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期华海经营评估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3回复:38喜欢:66
$华海药业(SH600521)$  

本文讨论禁令期内华海药业可能的经营情况。参考海正以及其它警告事件,假设华海积极应对整改,那么一般在明年底可以恢复正常。所以禁令期主要是四季度和明年一整年。

禁令期后,这些药品在美国的市场要重新进入,作为大宗药品难度虽然不大,但由于毛利率本身不高,所以从现在起已经可以视这部分业务为零。换言之,禁令期内和禁令期后其实是差不多的。没有必要把禁令结束才视作华海正常运行的标志,实际上,今天或者四季度就是真实的客观的现在的华海。禁令结束并不会突然变好。

有些人可能担心华海国内会受到影响,因为是共线生产。实际上,共线生产的定义仅仅是制剂层面,和原料药无关。各国,包括中国对原料药仍然是独立审批的。除非中国药监局对川南基地做出禁令,否则川南的原料药在国内仍然是合格的。还有担心是会不会影响国内销售或集采资格,我想逻辑上医保局只是购买方,它没有职能来辨识产品是否合格。只有药监局才有职能来确认准入资格。

一、整体情况

华海创业三十年,主营业务可以分三部分,一是起家业务,即原料药与贸易;二是转型业务,也即仿制药,其中分为自营部分和代工部分,自营部分又可以区分国际制剂和国内制剂;三是培育的业务,包括小分子和生物药。在2017年,这三部分的构成大概分别是23亿、26.3亿和0.5亿,一共50亿。其中仿制药制剂的代工部分约4.2亿,减去后自营制剂大约22.1亿,这其中的国内部分大约13.5亿,国际部分约8.6亿。

本事件可以视为六月底七月初爆发的NDMA杂质事件的结果。目前处罚的具体内容为川南原料药分厂的全部产品禁止出口到美国,相应的也禁止了以该原料药做成的制剂。杂质事件以及禁令处罚直接影响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业务。对于第二部分,具体只影响国际制剂部分(去年8.6亿)。

从业务性质与估值角度来看,第三部分目前估值为零,且本事件对这些业务并无影响,所以不讨论。次生影响如国际商业声誉对原料药和制剂业务的影响,由于难以衡量,也不考虑。这里主要是直接影响和连续性业务。

二、原料药业务

华海的原料药主要销售区域是欧洲,国内、美国和其他地区的占比很小。华海在欧洲并没有直接仿制药业务,原因是卖了大量原料药;华海美国区域很少卖原料药,原因在于自己要直接卖制剂,这一点大家要有概念。

目前欧洲的禁令只针对缬沙坦原料药。由于缬沙坦已经在第二季度停产,且还有召回,所以中报,尤其是三季报里的原料药业务,可以作为未来几年的参考指引。去年的原料药业务约21.43,其中缬沙坦约3.3亿。今年中报约9.64亿,已经基本不包含缬沙坦。

华海的原料药基地主要有川南基地、汛桥基地以及江苏南通基地。其中川南基地主要生产沙坦类、左亿拉西坦、奈韦拉平等20几个产品,产值约11亿;汛桥基地就在总部,是华海最早的原料药厂,主要产品有普利类、抗抑郁类,产值约9亿;江苏基地是最新的,部分投入使用,沙坦中间体17年刚投产,800吨,已经贡献一部分,氯沙坦今年试产预计未来产值3.6亿,部分还在建设。

考虑到汇率影响、涨价因素和增量部分,今年和明年华海的原料药预计稳定在20亿的水平(原本预期今年25亿),考虑到品种的进一步增加,未来这一块还会稳定增长。

三、制剂业务

代工制剂目前华海没有想法扩张,因此今年和明年将维持4亿出头的水平。

国内制剂去年13.5亿,扣除推广服务费(高开票部分),实际净额(低开票)才约6亿多。如果今年能增长20~30%,那么国内制剂的报表营收大约17亿左右。明年集采实行,统计口径将有明显不同,但这里不展开说了。

在审批和申报注册正常的情况下,华海目前有11个产品在优先评审序列中,其中二个即将获批。因此可以预计明年底,华海将有约20个过一致性评价产品。可以给明年国内业务一个比较宽的预测区间,营收约20~30亿。

国际制剂是本次禁令影响最直接的部分。去年约8.6亿,其中美国约8.2亿,扣除已经停止供应的缬沙坦制剂,大约7亿。中报显示国际制剂营收5.36亿,增长约50%,线性推算可以知三季度大约3~3.5亿,四季度3.5~4亿,原来可以预期全年12.5亿。简单假设川南基地影响权重在50%,那么四季度将影响2亿左右(美国市场的不同产品,营收、售价、毛利率迥异,缺乏进一步的资料来精确评价)。

非川南基地的原料药做成的制剂不在禁令之列,包括自产和外购。同样,接下来非川内基地原料药的ANDA,依然会获批。原来预期华海美国市场明年的获批产品大都为高端或首仿,由于未知其原料药来源,因此同样并不好明确评估。这里大致保守预计明年美国市场的营收大约在8~10亿之间。相当于营收退回到2017年的水平,但制剂的构成会变优。

