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摘录与思考(上)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1、稀缺会俘获大脑。稀缺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会因拥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悦,而是因为它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强行侵入我们的思想之中。

2、就像饥饿的人日思夜想着食物一样,当我们经历任何一种形式的稀缺时,都会对稀缺的事物全神贯注。我们的思想会自动而强有力地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要。

3、稀缺对人类大脑产生的影响,存在于潜意识之中。稀缺在潜意识层面发挥着作用,无论大脑的主观是否愿意,稀缺都会牢牢地俘获他的注意力。

4、稀缺是一种心态,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5、稀缺对注意力的俘获,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所见和所见的速度,而且也会影响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认识。例如“主观时间延展”,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事件中,人们会感到这类事件的持续时间更长,因为在短时间内人们需要处理更大量的信息。

6、在稀缺理论中,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有限方式去实现无限愿望的学科,研究人与社会应该如何对实物稀缺进行管理的学科。

7、对稀缺的感觉,与稀缺的实质存在是不同的,其取决于可用的资源和我们自身的体验。常见来说就是,需要的比拥有的多,人们会变得不幸福。

8、稀缺之所以会俘获我们,是因为我们潜意识认为稀缺很重要,稀缺的事情很重要,值得我们投以关注,在稀缺状态下,我们注意力能高度集中,做事情会高效率,但是难言创造力。所以稀缺最大的坏处是,我们对人生长远的规划、已学知识的创造性使用、社会人生在大颗粒度与细颗粒度的洞悉等事情上的严重破坏。

9、带宽即心智的容量,包括两种能力,分别是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人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人们的执行控制力。

10、稀缺存在自身的内在逻辑,会进一步延续并加剧稀缺,能够自我强化。致使贫穷之人会继续穷困潦倒,忙碌之人会永远日理万机。

11、稀缺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并带来一点点好处:我们能够在应对迫切需求时,做得更好更高效。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更大:我们会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成效。(全书的核心思想)

12、稀缺能产生“专注红利”,自动将干扰和诱惑等因素推至一旁,出现目标抑制的作用,人们在专注于某项重要事物的同时,就不容易想到其他重要事物。无论是有关工作还是娱乐,只要时间有限,我们都会尽量高效利用。这是稀缺俘获大脑时所产生的积极成果。且佯装稀缺是很难真正获得专注红利。

13、人类大脑的一个基本特点:对一项事物的专注会抑制竞争意识。即有一个目标后,其他的内容就会变得难以察觉。例如,我们生某人的气时,会专注他人让我们反感的地方,抑制作用会令我们忽略他人的好处。引申到资本市场就是,出现主流热门板块的时候,市场整体就会对该板块加强关注,在对该板块的专注产生后抑制市场对其他板块的深度挖掘,导致其他板块股票估值下跌,这里能产生套利机会。资本市场是人参与的市场,就拥有人的特点。

14、稀缺会迫使人作出选择,所有抽象的事物都会变得具体起来,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如何以最有成效的方式去利用自身资源上,尤其在一旦时间不够用的现实变得无法逃避,人们会更加集中精力。例如,很多会议都是一开始没有重点的,而讨论的内容也非常抽象,离题甚远,直至会议后半段时间,与会人员变得齐心协力,完成工作的意愿和能量会突然增强,不同意见纷纷被铲除,关键的细节问题成为焦点话题,其他一切靠边站。会议的后半段总是会出现很多实质性的进展。

15、稀缺的状态下,导致我们获得“专注红利”的积极意义,也会导致我们忽略其他事物而不自知,产生严重的“管窥”效应的消极意义:只能一门心思地专注于管理手头的稀缺事物。管窥指的是人们的视野会因稀缺问题变得狭窄,只能透过管子的孔洞看清少量物体,而无视管外的一切。稀缺产生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两分歧的根源就在于人类大脑的抑制机制。

