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篇一之总评发展阶段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90回复:62喜欢:458

大多数行业在供给需求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出现一个规律:当供给的能力不足而需求旺盛时,产能乱哄哄的野蛮生长,其中靠品牌善营销富资源的公司暂时取胜;N年后,随着供给端的能力逐渐跟上而需求则渐稳,核心技术和综合能力成为关键,慢慢胜出成为长跑冠军。

在医药行业,同样符合这个规律,但情况更加复杂些。原因一是药品技术上比较难,且不像电脑手机空调挖掘机等等可以买进口关键元器件组装;二是非完全自由市场,政府管制较多;三是直接涉及人体健康。

目前还是处在该规律的前一段,分为上下半场,目前已经是下半场尾声。上半场的代表是云南白药、同仁堂、东阿阿胶、哈药六厂等等。我们在十多年前就经常可以在广告上听到它们声音,代表了当时本土产业最强势的供给力量。原因是这些企业有现成的配方,是天然的存量,当它最先运作品牌时,显然会领跑。下半场则是以现代中药们为主,参芪扶正扶正注射液(丽珠)、血栓通(中恒)、丹参滴丸(天士力)、百令胶囊(华东)等等,这些后来力量对中药进行某种改进,并利用“善营销”的能力,单品都卖出了20亿以上,算成就了一番事业。

第一阶段上下半场的主角们其相同点就是临床效果不明显,并非治疗性刚需。药物作为一个产品,本质功能是要有明确临床治疗效果。个人愿意花多少钱来买药,取决于药物给个人的健康带来怎样的价值。而整个国家花多少钱在药物上,则取决于国家财政、社会的投入力量加期望实现的国民健康水平。

从治疗角度,由于西医西药才是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关键(中药或保健品都只能是辅助,或者是非治疗性需求),这一点必然导致后一阶段到来:战略路线正确、拥有极高研发能力和效率、生产工艺规范、品质高端、整体运营能力上佳的西药企业将胜出(由于人类疾病谱的大致相同,也决定了一定是国际化的药企才会走得更远)。到那时,上一个阶段的风云企业会被边缘化,新的优秀企业将涌现。

这里的关键词是治疗性需求。药的经济价值在什么地方?生命最珍贵,健康最重要,如果某个新药(比已有的药)能带来更显著的疗效(比如为癌症患者延长5年生命,且不那么痛苦),那么消费者便会买单(支付更高的钱)。从国家来说,国民健康的目标有二个维度,一是医保人口的覆盖率,二是治疗性需求提升。

过去十几年,中国的医保人口覆盖率从1个亿到7个多亿,加上新农合,基本已经实现全部覆盖。目前主要的问题一是费用负担的比例,国家承担的不够高,社会和个人承担了很大比例,尤其是新农合;二是费用的支出不合理,大量的钱被浪费掉,比如中药注射剂、辅助用药和抗生素被滥用。随着医改的进行,以及财政投入的进一步增加,包括经济增长促进个人条件改善,那么真正的医疗需求提升将成为下一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治疗性需求的提升趋势大致有三个方向。一是从“急病”走向“慢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血透、慢阻肺等等,这些病经过技术进步后都以慢病的形式长期需要药物维持。因急病而死的人越来越少,意味着慢病人口越来越多。包括癌症也一样,生存期延长意味着需求提升;二是从“要命病”到“平常病”:在以前有大量的病只要一时半会死不了的,大都不被重视,比如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牙科、眼病……大量有损生活质量但无关生死的疾病在中国并没有得到重视,包括精神病和抑郁症;三是从“普药”到“孤儿药”:有很多病仅在少量群体中发生,被称为“孤儿病”,由于这类病需求不高且难度很大,因此往往治疗价格极高,加上国家医保或商业保险不完善,导致在中国这一类需求极少被满足。这便是下一个阶段必将到来的逻辑。

上述提及的都是“治疗性需求”。这里我们不讨论中医好不好,至少一点:重要治疗性需求都需要西医医药来解决。西医西药未能解决的仍然很多,尤其是国内。这有二个主要原因,一是世界医药科学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国内的国产药品质量低下,新药的进口审批又非常缓慢。

医药行业的生意,最终胜出者以及成就大商业价值者,只能是为大众健康带来实质性关键性价值的企业。

全部讨论

梦怀青萍2017-05-18 12:52

医药生意,最后胜出者,一定是给民众健康带来真正提升的企业!

宁静致远不执著2017-03-18 07:56

我对中药、西药没任何看法,能用来盈利就好。

rc沧桑岁月2017-03-17 21:04

bc

白杨树20102017-03-17 16:25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我觉得中医也有其独特的价值,西医在治疗一些大病、重病中的疗效的确强于中医,但有些领域西医也无能为力,在人们越来越重视保健预防的情况下,中药也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源远圆2017-03-17 10:04

当供给的能力不足而需求旺盛时,产能乱哄哄的野蛮生长,其中靠品牌善营销富资源的公司暂时取胜;N年后,随着供给端的能力逐渐跟上而需求则渐稳,核心技术和综合能力成为关键,慢慢胜出成为长跑冠军。

海浪的声音2017-03-17 07:53

行胜于言行则将至2017-03-17 06:48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1,也推荐给你。

人和2017-03-17 02:09

学习!感谢分享

kentty442017-03-16 23:06

非常赞同。我不懂医药,但身体不好吃过不少药通过常识得出的结论与@舒颜 差不多,也很认可@黄建平 对医药股的研究。我的结论如下:
1.西药(这个不多说了,避免争论)。
2.大病、慢病药(感冒发烧这类药用量虽大,但门槛低)。
3.医院里,最好是住院部才用的药(不是药店里随便买的)。
4.卖药的(如国药)、衍生品的(如白药)、保健的(如阿胶)不再此列。
能否请几位专家给分析一下这类药企,个人是在没能力研究分辨。

冷风刺骨2017-03-16 22:38

参芪疗效显著,老人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