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装叉心理学视角看高端白酒的100ml“小瓶酒”战略的得与失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回复:10喜欢:7

自江小白横空出世以来,神州大地挂起“小瓶酒”风潮,近几年,高端白酒品牌也纷纷推出100ml装的“小瓶酒”,角逐小瓶酒市场。

五粮液普8和国窖1573推出了100ml小瓶装。

就连格调最高的“一哥”贵州茅台,也忍不住推出了100ml装的飞天茅台——“i茅台”。

那么问题来了:

第一,高端白酒为何也要“自降身价”跟风推出“小瓶酒”?只是为了迎合年轻人喜好的一时的选择,还是说“小瓶酒”代表了未来白酒的发展方向?

第二,飞天茅台、五粮液普8和国窖1573这些顶尖高端白酒的“小瓶酒”战略,能不能助力高端白酒实现突围?

自媒体上探讨高端白酒“小瓶酒”战略的文章不计其数,在本文中,后生打算另辟蹊径,从“人类装叉心理学”的独特视角,来谈一谈高端白酒的100ml“小瓶酒”战略的得与失。

有球友可能要问了,“人类装叉心理学”与高端白酒“小瓶酒”战略的得失又有何关系?两者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哇?

其实,关系相当大。因为,高端白酒之所以价格“高不可攀”的同时依旧能“销量惊人”,最本质、最根本、最核心的原因是高端白酒完美迎合了人类普遍喜欢“装叉”的心理需求。

事实上不止茅台五粮液,凡是奢侈品(爱马仕包包、劳力士手表、保时捷汽车等等),其之所以售价“高到离谱”而依旧大卖特卖,不是因为有钱人“特傻”而被收了智商税(PS:试想,有钱人如果“特傻”,又怎么会有钱?),归根结底是人类“装叉心理”的需求催生了“奢侈品”的持续火热。

请注意,本文所说的“装叉心理”,不含任何的褒义或贬义的色彩,不含任何的道德评价因素,仅仅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装叉”这一人类普遍心理的客观分析。

——————

一、人类为什么普遍喜欢“装叉”

1、“装叉”是古往今来全人类永恒不变的心理需求,是包括茅台酒在内的一切奢侈品行业存续和发展的基石。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变化是永恒的旋律。

很多流传甚广的“永恒”的传说,其实都只是假象和以讹传讹。

例如,不少人认为,白酒之所以在中国酒类市场中“一统天下”,是因为中国几千年的白酒文化的传承。

然而事实上,白酒根本没有几千年的文化,真正意义上的白酒在元朝才开始出现,随着欧洲和西亚的“蒸馏酒工艺”引入中国,白酒才在神州大地开始兴起,不过几百年的历史。

再比如,不少人认为,茅台的“白酒之王”的地位是雷打不动、永恒不变的。

事实上,茅台成为“白酒一哥”只是近20年的事情,20年前的一哥是五粮液,90年代的一哥是山西汾酒,再往前,泸州老窖也戴过“白酒第一品牌”的王冠。

但是,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变化,“装叉心理”是传承万千年、永恒不变的普遍心理需求。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写的就是刘邦的“装叉”心理。

“富贵不归故里,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的是项羽的“装叉”心理。

“拼团买奢侈品”,是“名媛们”的“装叉”心理。

头条人均收入百万,知乎雅称“叉乎”,是广大网民的“装叉”心理。

“装叉”是古往今来全人类永恒不变的心理需求,是包括茅台酒在内的一切奢侈品行业存续和发展的基石。

后生以为,如果不理解“人类装叉心理学”,就不能真正理解贵州茅台

那么,问题来了,人类为什么普遍喜欢“装叉”?

很简单,因为“装叉”能带来很强烈的心理上的快乐感受。

那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装叉”能带来很强的快乐感?

——————

2、人类最纯粹的快乐源于“比较优势”下产生的“优越感”。

快乐的来源有很多,有生理上的快乐,也有心理上的快乐,甚至,对于某些群体而言,痛苦本身也是快乐的一种来源(譬如自虐爱好者就是如此)。

但归根结底,人类最大快乐来自于“比较优势”,具体分两类:

第一种,“现在”和“过去”相比,现在过得比过去好,于是快乐幸福感油然而生,这是“纵向比较优势”带来的快乐。

譬如,张三过去蜗居老破旧出租方,如今住着精装修自有房产,再攒几年钱就要换上独栋大别墅,张三的快乐幸福感能不爆棚?

