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投资可以什么都不信,但必须信周期”

发布于: 雪球转发:28回复:15喜欢:53

今年来,河南、山西的降水远超历史水平,反倒是南方经历着长久的高温天气,一改北方干燥、南方湿润的印象。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的钱维宏教授通过分析对比近120年的降水数据发现一个现象:

1910年到1940年夏季降水南多北少;1940年到1980年夏季降水南少北多;到了1980年到2010年,夏季降水又是南多北少。

巧合的是,1910-1980年、1940-2010年均是70年。这种南北降水的周期性变化,被称为震荡周期理论。

1910年,18岁的俄国学生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行为,发现了经济以极低频率震荡,波长超过了50年,包括康波周期在内,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库兹涅兹周期……股市投资中,对周期的研究深入到各个领域。

在橡树资本霍华德·马克思的《周期》一书中,这位投资大师将周期分为了经济周期、企业盈利周期、投资人心理和情绪钟摆、风险态度周期、信贷周期、不良债权周期、房地产周期、市场周期等,造成周期的固然有宏观经济因素本身,但在投资世界特别是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人的决策才是核心。

01 相信周期

春耕秋收,四季交替,往复重复的规律不仅是自然现象,经济、企业、市场都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着一再重复的模式有规律运行,这便是周期。

认识与理解周期,无疑能让投资更容易,决策更有效率:当规律出现时,依葫芦画瓢就是。

《周期》一书中,霍华德将与投资相关的周期分为了经济周期、企业盈利周期、信贷周期、风险态度周期……,周期的是缓慢发生的,但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并且周期的力量强大到刚刚了解它的人无法想象。

股市投资中,周期的形成与演绎很难被预测,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有时候用不了太久,而且呈现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

霍华德认为,人类心理和人类行为在创造市场周期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乐观情绪上升,从而推动市场价格上涨,接下来悲观情绪上升,从而压低市场价格。企业周期、金融周期、市场周期不可避免地在上行和下行阶段走过头,都是投资人心理和情绪钟摆摆动过度造成的结果。

在经济周期和投资周期的波动震荡中,最严重偏离基本趋势的点,以及偏离的时机、速度、幅度,大部分都是由参与者的心理波动所引发的。

“大涨之后是大跌”的现象非常恰当地描述了周期的对称性。真相是大涨引发大跌,大涨之后的周期性调整不会是温和的、逐渐的、没有痛苦的;第二,没有大涨就不可能有大跌。周期往往是涨得慢、跌得快,“气球漏气比充气快多了。”

“这些钟摆现象之间有因果关系。就像利好事件发生,会让人产生极度兴奋的心理和情绪,而极度兴奋的情绪又会催生乐观主义,乐观主义又会导致贪婪程度增加,所有这些因素都像钟摆一样摆动。它们的摆动加在一起,导致投资人对事件的感觉也会发生摆动——一个极端是他们感到一片光明。”

同样,当利空情况发生,会让人产生悲观的心理,极端悲观的情绪则会催生出悲观主义,悲观主义导致了恐慌程度的上升,利好的事件被忽视、利空的信息则被强调,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恐慌性的、不择手段的抛售便上演。

当信息传输越快、心理变化越频繁,利好与利空之间的转换速度随之加快,过去3-5年出现的牛熊市的一个轮动(结构性行情的出没)周期,今后可能在1年甚至更短时间内便会出现。这也是为何投资者感觉今年的投资“很难”——周期轮动速度大大加快,投资方法不更新迭代,墨守成规的缺陷便大大显现。

02 周期的“投资机会”

马克·吐温说:“历史不会重演细节,过程却会重复相似。”霍华德更是直言:做投资,你可以什么都不相信,但必须相信周期。

因为深刻理解周期后,就能看清大势,不太容易被琐碎的事件干扰蒙蔽。与此同时,周期的位置会深刻影响到获胜的机会,利用好周期,就能带来投资优势,成为“挖掘的矿藏”。

校准投资组合布局,分析周期,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是《周期》这本书所讲的最主要的内容。

霍华德提出,投资成功要在三对关键因素上保持适当的平衡:周期定位与资产选择(选时与选股);激进与保守(进攻与防守);技巧与运气。要想长期投资成功,关键是保持投资组合布局平衡。

