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化的市场下,散户的生存之道

发布于: 雪球转发:97回复:60喜欢:168

我自己大概是去年七八月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总结记录下

现实趋势:

1.市场机构化,机构头部化,交易程序化。这是未来很多年市场的主旋律。散户比例和活跃个数都会持续走低。

2.各类机构对于主流公司的覆盖会越来越全面和深入。各类信息的流通速度会越来越快。量化交易对于策略因子的发掘也会越来越全面和深入。当优质策略因子失效后,头部量化资金会一层层的向下内卷,直到把一些盈利总盘子很小的套利空间都慢慢覆盖掉。

未来大多数散户花了多年时间成本形成的有效短线盘感或者直觉。都会被各色量化策略慢慢覆盖并打击。

我自己的应对:

1.大幅度较少交易的频率和量。我统计过,自己以前的高频交易模式,大概三四年的交易费和印花费大概就能把三年前本金的全部金额给消耗掉。这方面的支出未来一定要大幅减少。

2.保持和市场一种不近不远的距离。

信息交互越来越快。散户天生处于信息链比较低的位置。一些信息,如果能最快速的获得肯定能得到超额收益,三五天后等到市场冲击结束后,用常识去判断,也能获得一些大概率的正确判断。但如果处于信息传递链不上不下的位置,同时留给你的决策时间窗口又很窄,很容易陷入理性稀缺的状态。那么做出正确判断的概率很容易还不如瞎蒙。

具体做法:

减少各种短期信息摄入的渠道:减少盯盘时间。减少各种股票群,股票网站的信息摄入时间,保持情绪的持续冷静和理性客观

同时多去思考可能影响中长期走势的驱动因子:多沙盘推演,多积累个股的基本面信息,多积累各种长牛股的内在逻辑。多看看周线月线级别的技术指标。

既然是散户,第一手数据不足的情况下,千万不要陷入机构的调研模式和思考模式中。时刻提醒自己,要知道自己哪些东西是自己不知道的,同时承认自己还会有很多连“自己不知道”都没发觉的东西。

3.持续学习:

大量阅读,大量思考。

大部分机构内部都处于高强度的竞争状态。职业散户只能凭借自己没有短期业绩压力,没有竞争压力。比职业玩家更多的有效学习时间。思考和推演一些中远期的大概率机会。

既然要获取超额收益,一定是用可控的风险,承担了一些别人不愿意或者没条件承担的风险。或者愿意付出一些时间成本,给那些机构不愿意付出时间成本的机会。每一笔投资开仓前,反复提醒自己,到底未来可能的超额收益,是因为当下的自己承担了什么,或者认知到了什么。

这大半年基本的改变和思考就这些了。

当然,绝大多数人,还是把钱交给专业机构打理吧。未来这个行业,专业机构和普通散户,拉长到十年二十年的周期,差距就太夸张了


 @今日话题    $中远海控(SH601919)$    $东方财富(SZ300059)$   

全部讨论

文中提到的“减少交易、保持距离、持续学习”三大应对,我完全同意,最近这半年基本也是这样做的。可惜看到这篇文章太晚
有怎样的思考,就有怎样的生活;有怎样的思考,就有怎样的投资

2021-04-29 19:43

交给专业的人也是一种赌,要有识人之明,从美股历史来看,相信中国国运,买指数基金应该也会跑胜很多专业机构

2023-09-02 17:36

21年写的量化占优势的市场下,散户一些应对办法。现在看很多也还是有点价值的。有兴趣的可以参考。最近限制高频量化并不会大幅影响类似于幻方这样的机构继续跑出每年几十亿利润的超额,反而很多国证2000的筹码价值会降低。

2023-09-02 18:08

很受用,虽然我不做短线。但我必须知道当前市场中主流短线的交易逻辑,这样当他们成为我对手盘的时候我能够从容应对。

2021-04-30 14:49

写得很好,散户化到机构化的市场,最直接的变化就是钱难赚了,业绩稍有不达预期就大跌,我们散户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反思是不是还是短线投机和频繁操作以改变投资思路。现在我的思路是寻找别人尚未发现的长逻辑,投资好的公司,减少操作,长期持有。

2021-05-04 08:01

我想:机构调研能力强大,散户拼对企业的深度了解和短期业绩预测是天然劣势。但1.机构有申赎压力,本质是追涨杀跌,所以从大框架下,低迷买指基,泡沬卖指基的机会和盈利幅度反而是加大了。2.机构有短期排名压力,所以只会趋势走出来后锦上添花,很难底部陪着熬几年,或者说就算他们认为未来上涨的确定性很高,也不会当先行者,所以散户可以发挥时间优势,适当分散的前提下,在确定性极高标的的坑里等着,做时间的朋友,让机构来抬轿。

2021-05-01 11:40

只做自己懂的投资。

2021-04-30 10:43

全市场都机构化后,机构也跑不赢宽基了。。。

2021-05-01 15:00

我的评论——个人投资者在变与不变中探寻投资制胜之道(2020)
如今,人工智能、区块链发展取得突破性重大进展,并加速在金融领域使用,量化交易、程序化的“智能投顾”,成为时尚。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在对投资制胜规律“变”与“不变”的思辨中,理性审视、正确认知智能化。
1、智能化投资提高了投资效率,但投资是生意的本质是不变的。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会形成不同的投资认知,智能化投资也确实改变了传统的投资手段、投资范围、提高了投资效率。但是,投资是复利效应的物化。所有的投资,都是因为资产有价值而投资,买的是有生产力的资产的未来净利润和净现金流,投的是特定的生意,比较的是机会成本。投资是生意的本质属性并没有改变。生意:三百六十行,隔行如隔山,怎样看懂一门特定的生意,评估生意的价值,考察企业的行业特点,生意模式,持续竞争优势,定价权,未来利润增长,管理层,市场价格和内在价值的差异...... 不仅是要科学量化的,更需要哲学的评估,这是机器替代不了的。而这,却正是个人投资者可以大有用武之地,不是那些设计和操作智能化投资工具后面,那些没有人生或生意经验的大部分基金经理们所能比的。
2、智能化投资重构了投资力量,但投资的关键因素仍然是人是不变的。智能化投资本质是人机智能一体,呈现出人机协同、智能主导的特征。投资力量组成发生结构性变化,人逐渐退出一线,智能化装备走上前台。特别是“脑控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与机器的融合已达到新的层面。但是,人机结合技术手段更多的是将人的投资思想以软件和数据的形式被提前物化到智能机器中,由它来贯彻人的投资意图,达成预定目的。所以,决定的因素还是人不是物。人永远是投资力量中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人仍然是投资的谋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自主系统、脑科学等智能技术更大的价值是发挥协助作用,背后依然是人的投资思想、方法与意志品质的较量。个人投资者必须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不可被所谓的智能化装备吓唬住,真正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
3、智能化投资改变了部分投资方法,但投资是系统制胜是不变的。智能化投资改变了部分投资方法。随着智能技术能够全时、全域、全维对市场动态感知、推理决策、评估预测,凭借强于个人投资者的信息优势、效率优势、资金优势,机构投资者好似可以“秒杀”市场机会。但它的资金性质、考核评比机制、按照所谓波动风险设置的操作机制、不敢与众不同的机构性格,使得他们在拥有所谓完美的投资体系时,仍然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系统作用。或者买贵了、或者持有时间太短了、或者不得不卖了……或者赢得了熊市或牛市,却输掉了整个牛熊周期,远未达成投资的目的。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投资是系统制胜的。个人投资者的投资体系必须要能发挥其独立自主调用资金,掌握买卖主动权的优势,系统制胜。

2021-05-01 12:18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