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解决人口下降问题要严控高等教育规模,将大学生招生人数控制在100万以内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回复:6喜欢:3

1、我一般不怎么讨论这类宏观性问题,因为跟股票赚钱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再说这种宏观的事,说了也没用,你说跟不说,政策也不会有什么变化,于事无补,多说无益,我是个实用主义者,只关心切切实实能带来收益的事情。只是今天突然想到了这个,所以姑且也来废话几句,你赞不赞同,支持还是批评,我都无所谓,因为,这只是代表了我的一个观点;

2、现在人口出生率下降,平均结婚年龄一再推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一个钱字。为什么原来60-70年代的父母那一辈人,有几个孩子都没觉得有什么压力,一家都好几个孩子感觉也还好,因为那个时候大学生招生规模很少,物以稀为贵,80年代大学生称之为“天之骄子”,所以自己的孩子如果不是天赋特别高,一般读了初中就开始走上社会学门技术,初中之前都是义务教育,费用很低,成绩再好一点的读个中专,2,3年毕业就可以工作了,这些孩子才15、16岁,他们的收入还可以反哺家庭,这样家长当然压力小。而且这些15、16岁的孩子经过十多年的工作,一般靠自己工作也可以攒一笔可观的钱,到了25、26岁的适婚年龄,正好可以用上,也不用家长掏钱,所以也没什么压力;而那些考上大学的,大学又是公费,再加上大学生很少,就业非常好,都是抢着要,这样就算读到大学了,毕业出来的收入也相对同龄人非常可观,这样,作为大学生的家长,经济压力也不大;

3、反观现在,大学生招生规模每年大扩招,现在竟然已经突破1000万大关,作为家长和学生,都陷入了两难的困境,你不读吧,现在大学生门槛这么低,是个人都可以上,如果孩子连个大学文凭都没有,将来跟同龄人比岂不是更没有竞争力,所以,绝大部分都会选择走大学这条路,而现在大学生规模这么大,稍微好点的单位只好提高门槛,将录取门槛提高到硕士研究生。这样,孩子们和家长又陷入了疯狂内卷,现在好多从大一开始就疯狂备考研究生,生生将大学四年读成了高三的翻版,细思极恐,这根本不是一个正常社会该有的样子。其实绝大部分的单位和工作岗位哪里需要什么研究生呢,完全是大学生人数过多给倒逼的,我记得在扩招之前的98级大学生之前,根本没有多少大学生愿意读研,很多师兄师姐连保送研究生都不要,我保研的时候一开始我就没要,因为大家认为再读三年根本就是浪费时间;

4、现在问题就来了,经过这么一轮内卷操作,作为家长,经济压力陡增。

其一:因为他们需要供养孩子从高中一直到大学甚至研究生,这么近10多年的时间,孩子都没有收入,需要家长不断地掏钱,进行所谓的培养,这是一笔巨大的经济负担;

其二:这些毕业生因为人数过多,毕业的时候不像80年代的大学生一样,被赋予额外的经济价值,他们能找到个工作就很难了,别指望工资有多高了,而原来80年代大学生少的时候,很多单位都是高薪挖过来,这样,大学生能获得比社会平均工资更高的薪酬,推迟工作年龄在经济上是值得的;

其三:人数这么多的大学生,“拼关系、拼爹”就不可避免,好多单位内定、打招呼成了普遍的现象,因为大家都有文凭,要谁不要谁最后不就势必演变成谁有关系就要谁,有些单位都世袭罔替的倾向了,作为领导也没办法,条件都一样,同等情况下,谁都愿意卖个面子给熟人或者关系户。这对那些家境普通,踏实学习、品学兼优的孩子极其不公平,只要大学生规模在这摆着,这种情况只会愈演愈烈。考上大学也不能改变经济状况,更加剧了家长的压力;

其四:读书不仅费钱,关键是还费时间,这些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一毕业出来,已经25、26了,自己还没挣一分钱,就已经在生物层面上到了结婚的年龄,结婚是需要一大笔钱的,中国又是个喜欢攀比的社会,要买房买车,买这买那,彩礼。。。。。这些东西最后不都落在家长身上。那能不压力山大吗。所以,现在好多年轻人什么不结婚、晚婚,晚育,其实不是不想结婚,而是经济条件不允许结婚,谁都觉得自己结婚不能比别人差,别人有房有车有这有那,自己也得有,所以就一直等啊等。。其实仔细想想,这些不都是传导给了家长了。

5、有观点认为,大规模扩招提高了全民的素质,我就呵呵了,现在的大学四年都能干些什么,能学到啥素质,待过的都知道,懒得废话了,我觉得四年时间学门手艺,赚点钱比啥都强,再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要学什么不可以学到;