16、管窥会导致几种情况:放大管子外的其他事物的成本,缩小管子外的其他事物的收益;对远期的、长期的、隐形的、可能的、宏大的、抽象的事情自动排除掉,对近期的、短期的、显性的、紧急的、局部的、具体的事情会优先处理解决;人们会因管窥做出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决定,因为潜意识认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17、对于管子视野之外的事物,我们并不容易看清,更容易被我们忽略,而且也更容易被我们遗忘。非常常见且恰当的几个例子:(个人生活类)当我们手头有一项急需完成的工作时,就会缩短与家人共度的时光,将理财计划向后推,甚至是例行的体检也要改期。时间特别紧张时,我们就会想“下周也能陪孩子玩”,而不会想“孩子现在是否真的需要我陪,以及要等到什么时候我才能真的有时间呢?”;(公司经营类)当经济低迷时,公司会优先削减营销支出,因为大部分公司的第一认识是营销的成本是在管子视野之中,是具体可见的、近期需要支付的、局部紧急的,而营销的收益是抽象的、长期的、可能的,则自动被排除在视野之外。

18、稀缺会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让我们做出不同选择。这种现象会让我们变得更有成效;但同时也会让我们为此付出代价:这种“专心致志”会令我们忽略原本很重要的其他事物。因此专心致志应该是基于带宽闲余状态下的深谋远虑后,在选择完正确方向后的持之以恒。没有正确方向的专心致志反而会在错误方向上越陷越深。

19、钱的问题会永远纠缠着穷人,而时间问题则会永远烦扰着忙碌之人。若仅仅把稀缺现象视作压力和忧虑的结果,那就是忽视了深层次的影响因素。一方面,稀缺会导致人们的认知能力下降,削弱人们的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稀缺也会导致人们的执行控制力下降,削弱他们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的能力。

20、带宽是对我们计算能力、关注能力、英明决策能力、坚持计划能力和抵制诱惑能力的衡量。稀缺会不断将我们吸入管窥的视野之中,形成带宽负担,并由此抑制我们的各项基本能力。

21、干扰分为外部干扰和内部干扰。如噪声就是外部干扰,自己在学习工作时想到其他事情才是内部干扰。噪声形成的干扰会影响专注力和学习成绩,而且还是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干扰本身为时很短,但其影响越很大。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重新集中注意力,重新整理被打断的思路。如果不自觉沿着干扰去发散,则会更难拉回到原本专注的事物上。即许多研究都得出微量干扰可产生巨大影响的结论。所以在给小孩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之余,还要减少他们的杂念,将他们从管窥状态解放出来。同理用在自己身上。

22、持续的关注对我们的思想产生了影响,将我们吸入管窥的管子之内。正如外部噪声会干扰我们进行清晰有序的思考一样,稀缺也会让我们产生内部干扰。虽然我们有能力直接控制大脑活动,但有些时候他们还是会失去控制。内源性思考对总体认知能力的深远影响。

23、大脑集中注意力的方式和被干扰的表现形式,主要区别存在于“自上而下”处理和“自下而上”处理之间:“自上而下”处理指的是思想会对所关注的事物进行有意识的选择;而“自下而上”处理指的是注意力会很容易被非我们能控制的刺激所俘获。在大脑装载量较多时,引起分心的事物一旦出现,分心程度以及大脑的活动量都会有所增加。而且自上而下的注意力无法阻止自下而上的侵入。例如,在热闹的聚会场所中,当房间的另一边有人叫你的名时,无论你正多么专心致志地关注某件事情,你的注意力都会有所转移。

24、稀缺会不断地给大脑装载其他处理内容,而留给处理当前任务的“心智”就没那么多。稀缺会直接减少带宽,不是减少某人与生俱来的带宽容量,二是减少其当下能用得上的容量。

25、带宽指的是心智功能中宽泛而彼此相关的“认知能力”与“执行控制力”。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拥有多个层面和丰富的细节,稀缺对两者都会产生影响。认知能力是我们解决问题、获得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等能力背后的心理学机制。认知能力中最突出的就是“流体智力”,即在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时,在无须特定学习或体验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执行控制力是作用存在于我们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包括计划、关注、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等执行控制力就像中央处理器一样,是我们进行日常活动的必要能力,可以决定我们而定专注力和转移注意力的能力,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以及自我监督的能力。

26、认知能力的一个核心特性就是流体智力。认知能力并非固定不变,它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最常见明显的例子是失眠后的第二天和忧心忡忡的状态下,人们的认知能力是比平常低的。仅仅是稍微涉足到稀缺问题,人们的智商就会迅速出现大幅度下降。他们因稀缺而心神不宁,而其流体智力的水平也会随之跌落。例如股价的波动,会严重影响以投资本金、盈利为锚的散户们的心态,以及以股价走势为锚的初级价值投资者的心态,自然要他们作出独立思考、正确判断是非常难的。

