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7

目录: 一:简介 二:竞争格局 三:商业模式 四:竞争优势 五:估值

一:简介

香港交易所(下称“港交所”)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运营机构之一,由联交所、期交所和香港结算于2000年3月合并而成,并于同年6月在联交所上市。

港交所作为香港唯一的交易所,采用垂直整合模式,并购香港地区两大交易所和四大结算所,形成交易清算一体化,实际具备香港地区垄断经营权

香港的证券交易历史悠久,早于19世纪香港开埠初期已出现,香港最早的证券交易可以追溯至1866年。香港第一家证券交易所---香港股票经纪协会于1891年成立。 1914年,改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香港又成立了第二家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经纪人协会。 1947年,这两家交易所合并为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到60年代后期,香港原有的一家交易所已满足不了股票市场繁荣和发展的需要。 1969年以后相继成立了远东、金银、九龙三家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市场进入四家交易所并存的所谓“四会时代”。香港原四家交易所及创立时间:香港证券交易所创立于1947年,远东证券交易所创立于1969年12月17日。金银证券交易所创立于1971年9月15日,九龙证券交易所创立于1972年

香港交易所拥有 9 家全资子公司。其中包括 4 家交易所(香港联交所、香港期 交所、伦敦金属交易所、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和 5 家结算中心(香港中央结算、香港期货结算、香港场外结算、香港联交所期权结算所、LME Clear )。

资产类别覆盖证券、衍生品和商品,市场覆盖香港、内地和伦敦。港交所的股权结构较分散。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持股 5.90%,其余股东为公众投资者

自2009年起,香港七度位居全球IPO集资额首位。1997年,2000年,2006-2007年,2016-2018年是港股IPO规模和数量的峰值期。其中2006年和2010年的融资金额分别达到了3278亿港币和4323亿港币。

1993年6月29日,第一家内地企业青岛啤酒赴港上市,拉开了中国企业赴港上市的序幕。

1997年7月1日,香港有597家上市公司,截止今年6月30日,香港上市公司数量已升至2565家,其中内地企业在港上市达1370家,占港交所上市企业总数的53.3%,市值占港股总市值的77.7%。

1997年底,港股总市值为3.2万亿港元,截至2022年6月27日,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37.88万亿港元。总市值增长10倍。

与此同时,截至去年港股市场的成交额为410881亿港元,是1998年成交额9200亿港元的44.66倍。

港交所股票市值的长期回报几乎等于成交额的增长

在这25年里,香港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达到2.8万多亿元;银行存款由1997年的1.6万亿港元增长至如今的7.5万亿港元,累计增幅3.7倍;商品贸易总额增加逾两倍,破纪录超过10万亿元,全球排名第6;总就业人口增加15%至约365万;以香港为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企业增加57%至接近4000家;外汇储备由1997年的800亿美元,增至4600亿美元,升幅达4.7倍。

港交所的规模位于全球较领先水平。根据世界交易所协会统计的数据:截至 2021 年底,港交所股票总市值为 5.43 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 7; 上市公司数量逐年上升。2021 年底共 2572 家,2021 年港交所年交易额(包括电子订单交易、协商交易、报告交易)为 4.38 万亿美元,较 2020 年上升约 32%,处于全球第 7。 香 港IPO融资规模保持领先,2021 年香港 IPO 市场共募集 425.56 亿美元,为全球前 4

历史的轮回

100年前股票交易所从会员制转成公司制是我们进行蛋糕分配的主因 70年代以欧佩克石油组织为首带来的石油危机推动了四会合并 90年代以索罗斯为首的国家炒家带来亚洲金融风暴推动了交易所和结算公司合并 。。。。。。 那么现在港股这轮股灾呢?

二:竞争格局

1.1 竞争格局及对手

从狭义角度,港交所属于区域垄断的生意,香港地区集交易和结算为一体的唯一的交易所,没有竞争对手。公司处于产业链的上游。 从广义角度,港交所的对手是其他地区的交易所,比如新加坡交易所,印度交易所等 从上市公司总市值,ipo规模,交易额,上市公司数量几个角度综合衡量

举例:印度交易所

一共有孟买交易所,国家交易所这两个交易所,其中在1875年,22名股票经纪人,在印度孟买,成立了孟买交易所这也是亚洲资格最老的证券交易所之一。

近期印度交易所的市值超越香港成为全球第四。思考:印度的国力,经济结构,国家竞争力,股票制度是什么样的?

