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和进化 以中国平安为例

发布于: 雪球转发:161回复:170喜欢:447

最近精读《毛选》给我投资带来了一些新启发和反思,本文记录。

读书日快到了,我也推荐大家阅读,对创业者和投资者都有极大的帮助,创业方面就不用说了,第一册开篇第一章就让我惊叹主席原来才是产品经理的鼻祖,对用户的分析(各个阶级关系,矛盾点,需求)可谓是庖丁解牛,叹为观止!

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就是在丛林里学习《毛选》,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组织军队打游击,还提出十大纲领,最后夺取政权,稳妥妥的抄袭毛泽东思想,连任了五届至今。

什么是创业?我很早就说过发现需求,做出差异化产品,建立壁垒,《毛选》将其演绎的淋漓尽致,也就是伟人的书名太严肃,不太容易吸引创业者和商人的注意力,不然这本书早成为创业圣经了,我也读遍市场上企业管理,运营,创业类书籍,又经商19余年,可以说《毛选》的高度不亚于任何一本。

自我检讨

打住,今天聊的不是创业,是投资。虽然在毛泽东时代,中国都没有资本市场,但毛泽东的思想是很适合做投资的,其实某些方面他和查理芒格有很多相似之处。

之前有一件事一直纠结着我,在喝茅台直播那次也有提到,就是去年四季度我在建仓腾讯的时候,是有全仓腾讯的想法,但最终买到58%仓位就放弃增持了,用了招商银行中国平安来做对冲风险。后来我就陷入了自我思考中,主要问题是当我认知范围内几乎100%确定了腾讯,我有没有必要去分仓来分散风险?

我的两个底层逻辑在这件事上出现了相互排斥:

1)把资金分散投入到我没理解透的企业,这并不是分散风险。

2)无论自己再确定,也不全仓在一个公司,黑天鹅本身就是破坏确定性的。

半年过去了,腾讯的确远远领先上证和恒生指数,而招商,平安落后,那么从结果上来看我最初对腾讯的认知恰好是正确的,全仓腾讯看起来是最‘正确’的选择,可是如果这么做就违背了 第2条。

所以有这么几天我一直纠结在1)和 2)的取舍问题,直到我读到《实践论》的内容,瞬间点醒了,原来问题并不出在 1)和 2),问题是出在了在我对腾讯的认识早已经从感性认识提升到伦理认识;而我对中国平安的认识还停留在定性后的感性认识。

这也是为什么在去年10月份市场普遍观点不看好腾讯,而我买入不但不担心,还很爽,信心十足,连续两个多月不断增加份额;而市场普遍对平安到处叫好,我持有的时候反而是有些心虚。

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伦理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相互分离的,他们在时间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这个道理其实再简单不过了,但是让我认识到自己目前投资上的一些潜在隐患,这些隐患会使我长期年化收益率降低1-2个百分点,长期累计起来是很严重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差的是什么?可以把下面引文中的‘实践’改成‘调研’。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出在我只用了‘终局思维’去选出了平安,而自身对平安的理解还没有真正进入理性阶段,当然这不是致命的,但也是让自己变得被动和降低收益率。1)和 2)的认知没有任何问题,他们并不矛盾,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我犯的错误在于,除了需要终局思维给企业定性,更深入的调研和理解让自己进入理性认识阶段才可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这就好比买房,我知道深圳南山 终局要涨,我7万/平买了,中间跌到5万/平,但最后涨到了15万/平。如果你跑盘仔细调研一段时间,很有可能在5-7万中间的价格买到,定性(终局思维)确保你大方向不会错,理性认知是帮你尽量在赔率最高的时候下注。

我选公司肯定是先定性的,赛道够不够长,谁能胜出,壁垒是什么,赚钱容不容易,站在未来看今天,保险这个赛道非常长,而平安的竞争优势已经遥遥领先,最主要的是他的基因不可复制性(团队,文化,管理)这些东西才是主导出行为,模式,战略,产品的本源,就好比腾讯的基因也很出色,而微信,王者荣耀,小程序,金融这些东西你是之前无法预测到他的诞生,他们是由基因而产生的,投资我会先看基因,而不是光看已经呈现出来的产品,产品只是结果,基因才是源头,产品只能保证一时的顺利,基因是保证长期的要素。

既然我的目标是做一个优秀的投资人,我觉得光是‘终局思维’还是不够完善的,今年我37岁,投资应该还能做50年,日子还很长,我可以犯错,也一定还会再犯错,但必须要吸取教训,不断优化我的投资框架。

