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喜欢:0
回复@曹文景: 网上随手查了一下可口可乐的数据。2022年总收入430.04亿美元,广告营销费用128.8亿美元,营销费用率接近30%。伊利2023年总收入1261亿,结合楼主的数据,营销费用率接近17.8%。确实,同质化产品(特别是大众消费品)只能依赖长年累月的高广告投入来维持品牌的知名度。这里有个有趣的讨论:这种级别的投入,算护城河吗?一种观点认为不算,因为这说明了商业模式不是顶级,一旦投入减少,对收入的影响的反馈很短;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护城河,毕竟这不是一两年的这种级别的投入能建立起来,而是经年累月的投入烧出来的用户认知,本质上就是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楼主分享的过年送礼的场景就是一个例子。//@曹文景:回复@他强任他强:我以前读过一个国外研究者分析国外顶级企业共性的文章,其中一点是营销费用率低,国内顶级企业长期来看应该会向国外靠拢。具体就伊利、蒙牛而言,其广告特点是不能突出差异化卖点,只是强化知名度,这种广告不是上乘广告,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产品本身高度同质化。
引用:
2024-05-20 00:00
也是最近看广告有感。蒙牛和伊利这俩国民品牌真不是盖的,广告营销肉眼可见的生猛,真是随处可见。央视不管哪个台都能看到特仑苏老中青三代顶流男神代言的广告(陈道明,靳东,易烊千玺,个个身价不菲)。看个F1,周冠宇赛车前轮上都印有“安慕希”的字样。其他各种比如APP开屏广告,电视剧植入,...

全部讨论

05-21 05:47

第一,可口可乐销售管理费用混在一起。第二,可口可乐与伊利不属于同一个细分市场。

05-25 12:50

这才是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