2.2 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发展机会

香港作为中国链接世界的桥梁,承担着金融市场链接和开放的任务。外资和内资的活跃度,内地企业上市,科技和生物制药企业(18A)等前沿产业的企业集体上市注入新鲜血液。这是香港交易所的发展前景及竞争优势所在。

2.3 行业供求关系 没啥关系,都是别人求着港交所。港交所是一个地区唯一的供给方

2.4 行业门槛

政策门槛。这个生意没有人能做得了

结论:狭义的竞争格局是区域绝对垄断,广义的竞争格局是和其他国家进行竞争

三:商业模式

香港交易所的商业模式具备的护城河如下:

1 收铸币税:本质上经营的是货币 2 垄断:唯一供给方 3 印钞机:顶级资本回报率 4 周期成长:牛熊市更迭 5 轻资产:资本支出和营运成本极低 6 永续经营:世界各国交易所无一例外都经营了上百年 7 平台经济:双边网络效应 8 赢家通吃:全球十大交易所占据全球90%成交量

港交所的业务涉及股票,期货,商品及其金融衍生品。他的盈利模式等于赌场模式,他大体收四种钱。一是交易者的钱,及toc的钱,二是上市公司的钱,及tob的钱。三是收科技服务的钱,比如系统和数据。四是投资收益的钱,包括公允价值投资和固定收益投资

收费业务覆盖在交易,结算,托管,服务,投资等所有环节。其中最大的是toc收费及交易者的钱(交易+结算),占比约60%

2006-2021,净利润从25亿港元到125亿港元共增长5倍,复合增长率11.33%。仅用了10%的留存利润完成, 所以一个惊人的事实,长牛股或长期成长股不一定是超级增速,而在于成长的含金量最大和最小的消耗产出比

四:竞争优势及护城河

港交所是典型的平台经济,其商业模式具备以下特点: (1)法定垄断:股权架构和董事会席位保证政府对公司的主导权 (2)纵横一体:交易结算一体化,现货衍生品一体化。 (3)网络效应:上市公司,经纪商,投资者双边付费 (4)规模效应:交易额提升而人力单位成本边际下降 (5)先发优势:创新驱动力和卡位 (6)流量效应:股票市场是信息和资金的流量池,信息促进了技术革命 (7)经营杠杆:沉淀了大量保证金,4000亿总资产有2000亿现金 (8)协同效应:各大业务是互相影响的,1+1大于2 (9)实力背书:经济,国力,政治 (10)政治经济:具备公共事业和商业的双重特性

港交所的未来命运取决于以下三点,机遇与风险并存。竞争优势及护城河取决于你如何理解香港,理解中国,理解世界

一是取决于国际地位:香港还是亚洲金融中心吗? 二是取决于政治地位:内地政府对香港的态度,中美关系? 三是取决于商业环境:是否开放?是否自由市场经济? 四是取决于产业结构:是否符合时代发展规律?

港交所的对手不是在中国,而是其他国家的交易所带来的国际竞争。港交所上市时把东京交易所视为榜样,但是后来港交所在不断超越。同样的,其他国家的交易所也可能在未来赶超你。只要经济体够强,经济结构够好,政府制度合理,后来者是可以赶超的。所以要思考港交所有什么优势?

五:估值

估值的假设。

1 未来10年利润复合增速10% 2 股息率目前3% 3 市盈率目前约25倍 4 未来10年继续保持90%的分红率 5 未来10年分红和利润按10%同步提升 6 市盈率不变

10年后累计分红在扣20%税后为38.25%收益 10年后股价累计收益160%。 累计收益为160%+38.25%=198.25%。约10年3倍,12%复合回报。(没计算上分红再投入,否则会更高)

25倍市盈率值不值?

1 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具备永续经营的公司25倍是完全合理的 2 格雷厄姆成长股估值方式 (1)预期市盈率=8.5+2增长率(7-10年)。假设港交所未来7-10年成长性是10%。 (2)内在价值=每股收益预期市盈率 计算结果为:8.5+210=28.5倍市盈率 每股内在价值:9.528.5=270元 3 无风险利率3-3.5%左右。等于30倍估值

结论:目前250元股价,25倍倍市盈率.其估值完全合理。绝佳机会最好等到15倍市盈率 建议:还是要先立足于合理价格买顶级公司而不是等绝佳机会才下手。因为在时间成本面前你会失去更多。

风险提示: (1)未来10年估值下移抹平成长和分红的收益 (2)指数长期不涨 (3)经济萧条 (4)国际竞争 (5)公共属性 (6)市值体量

结论:10年估值预计是10%的复合成长+累计38%的分红。整体下来12-13%的复合回报率,如果算上分红再投资扩大股数和分红。能做到15%左右。想实现20-30%的回报很困难,除非成长超预期,估值超预期

提高回报率的小技巧:利用周期赚钱。港交所是周期成长股。如果未来遇到牛股

假设业绩增长50%,即1.5倍 估值从25倍到50倍,即2倍

2*1.5=3倍收益

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思考是定量+定性的,而最终是定性的。同时不可忽视时间带来的巨大复利 (1)生命周期所处阶段不同 (2)商业模式不同 (3)自由现金流含金量不同 (4)永续性不同 (5)市值体量不同 (6)流动性溢价不同 (7)折现率不同 (8)持股周期不同

王菲克 2024.2.28于海口

全部讨论

05-23 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