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思考和思虑 说起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回复:14喜欢:40

本来准备就写个几十字的投资感悟记录,最后十几分钟下来,写开写了这么多。长文存一下吧。

————————————————————————

投资中基于逻辑的思考和信息过剩带来的思虑的区别:逻辑思考是剖开信息表层后进行本质的分析推演,进而做出尽可能大概率的投资决策。但作为正常人,又很容易陷入信息过载导致的思虑,思虑的表面看起来依然是在处理信息,但一方面是还没有看透信息,所以迟迟无法确定决策,另一方面,思虑中很多精力都是内耗,因为的无法确定决策,所以就在不断地患得患失,进而落入不断的YY决策结果可能带来的好处和坏处的状态。类似的对比是事后反思和事后情绪反刍。

所以总结下,其实在每一个当下个人认知和信息获取状态下,都是有一个较为直观的最优决策的。我们陷入思虑的根本是,希望超越已知的部分,妄求去提高认知外那部分的成功概率。依然是一种贪恋,进而又对于结果患得患失。优化的办法就是持续的做决策,持续的接纳结果,持续的理性反思。最后是能达到某种不粘滞的状态。以此为基础,一个人的认知螺旋才会快速迭代进步。不然因为内耗,速度会慢很多。佛学里定能生慧某种意义上也是类似的道理。跳脱出人性内在的束缚后,对于外部的认知速度会大幅度加快。

再举个例子,为什么大多数人,做正T和做反T这样客观概率上看似一样的交易操作,却心理上有不同的障碍。归根到底,就是潜在的情绪反馈影响了当下决策。大多数人,因为贪念和比较,很容易产生踏空比套牢难受,卖飞比买高难受的心理状态。那么再一次次情绪驯化下,最终反T做的畏首畏尾。但这样不基于现实,而是基于情绪反馈的决策偏好,最后就会对交易系统产生严重的干扰。

实事求是,看似简单,实操起来却很难。因为里面其实涉及哲学里最关键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实事,涉及到认知论。求是,涉及到到底什么是可靠逻辑甚至有没有客观逻辑。

避开较为复杂的纯思辨,对于炒股,这里我倾向于 黑猫白猫,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首先对于做股票,我们得设定自己的价值排序。赚钱多少,投资体验,生活的幸福感,对身体的影响,这些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排序。确定好排序后,基于此,也即是基于根植于自己DNA和成长环境中的形成的先验自我,再去不断地感受,反馈,反思,优化。最后一定会达到属于自己的彼岸。

我自己偏好用分析哲学的方式去处理和世界的关系。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用现象学的方式去关照自己的内心。

全部讨论

04-30 21:38

每次无意中看到前些年写的东西,都深感那会儿脑子比现在清晰。

05-01 13:13

我花时间思考主要用于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如果体系已经成熟,主要就是不断获取增量信息,再根据信息+投资体系做决策。
而在体系和信息都不变的前提下反复思考,确实是一种内耗。

2021-11-13 20:44

关于信息,我觉得自己还是没有理解好弱者理论。信息永远无穷,如何在博弈利好利空中获得决策,很搞笑某个股票涨起来大家说因为abcd,但是上个月跌下去它也是abcd。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最近重新学古希腊哲学史,看色诺芬尼那段放在炒股里非常贴切:即使某人针对某事物说对了,也不代表他知道真理是什么,因为他没有能力知道绝对的真实,他只有信念。信念是我们作为现存有者所仅有的判断依据。

有没有具体的方法来思考,避免成为思虑?

04-30 23:24

完全同意,如果不能超越已知,那还不如买余额宝。但最后却是,我就算看到事实后做出的决策也会把事实拉低到与我的智商平齐所以我的问题就是,人菜瘾还大,怎么治

04-30 22:00

抓住核心要素,审慎决策。
不拖泥带水,患得患失。

2021-11-13 18:58

知行合一何其难啊

2021-11-13 17:30

@逻辑思考 大师兄,有人找你

2021-11-13 15:26

请教下“现象学的方式”这个怎么理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