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电竞选手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14
你这不李斌的看法么?
兄弟 我多理想空蔚来的收益大概是 22年30% 23年90%,24年0%(对应如果持股蔚小理任何一家,大概是-45%), 应该几乎跑赢了所有投这个行业的人。 事实证明至少我在这2年是对的,可以过2年再看看到底谁对谁错。

热门回复

蔚来最近的业绩复苏,本都还是在不降价的情况下,用baas和购置税补贴用户得来的。 市场甚至都不愿意给点估值,下次狂发好消息的时候要注意了,基本就是又要融资了

我觉得理想增程L789和燃油车时代的哈佛H6类似,但是李想的产品定义能力太好抄了,而长城当年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反而吉利和比亚迪一直没赶上。所以哈佛能够差不多长达十年霸榜suv市场,理想产品定义带来的红利期太短了,抄起来容易多了。如果当年长城没靠哈佛H6干掉吉利奇瑞比亚迪,理想何德何能能干掉蔚来小鹏。长城顺风顺水的时候被称为车界华为,以组织能力强著称,但是换到新能源赛道,被曾经的手下败将比亚迪打的灰头土脸。
说回增程市场,华为和问界等其实配合还是不够好,毕竟华为还是想做技术底座供应商,不想直接做汽车,产品方面主要还是塞力斯等厂商在操盘,华为的资源也没有集中在问界,所以产品体验上到目前都赶不上理想增程,但是明年小米增程进来,那就不一样了,小米可以比问界抄的更好,再加上后发上的优势,请问理想怎么保持销量和毛利。因为增程市场增长比纯电快很多,虽然不至于亏损,但是也不至于有高毛利,理想一定会被打到微利的水平。
理想在纯电方面,我觉得很难比小鹏和蔚来做的更好,何小鹏在技术方面的天赋远胜于李想李斌,何小鹏能用远少于蔚来和理想的钱,做出了超过蔚来和理想的技术研发成果。李斌在商业布局的能力和设计上天赋也是李想赶不上的,他们三个,李想强在产品和战术,何小鹏强在技术,李斌强在设计和商业战略,我不觉得这三家会有任何一家倒下去,而且每一家都在取长补短,李想也在做充电桩,何小鹏也在上海搞了一个很大的造型设计中心,补上产品设计不好的问题,甚至我都觉得何小鹏也会出增程和换电的车型,并且我认为小鹏在海外市场会比理想和蔚来发展的更好,李斌也在抄李想在产品上定义上的东西,我相信下一代的蔚来产品,将在内饰空间和乘坐舒适性上完全赶上理想的产品,并在调性上比理想高,在保持设计和换电优势的情况下,与理想的产品相比将没有任何短板,甚至有超越。
我从来不认为理想这家企业的组织能力比小鹏和蔚来有绝对的优势,都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八十分和七十分,其实对于一家汽车企业来讲,不会是决定性的因素。理想所表现出的组织能力,更多是爆款带来的惯性,就跟当年长城一样。
至于说蔚来和小鹏的亏损,这点亏损根本不是问题,只要销量是增长的,就能带来现金流,可以在市场上融资,地方政府也愿意兜底。小鹏蔚来这样的车企,可是各地省市求而不得的企业,如果能花几百亿,甚至千亿能砸出这样的企业,各地省市都能笑醒。

想象的非常完整,你怎么拿这个判断挣钱呢?

这个策略实在是太牛了。看明白赢家难,看明白输家容易,利用不对称,构造策略,学到了

可以回头两年再看 我也不认为这个行业会终局5家像手机那样 汽车的需求太分散 重资产行业像给别人彻底干出去 很难 而且我觉得你文中说的 那些对于高端品牌技术营销 社区 提供一些情绪价值 好像也恰恰是蔚来这些年在做的 可能李斌认为新能源是有机会可以做成品牌的 到底还是汽车行业 汽车还是靠品牌 所以他们做的还是品牌上的努力

华米ov四大寡头通吃了1000到10000价位的安卓产品线。未来的汽车寡头也会满足全产品线的需求,凭借规模优势压死小厂家。

这个策略今年大概要爆仓

我对汽车行业一方面是爱好,一方面我觉得新能源汽车企业中可能会产生ai巨头,智能驾驶大模型才是人工智能中最值得关注的领域,如果有企业在技术和商业上跑通,那样才有巨大的投资机会,那个时候行业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跟燃油车厂没啥本质的区别,不适合做长期投资,现在用户选车还不是颜值,空间,操控,座椅舒服性,补能这些东西,座舱智能和智驾在买车权重里根本不重要,要不然极氪001这种座舱经常死机,智驾没有的产品怎么能一个月卖一万多台。当然如果有精力去跟踪各个车企的情况,挣一点短期确定性的钱还是很容易的。

这个对几个新势力的分析蛮不错,学习了。谢谢

我主要想讨论的是行业怎么样 是百花争鸣还是就剩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