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推演及不同区域经济的简要看法

发布于: iPhone转发:138回复:299喜欢:169

大背景:经济去全球化+人口老龄化

结果:(分工和资源分配不再有效率,劳动力人口下滑导致)通胀居高不下

未来发展路径:

美国:通胀居高不下,国内制造业复兴无法完成因为人工成本太高,脱离俄罗斯和中东的资源补给通胀成本也高。双高情况下经济长期看还是要陷入衰退,加息会超预期。

欧洲:制造业因为ew冲突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陷入衰退。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进一步从中长期弱化欧洲制造业。相比于美国,未来复苏的核心力量更弱,前景更悲观。

日本:金融危机的边缘,汽车工业也将被中国削弱。依靠全球化红利不断量化宽松的好日子彻底结束。日元有崩溃风险。

中国:房地产去杠杆问题,人口问题,yq防控问题都导致居民资产负债表受损。内需不足。全球衰退和意识形态导致的贸易摩擦会给制造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制造业会在依靠成本效率优势的份额提升力量和全球总量衰退以及针对中国产品的限制中出现增长与滑坡的摇摆。从长期看,中国的核心还是在于要在目前去全球化背景下把内需增长起来,实现国内正循环。债务问题不可怕。民企的信心解决了,国内是有希望正循环的。

印度,东南亚:美欧高通胀后期的解决之道就是扶持印度东南亚等国制造业崛起,但是这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印度东南亚受益于人口红利,未来的发展前景外部环境是很好的,内部方面要看各个国家的人民受教育程度和治理水平,可以跟踪观察结果由市场决定。

全部讨论

2022-09-18 14:15

加一个:

资源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中东)总体上受益于通胀导致的资源价格提升,整体处于贸易盈余状态,但由于进口商品价格提升,通胀一直维持较高位置。虽然目前失业率极低,倾向于增加移民,但由于劳动生产率提升有限,平均工资增长乏力,在除资源行业外的多数行业失业率会逐渐提升,受生活成本(租金、CPI)影响社会矛盾逐渐显现,移民数量反而可能难以提升。由于利息受Fed的利率水平约束,维持在高位,各种投资标的价格受到缓慢但长期的压制。

欢迎评价。

债务问题不开怕,是因为看到的都是小数。县城上千亿债务已经普遍化了,百强县能正常开工资的需要数一数了

2022-09-18 15:18

都在说扩大内需,就是不说钱从哪里来。说出来不怕笑话,我在国有大行工作,今年以来绩效已经降了6成了,目前到手工资还不到1万,还完房贷,就剩不下借钱了,拿啥消费。

2022-09-18 20:53

看来大家一致看好未来的印度

2022-09-18 20:16

关键是信心,破坏容易建立难。政治风向明显在向后转,疫情随时静默。企业家的信心来自于哪里。回到国企计划经济时代吧。

2022-09-18 15:59

不到迫不得已,谁会让出利益?古代变法为何难以执行?谁会主动割自己的肉反哺大家。

2022-09-18 20:49

放狗屁

2022-09-18 18:06

经济就是看生产和消费。

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生产能力是相对固定的,而人口增长带来的消耗增加无法被满足,带来的就是马尔萨斯式的人口崩溃。

近代科技发展以后,人类的生产能力大幅的提升。人类才得以拜托马尔萨斯陷阱。

但人口的增长,还是会不断扩大消费,而支撑生产能力提升的技术水平提升,并不是随着人口增长一起增长的。当技术水平增长相对停滞的时候,矛盾就会爆发。

现代社会有了金融工具,政府可以靠印钞创造需求。所以微观上大家都觉得生产能力是无限的,要挣钱需要的是找到买家。而宏观上,生产能力还是受技术水平限制的。一定技术水平下,社会消耗了过量的资源,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如果继续下去,就会造成不可逆的环境灾难,导致文明的毁灭。

从金融角度讲,就是通胀是明显的信号,说明当前的金融刺激已经导致生产端的消耗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

美国70年代的通胀,就是这种局面。当时成平日久,消耗大增,技术发展相对停滞。一点简单的扰动,就出现了大通胀。美国大幅加息后通胀下降。但重回增长轨道,还是靠着新技术发展。

那之后,整个世界又高速发展了几十年。

现在又到了技术发展相对停滞的时刻。有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扰动。大通胀再次出现了。

金融,政策手段都是辅助。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技术进步。这一轮能带来巨大增量的技术,只有新能源。

2022-09-18 15:02

压制内需的本质应该是分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有讲述这个模型)。
而现实中,基本无人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