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6喜欢:5
1978年,邓公在谈起全国1700万上山下乡知青问题时说:国家花了三百多个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
复旦大学葛剑雄老师说:“不能因为我们有些领导是下乡出身,就认为上山下乡是对的。现在有句口号叫青春无悔,胡说八道,是你自己选择的吗?那是青春无奈,没有选择的。”

精彩讨论

浊静徐清02-22 15:50

现在股市也是一样的思路。
家长思维,
替投资者选择谁该上市、谁不该上市。
谁该退市、谁不该退市。
结果闹的,方方面面都不满意。
解决的思路也简单,
不要替人瞎出主意。
要相信投资者会自己照顾好自己。

浊静徐清02-25 19:42

潜台词就是,
早就应该改革,
应该包产到户,
早就应该开放搞活。
而不是把最具活力的人这一要素生产力,
放到乡下去。

坚硬的韭菜02-25 20:08

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国家没有办法安排这么多年轻人的就业,所以不得已上山下乡。
多数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人回到城市以后,政府并没有为了解决他们的就业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仅仅是允许他们自己给自己找事情做,允许做一些集体经济、个体户,最终就搞活了经济,也解决了就业。
在今天仍然很有启发意义。

浊静徐清02-25 19:29

那后来都回城,
咋不见社会稳定有问题呢?

全部讨论

毛老师时代是为了解决城市青年失业的问题,不去上山下乡在城市里会引发社会稳定的问题!

02-22 15:50

现在股市也是一样的思路。
家长思维,
替投资者选择谁该上市、谁不该上市。
谁该退市、谁不该退市。
结果闹的,方方面面都不满意。
解决的思路也简单,
不要替人瞎出主意。
要相信投资者会自己照顾好自己。

02-25 19:17

生产粮食运到城市成本太高,而把人运到农村不需要消耗多少粮食,由南瓜土豆之类替代了

02-25 19:36

说实话难啊

02-25 19:02

家长思维——总认为孩子没长大,也永远长不大。其实呢?是家长没跟上时代,out了。

02-25 21:36

上山下乡,本来是叫那些读过书的人去改造农村的,对标的是现在的村官,但那时国家没钱给工资,所以是很苦的,也就大家都不满意了

02-25 21:47

那时候,苏联撕毁中苏合作协议,撤回专家,还逼中国还钱。兔家当时是同时与苏,美为敌。经济发展停滞,培养的知识青年,无法就业,在城市无所事事,(王朔的小说就是那个时候的真实反应)所以只能走上山下乡这个下策。包括高等教育也同时停了。所以,任何时代都有他的无奈。

知青回城后,严打了多少回

02-25 19:05

知青下乡巨大成功,没有知青下乡就培养不出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