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40喜欢:32
原帖已被作者删除

全部讨论

文章有两个问题:1,虽然我不经常看平银的报表,但是新一贷的规模应该放大了十倍。2,相比于资产端,零售负债端成本是慢功夫出细活,根本不可能在三五年内降下去。当初一起向零售转型的股份行:浦发,兴业,平银都是选择以资产端突破,没有一家在负债端做到显著改善的。这个问题早在3年前我就说过,负债端没那么容易做好。10年能有显著改善就是很好的了。用这点说老谢不行有点牵强。

2023-12-23 23:50

平安银行没有什么大败局就是把你跌痛了而已!这两年腰斩股票一大把,并不是都经历了败局!招行,格力,万科,宁德!泸州老窖!

2023-12-23 21:10

👍平安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说个真实的个例,我有两张卡,招行和平安,最近刷卡金额较大,招行给我推的分期手续费5折,年化7%多点。平安给我推的是年化18%。两厢比较,会用平安分期的人基本不存在了吧。我一直纳闷平安怎么这么做生意,原来原因在这里,但是18%的年化利率到底是干嘛呢,疯了吗?

2023-12-23 22:25

写得很好,负债端没有优势资产端风险上行,在资产荒的年代只能被优秀的银行一步步蚕食份额,剩下的就是高风险资产和低质客群。银行在好的光景年度下看不出差距,在下行年度就是赤裸裸的曝光。

2023-12-24 00:33

总结的不错!有一个数据错误:新一贷和信用卡余额单位是千亿,不是万亿。而且今年的新一贷包含了白领贷,如果不包括白领贷还有多少?我怀疑那个高利息的新一贷已经暂停了。此外,零售的不良是不易隐藏的,平安银行因为零售不良计提了大量拨备。与此对应,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批发不良就特别低,比如房地产贷款远低于同业。是因为要保持利润增长隐藏了对公不良资产,还是象管理层说的那样依靠金融科技控制了不良?总之,前几年是对公不良暴发,依靠零售赚钱。这两年变成了零售不良暴发,对公赚钱。按下这头起了那头,何时是个头?

2023-12-24 19:58

平安银行来舆情管理了,本人不想惹麻烦,文章先删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私聊

2023-12-23 19:50

@问鼎资本-张佳男 张总,这个人 写的怎么样,每个字都认识,就是看不懂这个投行一天到晚扒拉各种股,然后附上自己的文章。

2023-12-24 10:03

说了半天,平银的负债成本率还是股份银行里最低的(除了招行),然后你拿平银跟所有银行里面最低的招行比,你是何用心呢?你叫其他股份银行情何以堪?

2023-12-23 21:33

分折的有对有错,
但平安现在不能碰,
比它好银行一大批。
在这次经济下行中,
得出一个宝贵经验,
地域因素,远胜对公和零售之争。
好地域银行,完全对抗了经济下行(成长性)
股价表现,除了高估的宁波,以及南京外,也好于平,招,兴。

2023-12-23 23:13

从上表可以看到,各主要银行中,除交通银行外,负债成本>2%的,市盈率都低于4倍。反之,负债成本<2%的,市盈率都高于4倍(注:而交通银行之所以异常,因为并表了旗下租赁、信托、保险等子公司,而这些业务板块估值高于银行。体现在财务上,交行(含子公司)的非利息收入占营收的37.75%(2022年),而其他银行一般只有2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