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茅台、分众2023年报和2024Q1季报简评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2

4月是财报季,结合各公司公布的数据,记录一下个人的看法。

首先是白酒类企业,按各公司年报描述,2023年全国归上白酒企业酿酒总产量449.3万千升,同比下降2.8%,实现销售收入7563亿元,同比增9.7%,实现利润总额2328亿元,同比增7.5%。利润增速低于销售收入增速,反映各厂家在牺牲利润争夺市场份额了。

近期最大的新闻是洋河“暴雷”。洋河公布的2023年年度报告和2024年Q1季报显示: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31.26亿元,同比增长10.04%;实现归母净利润100.16亿元,同比增长6.80%;其中2023年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43亿元,同比下降21.51%;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1.88亿元,同比下降161.28%。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2.55亿元,同比增长8.03%;实现归母净利润60.55亿元,同比增长5.02%。

对于洋河近年经营不善都有心理准备,但没想到是如此的不善,在同行都20%左右的增速之下,洋河增速降到5%,然后管理层还厚脸皮说“稳中有进”,看不到丝毫的羞耻。

一图胜千言,洋河和其他白酒企业今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如下。

只看统计数据:

1.2019年时洋河净利润73.83亿元,老窖46.42亿元,汾酒19.69亿元,2023年洋河净利润100.16亿元,老窖132.46亿元,汾酒104.38亿元。都是头部酒企,看得出洋河这几年的发展严重落后。

2. 和体量较小的古井贡或同是省内的今世缘比,洋河也是严重落后,别人的营收、净利润在2019-2023年间都实现翻倍,洋河只有50%左右。

3. 和头部酒企茅台五粮液相比,洋河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也不如体量更大的别人。

4. 但如果结合市值看,当前各酒企都算合理。除了在B股有上市的古今贡,其他酒企的估值都远高于洋河。如同样100亿左右净利润,汾酒市值3200亿,洋河1432亿。洋河的市场估值比近年同样增长缓慢的水井坊也低一些。

如果将洋河和传统白马股伊利美的格力海尔等比较,可得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1. 近年净利润和洋河不相上下的伊利股份市值高一些,但也不多。

2. 海尔净利润虽然不如格力,但其发展势头较猛,市场也给出了更高的市值。另外一个就是洋河会不会像格力,净利润连续几年负增长?

3. 家电企业的年报中的经营计划都不写2024年的具体目标,看来比白酒企业面临更严峻的市场环境。

4. 总体来说,当前市场给与各公司的市值都是相对合理的,反映了各公司近年的经营势头。

历史数据反映的是过去,而投资收益看公司未来发展,回到洋河自身上,就看后面公司会如何发展,是继续被其他白酒企业侵占市场份额,还是能改变颓势,取得较好增速。

洋河管理层一般,但目前看,其他白酒企业的管理层虽然比洋河好一些,也没发现那个白酒企业的管理层能力是鹤立鸡群的。此外,洋河还具有基酒优势、具有做好酒、做好产品的基础。

如果与伊利格力美的海尔等白马股相比,洋河的商业模式更胜一筹,可以用更少的投入、更少的营收赚取等额的利润,在管理层上,除了美的的方洪波表现较为优秀,其他公司的管理层如董明珠不一定比洋河张联东好。

因此,个人认为当前洋河的市值处于一个非常合理的区间,股价已经反应其经营现状,但鉴于管理层近年表现一般,也不会继续买入。后续重点观察其经营发展情况。

再重温一下巴菲特1993年致股东的信中讲到的评估企业的方法:

投资人应该真正评估的风险是,在预期的持有期内,他从一项投资所收到的税后收入总和(也包含出售股份所得),是否能够让他保有原来投资时拥有的购买力,并获得合理的回报率。虽然这样的风险无法做到像工程般的精确,但它至少可以做到足以做出有效判断的程度,影响评估的主要因素有下列几点:

1.这家公司长期竞争优势可以评估的确定性程度

2.这家公司管理层可以衡量的确定性程度,包括管理层是否有能力充分发挥公司的潜能,以及是否有能力明智地运用现金的能力。

3.这家公司管理层以股东利益为导向可以评估的确定性程度,即管理层将企业获得的利益是实打实回报给股东还是中饱私囊(代理人成本)。

4.买进这家企业的价格

5.税负和通货膨胀水平,这些将决定投资人的购买力回报缩水的程度。

贵州茅台年报。茅台是自己最为看好的企业,认为其商业模式远胜于国内其他企业。茅台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19.01%至1476.93亿元,其中批发代理营业收入增7.52%至799.86亿元,直销收入增36.16%至672.32亿元,直销占比进一步加大,但直销的毛利率比上一年度降0.74%至95.46%。净利润增长19.16%至747.34亿元,每股派发现金红利30.876元,占比依然是51.9%(公司代码600519)。

美的集团年报相比,就可以看出茅台管理层薪酬的不合理,一家年赚七百多亿的企业的高管年薪竟然不到200万,如何激发人的积极性,保护企业的经营成果?

最近关于茅台的另外一个新闻就是又换帅了,张德芹接棒丁雄军,成为茅台新的一把手。这个消息有点意外但也合理,意外在于丁雄军虽然也管不住手,搞了很多“茅台+”产品来消费茅台的品牌效应,但做得还行,提高直销比例,为股东争取更多利益,且做得更差的洋河张联东都连任了。合理在于丁雄军1974年的,还算年轻,组织如果想进一步培养他,让其当省部级领导,他也不能在茅台耽搁太多的时间。

这是近十年里,茅台的第五任董事长:袁仁国、李保芳、高卫东、丁雄军、张德芹。国企的管理层一直被股民诟病,但国企也并不是没有人才、并不是每名管理者都受官僚作风的影响,就如茅台的季克良,其也是在国企奋斗一辈子,但能管住自己,克制物欲,一心把企业办好。顶尖的企业家是很少的,民企出现的概率高一些,但绝对数量也不多。

在投资中,一家企业如果商业模式还行,管理层一般,就需要预留更多的安全边际,或者不投资,等待商业模式好、管理层也好的企业出现一个好的价格或者合理的价格

分众传媒年报。在我的角度,分众2023年和2024年Q1经营得挺好的,2023年营收119.04亿元,增长26.3%,净利润48.27亿元,增长73.02%;2024Q1营收27.3亿元,增长6.02%,净利润10.4亿元,增长10.5%。然后公司宣布每股派息0.33元,合计派息47.66亿元,基本把2023年赚的钱全部分给股东了。在公司没有重大支出需求时,把赚取的现金都回馈股东,有几家公司能做到?但市场并不认可,公司年报公布的第二天,股价暴跌7.28%。对于一年赚48亿的分众,如果后续增长缓慢,当前938亿的市值,也是合理区间(类似前面的白马股),但这种肯把利润都分给股东,而不是管理层握在手里挥霍的公司,值得继续持有。

全部讨论

茅台表现确实差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