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微观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说起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一、大萧条时期的一些奇怪现象

1933年,债台高筑的费雪在《The Debt-deflation Theory of Great Depression》中说,过去5年出现了很多难以解释的经济现象:

1、债务人还的越多,反而杠杆率越高。

2、经济周期不再是校正自己,求取平衡,而是失去平衡,走向覆没。

3、产出和真实收入正在下降,人们还存在着产能过剩的幻觉。

二、一个简单粗糙的居民资产负债表模型

我们假设,某家庭

1、初始资产负债表如下:

资产:房地产300万、现金20万、其他30万

负债:房贷200万

现金流入(主动及被动收入):30万

现金流出:10万还房贷、15万消费、5万投资

净资产=300+20+30-200=150万

2、经济上行,房价上涨20%

资产:房地产360万、现金20万、其他30万

负债:房贷200万

现金流入:35万

现金流出:10万还房贷、20万消费、5万投资

净资产=360+20+30-200=210万

经济上行期间:身价(净资产)上涨了210/150-1=40%,财富效应带来该家庭消费上涨了20/15-1=33%,全社会净财富、消费、投资都在上升。

3、由于周期及“不可抗力”,房价从高点下降40%

资产:房地产216万、现金20万、其他30万

负债:房贷200万

现金流入:25万

现金流出:15万还房贷、10万消费

净资产=216+20+30-200=66万

家庭负债率=200/266=75%

相对第一步的初始资产负债表,财富缩水 1-66/150=56%,消费下滑 1-10/15=33%、没有能力投资。

财富缩水带来消费谨慎及提前还贷,社会总资产及总消费额的下滑会带来需求的进一步萎缩,导致资产及家庭收入的进一步下滑,家庭杠杆率越来越高直至资不抵债。

三、往后看

通缩结束需要同时满足两给条件:

1、资产价格企稳,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

2、社会心理层面,居民不再将家庭现金流入用于储蓄或还债,而是用于消费与投资。

从目前中央政府的“定力”和披露的经济数据来看,这两点短期甚至中期内都很难满足。

最后要申明,这篇分析非常简陋,完全不考虑出口及政府投资,仅从居民部门分析。

关于出口,最近不管是耶伦还是舒尔茨访问中国,都提到了不会对新质生产力出口倾销坐视不管。关于政府投资,地方政府投资难以为继,目前唯一的增量需求就是中央政府发的特别国债。