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code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回复:118喜欢:54
理想汽车现在最大的战略错误,可能就是要自己做智能化,而不是选择跟华为合作,选择华为inside,非要浪费上千亿人民币重复建造一套的自动驾驶和智能化体系,这条路最后可能会被证明是不可行的,华为的技术储备和技术投入比理想汽车可能高了1个数量级,未来6g时代车路协同+通感算一体化,理想汽车的智能化和自动驾驶超越华为的概率更低,但显然, @李想 不甘心做没有灵魂的汽车代工厂,沦为华为的小妾,更不甘心汽车智能化蛋糕的大头被华为拿走,不到黄河心不死,人都是这样的,其实,华为手机、三星手机当年用Google的安卓系统,照样也可以很精彩……

热门回复

不要拿安卓来比华为的系统。安卓是开源的,你还可以改造,只要遵守规则要兼容。 用华为的系统,你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归你管。完全不同的东西。更别说分成方面。 你问问华为它喜欢做安卓嘛

你去试驾一下、读一读华为官网的论文、完整听几次问界发布会,就可以感受到华为的强大,华为以往数千亿元研发投入储备的技术,很多都可以复用在智能汽车上,比如主动降噪这个技术,本来用在耳机上,现在用在车内降噪上,光这一点超越华为就很难。类似主动降噪这样的技术,华为还有成千上万……

华为与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最大区别是,它是中国信息化的集大成者,中国十几年前推行的两化融合战略非常成功,中国在编程、用户体验设计、大数据、社区运营、ota、云计算等信息化方面的人才储备和经验,是日本和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难以望其项背的。
这一波ai智能化大浪潮,欧日再次掉队,华为凭借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的能力,可以对传统欧日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降维打击,形成一整套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汽车解决方案,里面各个零部件、传感器搜集的数据是相互打通并协调配合的,而是还可以上传到云端大模型训练优化,再ota升级到已经卖出去的千百万智能汽车上。
传统汽车在卖出那一刻,是它的最高光状态,之后不断折旧贬值,功能过时。未来的智能汽车,出厂那一刻只是不断优化迭代的起点,未来不断有成千上万新功能新能力等待解锁。
就说这个主动降噪功能,管你bose还是谁,你能提供跟车机系统高度整合、各零部件数据打通、ota升级新功能的能力吗?绝对做不到,欧日汽车产业链在未来几十年,会不断被中美汽车产业链蚕食。

理想汽车的核心能力是对用户需求的揣摩和把握、成本控制、社区运营和用户体验设计等,而不是技术实力,理想one和L789的成功,至少有一半可以归功于对用户需求的洞察而在合适时机对增程技术路线的正确选择。
理想汽车很难在自己设计甚至生产高端AI芯片、智能驾驶能力、车路协同能力、AI大模型等方面超过华为,甚至就连华为声学部门多年积累储备的声学技术,短期内都很难超越……
如果华为inside,理想汽车可以专注在自己最擅长的用户需求揣摩和把握、用户体验设计,同时结合华为强大的技术底蕴,在更多细分市场推出更多可以畅销全球的车型,理想的出海节奏太慢太慢,浪费了太多精力和金钱重复造轮子,这是战略错误……

这条路很难走,但是是对的。

主动降噪你能做到超越华为吗?打开按钮驾驶员听不到后排老板的对话,分区控制,有选择的声音过滤,车头那个声波散射的装置,等等,它是有一定技术门槛的,用供应商的解决方案外包,很难做到如此深度的定制化,成百上千这样的门槛加起来,就是难以逾越的差距。
将来自动驾驶的事故率差0.1个百分点,乘以一个巨大的基数,都会是庞大的死亡人数,保险公司给内置不同自动驾驶技术的车型的保费价格可能差很远,未来自动驾驶有可能走向赢者通吃局面。

啥。。。。跟BOSE比主动降噪?华为先做好低难度的耳机,再来说别的吧。。
另,按照你的集成思路,上下链条通吃才能形成定制化吧?华为在赛力斯也就做了个车机交互而已,咋还出来硬件定制化了?(纯针对你说的凯迪拉克用bose解决方案)

可能华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合作者吧。看过一些信息,好像是说它的上下产业链利润率和苹果产业链比低不少的。所以,除非没办法,很多车企并不愿意这样合作

客户哪里知道要什么?
伟大的公司是造出客户都没想到的产品(最好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产品)引领正个行业进化和变革
如:过去的$苹果(AAPL)$ 现在的$特斯拉(TSLA)$$英伟达(NVDA)$
客户思维其实就是一种投机(鸡贼)行为[摊手]
早晚会露馅的

没办法,李想是想通过软硬件一体化来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这是企业家心智决定的,类似于当年乔布斯也不会开放ios给其他手机厂商的,他志不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