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iPhone转发:128回复:314喜欢:19

$隆基股份(SH601012)$ 关于隆基股份的一些疑问

1-隆基股份之前推出166,称之为最优尺寸;后面又改口182为最优尺寸。那么,隆基频繁推出最优尺寸,是因为$中环股份(SZ002129)$ 推出了210吗?那么这里涉及到2个逻辑问题:

(1)210的确对隆基已经造成冲击,所以隆基提出了182来应对,因为166不够打,这个从电站招标就能得出结论,590W+招标占比30%。

(2)隆基后面会生产210吗?(这里衍生第二个疑问)


2-如果隆基生产210,那么之前的所有工厂是否需要重新改造?而中环股份的210已经在向上产能爬坡,21年已签订单53gw,市场会怎么选择呢?

从疑问2衍生第三个问题

3-如果隆基改造升级210,那么它的折旧和减值怎么算?从公开报表以及公告看,隆基的体量〉中环股份 但是报表体现的固定资产两者却是差不多,那么隆基应该把大量的设备等放在了表外,这部分资产情况并未体现在隆基的财务报表里,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



后面几点的疑问是给隆基的守护大V加息的

1-加息成名于中环股份入股$Maxeon Solar(MAXN)$ ,从现在看,中环21年要向该公司及SP提供41亿的组件销售。不论从股价也好,销售额也好,中环这笔买卖是值得的,那么加息是否应该发文道歉呢?

2-加息首季的IP竟然用的是境外IP,试问一个正常的人,会那么麻烦用境外IP登入国内的雪球吗?(如果不信的可以拨打天津的法院,本人询问过,未实名,雪球后台导出是境外IP)

3-加息首季一直说210是个骗局,那么上机数控为什么涨呢?连隆基的老朋友通威 也在布局210?关键现在210已经在出货了,加息要怎么圆这个谎言呢?

精彩讨论

一句话的硬逻辑2021-02-20 23:18

我来回复你吧,都是一句话的硬逻辑:
1、去年12月,高瓴在隆基入股158亿,很明显,高瓴选择了隆基,也就是选择了182。你我几个散户会比高瓴更了解光伏业的技术路径?
2、众多的基金也选择了隆基和182,这部分资金对光伏技术路径的洞察能力,低于你我?
3、隆基在过去的技术路径选择上,有着惊人的胜绩和完美的历史记录。
4、没有任何历史污点,可以用来质疑隆基和振国总等几位在技术路径上的决策能力。
5、中环有这样过硬的历史记录吗?
6、如果中环有这样过硬的历史记录,那么现在的利润为什么只有约隆基的1/8?
7、假设(只是假设)210确实具有一定的降本优势,但这种优势是否大到能立即将隆基逐出市场?显然不能,三年内都不能。
8、假设(只是假设)210带来的优势,需要在三年之内才能勉强赶上182,三年之后才能对182形成压倒性优势。那么,这三年之中,谁能确保不会有新的技术路径出现?而这种新技术路径一旦对大尺寸不那么敏感的话,210还能有多大生机?
9、光伏行业的技术升级是一件极其专业而复杂的事情,普通投资者想通过自己来判断技术路径的发展方向,进而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这个思路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你确实没这本事。读两个研报,看几篇科普,然后就想像这个星球上最一线的光伏科学家企业家一样来思考问题,你觉得你配吗?

BJHDRXS2021-02-20 19:48

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当年单双晶之争时有几人能看好单晶?现在210和182之争又是如此,套路都一样。其实原理非常简单,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结果当然不一样,作为隆基而言,如果接招210,大量的设备减值将不堪重负,2019年以前的设备KX240PV是无法升级到210的,2020年上半年前的KV320PV可以勉强升级到210,但经济性不好,只有最新的KX360PV直接上210才经济,包括晶澳和晶科也存在类似的问题。210阵营大都是新上产能,比如:中环、京运通、上机、通威、高景等都是直接新上产能,从现在暂时的角度来看,182略占优势,但等今年下半年开始,下游210附件产能完全起来后,210将一骑绝尘,182其实质就是一个被迫做出来的当下最优的过度性选择,从经济性角度,其实踏踏实实做166比改造182更划算,等210一统天下时,直接淘汰掉166产能即可,从现实角度来考量改造182有可能是花的一笔冤枉钱。

投资要耐心等待2021-02-20 21:48

182不接受210的最大包袱就是,已有的140GW产能投资怎么办!!隆基亦然。
成也萧何败萧何,电池线最小改造,这个让隆基引以为豪的研究成果,反而成了对抗中环进攻的包袱。
产业链的选择决定了一个技术最终的结果,现在光伏行业在对210和182方面也是如此。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下游厂商更多的选择210,而设备厂商则是清一色的选择210,道理其实很简单,大家都不愿意承担新建产能刚投产就被淘汰的风险,210产线可以向下兼容182,但182无法向上兼容210。在这种局面下,投资210产线要多10-15%的投资,但规避了产线被淘汰的风险,那么很简单,下游和设备商自然会选择210,当大家都选择210的时候,210的优势就会被发挥出来,因为有量的支持,成本会下降,同时既然建设了210,那么生产210也会效益最大化。