平安到底怎么了

市场不是总是有效,但市场大部分时间也是有效的,平安出现了远远弱于指数的走势,甚至短期弱于其他保险股的走势,我首先反思的是自己,接着是再次对公司进行更深度的‘实践’,这个过程是反复的,因为保险股如果从终局定性思维来研究那很简单,如果是从各个业务板块,各个数据去看,那么平安又是目前我看过最复杂的。

用主席的《矛盾论》来进行归纳,目前平安存在的问题和市场对平安的态度主要集中在下面的问题:

主要矛盾:

1)代理人改革后引起的新业务下降

2)降息预期对后期新增投资的影响

次要矛盾:

3)个别事件唤醒放大了本身就存在的保险高杠杆的恐惧


4)疫情带来的上半年业绩实质影响

5)保险公司产品竞争力

中国平安从最高点92.5下跌到最低点66,累计下跌了26.5元,做个有意思的分解,这26.5元里按我个人的理解分解如下:

新业务占了10元,

降息预期占了7元,

疫情占5元,

高杠杆和产品分别占2.25元

高杠杆占比低不是因为他潜在风险小,反而是最大,最长远的,不然年利润1200亿的平安无论从什么维度估值也不会只有年利润960亿腾讯的30%,而正是因为高杠杆,市场一直给予平安较低PEV/PE估值。我认为这样的估值落差是合理的

那么平安的股价要上涨,需要这五个力量的变化,其中最核心的矛盾是 1,也就是平安主动进行代理人改革而导致的断档和市场预期不确定性。在对公司的分析当中,我认为一定重点分析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是存在的,但不是决定性的。

对此,我是这么看的:

平安是主动在缩减代理人,用科技和多平台渠道去代替低质量代理人,对于复杂和高价值的业务由高素质代理人贡献,提升其收入。节省下来的成本让利给客户做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我用的不是性价比,客户购买产品不光是性价比这一个考量因素,但可以做出更有竞争力,让渡部分结构优化带来的利润给客户的产品)

这么做虽然本意不是打击竞争对手,但间接挤压其他保险公司生存空间是必然的,这一套连招打下来如果成功,还没有任何保险公司可以复制,他们一旦缺失了代理人,又没有科技技术支撑,又没有全金融平台支持,可能会陷入学就找死,不学就等死的状态。平安本质上是在做一件通过科技来优化自己全身肌肉的工作,从Processing到Processed之后,他会更强大。

所以我对保险行业的终局判断就是平安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其他公司想做大没机会,只能做中小规模了,不过好在整个市场空间还是较大,这个现象到未来存量市场会变得明显。

而2,3,5本身就一直存在,他们这次带来的跌幅主要是由于以4疫情为契机,1 为主要矛盾引发的连锁恐惧反映,这部分累计12元跌幅,会在4疫情的好转后恢复一大部分,余下的和 1 代理人改革的变化中陆续恢复。当事物发展到另一个极端,当 1 的改革看到了曙光和变化,4的影响在二三季度彻底消失,内含价值不断上升的基础上,市场又会慢慢乐观,从而产生溢价。这是必然会发生的结果。

新过程就代替旧过程而发生。旧过程完结了,新过程发生了,新过程又包含着新矛盾,开始它自己的矛盾发展史。

事物总是在动态发展中,所以投资者对于向腾讯,平安这种在发展中进行改革的公司最佳的击球区我觉得是在上面引文里的旧过程完结了,新过程发生了的中间逗号部分。而反思我投资平安的时间点,由于我当时决策仓促,定性后就建仓买入,而没有做更深入的调研,提早了一个时间身位进入,恰好又碰上疫情,触发4 和 2,3,5的悲观加成。

以上就是目前我对平安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梳理和分析。

展望后市

说了这么多,平安到底是去是留?