27、自我控制对执行控制力有很强的依赖性。人一旦意识到意志力不过是去学习如何控制注意力和想法时,而并不是产生想法后在行动上坚持住时,就能开始提高自身的意志力。有意识的行为才能够制止自动选择。当我们大部分注意力被一些事情吸引住,用来制止我们去做其他事情的欲望就会减弱,即当心智带宽存在负担时,会令我们更难以控制冲动。而且仅仅轻微触动到稀缺的念头,人们就会突然间变得更加冲动。尤其针对愉悦身体本能的欲望或者其他原始冲动,例如吃喝、玩乐、贪财、好色、游戏、低级娱乐、刷短视频等,与天主教的七原罪内容相似。所以很多人会有一种体验:越是辛苦忙完一天的工作,下班休息越是想着娱乐放松,而且还是采取刷短视频这种低级无意义的娱乐放松,其实就是身体劳累很容易引起心智上的疲乏。对应的解决方法可以是,在带宽闲余时减少欲望以及适当满足欲望,在带宽负担时转移注意力比如去跑步、去受困的环境下看闲书等。

28、贫穷会成为心智的负担。就算没人提醒强调,贫穷状态也会削弱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穷人的“有效”能力比富人要弱,是因为穷人的一部分大脑早已被稀缺所俘获。同理在减肥的时候,一心只想着节食,反而背负这带宽负担,不仅焦虑还做不好其他事情。最佳的节食的方法是找到饮食与消耗的内在平衡,不再限制吃喝。即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然后将目的忘记,无脑坚持实践。

29、稀缺、压力、忧虑等也会增加带宽负担。长期压力会对人造成不同的影响,而稀缺的效应是及时的。稀缺不仅仅会令我们入不敷出,不知如何分配资源,而且还会让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手足无措。稀缺会使人变笨,变得更加冲动。我们不得不在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被减弱的情况下,依靠更为有限的脑力去勉强度日。生活,就这样变得举步维艰起来。所以我要主动减少、降低自己的需求,避免经常陷入稀缺状态,同时在富足状态的时候将有限的注意力分配到阅读、学习、思考、写作、投资上。

30、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将东西装进行李箱,是对资源管理问题的最好比喻。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时间箱,要在里面装上工作、休闲和家人共度的时光。我们也都有一个金钱箱,要在里面装上住房、服饰和其他所有支出。资源的稀缺和富足,会改变我们装箱的方式、如果余闲存在,我们在装箱时就不得不进行权衡,此时稀缺就出现了。而如果行李箱过小,我们需要管理的稀缺越多,稀缺这时甚至创造出数学计算层面的难度困扰我们。

31、当稀缺令我们专注时,同时也会改变我们收拾行李箱的方式。稀缺会改变我们花每一分钱、度过每一小时、吃掉每一份食物的方式。稀缺会给我们一个不同的结果,装出一个内容不一样的行李箱。用大行李箱收拾行李时,人们总是十分随意,大行李箱总是装得随心所欲,还剩下不少空间;而用小行李箱收拾行李时,人们便会变得小心翼翼,思索再三,小行李箱总是装得十分谨慎,满满当当。理解我们装箱方式的不同,是理解稀缺创造稀缺的关键。

32、权衡式思维是由稀缺所引发的一种思维方式,是稀缺引发的固有结果。在稀缺状态下,因为所有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以致我们开始对之念念不忘,开始产生决策难题。余闲是指我们在拥有很大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时的产物,也是我们在资源丰富时进行资源管理的特定方式。余闲可以将我们从做权衡的苦差事中解脱出来。我们所谓的余闲不是刻意预留的空间,而是因为装箱时空间充裕而产生的副产品。即在我们工作顺利,收入稳定的时候,并不会仔细到1元钱也会计较。一旦进入权衡,我们就会失去决策的重心,就容易在物与物之间、自己各种需求之间进行比较,容易忽略物体本身的意义与自己的真实需求。

33、人们的懒惰情节一直是自助式仓储业从业者的“密友”。因为只要将东西装进仓库,就没有人会想要花上一整天时间将其搬出。只要人们有能力去支付费用——从心理上感觉他们能够付得起费用,那就好一辈子将东西放在那里。这是金山办公WPS的SAAS化之所以能成的很大原因,这也是金山办公云盘的光明未来。B端公司更考虑成本收益,C端个人更倾向习惯。

