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景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9喜欢:26
"幸运压中"不认可,这主要是李想数十年深研汽车市场的回报,确实证明他很强,但这个强主要是指对市场的洞察强(类似好记性、e人e本时期的杜国楹),不能证明其他方面有多强。所以我同意你的主旨,他仅仅是通过先发建立了阶段性优势,但并未缔造类似丰田精益生产这样的根本性护城河,至于所谓的神乎其神的组织能力通过种种迹象来看,充其量是业务蓬勃发展的创业企业常见的那些优势如冲劲足、内耗少、动作迅速。

热门回复

其实也不矛盾,看似矛盾的两面可以丝滑的切换到不同的场景。例如,傲气不可有,傲骨不可无;战略上轻视敌人,战略上重视敌人;慈不带兵,爱兵如子;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三思而后行。

真牛啊,你的表达能力真好,就像王安石说的笔能尽言一样。理想我也买过,八十多买的,一百八十多卖的,当时看好他,是因为做出来的产品确实好,但是股价涨到一百六七十的时候,已经过于乐观了,他当时的成功只是L系列的成功,并不能说明后续产品也会取得这样的成绩,当时觉得市场过于乐观,有点不理智所以在一百八左右清仓了。他L系列的成功应该是得益于对汽车之家的深耕,使他获得了对客户需求的把握,长期浸淫在汽车圈使他拥有对供应链整合的优势,相比于略显浮躁的蔚来更务实,相比于土里土气的小鹏更能把握客户需要,所以打造出L系列这一产品。但是他这个人的缺点,还是能看出来:一,虽然汽车之家有汽车媒体的先发优势,但是这些年江河日下,口碑越做越差,从客户导向转变为盈利导向,这让人怀疑李想长期做好企业的能力;二,李想学历不高,学识可能不够,社会大学教给他的可能只是社会学这一门学科;三,还是基于二,开始变得浮躁。理想以后怎么样还是要看下一代产品,看看下一代产品力,看看能不能做到L系列的水平。

汽车行业,想长期牛逼很难,首先得保持谦逊。

李想具体的管理水平不太清楚,产品的品控有没有精益求精,不清楚。但印象很深的一点。李想说过(大概意思),创业组织不应该有什么鸡汤和感人,就是聚集一群人解决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就是这种理工男的思维,已经胜过绝大部分的公司老板。
从理想创立以来的动作,李想可认为是顶级创始人。一个好的领袖,应该最重要的是,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让大家走,让大家从胜仗中获得战斗力,提升了每个员工的能力和信心。
李想找到了增程和豪华suv这条大道,做到了。
每个公司肯定会遇到困难,mega上市前,很多人都看好。所以看错了,也很正常。
李想也迅速分析出原因。
还没见过有那个上市公司老板会公开认错的,就这种直面问题的态度和学习能力,甩开竞争对手多少条街。
有人说李想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公开课说的有点多,容易陷入自己的定势思维,容易陷入条条框框限制了员工的多元思维。我理解,这更多是整理思路的一种工具手段罢了,目前还没有感受到李想君临天下一言九鼎的那种自满状态。
在新能源车的春秋战国时期,感觉就是创始人的拳击联赛。到目前为止,李想的胜率还是很高。$理想汽车-W(02015)$

追问,怎么评估一个公司的组织能力?[献花花]

你说的对,李想市场洞察的确是很强,做的产品能力也非常强,他当时做增程的时候很多人也不看好,因为从技术方面看,增程车技术有点落后了,增程器,就是一个只需要能发电不需要强扭矩动力的低价发动机,因为有了这个增程器随时补电,所以这个增程车只需要纯电一半的电池容量,可以不用昂贵的一体铸造铝制车身去弄轻量化减重,用低成本的钢材就行,不用更贵的800v架构元器件去做低功耗,也不用太在意风阻和功耗,反而车身尺寸和内部空间都比纯电都大。李想用低成本发动机,组合在落后技术的低成本电车上,再加上冰箱彩电大沙发,达到了比燃油车和昂贵纯电更好的用户体验。所以理想的高毛利一枝独秀。这个的确也是产品方面的整合创新,但是这个的确没啥门槛,短期的先发优势,别的企业也都可以很快学到手,李想也没办法持续做这样的产品创新。

这就是个矛盾 如果真的足够谦逊 他可能未必敢从互联网进入汽车制造业······

网页链接 文景兄如何看这些问题和精益生产之间的关系,哪个是主要矛盾?

理想需要攻坚

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