于我,从68-71元区间几乎每个交易日都在买入,以我们年化目标16%的预期在这个价位买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我只问自己一个问题,假如我之前没有买平安,在当下对平安的了解下,我会买入平安吗?我的答案是:会,目前的累计跌幅已经把问题全部暴露出来,而对平安的定性结论我至始至终都没有变过,我做公司这么久的经验告诉我一个优质的公司如果居安思危主动去做一些变革,结果往往都是好的,尤其是这种变革竞争对手想做也做不了。

目前的价格我认为是机会远大于风险,属于可以下注的好时机,70以下的价格带来的赔率和去年11月315元左右的的腾讯差不多,但是长远看回报率应该不如腾讯。(以315的腾讯价格 v.s 69的平安)五年后我再回来挖坟。

可惜的是我可能要花几倍于腾讯的调研时间,但获得长期回报可能只有腾讯的一半多点。这就是我说的投资的真谛是投资印钞机企业,腾讯是超级印钞机,茅台是印钞机,平安,招行只能进入优质企业梯队,他们不是不印钞,只是带着高杠杆印钞无疑要给潜在风险在估值上打个大折扣,未来无论在市场多乐观的时候,我依然是心有余悸。

怎么说呢,优质的企业也已经超过了99%上市公司,但是优质企业和印钞机企业在5-10年的维度里带给普通投资者的回报率同样会拉开不小的的差距

对于平安,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不悲观,对于他的终局,我乐观。对于他的投资回报,我降低期望,但一定是超过16%。

主席说:‘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老华说:‘没有调研,就没有买入权‘

由于我对自己在定性上的自信,缩短了深入调研的时间,没有选择到一个最佳击球区,从而钝化了我的投资收益率,为此我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机会成本,更多的学习,更多的反思),还有50年的投资生涯要走,路还很长,多学习,多思考,我们在终点相遇。

$中国平安(SH601318)$ $腾讯控股(00700)$ $招商银行(SH600036)$

全部讨论

2020-04-19 15:29

表面上,楼主的问题还是纠结于集中还是分散

其实核心问题只有1个

投的东西,是否自己真的懂了(这与买入赚赔没有关系)

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参与的时机(买入区间)

是有一个优先次序的

能悟到的

投资会有一个跨越(类似巴所说从猿到人)

毛选去年读的,确实是醍醐灌顶

老华的大部分观点是认同的,但也有一部分不太认同。
1. 平安的寿险改革始于18年底,至今1年多,所以股价在寿险改革一段时间后一直横盘大半年,如果没有疫情的影响的话大概率在80-92之间波动,并且没有疫情的话改革的效果大概率今年上半年能看到;
2.疫情在短期是平安股价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估计能占到60%, 而腾讯是大幅受益于疫情的,外围的大幅波动对金融保险影响巨大,主要是心里层面的。
3. 认同平安是高杠杆行业,但和银行有本质不同,单纯保险来说是先收钱,后赔付,70%的资产在高等级债券,没有大量坏账一说,但平安有平安银行,所以有部分资产是有贷款的。虽然如此,但是认同平安挣的钱和腾讯挣的钱是有本质区别的,腾讯的钱含金量要高。
4. 在这个价位上,个人认为平安的5年收益要大幅跑赢腾讯,这是基于常识来判断的,腾讯的业务上升空间有限,赢利点很难大幅提升。
5. 非常认同目前的价位值得大力买入。

但从目前的股价对比来看投资的优劣,我想判断还是太早,因为疫情总会过去,优劣会互相转化。腾讯将来能维持16%的复合收益个人认为太难,不管是小程序,Q音乐等还没有看到大幅盈利,目前已经不低的市盈率如何再大幅提高?

2020-04-19 14:49

写得不错,但把毛泽东思想搅进来就不伦不类了,不知道巴菲特懂不懂毛泽东思想?

2020-04-19 12:24

毛教员的书非常练脑,常读常新。

2020-04-19 13:43

毛选确实是好书 创业还是管理都必读,腾讯的护城河要深些,单从股价涨幅来看,现价的平安可能还会更高些,平安业绩15-20%还能增长几年呢

2020-04-19 23:46

毛选的本质是辨证唯物主义,即任何问题我们都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什么是今年GDP的主要矛盾?我们用什么来大力化解今年的主要矛盾?
只有想明白这些问题的答案,才会懂得如何做最佳的投资。

2020-04-19 13:09

主席在用兵上都是以多胜少的

2020-04-19 17:23

腾讯,平安也是我的TOP2,TOP3重仓股。对于平安,这个阶段当然是买入区间,并且坚信平安改革一定能成功,股价一定会创历史新高,这个和老华的终局思维一致。但现在买入后什么时间能涨真不知道,看老马的改革快慢。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不断买入,本人的平安持股数目标还差一手,哪天看到改革成功的前瞻指标,代理人收入、新业务价值开始增长了,我就买入最后一手,完成持股数目标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