隆基只要三年,但中环就是不给你三年,中环就是想革隆基的命!
中环,不仅是要革140GW现有产线的命,更是要革隆基三年电池产能投资的命。理论上隆基也能做210,但隆基原有的单晶炉副室和切片机就要改造(那些都是隆基近两年刚投资的产能);210越早成为主流,隆基的电池线产能投资就越难收回成本。别家的140GW电池产线,至少已经赚了几年的钱,而隆基的新增电池产能,还没开始印钱。


隆基到底会怎么选择在210硅片上的定价策略?
只要是210各环节的良率大幅提高、电站运营商的接受度提高,并且210硅片新产能大规模投产、也无硅料和热场等方面的原材料瓶颈,隆基大概率上还是会拥抱210从而采取主动降价策略的。原因是:
(1)隆基不可能将210硅片的定价权拱手让给中环和上机数控,
(2)在行业利润及景气下行时期,保证规模和份额是更重要的,如果隆基连份额都保不住,则无论是银行还是资本市场都会给与其负面评价,由此导致的“融资性增长负循环”会更可怕。因此,只要210硅片的产能投放、主要原材料供应速度跟上,我们判断隆基从企业长期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角度考量,还是会较大概率的主动下调210硅片价格、在新扩产能上全面拥抱210阵营的。
如果隆基真的这么做,那么所谓的182阵营、210阵营的纷争将不再是一个问题。而210硅片、电池片、组件各环节充分竞争、杀利润,也将影响到182阵营的利润水平——210组件和182组件同质、硅料采购上充分竞争。
但如果上述判断不准确,即隆基在210硅片产能及热场供给放量后在210硅片上不降价或少降价,则隆基很可能会面临市场份额、210硅片定价权、金融话语权同时丧失的不利局面。

1)无论隆基选择怎样的策略,2021年的“市场份额和单位利润不可得兼”是确定的。隆基大概率会选择保份额。如果隆基选择了份额,则在210硅片上大概率会择机主动大幅降价,全面拥抱210阵营,以破解天合、东方日升、阿特斯与中环、上机数控之间的联盟。
2)未来最惨的或许是166升级为182的电池组件产能。182硅片的降价未必会像210硅片那样顺畅,所以很有可能利润被挤压得最严重。如果166电池产能还没有升级的,建议不用升级了,等利润没有了直接关厂就行;升级182的钱将是冤枉钱。
3)什么时间点上将是硅片大规模降价的时间点?有几个因素需要考虑:a)210硅片产能实质性投放,b)182和210替代166的比例超过50%从而正面交战,c)硅料和热场的抢购告一段落。由于2021年一季度的需求显然因为季节性因素低于2020年四季度,而2021年一季度供给显然高于2020年四季度,因此当前距离硅片价格降价的时点已经越来越近了。

210的生产成本未来会显著低于182,210是全新的平台,全自动化的生产模式,182是半自动化的生产模式。换个说法,182是把人工拉晶做到了极致,210是不需要人工,包括从投料,复投料,拉晶,切片,全部由工业4.0工厂自动化完成,虽然在初次投资方面应用成本高于182,但后期的成本会显著下降。这也决定了182要切换成210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不单是拉晶炉的更换,而是包括整个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全面升级更新,中环在这块是投了几十亿研发才有今天的成果。
或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210都是最终的尺寸制式。因为受限于12英寸制式的约束,再往上就要到18英寸,这个难度太大了。

光伏发电的第一性原理就是度电成本,不管是提高效率也好,降低成本也好,终极目标是降低度电成本,这是万古不变的道理,也不会有人反对这个逻辑。210的度电成本显著低于182,这是行业的共识。大尺寸所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是双向优势。现阶段大幅应用的产品,210产品土地利用率最高,单位面积土地发电量最大。

顺势而为价值坚守2021-02-20 18:24

来点实际的好吧。把企业利润做上去,把市场份额做上去,这才是根本。天天争这些尺寸大尺寸小的问题有啥意义。有时间把客户服务好,以客户为中心,让客户满意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以尺寸为中心,真逗。

