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9喜欢:0
回复@宁静的冬日M: 经济学里面“理性人”的假设在这里仍然是成立。“理性人”一般指以最小代价达到最大收益。在这个案例里,心理感受应该说属于代价的一部分,只不过这里每个人感受不一样,代价就不一样。考虑了沉没成本的人的代价是大于不考虑沉没成本的人的。这样的人对于卖出跌50%的股票的心理阴影太大,成本很高,选择不卖出对于TA来说是“理性”的。//@宁静的冬日M:回复@偷鸡食米:这其实不是什么“散户”容易亏钱的心魔。就是经济学家们把现实投资活动中的用户需求搞错了。。。
他们假设人们在这个领域的活动是基于未来现金流折现的“理性”行为,不会考虑沉没成本。。。并醉心于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种各样的体系,模型。但既然现实中多数人的行为明显不是这样,那就只能说明一个结论:假设本身是错的。
行为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要务实得多,他们通过实验发现,基于成本的感受,mental accounting,framing effect。。。等等,才是这里的真实用户需求(跟散不散户没关系)。。。
所以传统金融理论的“理性”假设基础就不成立,在此基础上想像出的“有效定价”游戏规则更不成立。
不过,确实也可以从这个事实出发,用自己的规则(比如@仓又加错-刘成岗 的不计沉没成本可以作为规则之一),去参与这个游戏。不要指望别人认同就行。
经济学家假设人们会为未来现金流折现“有效定价”,确实没啥用。但是自己去躺着拿这个现金流赚钱,那就有用了嘛。。。
引用:
2022-01-16 10:48
来看一个例子,假如你今天想看电影,付钱买票进电影院后才发现电影不好看,这时你想提前退场。请问你退场离去的机会成本是什么?显然这个机会成本不包括电影票的价钱。电影票的价钱已付,是沉没成本。
大多数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人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做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比如在前面提到...

全部讨论

愿意这样讲也可以。不过不管用什么文字,这都是一个用户需求问题~经济学家假设人的投资需求是基于长期现金流折现的“理性”,依然是一个基本假设错误。
现实投资活动中的用户“理性”需求是:跟自己的成本比,跟别人比,跟价格涨不涨比。。。炒股,炒房,炒比特币。。。都是这种“理性”需求所驱动的行为决定价格的游戏。
如果“散户”玩的也是这种资产价格庞氏游戏,就不可能是因为,有关心沉没成本这种正常需求而更容易亏钱~一定是有时因此亏钱,有时因此赚钱,有时因此成为熬到了牛股的股神,有时因此成为错过了另一个牛股的衰人,一本糊涂账。就跟大户,基金经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