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制浆的疑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今天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在国内自制浆?运输费上不会有很大的差异么?木片这个东西感觉非常抛货,制作过程中还有损耗,为啥不直接进口浆板,而是自制呢,从供应链效率上来说感觉有点亏,所以自己算了一下。(根据华泰的信息,针叶浆每吨消耗木片2.1吨左右,生产杨木浆每吨消耗木片1.5~1.6吨左右)

1)木片:1teu大约24-26立方米,木材的密度一般在0.54,桉树在0.46,那就假设是0.5,那么差不多我们算是12.5吨吧,还得假设空间利用率在80%,那就是10吨,考虑到得率的话,假设采用化学机械法得率70%,那么可以得到7吨的干浆;

2)干浆:这个在网上查的是1个teu大约16.8adt,adt指的是风干吨,也就是含水量在10%,换算成绝干就是16.8*0.9就是15.1吨。

3)湿浆:一般很少有湿浆海运,除了再生浆会有湿浆,一般来说湿浆含水量在60%-70%左右,也就是说一半以上都是水,以65%的含水量算,差不多换算成干浆6.7吨吧。

然后算一下运输费,假设从巴西过来1teu为1200美元,进口木片制浆的运费成本是每吨浆171美元,进口干浆的运费成本为80美元,进口湿浆的运费成本179美元。现在就看制浆环节的利润率到底有多少了。

根据木材网的信息,目前国内广西桉木片价格1185元/吨,得率假设70%,那么每吨浆的木片成本大约为1693元,然后就是能源和其他化学原材料了,就算假设为2000块,甚至超过了木片成本(晨鸣一季度公告说自己的阔叶浆成本3500元每吨),当前阔叶浆价格大概6720元/吨,还有超过3000块的价差,完全可以cover掉运费,这么一算制浆环节的利润非常的高,进口的吨运费171美元也完全可以cover其中运输带来的成本,核心就变成能不能买到合适的木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