第二种,自身和周围的其他人相比,自己过得比其他人更好,于是快乐幸福感油然而生,这是“横向比较优势”带来的快乐。

其中,第二种“横向比较优势”产生的优越感,是人类快乐和幸福感的最根本、最本质、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一切奢侈品行业持续火热的最本质的基石。

虽然,后生也不想承认,但不得不面对的悲凉的现实是——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事实上,不仅不相通,在某种程度上,人类的最纯粹的快乐其实是建立在其他同类的痛苦的基础之上的。

举个栗子,开宝马坐奔驰的张三一定快乐吗?未必,那得看张三周围的人开什么车?如果张三的邻居、朋友、同事、生活工作圈子里的人都只是开大众、丰田,甚至连车都没有,那奔驰车带给张三的幸福感和快乐感一定爆棚;反之,如果张三住在别墅区,周围的邻居和圈子里的人不是坐劳斯莱斯,就是坐宾利,只有张三一个人开的是奔驰,那奔驰车还能给张三带来幸福快乐的感受么?

——————

3、“比较优势下”的优越感(“装叉”产生效果)产生的三个必要条件

前文提到,“装叉心理”是出资度“优越感”的渴求,而“优越感”来自于“比较优势”,所以一件奢侈品,想要产生“装叉”的实际效果,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比较优势”形成。

这个很好理解,李四、王五喝杂牌白酒,张三天天喝茅台,张三幸福感满满。

第二,   这件“奢侈品”需要具有广泛的知名度;知名度越广泛,越是“大众熟知”的品牌,“装叉”效果越好。

爱马仕、LV、劳力士、茅台酒,之所以非常成功,公司市值巨大,并不是仅仅因为它们价格“超级无敌贵”,更多的是因为它们都是被大众熟知的奢侈品,随便问一个路人甲,大概率都知道爱马仕包包、劳力士手表和飞天茅台酒。

相反,如果是一个超级小众的奢侈品,虽然价格超高,但周边的人都不认识,这要如何“装叉”?

第三,   “辐射性”炫耀的“装叉”效果,远远胜过“直线性”炫耀的“装叉”效果。

在后生看来,“装叉”炫耀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辐射性”炫耀,指张三拥有的一件具备“装叉”效果奢侈品,能向周围产生辐射的“广而告之”的效果,让周围不特定的人都能知道张三拥有这件奢侈品、张三真牛!

能够穿戴出去给不特定多数人“展现”的商品,或者能够很多人一起共享、一起消费的产品,都具有这种“辐射性”炫耀的效果。

前者如劳力士手表和LV包包,手表戴在手腕上,包包背在肩上,出去逛街转一圈,“装叉”效果直线拉满,宾利保时捷之类的豪车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后者如茅台,十几二十人围坐在一张饭桌上,请客的人高喊“我请大家喝茅台”,“装叉”效果直线飙升。

与之相对的是“直线性”炫耀。

第二种:“直线性”炫耀。例如片仔癀东阿阿胶就是此类的典型。

这类奢侈品由于使用属性的限制,导致没法穿在身上戴在手上,冲到公众场所里,展示给别人看。也无法像茅台那样,邀请十几二十人一起喝、一起分享。

片仔癀这类奢侈品的“装叉”炫耀效果,几乎仅限于“送礼”的场景,只能让接受礼物的一方感受到“送礼的人真牛”的“装叉”效果。

所以说,“直线性”炫耀相比“辐射性”炫耀,“装叉”效果叉了不少。

所以同样是奢侈品,相比片仔癀,无论是销量、市值还是品牌知名度,茅台都要要好得多,道理正在于此。

——————

二、“小瓶酒”潮流恐将削弱高端白酒的“装叉”属性,进而可能动摇高端白酒的“奢侈品”根基。

1.     “小瓶酒”潮流兴起的社会原因——围桌文化的衰退、独身主义的兴起

贵州茅台为代表的高端白酒的典型消费场景有两个:一是公务商务应酬消费(一大堆人聚在一起喝);二是家庭聚会消费(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喝)。

这两大典型消费场景,都是一大堆人聚在一起喝酒吃饭吹牛,完美实现了高端白酒“辐射性”炫耀装叉的效果,因此高端白酒的销量在过去二十年不断上涨。

而兴起的“小瓶酒”,不过100ml左右,显然不适合高端白酒的两大传统消费场景。

100ml的“小瓶酒”就是为了一个人独酌而设计的。

“小瓶酒”潮流之所以兴起,其背后的原因是社会结构的变迁。

国家统计局2021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户均规模为2.62人,比2010年减少0.48人。

