年到2011年间的营业收入增速、构造正增长年数、增长20%以上年数以及连续增长20%以上年数等评价指标,然后按照这三个指标对美国进行评价和排序,最后去除市值低于30亿美元的股票得到美国股市在1980-2011年时间区间内的30只成长股。

  每只成长股都只有一个明显持续的快速增长阶段,即只有一个成长期。经过成长期后,营业收入很难再保持大于20%的增长速度。30只成长股中在成长期过后,营业收入增速大于20%的情形最多只保持了两年,且这种情形只出现了两次。成长期过后,营业收入增速更多的是表现为低速持续增长,或正负增长交替的情形。

  成长股一般在上市后就开始进入成长期(营业收入增速持续大于20%),而由于新兴产业前期的高利润率,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后其他国家投资风险增大,美国的IT产业无可避免的成了其他行业和其他国家剩余资本投资的对象。借助低廉的资金成本和市场的乐观预期,IT股集体上扬并在2000年前后达到峰值。个股成长期涨幅惊人,思科 12年成长成就1059倍增长,而戴尔、微软、英特尔分别成长了593倍、156倍以及62倍。第一阶段成长期的结束,表面上由于网络泡沫破灭导致的IT股集体跳水造成的,但其内在原因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新兴产业后期,由于市场需求趋于饱和,以及行业内竞争对手林立造成营业收入增速和净利润率的同时下滑,从而结束快速增长的成长期。

  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后,市场归于理性,2000年到2011年迎来了IT股的第二个成长期。这一阶段由于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Web2.0技术的成熟,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通过网络获取或是传送信息,并逐渐将网络应用作为企业经营和个人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企业和个人对网络应用的个性化需求成就了新一批IT成长股:提供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的Salesforce公司,提供互联网综合服务的谷歌和提供企业数据中心服务的Equinix公司和DigitalRealtyTrust公司等。

  这五家IT公司的成长期持续至今,营业收入从上市至今一直保持正增长的态势。他们之所以得以持续成长可能得益于个性化服务和差别定价所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势力,从而延长了产业发展的进程。而谷歌,Equinix公司和DigitalRealtyTrust公司则得益于其植根于网络规模的商业模式,随着网络的存量规模越大,他们所提供服务的市场需求就越大。因此,除非新技术或新商业模式的“创造性毁灭”,否则这些公司将会继续成长。

2014-07-22 22:43

软件才是未来 !

2014-07-22 22:39

@KT先生

2014-07-22 21:31

智能穿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