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7

#生活思考# #育儿# 劳作带来的松弛感和疲惫感。

了解或者参与过禅修项目的都知道,僧侣生活是远非田园牧歌般的轻松,几乎早上四五点就起来早课,然后一直高强度的忙碌到晚上才能休息。的确中间很多打坐的时间,但打坐并非昏沉而是精神的高度集中。但这种高强度的劳作反而会带来精神的松弛感。

但如果是工作,高强度的劳作一天后,很多人往往更多的是疲惫。这里面很大的区别在于,劳作和精神集中的过程,是否专注于自我不被外人和外部标准打扰,是否有积极的心态,是否能获得及时的积极反馈

高能效和高能量的人,往往都是很善于自我鼓励和自我调节的人。所以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刻意培养其成事后进行自我奖励和鼓励。好像福格行为模型里面也是很推崇这样及时的自我反馈和激励。

不过看着娃天天捏着自己的小拳头,对自己很认真的说,途途很棒。还是蛮搞笑的。

全部讨论

05-23 09:12

大多数人都是“business man ”,趋利避害者为人
自我实现、自发作为的内驱力是高层次的追求
佛说:莫向外求
禅说:无功用,或无用,或无功德,都是禅的行为原理。禅想用它来激发我们所有的行为。
王阳明说:天下无心外之物
庄子说:外物不可必,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物莫之伤)
《庄子·外物》曰:外物不可必,故龙逢诛,比干戮,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
译为:确定性不在外,而在己,外物没有必然性和固定标准。
国君希望大臣忠臣,但忠臣未必得国君的信任,故伍子胥、比干被赐死。
父母希望子女孝顺,可是子女竭尽孝心未必能够受到父母怜爱,所以孝己(人名)愁苦而死、曾参悲切一生。

哈哈哈哈 画面感好强 我娃3个月了 先学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