四、合计

由上统计,今年华海的营收大概为原料药20亿+代工贸易5.5亿+国内制剂17亿+国际制剂10.5亿=53亿;明年华海的营收区间在原料药20亿+代工贸易5.5亿+国内制剂20亿~30亿+国际制剂8~10亿=53.5~65.5亿。

今年要完成53亿营收,需要验证三季报能否14.5~15亿。如果能做到,那么四季度同样实现14.5~15亿即可实现目标(往年四季度一般比三季度高30%)。

三季度能比二季度环比增长的原因主要在于国内制剂。四季度与明年一季度的经营数据,则基本可以视作明年全年华海经营的保底部分,因为已经完全体现缬沙坦杂质与禁令事件的影响。弹性部分来源于国内集采以及美国是否获批高毛利率品种。

合计来看,如果国内业务不爆发,只能温和增长,那么今年和明年华海营收将稳定在53亿左右;如果国内业务顺利爆发,那么营收超过60亿,仍然将兑现投资逻辑。至于利润,由于一次性费用情况以及产能折旧的因素,难以测算。但扣非净利率仍然不会降低,因为国内业务比重更高了,整体营收与毛利润还在进一步增长。

五、观察点:

以上评估的跟踪点主要有:1、美国ANDA接下来是否仍然获批;2、国内在批产品的审批进展;3、国内制剂的新申报注册进展;4、美国市场制剂的新申报注册情况;5、欧洲的进一步行动;6、新基药目录;7、集采进展;8、华海整改进展。

六、结论

以上测算的过程中也体现了一个投资华海逻辑基本情况。国内业务才是华海的主要增长点和弹性来源,原料药和国际制剂即使在正常的时候也很难贡献多少市值。

原料药并非华海的投资看点,但贡献了风险的主要来源;美国市场大家都知道苦逼,很难赚钱,同样不是华海未来盈利的未来主体部分。但这二者已经在过去四个月跌去近100亿,这二部分正常的时候值多少市值?节后又会跌去多少?

华海股价最高时,市值逼近400亿(2018年5月),可以简单拆分原料药与国际制剂部分200亿,国内制剂部分200亿。在2008年到2015年,华海的市值基本由原料药和国际制剂部分支撑,历史估值80~250亿(2015年5月),现在值多少?这部分的经营再怎么样也比2016年好,100亿总有的吧?

一致性评价启动前,华海国内的业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三年过去,现在不仅准入端的申报注册大势形成,销售与支付端的医保局已经成立,并酝酿大动作。虽然具体怎么操作有待实践验证,毕竟进程已经行在路上。国内业务并不受到事件影响(虽然缬沙坦制剂国内推迟上市非常可惜,但是在新阶段单一仿制药品市值有限),且随着时间推进越来越明朗,这部分估值又怎么算呢?

最后的话:没有必要把禁令结束才视作华海正常运行的标志,实际上,今天或者四季度或明年就是真实的客观的现在的华海。2020年禁令结束,并不能带来多少盈利恢复,华海的成长性一直就在体现中,仍然将继续体现。

全部讨论

朝香2019-04-21 21:32

感谢楼主的详细分析,非常中肯

活在当下_1232019-01-14 10:23

现在130亿市值了。这要是重仓持有,估计连尸体也找不到了。

白梅雪香2018-10-14 23:11

学习了

画布上的创造2018-10-14 17:10

估计舒颜兄是看华海在150亿附近。

舒颜2018-10-14 12:38

能消化一点,但国外的量大。主要原因是国内的治疗性需求还比较差,哪怕高血压这样,渗透率治疗率都不高。国内的量还是小。以缬沙坦片为例,50亿市场以原研销售价计算,也不过是一亿盒出头。

柏貝投资2018-10-14 11:00

图片评论

白梅雪香2018-10-13 18:10

舒颜兄说的是,考虑华海,初衷始终是制剂平台内销这个逻辑,且即使欧洲全面禁售川南的原料药,这个打击也会是一次性的,川南的原料药最终会有消化的通道,不大可能会持续闲置,只是多些与长远无关的阵痛罢了,有一个问题,华海的原料药基本走的外销,不晓得未来国内制剂持续放量后,川南产能有无自身消化或者国内内销的可能?

舒颜2018-10-13 17:04

可以把制剂平台的价值和原料药业务区分开。这是一个一年可以在国内国际各申报注册成功10个制剂的平台性企业。经过这件事,未来制剂业务会考虑优化,冗余与分散,把原料药来源的问题系统解决一下。欧洲跟进也不过仍然是原料药部分的打击。

白梅雪香2018-10-13 09:52

华海的主要逻辑没有变,制剂内销:政策对于坐拥沙坦类,普利类原料药,成本最低,营销差,规模小的华海是最为利好的,只是不晓得如何评估欧洲药监局可能的动向,这是个复杂系统的范畴了,选择太多,拿历史经营参考也未必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