34、因为不存在权衡,所以我们遇到想买的东西时,只能想到“为什么不买呢”。余闲令我们脱离了权衡的困扰,允许我们去购买那些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东西,而不去考虑其他因素。这样一来,低消和浪费就会产生。当我们拥有很多空闲时间时,就会无所事事,然后时间就被这样耗尽。原本一天可以工作16个小时,但结果只做了6个小时的事情,常常会用一周时间去完成一项本来只需要用两天时间就能好完成的事。

35、做选择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如果面临的选择过多,人们常常会通过坚持最初的计划来避免选择的负担,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不去做选择。余闲就能让我们轻松地避免选择负担。余闲给了我们无须做选择的自由,还能够在犯了错误,也不会让我们遭受实实在在的牺牲。单只股票的浮盈,也会让人有余闲的感觉,就算操作失误,也不至于遭受很大打击。在没有余闲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允许失误的空间。

36、如果失误的成本更加高昂,失败的可能性更大,那么稀缺难道不会令我们变得更加谨慎吗?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若想减少失误,仅凭努力是不够的。许多错误之所以会出现,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够谨慎,原因要从我们心理过程的根源处找。努力和专心还不足以令我们避免计划谬误,也无法提醒我们那些根本想不到的事情,更不能给予我们钢铁般抵制诱惑的意志力。偏见是大脑运转的直接结果,而且并不总能对事件的后果作出响应,我们也许会屈服于瞬间的诱惑,无论后果是否更加极端,偏见也会持续。

37、在带宽受到负面影响的情况下,我们更有可能向冲动屈服,向诱惑低头。所以在带宽负担,管窥状态时,千万不要作长远规划和重大决定。稀缺不仅意味着人们没有失误的空间,也意味着人们更有可能出现失误。因为稀缺不仅提高失误的成本,也为人们创造了更多机会去犯下错误、作出不明智的选择。稀缺状态下,将事情做对做好会变得更加困难。因为无论是忙碌之人的时间,还是贫穷之人的金钱,都必须在十分有限的范围内精打细算。装行李箱的例子完全说明,马太效应显现。与此同时,在精打细算的过程中,心智带宽承受很大负担,导致流体智力决策与执行力度减弱。

38、物品是有“相对颗粒度”,例如一部IPAD占富人、穷人的可支配收入比重是不一样的。富人觉得没什么负担,穷人却觉得负担很重。所以如果资源充裕,我们所作出的诸多选择,平均来看“粒度”就会变小一些,以至于不会占用我们全部的可支配资源或者计划。例如个股仓位与资金总量的对比,如果过度重仓持有单只股票,则容易出现这种带宽负担,而且算是认为增加投资难度。

39、稀缺是一种需求比资源多的主观感受。这其中存主观感受与实际限制之间的对比。我们所有人都必须面对有限的金钱、时间等资源,而如何装小行李箱则会让稀缺管理变得更加复杂。所以虽然实际限制和权衡无处不在,但是人们的感受却并非如此。余闲不仅仅意味着低效,更是一种奢侈的心理享受(充裕的感受),不仅能让我们购买更多的商品,也会给予我们随意装箱的奢侈享受、不用动脑筋的奢侈享受、犯了错误无所谓的奢侈享受。这如同大基金与小散户,一个是大行李箱的余闲状态,一个是小行李箱的稀缺状态。大基金自成买入持有卖出的投资策略,这相当于一套装大行李箱的方法,大基金按照公式买入一只股票,无需做太多的权衡。而小散户没有投资框架策略,小本金对管理的技术要求非常高,投资时自动进行权衡再三,被动地进入稀缺陷阱。受制于信息渠道的先天劣势,散户反而会过多关注短期走势,因为他们的犯错成本高,需要更高效地完成收益率的提升。

40、 人们对货币价值的衡量是相对的,穷人是金钱价值方面的专家,他们更接近于理性的“经济人”。我们在小物件上连几毛几分都会计较,而在大物件上却挥金如土。我们更倾向金钱的相对值。

41、我们认知具有高度的相对性。我们人类感觉到重量变化的比例是恒定的——1/30,即当我们举着15千克的重物,感觉重量变化要超过0.5千克。虽然相对性认知是大脑处理信息时的固有特征,但经验与专业技能还是能让我们摆脱这一限制。专业技能,即对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理解,能够对认知形成改变。稀缺也会迫使我们成为专家——装箱专家。在没有余闲时,我们深谙行李箱每一寸空间的价值,穷人珍惜每一元钱的价值,日理万机的大忙人珍视每小时的价值。投资股票更复杂,既要懂得所投资企业的价值(包含企业与行业的现状及变化),也要懂得股票二级市场的内在运行规律。

