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几个家庭财富数据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6回复:44喜欢:44

从2015年开始,经济日报每年都会做一次中国家庭财富调查。

今天,经济日报发布了2018年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这次调查,覆盖全国26个省份,共3万户家庭,可参考性很高。

报告里面有几个数据,非常有意思,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

1、钱都在房子上,除了房子,城市人均财产不到10万元。

2018年我国家庭人均财产为208883元,城镇和农村家庭人均财产分别为292920元和87744元。

城镇居民家庭房产净值,占家庭人均财富的71.35%,农村居民家庭房产净值的占比为52.28%。

家庭人均财产增长中的91%,来自房产净值增长。

我们总是觉得,身边的有钱人很多,可是看下全国的调查数据,就发现,除掉房子之后,大多数城市家庭,人均资产不到10万元,这还没考虑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2、拥有两套房,就是人生赢家。

全国家庭平均自有住房套数为1.02套,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占比为3.82%。

在北上广深和三四线城市,拥有两套房,虽然在财富量级上会差很多,但无论如何,都是当地的人生赢家。

这间接也说明,尽管,这些年房价涨幅巨大,但绝大多数家庭,很难直接将房产变现。

3、投资九成靠银行存款。

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分布,依然集中于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占比高达88%,接近九成。$招商银行(SH600036)$ $平安银行(SZ000001)$

4、超过六成家庭,无法承受任何投资亏损。

5.57%的家庭能够承受投资本金50%以上的亏损,8.66%的家庭能够承受本金20%至50%的亏损,21.01%的家庭能够承受本金10%以内的亏损,多达64.76%的家庭不能承受本金亏损。

这其实是和第三点,一脉相承的。

除了银行存款外,做任何投资,收益率都是会有波动的,有波动就意味着,可能会出现短期浮亏。

如果想拥有比银行存款更高的收益,就必须要接受这一点。

我个人觉得,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最稳妥的方式,还是通过「小鳄鱼配置组合」这类组合工具来投资,承受短期的低波动,追求中长期的绝对收益。

整体来说,这份报告,还是很让人感慨的。

互联网是一个高度失真的世界。

如果我们逛一些网络论坛,似乎觉得,人人名校毕业,资产百万,每年都有30%以上的年投资收益率,家里至少两套房。

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幸存者偏差,绝大多数的互联网用户,都是那沉默的大多数,我们根本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中低收入群体,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欲望,整天在网上发帖,炫耀自己的日常生活。

因此,我们也没必要焦虑,保持平常心,发挥自己的优势,慢慢积累财富就好了。

一切都不着急,慢慢来。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复利先生,每天有投资笔记更新,梳理当天有价值的投资信息。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人在美国,刚下飞机,感觉你的数据不真实哈

2019-10-31 10:07

人在飞机,刚下美国,你的数据都是错的

2019-10-31 17:50

在家庭以为自己无法承担任何亏损,只投资最保守的银行理财时,其实也承担的“通胀风险”。几十年后银行账户上的数字虽然有增加,但数字对应的购买力大幅下降。

2019-10-31 11:34

这还是人均财产,中位数是不是更惨不忍睹

2019-10-31 09:47

那是你接触的圈子不行,像我经常和马云,家印,化腾他们打牌喝酒的圈子处处感觉一片大好啊。

2019-10-31 09:38

能上这个网的,平均财富绝对大大超过数据调查国民平均

2019-10-31 09:30

家庭平均1.02套房,这个数据感觉不对,和我周围的情况不符。我认识的人大多两三套房啊。

2019-10-31 09:23

“钱都在房子上”,这句话从经济学角度看是不对的。人们把钱买了房子,钱进了开发商口袋,开发商把钱又分发到各行各业,最终流入民众的口袋(收入)。在这个过程中,钱在银行转了好几轮,创造出了很多货币。房地产不是让社会钱更少了,而是让大家更有钱了。

2019-10-31 09:10

想问一下,人均10万,是说一家四口两小孩,就得有40万吗

2019-10-31 09:56

很好的数据,转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