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回复@forcode: 8到10的持续盈利其实有点难 但是3到4的有 但是大部分人看不上 更喜欢半年翻一翻 持续性很重要//@forcode:回复@快乐赌狗:一个人要想财务独立、提前退休、进入全职投资的状态,要有两个条件:足够多的本金、8-10%以上年化收益率的持续盈利能力,绝大部分人无法在四五十岁之前积累起有意义的本金,更不具备持续盈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提前退休了。
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进入富裕状态,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自有原始资本,有了原始资本,才能投资教育培训技工、购买设备、修建厂房、建设电厂自来水厂道路港口等,要么靠运气(比如美国富饶的土地和内河航运条件,以及早期丰富的皮毛资源,非常有利于粮食丰收和低成本运输出口,积累起原始资本),要么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甚至血腥的剥削过程,要么剥削内部人口,要么殖民剥削外部人口……同时,最好还要能够吸引到大量的外国产业资本来投资、创业……
巴基斯坦所处的地缘政治结构,决定了不管它国内政治怎么轮替,都会继续与中国友好。巴基斯坦普通人的月工资只有几百块人民币,很多人生活在食不果腹的状态,很大程度上,他们缺乏工业化的启动资金和技术,历史上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多数都需要经历一个非常艰难甚至血腥的原始积累阶段,比如英国的羊吃人,日本的对朝鲜和东北的殖民掠夺,中国在1970年代之前长期维持着工农业剪刀差,农民也维持在温饱状态,农业补贴工业……
巴基斯坦这样资源匮乏、气候条件恶劣的国家,要想积累起有意义的本金,是非常困难的。中国的1B1R计划,是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百年一遇的发展机遇,当地精英也不傻的……
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当美联储快速加息,资本回流美国,巴基斯坦这类穷国的外汇储备就会枯竭,这个国家资源太贫乏,在石油跟美元挂钩的国际现实下,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能源进口,都需要消耗宝贵的外汇,而创汇的出口产业只有附加值很低的棉花、纺织品、粮食等初级产业,还有去沙特打工汇款回国,当油价暴涨,巴基斯坦的外汇储备就被快速消耗,一轮又一轮的卢比贬值……
但是,巴基斯坦真的有必要进口石油、天然气来发电吗?天然气发电实际上还是蛮贵的,中国都不普及,但缅甸这种国家居然都用天然气来发电,欧美搞的气候峰会和相关协议,禁止向第三世界出口煤电机组,巴基斯坦信德省实际上有大量煤炭储量,却无法转化为电力,浪费宝贵的外汇去进口天然气发电,中国企业与当地合资企业给中巴经济走廊沿线修建了一些水电站、火电站和煤炭开采企业,它们就可以减少用于发电的昂贵能源进口,减少宝贵的外汇支出。这些水电火电给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工业园区提供了稳定电力供应,类似的还有自来水企业、网络电讯服务、港口码头等,未来随着更多中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纺织业、低端手机电视等组装业)转移到中巴经济走廊沿线的工业园区,这些企业出口中东、南亚、中亚、欧洲或中国大陆市场,都能够给巴基斯坦带来大量外汇收入,10-20年后,当再次遭遇到油价暴涨、美元加息热钱回流美国,巴基斯坦的外汇储备应该就会充足得多,巴基斯坦卢比兑美元的汇率,也就会坚挺得多……
以上这些,巴基斯坦的学者、官员、企业家,其实是看得很明白的,所以,他们对中巴经济走廊是真心支持的。当然,美国和印度情报机构支持巴基斯坦国内恐怖组织对中巴经济走廊(比如瓜达尔港)搞一些破坏活动,在国际上宣传一带一路债务陷阱,这都是很难避免的。但一带一路长期取得成功,带动对华友好国家经济发展、工业化、资源开发利用、收入提升,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成本上涨、保障中国能源资源进口的安全、打破美国围堵封锁,这些都是可以期待的……
//贷款有两种:非生产性贷款和生产性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传统放债人或吸血者提供的贷款通常是为了偿还债务(并且附带苛刻的条件,例如增加关税、税收、减少对穷人消费的必需品的补贴),并增加了贫困人口的收入。负担。生产性贷款属于投资贷款,用于促进短期和长期经济活动的项目。在我看来,中巴经济走廊贷款属于第二类。
中巴经济走廊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它是发展基础设施和设施以吸引商业投资。它涉及大面积的数百个项目。最终是通过工业化发展经济。其手段是吸引私人投资——本地和外国企业——建立制造工厂和其他企业。中巴经济走廊尚未结束。它永远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工作,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有更多的建设,提供的服务越多,它就越成功——也就是说,它吸引的投资就越多。
CPEC将从场地销售、现成场地(包括工厂、商店、办公室和其他服务)的租金收入中获得收入。中国是主要贷款国。中巴经济走廊将从这些收入中偿还债务。这将是一个很长的投资回收期,因为中巴经济走廊是一个长期项目。
长期项目是有风险的。在此过程中,会发生一些事情,例如成本超支、项目延误以及开发项目的投入速度缓慢,需要对合同和贷款条款进行谈判和重新谈判。东道国巴基斯坦、投资者、承包商和中国贷款人都意识到长期项目的性质,并将努力克服风险。这需要各方有坚强的决心才能取得成功。
中巴经济走廊可以说是效仿了中国类似发展的良好成果。其中最著名的是中新苏州工业园区 (SIP),这是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一家国家合资企业,成立已近 30 年。它现在是与投资者合作的成功国与国合资企业的典范。合资企业确定他们的要求和需求,并规划和建造设施。
园区面积近300平方公里,工业区和住宅区配套齐全,常住人口超过80万。吸引近3万家企业落户兴业,贡献了数十亿税收和数万亿外贸额。房地产价值飙升并保持在高位。
但它的成功绝非板上钉钉。这是两国之间第一个此类合资企业。在最初的 5 年多里,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双方尚未熟悉和理解对方。争论导致了悲观情绪。与新加坡政府一起投资的新加坡投资者注销了他们的投资。但在最高层,有强烈的成功决心。各级的定期会议和讨论促进了对目标的理解,包括将新加坡所有权减少到 35%。一旦建立了理解和善意,该项目就开始启动——正如他们所说,剩下的就是历史了。
园区的成功催生了其他合资企业——中新天津生态城、中新(重庆)互联互通项目和中新广州知识城。
引用:
2023-12-27 19:09
关注翟教授以来,在国际政治学领域我还是很信服翟教授的,很多观点直击主要矛盾,鞭辟入里。只是他提的一些国际政治的解决方案,总是让我感觉有些纯真。尤其是昨晚看他在一个讲座的视频里,关于“中国该如何让自己的资本和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家的土地、廉价劳动力、市场结合起来”(链接: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