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为何内卷合资车?这是大国崛起阳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1

十五年前谁也没想到,比亚迪能成为自主品牌销冠,三年前合资车也没想达到,比亚迪会逼得它们无路可走,然而国家却想到了,这就是一场大国崛起阳谋。

我国在2009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也就是这年推出新能源车补贴,其中电动商用车推广拯救了困境中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则在2008年推出第一款新能源车,即首款插电式混动车型F3DM,从此开始了锂矿、动力电池和整车制造一体化布局。

此后经过了长达12年发展,比亚迪在2020年不仅发布改变新能源车历史的刀片电池,同时还推出DMI超级混动系统,三电技术是他的底气,超低油耗是他的实力,彻底打破了日系品牌在混动领域垄断地位,于是我国宣布随着市场成熟和技术进步,将从2020年逐步减少新能源车补贴力度,并在2022年后底终止新能源车购置补贴。

所以我们发现比亚迪修炼内功12年,恰巧是国家大力补贴12年,比亚迪出关称霸市场三年,恰巧是国家收紧补贴三年,最终比亚迪在2021年销量超过70万辆后,就在2022年大张旗鼓宣布停止燃油车生产,然后一飞冲天达到186万辆,再到2023年则再上一层楼达到300万辆,完成了吉利长城都未完成梦想,那就是成为中国大众.

进入2024年,比亚迪则喊出电比油低口号,将新能源车汽车打入7万元时代,直接把昔日大众朗逸、丰田卡罗拉和日产轩逸轿车三剑客打懵逼了,其中比亚迪秦PLUS在5月份以4.86万辆销量拿下轿车销冠,相对应日产轩逸和大众朗逸,分别只有3.16万辆和2.4万辆,要知道三年前的日产轩逸,还以年销50万辆成绩,登顶轿车销冠,而比亚迪秦却不足20万辆,真有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感觉。

合资车为了挽回市场败局,只能被动降价,其中日产轩逸在6月份现金优惠后只要6.98万,关键这还是2024年推出最新款车型,当时起售价10.86万,相当于价格直接降了3.88万,看这种价格内卷态势,不用多久就只剩6万了,降价幅度将达到40%,原来高高在上的日本车,突然变成了五菱宏光,这让很多人还很难适应过来。

此外比亚迪更是向媒体坦言,比亚迪秦和海豹订单数据实在太好,都不忍心再发出来刺激对手,毕竟比亚迪卷王已经随着某遥遥领先车企传播声名远扬,还在重庆汽车大会上成为各家车企群起攻击对象,所以要低调做好产品生产交付服务,但也看出比亚迪未来销量稳得很,并不会昙花一现,而对手即使降价也不会取得多好成绩。

同时在比亚迪带动下,国产造车新势力则在豪华车市场攻城掠地,其中理想汽车在2023年销量达到37.6万辆,这是二线豪华车凯迪拉克和雷克萨斯,奋斗十年都没有完成梦想,还有小米汽车则预计仅用9个月,就能完成10万辆交付,甚至有问界M9居然问鼎50万级别以上车型销冠,相对应是19万奥迪刺痛中产新闻爆出,德国BBA集体走向神坛。

由此我国布局15年新能源车大棋,终于迎来开花结果时刻,这时绝对不能手下留情,要通过拼命内卷,堵死合资车复活可能,既然前四十年用市场换技术,才会让合资车赚取大把利润,如今合资车都没有技术领先可言,那还留着它们干什么,还不如将利润留给自主品牌,让它们更有资金去做核心技术攻关,如AI芯片和操作系统等领域。

即使不要利润,将汽车价格打下来,那也是让利中国消费者,可以更好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尤其是当前经济通缩环境下,能节省一点汽车消费,就能多一点其他生活消费,拉动其他行业发展,这可是利国利民好事,所以广汽曾庆洪喊话国家介入内卷,我看是不可能了.

当然比亚迪内卷合资车过程中,可能会误伤到自主品牌燃油车,但你们必须认识到这是国家大势所趋,并不会以个别企业意志转移,与其暴跳如雷手撕比亚迪价格战,不如顺应时势发展新能源车才能拥有未来.

全部讨论

06-22 23:00

比亚迪秦L百公里油耗2.9升,一箱油跑2000公里,中国大量使用,要节省多少油?将来电车技术进一步成熟,全中国要节省多少原油进口?

06-22 22:57

写的好哇必须点赞!船夫哥必定是系统学习过主席的《论持久战》,深得精髓😄我觉得船夫哥内心肯定有马踏东京赏樱花的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