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回复@STH_: 请问为什么卖债会关联到净息差?是可以提高贷款质量和规模么?//@STH_:回复@STH_:过去几年投资几乎没有下过“强判断”,而都是一些极高概率、保守到极致的“弱判断”,因为当时很明确的风险、收益率错配给出了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机会。今年开始这样的机会变少了很多,很多公司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收益率是越来越匹配、合理的。
今年上半年思考了四个强判断,一个已经想明白下注了,还有三个有潜在高收益但确定性没那么高的强判断,今天上午刚去看完其中一个实地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看数据思考。另一个也需要跑一线经销商。
但有一个我从一头雾水中逐渐把握到脉络,今天有6成确信度了:我一直在追踪央行、银行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眼下是一个明确的政策路径转折与清晰的时点。过去的货币政策依赖于银行、m2、总量作为传导路径,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这个政策传导效果是不尽人意的。现在很明确的路径改变是放弃m2、总量方法、即银行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强的资产扩张压力(想想去年年初的情况)。过去几年间净息差被挤压的核心原因之一就是银行的指标压力+低迷的贷款需求,让优质国企拥有了过强的存款议价能力,侵蚀了银行的净息差。最明确的证据就是个人活期定期存款利率纷纷下降的趋势下,单位存款利率却在上升。
我一直在衡量央行如何在很多矛盾的目标之间做取舍的优先级问题,今天卖长债的举措让我对我的判断多了两成信心。维护银行净息差的决心是很强的(只要你理解央行在之前上面吹风“qe”干涉之后,第一次市场操作居然是卖债,这个决心太坚定了)。
银行依旧逃不开承担“社会责任”的紧箍咒,但是或许可以开始乐观一点了。
$招商银行(SH600036)$ $建设银行(00939)$
引用:
2024-06-08 20:31
2024/06/18更新:
有很多想法,也有一两个猜测,但不好说。如果其中一个猜想基本正确,那我们这个体系我觉得比欧美牛比很多,毕竟货币总量流派我一直认为是毒瘤。现在去关注总量的意义不大了,关注斜率所体现的经济状况以及政策路径更重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有两点启示,一是长债利率本身不会那...

全部讨论

07-01 19:14

保债券斜率、保净息差、降贷款利率如果视为不可能三角,目前应该是注重前两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