6、中国自隋唐开科举以来,上至官方朝廷下至民间社会,对士大夫和知识分子都有极高的尊重和礼遇,根本原因无它,就是因为进士举人这种选拔制度虽然现在你认为它们似乎很落伍,但是不管怎么样,它至少有个客观的选拔标准,而且极为公平,为国选士,一般没人也没脸敢在这个上面搞名堂,清末雍正朝科举作弊案,主考官直接被腰斩就说明了历代朝廷对待这个问题极其严肃,录取人数稀少又保证了它的含金量,这样一大批人即便没有任何背景也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和才气来改变命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而且这种改命不拼爹、不拼关系,大家自然发自内心的钦佩。实际上,能考上进士的人大概率都文章人品智商极高,真正的书呆子概率非常小,而且这些人走上官场又把士大夫的气节和风骨带到了官场,树立了社会榜样和道德标准、文天祥、方孝孺、左宗棠,曾国藩,刘春霖都是典型的代表。

但是我们现在这种大范围扩招,让这个正常的上升渠道大打折扣,80年代大学生称为“天之骄子”,社会有一种较好的踏实向学舆论导向,因为只要你努力考上了一个好的大学,基本上大概率有个比较好的归宿和前途,完全不用为工作发愁。现在好了,这么多毕业生,就算是985、211名校毕业,哪怕是清北毕业,没有过硬关系仍然找不到好工作,靠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概率越来越小,前几天就看到华中师大、中传等好几所名校的毕业生发视频自嘲自己生活过得极其艰苦,根本找不到好工作,某脱口秀节目有好几位清北毕业的演员,也证明了这个事实。社会是现实的,如果连清北这种过去属于举人进士一类的人都无法通过读书改命,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长期来看必然导致“斯文扫地”,社会舆论将逐渐的不会再尊重士大夫知识分子,当一个社会对读书人不再给予应有的尊重,就是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开始。对整个民族和社会将带来长期恶劣的,极为深刻的负面影响,现在已经开始有了苗头,宣称要这些耗尽家财和十多年宝贵青春的人"脱下孔乙己的长衫"',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恢复高考之前读书人叫臭老九,现在超级扩招后读书人又成了孔乙己,恢复高考之前没有一个大学生,疯狂扩招后阿猫阿狗都是大学生,我们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7、通过上述分析,现在政府看到人口的危机,通过打压教育培训,宣传政策什么的,都没什么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幅度降低高等教育规模。具体来说,大学生控制在100万以内,恢复到80年代的水平。这样,很多没什么天赋的孩子15、16岁就可以走上社会,靠自己赚个10多年钱,既可以学点实用专业,也可以积累创业资本,结婚都可以靠自己解决;有天赋的孩子读到大学毕业,因为人少,工作也好找,工资也相对高。无论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都可以化解家长的压力,大家才不会觉得孩子是个压力。我相信那时候,除了真的对科研有兴趣,也没什么人去读研读博了,孩子们也可以将大学四年过得轻松有意义一点。无论对学生,还是家长都是一种解脱。只要大学生规模还不断扩大,我觉得人口的危机问题很难得到化解。

当然,以上都是我的一些观点,还是开头那句话,我也知道基本上属于对政策于事无补的废话。因为,我琢磨着,基本不可能砍掉90%的大学生规模,能不增长就不错了。所以,人口危机是个无解的问题。

全部讨论

02-19 16:02

那就把普通的大学毕业看成以前的高中毕业(985、211毕业,仍是以前的进士吧),只不过,社会需要多花很多的成本来培养,且工作中很多并不需要学到的大学知识,还不如学技能。

2022-09-19 23:31

很多想不懂的问题突然茅塞顿开。

2022-07-03 14:33

大学已经不是高等教育而是普遍教育,寒门也难出贵子,斯文扫地不值钱。大家都想座办公室,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大学生遍地,服务性技术性人才缺乏但又拉不下面子干也干不了。拼爹拼关系,那没钱没权又没本事的怎么办,不结婚不生娃呗。自己都养不活了还想那么多。动不动静态管理随时面临失业降薪,背一身债,天天做噩梦吓出一身冷汗,想死又没那个勇气。一个人赤条条来去爱咋咋地。人口下降关我屁事,我自己都快吃不上饭了。

2022-12-21 13:01

降低教育数量我认为是不好的。国家最根本的财富之一就是高素质人才。能在国际人才竞争中取胜才能有好的商业机会,才有就业。

教育的成本高,可以由政府支出,教育的支出是有正外部性的。不教育的长久成本会更高。

现在的高价培训等一方面开支太大,一方面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作用有多大我比较怀疑。总之应该让教育成本变低或让家长的教育支付比例下降,提高教育的效率,而不是减少参与教育的人口数量。

2022-07-03 22:38

取消教培肯定有用啊。
学生间成绩的差距迅速拉大,如果能在招生规模再缩减一下,就把好苗子挑出来了。

2022-07-03 13:41

学历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