BJHDRXS2021-02-21 12:27

回复所有质疑或不屑于尺寸之争者:尺寸之争早已有之,2019年隆基发布166时淘汰掉15X所有尺寸规格,从现在来看无疑是正确无比的,为啥以中环为首的210阵营淘汰166以及被迫应战的182就是错误的?更何况当年中环提出的210也是在隆基提出的在当时最优尺寸166强大压力之下被迫应战的无奈之举,现在眼看210阵营从者如众,替代166以及182已经是大势所趋,有一些人就跳出来开始大搞双重标准,搞霸权,这和现实中的西方看中国发展有何不同。
诚然,隆基可以站出来搞一个220、230……等一些更大的尺寸,但隆基现实是已经眼看着庞大的要落后产能问题没有解决啊,如此庞大的数以百亿计的166和182产能投资怎么办,全部做资产减值吗?隆基有这个全部减值的能力吗?这种减值可不是换个炉子那么简单,由于炉体高度问题,厂房都是要一并拆除重建才可以。
所以醒醒吧,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我完全认可过去的隆基是一个无比伟大的光伏企业,他为光伏行业进步做出的成绩一定会标榜史册,值得未来每一位光伏人尊敬。但是面对光伏行业技术高速发展的未来,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仔细思考。
隆基下一步怎么做,我不知道,是否有颠覆性的技战术来应对目前复杂的变局,我也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光伏行业一定会勇往直前,努力发展,拿出更新的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才是王道,而不是故步自封,封杀创新,当年的多晶没能封杀了单晶,同样,15X尺寸也没封杀了166,反之被杀,这些我们同样认为曾经是落后技术的标准与尺寸完成了自己该有的历史使命,他们同样也是伟大的,也同意值得大家尊敬,大家说是吗?
希望隆基高层能面对自己的不足,勇于承认现实,面对目前复杂的局面依靠自己的智慧与勇气锐意进取,而不是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在历史发展的车轮面前,谁也阻挡不住。

全部讨论

2021-02-20 23:23

天合光能管理层几年前就在思考,组件降价终有到尽头时候,如何在稳住产品价格的同时,为客户增取更大的效益,他们的答案就是降低组件的度电成本。最终选择了210 大尺寸组件,大尺寸组件具备大电流,低电压,高组串功率等核心价值,具备非常广阔的BOS降本空间。前些日子,华为阳光电源的等逆变器巨头宣布全面推出支持高功率210组件逆变器,侧面印证了210的前景。182也好,210也罢,要想占据市场主流,就必须以合理的产品价格,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尽可能多发电。快就在今年下半年,迟则明年,相信市场就会给出答案!

2021-02-20 17:37

因为210mm硅片的最初提出是中环为了打破隆基垄断的掀桌子行为。
作为挑战者会选择激进的策略,但是激进也意味着风险。作为被挑战者自然不会如此激进,所以最终选择了中庸的182mm。
由于210mm过于激进,所以在应用中遭遇到了由于设备优化不够导致的生产良率差,玻璃技术进步不匹配导致的版型局限以及客户的接受度低等问题。
其实对于拉晶和切片环节,从182mm升级到210mm并没有任何壁垒,隆基具备210mm组件成熟度超越182mm后直接切换的能力。
反而是步子迈得太大押宝210mm电池和组件企业,2021年将会很困难。

2021-02-21 14:46

这帖子怎么越来越像怨妇在撒泼?中环股价疲软,就又要对加息兴师问罪吗?

我回答一些 我认为中环进军210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探索。行业的进步都是各家的努力共同促进的。但是一个进步不是简单的对或错。
210要全产业链的形成通量优势需要全产业链各个企业的共同携手进步。同时也需要审时度势。就想股票投资什么时候什么阶段加仓多少。
至今 电池段是一个比较大的短板。
加息说了210会出现的事情是比较专业
的判断。我们也希望尽快推进解决。不用揣测怀疑别人的立场。
以前爱旭通威的电池段的确是为210和182通用准备的,现在也发现有些问题处理不了,而且210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片子大了,绕度更利害。
所以最近也在考虑和布局去除210冗余成本问题,转182。
当然我们希望210能发现更多的技术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2021-02-21 13:19

看一下加息的嘴脸?颠倒黑白。$隆基股份(SH601012)$

2021-02-21 10:59

屁股决定脑袋的解读方式是这样的,反向解读:中环的历史无效产能包袱都还躺在报表里等着自曝。

ps1:据说只有村东头的老头老太才这样炒股:价格涨了,大家都在买,肯定是好东西

ps2:法院是不可能随便接到一个电话,就告诉不相干的人案件细节的。

2021-02-21 09:29

股价反应一切,毕竟股价是真金白银堆上去的,大资金投入是背后强大的科班出身研究分析团队支撑的,我相信他们比雪球99.99%的用户选择更正确。

2021-02-21 02:10

大家搞错了一点,作为发电企业,在绝对的装机压力下,抢装机抢并网,有时候谁可以更快更高效的提供主件才是重点,那多出一点的效率在大部分央企国企里根本不在乎。他们需要的业绩基本面,提早一天发电创造的相对效益更高。

$隆基股份(SH601012)$ 很多隆基粉讲隆基的企业管理好,利润高;的确,中环的报表不如隆基。但是,隆基这么大的企业,那么多产能,它的固定资产方面怎么却和中环差不多呢?有多少是在表外?另外光伏行业竞争那么激烈,隆基为什么是按10年折旧算?另外还有政府补助,下图是隆基的会计准则

2021-02-20 19:03

你可以把隆基和中环理解为温氏和牧原养猪路线之争,很久之前温氏很不屑牧原的模式,市值甩几条街,现在,证明了自动化自养猪要比公司+农户模式好很多,有一天自动化工业4.0生产210远远要好于166,时间会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