同时,结婚率越来越低、离婚率越来越高,多重数据都显示,独身主义在年轻人群体中的兴起。

在这方面,隔壁的日本是个很好的参照。

在日本,“单身经济”非常火热,日本的餐馆里,仅能容纳一个人就餐的“单独隔间”十分常见。

未来的中国,“单身经济”与“独身主义”潮流只会更盛,不会消退。

 ——————

2.     作为奢侈品,“辐射性”装叉效果是高端白酒的核心竞争力,“小瓶酒”潮流将削弱高端白酒的“装叉”属性,进而可能动摇高端白酒的“奢侈品”根基。

“独身主义”和“单身经济”的崛起,对于已“辐射性”装叉效果为核心竞争力的高端白酒而言,显然是重大的利空。

茅台为什么三千多一瓶的高价都“供不应求”?

“喝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喝”道出了其中的精髓。

花3000多买一瓶茅台送人,是为了收获远超3000的利益。

所以,500ml的茅台,价格虽贵,但销量不断大涨。

但是,在一人独酌的“自悦”型场合,辐射性炫耀的“装叉”效果就很弱了,在这种情况下,高端白酒“小瓶装”战略的未来,后生并不十分看好。

因为,如果茅台买来只是自己喝,那有钱人还愿不愿意花四五百块钱,去买一瓶三五口就能喝完的酒(100ml装),就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了。

毕竟,有钱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更何况,白酒的口感过于辛辣刺激,其实并不适合一个人独酌的场合。

当然了,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不会停,单身经济和独身主义的潮流将势不可当。

因此,在未来,后生更看好中端轻奢白酒的“小瓶化”战略的前景

————

#贵州茅台# #白酒# #五粮液# 

全部讨论

2022-07-26 21:26

奢侈品最早起源于欧洲,有些大贵族、大领主追求高品质生活,寻常物品满足不了,就在自家庄园自己造,专供家族使用。特点是只求东西好,不惜成本,不厌其烦,精益求精,不追求产量,数量少而品质精。后来资产阶级兴起,贵族没落,有些贵族为了维持生计,就把原来的这种专用品推向市场,价格很高,但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不差钱,最重要是可以享受到以前贵族才能享受到的东西,有极大满足感。奢侈品产业就是这样兴起的。

茅台最早的源头成义烧坊,是贵州大盐商华联辉建立的,华氏家族是民国时期贵州最有钱的富豪家族。茅台酒最初只供自己家族享用,不对外出售,所以品质上也是精益求精,不惜工本。茅台那套工艺相当复杂繁琐,光出酒就要一年,很没效率,很不符合商业原则,本来很不容易生存,但是人家盐商不差钱,只要东西好,怎么复杂怎么来。所以茅台酒从一诞生就与众不同,暗合欧洲奢侈品的气质。其他传统名白酒,都不如茅台出身好。

中国虽然很早就没有贵族阶级了,但是1935年与茅台酒不期而遇的那一群年轻人,后来成了国家领导核心,虽然个人命运起起伏伏,但是作为一个整体,这个集团是相当稳定的。很长一段时间,茅台酒是这个集团的专用品,茅台酒只求质量,不惜成本的特点,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还强化了。

解禁之后,昔日王谢堂前燕,终于飞入寻常百姓家,等到茅台酒大规模推向市场,新富起来的有钱人自然趋之若鹜,这可是谁谁谁喝过的酒啊,以前想喝也喝不到啊。于是茅台酒很自然的就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奢侈品。

这就是时也命也,茅台能有今天的地位,是很多因素凑在一起的结果,可遇而不可求,独一无二,无法复制。别的品牌再怎么不服气,也不得不承认,你和茅台不一样。

$贵州茅台(SH600519)$ $五粮液(SZ000858)$

2022-07-27 15:44

我就是因为I茅台入的坑,平时都喝啤酒,不和白酒的我,买了一整套生肖酒。还专门定制一套酒柜摆客厅

2022-07-27 02:53

喝了伤肝,不喝伤心

2022-07-27 01:54

把消费心理学讲明白了!赞一个!

2022-07-26 22:04

2022-07-26 21:52

高端白酒完美迎合了人类普遍喜欢“装叉”的心理需求$贵州茅台(SH600519)$ $五粮液(SZ000858)$ $泸州老窖(SZ000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