42、当在资源充裕的情况下发生购买行为时,我们感觉不到自己需要放弃任何东西。从心理上讲,这种感觉很愉快。但真的理性决策时,却是一种障碍,因为我们不清楚自己为了获得某件东西而需要放弃什么,这很难弄清楚这件东西的成本和价值。余闲以及权衡的缺失,意味着我们无法拥有对物品进行价值判定的简单、直接的方法。所以茅台为什么可以卖如此贵,其毛利润率如此之高,因为C端消费无法简单、直接对消费品定价。同理在大牛市,或者说在社会大量货币涌入股市的时候,即出现余闲状态,出现权衡缺失的状态,这时候我们无法对股票价值进行简单、直接的判定,即海水涌上来,除非是潜水好手不然是非常难探海水多深,唯一的办法是等待海水退潮。

43、人们总是在价格相当的物品之间进行对比,而这种对比又非常具有误导性,因为许多用来比价的物品是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购买的,例如用多少多少瓶江小白和一瓶茅台比价,或者用茅台和IPHONE比价,这都是无法得出结果的。采用“时间价格”(即这东西的价格相对于多少小时的工作所得)也具有误导性,因为即便我们管住自己没有购买某样东西,也不会因此少工作几小时;即便买了某样东西,也不会因此多工作几小时。寻找金钱的最佳用途同样会产生误导作用。通过一些方法框架去观察事物,是一定会出现适当的误导偏差,这就如同观察杯中纯色的水,只有通过染色后才能观察到,但是染色后一定程度上是污染原水体。

44、节俭与稀缺的体验并不是一回事。节俭之人对金钱怀有一种保证富余的责任感,而穷人则需要随时进行权衡。发生购买行为时,节俭之人会思考的是,该商品的价格是否“优惠”(利用环境、比价方式判断相对而言是否优惠);穷人则会思考,为了付出相应的金钱,他们要放弃什么。所以说,节俭之人并不需要进行真正的权衡,他们与生活资源充裕的人一样,很难体会到1元钱的真正意义。例如大部分人入住酒店,都会在基础房型上选择升级,因为升级的钱相比于基础房价来说,大部分觉得不值一提。

45、行为经济学所研究的许多偏见与矛盾,其实都是因为绝大部分的人并非真正的穷人,他们无法真正体会金钱的价值。行为经济学的诞生,是因为实证观察发现人们的行为会违反几条基本的经济学预测:人们不会去考虑机会成本;人们购买物品的意愿也会轻易发生动摇。经济学的预测,对于那些真正拥有稀缺心态的人来说,会更加准确。具体个人的经济行为与经济学理论之间有许多不相符的漏洞,这正是我们投资获利的机会。

46、识解值得是在认知过程中,大脑会利用大量的环境线索去理解视觉数据。视觉系统会利用图像中的背景线索为物体赋予意义,而背景线索则会影响前景物体在人们视野中的呈现。感知颜色与感知距离一样,取决于背景环境。感知价值也是同理。我们之所以会对物品的价值感到模糊与混淆,是因为我们在资源充裕的情况下是不会进行权衡,而且也根本不知道如何进行权衡。

47、许多富人包括经济学家在内都不会为小钱去做权衡,而且这个小钱还是相对来说的,并不是绝对值的小钱。并不是说富人比穷人永远更理性,而是说穷人拥有一种特殊技能:他们更善于维持当下的生计。他们能让1美元发挥更加的价值,他们是金钱价值方面的专家。这种专业技能会令他们在一定的环境中表现得更加理性,更不容易作出自相矛盾的选择。因为专注,所以拥有专业技能;因为专业,所以有了管窥之见;因为管窥,所以产生一系列负面后果。所以说,想赚穷人的钱是非常难的,现如今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的穷人?农民、农民工也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穷人,因病返贫的家庭可能算是符合一些。所像小米这种赚DIAO丝的钱还凑合,屌丝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穷人,他们只是行李箱比较小的人,面对越是需要权衡的消费者,性价比越是关键,也越能占领稀缺状态下的心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