但需要说明的是,保持投资组合的布局平衡,并非没有偏向与喜好,教条地实现数字上的平衡,而不考虑具体的情况。

霍华德对此也保持同样的观点:“在适当的时候偏向正确的一边才能保持真正的平衡”。

“攻守平衡应该与时俱进,以应对投资环境的整体变化,以及投资环境中的很多因素在其周期中所处位置的变化。”也就是说,当得到价值的价格相当便宜时,应该积极进攻,当得到价值的价格比较昂贵时,应该后退防守——并不是说均衡就是一成不变的,恰恰相反,均衡要不断调整以适合当下的投资大环境。也可以将均衡分为进攻均衡与防守均衡。

周期的“投资机会”还体现在:很多周期的终点高于起点,换而言之,周期是围绕一条长期向上的趋势线上下波动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波动就不是周期性的,也不意味着在这种波动里,投资人不应该选择进出时机——在上升阶段趁机入市以便水涨船高,在下行阶段避免入市以免亏损,这与投资人从头到尾一直持有不动截然不同。”霍华德说。

进一步来看,了解周期的完整性,就是为了避免出现“盲人摸象”。比如有人摸到了大象的腿以为是大树的树干,类似的,短视的投资人会以为当下的这波上涨会一直持续下去:他们都犯了同一个错误,就是以偏概全。

《周期》也告诉大家:在周期存续期间发生的这些事件,不应该只被看作一个事件接着一个事件地发生,而应该被看作一个事件引发下一个事件,因果关系远远重于先后顺序。


(图源:《周期》,霍华德马克思)

03 了解周期投资的局限性

任何投资方法都有局限性,通过判断周期来选择投资时机、投资方法同样如此。

“我永远不知道下面这些问题的答案:市场什么时候会涨或者什么时候会跌?市场上涨或下跌还会持续多久?市场涨起来有多快或者下跌得有多快?什么时候市场会反转回归中心点?它们会向相反的方向持续运动多久?其他很多方面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必须承认这些不确定性。”

“即使你再优秀再努力,一个人的能力也毕竟有限,有时候就是人算不如天算。”

可以这么说,学会应对周期,没有办法在每一件事情的应对上都能做到万无一失,事实上这也是“天方夜谭”;但作用就在于,学会应对周期,有助于大大提高未来方向的判断概率的正确性,总体来看我们的判断在平均水平之上——事实上,能做到大部分的判断成功,好的投资结果便水到渠成。

认识并深刻理解周期,其实反过来会影响到情绪和心理——在《周期》一书中,作者浓墨重彩地分析讲述了情绪与心理是如何影响市场周期、企业周期的。当投资者能正确看待周期,尽可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次涨跌,大涨后的“喜形于色”和大跌后的“郁郁寡欢”张弛有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抑市场的波动周期,不至于走向过度的极端。

当然周期不会消失,正如人性容易“走向钟摆的两端”,当牛熊转换在历史上一次次出现后,未来依旧会上演,“这次也不会不一样”。

“周期循环一再发生,永远不会停止。如果真有那种完全有效的市场,或者人们做的决策完全只靠数字计算而不动感情,那么也许真的会把周期(或者至少是走到极端的周期)驱逐出市场。但是永远不会有这种情况。”《投资最重要的事》一文如是写道。(文/aeven,个人观点不代表机构立场)

全部讨论

2021-11-05 17:07

老祖宗在《周易》里早就给我们阐明了这个道理,文明领先几千年

2021-11-12 01:43

信周期不代表有人能把握周期

2021-11-05 16:58

周期利用好是利器,用错了是毒药~

2021-11-12 22:44

我相信周期,应该说是信仰。房地产,银行,保险就不要碰,都进去下行周期了。国家去杠杆,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的债务问题,这是国家发展的周期。

2021-11-05 19:58

确实,天下无不周期啊

以前还只限于资源,化工等领域,现在猪周期,水泥周期,酱油周期,更牛叉的电也开始周期了

2021-11-18 08:21

我只投下一个时代的革命者

2021-11-18 07:48

确实,万事万物皆周期!理解把握周期则会事半功倍!

2021-11-17 09:06

霍华德将与投资相关的周期分为了经济周期、企业盈利周期、信贷周期、风险态度周期……,周期的是缓慢发生的,但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并且周期的力量强大到刚刚了解它的人无法想象。顺应大周期,把握小周期,要认识自己处于什么周期

2021-11-17 09:05

转啦

2021-11-16 19:11

步子迈得太大,周期划得过长,一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